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小學類
詩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史鈔類
載記類
雜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經集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义理递相符会宫城之内
及在山谷石变为玉不可胜数桃区一岭尽是琉璃黄
银出于神山碧玉生于瑞巘多杨山响三称 国兴
连云
山声万年临国野鹅降天仍住池沼神鹿入苑频赐引
导驺虞见质游驎在野鹿角生于杨树龙湫出于荆谷
庆云发 (第 54b 页)
巢国武壮公华高虢国忠烈公俞通海江国襄烈公
安国忠烈公曹良臣黔国威毅公吴复燕山忠悯侯
孙兴祖东序郢国公冯国用西海武庄公耿再成济国
公丁德兴蔡国忠 (第 53a 页)
 而慈为子而孝为兄而友为弟而恭为夫而和为妇

 而柔一家率之一乡化之一 国兴
之天下同之得非
 王者厉精于礼乐而致之有然哉则比屋可封之俗
 不独尧舜之时也圣代当复见矣
    蕙 (第 17a 页)
 (举兵内向尽诛中人废神策而唐之鼎祚移于内杨/行密钱镠马殷王建刘仁恭李茂贞之徒以卒伍窃)
 (据一方而唐之土宇裂于外而唐遂亡矣中更五代/则国擅于将将擅于兵卒伍所推则为人主而 国兴)
 (
焉非以得其民也其所废则为独夫而国亡焉非以/失其民也宋有天下艺祖太宗以兵革削平海内暨)
 (一再传则兵 (第 50b 页)
 郑氏康成曰兴谓起在位也
 孔氏颖达曰是故至谓与此一节明贤人学至诚之
 道中庸之行若国有道之时尽竭知谋其言足以兴
 成其 国兴
谓𤼵谋出虑 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若无 (第 44b 页)
 土以培其封陵旁居民汪文刘英于上有旧召至慰
 抚之遂令招致邻党二十家以守陵墓命有司复其
 家十一年四月重建皇陵碑亲制碑文命 江阴侯吴
 良
督工刻之
 馀冬序录洪武二年礼部尚书崔亮请定仁祖陵号 (第 3a 页)
 则笃实之士多乱世则缘饰之士众笃实鲜不成事

 缘饰鲜不败事多成 国兴
多败国亡家亦由是而兴
 亡也夫兴家兴国之人与亡国亡家之人相去一何
 远哉(邵子/外书)
 伊川先生曰 (第 4b 页)
  志砀郡安阳县治麻城汇纂曰砀山县有安阳城

  即故麻城也以楚之东鄙言之近是
 邳州北六十里有良城为 吴良
地昭十三年晋侯会
  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正义云吴地水行故
  以水路不通辞此时吴未沟通江淮故也 (第 64b 页)
  (通/)
扬州府
江都(吴邘沟在县东南二里/历高邮宝应接淮安界)
通州
如皋(吴郧在/县南)

徐州府
铜山(宋彭城今县治/宋吕在县东南)
萧县(宋萧本萧国在县北十/里 宋城郜在县境)
砀山(楚麻在/县境)
沛县(宋留在县东南五十/五里 宋合在县境)
邳州(定元年传薛宰曰奚仲迁于邳即此地后仲虺还/薛而他族继处之即姺邳之邳也今州治稍移而)
  (北里 吴良
在州北六/十 淮夷在州境)
宿迁(钟吾国在/县西南) (第 43a 页)
 周
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之后也后稷封于邰今武功县
也及夏之衰后稷之子不窋失其官窜于西戎括地志
曰不窋故城在庆州弘化县今庆阳府安化县也不窋
之孙公刘徙居邠今邠州东北有豳亭三水县西有古
豳城皆是也公刘传九世至太王去邠邑于岐山之阳
今岐山县也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今西安府鄠县南有

酆城武王克商而有天下定都于镐镐在丰水之东丰
在丰水之西相去二十五里平王迁都王城今洛阳县
西河南故城是也敬王又迁成周今洛阳县东洛阳故
城是也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立敬王三十九年获麟
之岁也后九王二百二十年而赧王为秦所灭
案大全诸 国兴
废说共二十四国周与诸侯亦并列今
区而别之不使周与列国齿虞虢纪俱早亡不录 (第 81b 页)

以恭谨而自悦也为夫者以和而有其室家也为妇者
以柔而事于舅姑也一家率之一乡慕之一邑化之一
郡荣之一 国兴
之天下同之得非王者励精于礼乐而 (第 5b 页)
 要领
一年表及列国图说并依胡传存于卷首以备考订
#+PROPERTY: JUAN 诸国兴废说

春秋大全诸 国兴
废说
  周
周黄帝之苗裔姬姓后稷之后也后稷封于邰及夏之
衰后稷之子不窋失其官窜于西戎至太王为狄所逼 (第 37a 页)
 (延平周氏曰有虞言氏而不言后夏言后而言氏至/殷周而皆言人张子曰有虞氏言氏者止以其身而)
 (得天下自庶人时已称虞舜元不曾有封夏后氏言/后者谓以君而得天下夏后氏犹言夏君氏称君者)
 (以 国兴
禹崇伯之子也殷人周人言人者谓以众而/得天下殷周以众兴言以其众兴起于彼方也以君)
 (者止以其君之身以 (第 48a 页)
兄弟比合以/安靖尨狗可使无惊吠之恐○比)
(毗志反尨/武江反)穆叔子皮及曹大夫兴拜(杜三大夫皆兄/弟 国兴
起也)
兕爵曰小国赖子知免于戾矣(杜兕爵所以罚不敬言/小国蒙赵孟德比以安)
(自知免此罚戮○兕徐 (第 12a 页)
叶入
声药韵则惨字七各反耄字音莫皆无他證板诗之言
耄非韵也(集传亦强叶之/然不足为證)古音考舍朱而从 吴良
得之
 又如桑柔诗亦孔之僾荓云不逮僾逮集传无叶以 (第 54b 页)
 不书祗详书此二物之失得以了其事似失轻重惟
 徐仲山日记曰蒲圃之驾阳关之叛全无厚系万万
 不得同阳州之一逊独此世守重器有 国兴
丧皆视
 之诚所谓改玉改步得步得玉者故夫子三致意焉
 此真善于言春秋者盖亦以二物失得即叛臣成败
 一 (第 5b 页)
 贱犹有美德可称盖彼其之子才猷外著与公路相

 反但觉彼则风采此殊朴遬可刺也
 二章以汾之一方远于 国兴
之子在下远于朝也如
 英宜从集传言其风华文物掩映于水湄也尤与俭
 啬相反
 三章无度以才猷言如英以威 (第 4b 页)
 宾之尊也不与三宾同列又所以伸介之尊也
众宾之席皆不属焉

 乡射礼众宾之席继而西彼州民习射故席相属以
 示乡党齿让之风此 国兴
贤能故不相属以彰朝廷
 尊贤之义又于此经见乡射之宾席相属于乡射见
 此众宾之席亦继而西也
尊两壶于房 (第 6a 页)
 (谋献舞者季何以处之乎泰伯仲雍之奔丧犹断发/文身以示不可复立季亦有所以绝国人之望者乎)
 (故有让而 国兴
者有让而国亡者让而兴者周是也/让而亡者吴是也周之兴以伯仲之偕逃吴之亡以)
 (季札之不去而光因以藉口 (第 35a 页)
 可不立此天理之所以常存而世道所以不坠也与

三代圣王君民上下相许为一心固结不散虽纣

 亡而顽民历世不变七 国兴
而天下竟不肯帝秦及
 秦得天下权使其士虏使其民不二世而天下叛之
 失民信也夫 (第 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