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編年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農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總集類
(众曰有能杀贼者从我少年从者十馀辈迎贼战/于海涂手杀数倭贼鸣角聚而拟之诸少年溃一)
(独力战刺二倭而毙贼忿恨解其尸/屠肠而悬之乡人高其义立祠祀焉)
叶绅 韩纲(嘉靖宁波府志绅字朝佩世袭宁波卫/百户善双刀嘉靖乙卯倭贼入横石桥)
(绅领兵策应奋刀独进应 (第 10a 页)
(独力战刺二倭而毙贼忿恨解其尸/屠肠而悬之乡人高其义立祠祀焉)
叶绅 韩纲(嘉靖宁波府志绅字朝佩世袭宁波卫/百户善双刀嘉靖乙卯倭贼入横石桥)
(绅领兵策应奋刀独进应 (第 10a 页)
丈半月成功计工银五千二百七十两
开白茆海口(附/)杨循吉记略(弘治四年五年七年/本府连遭大水民以)
(匮告工科左给事中 叶绅 请浚河水入海要道乃/以工部左侍郎徐贯与巡抚副都御史何鉴同薰)
(厥功以其年十月有事于白茆是港也在 (第 24b 页)
开白茆海口(附/)杨循吉记略(弘治四年五年七年/本府连遭大水民以)
(匮告工科左给事中 叶绅 请浚河水入海要道乃/以工部左侍郎徐贯与巡抚副都御史何鉴同薰)
(厥功以其年十月有事于白茆是港也在 (第 24b 页)
疾求退特旨留之十四年帝自宣府载乐妇刘氏
以归时帝雅重伶官俳优势炽恩宠之诏史不绝
书方之孝宗纳 叶绅 倪岳之谏远矣
九年十一月补给岷王乐户十户
十六年三月遗诏放教坊司乐人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 (第 26b 页)
以归时帝雅重伶官俳优势炽恩宠之诏史不绝
书方之孝宗纳 叶绅 倪岳之谏远矣
九年十一月补给岷王乐户十户
十六年三月遗诏放教坊司乐人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 (第 26b 页)
请钦天监生放科举
弘治十五年钦天监掌监事太常寺少卿吴昊言本监
所掌天文历数乃国家为治之先务古昔帝王必命硕
学名儒以司其事我太祖高皇帝选世业子孙读儒书
通艺文者送监肄业期在得人至天顺初天文阴阳生
奏比医士医生等科举例四十馀年科不乏人曩礼部
因给事中赵竑奏革诈冒遂以为此辈科举不出旧例
致令两监官生子弟繇之沮抑近者 给事中叶绅 奏欲
照童轩等例于内外文臣中访取学术明通者一二人
改命职衔专掌其事亦欲占步得人也今以读书为他
业而禁 (第 27b 页)
弘治十五年钦天监掌监事太常寺少卿吴昊言本监
所掌天文历数乃国家为治之先务古昔帝王必命硕
学名儒以司其事我太祖高皇帝选世业子孙读儒书
通艺文者送监肄业期在得人至天顺初天文阴阳生
奏比医士医生等科举例四十馀年科不乏人曩礼部
因给事中赵竑奏革诈冒遂以为此辈科举不出旧例
致令两监官生子弟繇之沮抑近者 给事中叶绅 奏欲
照童轩等例于内外文臣中访取学术明通者一二人
改命职衔专掌其事亦欲占步得人也今以读书为他
业而禁 (第 27b 页)
李广(王/礼)
李广弘治中太监以烧炼符箓进贵幸荧惑上心又尝为
太子立寄子坛太常卿崔志端直人王应琦皆称广为教
主主人广为传奉升官赐玉带上最眷爱广而大臣遂与
广通贿赂门如市尝假碗户为名侵民间土地无计驸马
贵戚事之如父总兵镇守呼之为公礼科给事中 叶绅 等
奏广以千户王英贿用乳保为之传升指挥以周玉李恕
等仆隶厮役为之传升官𥋏名器之滥莫此为甚又疏广
大 (第 39b 页)
李广弘治中太监以烧炼符箓进贵幸荧惑上心又尝为
太子立寄子坛太常卿崔志端直人王应琦皆称广为教
主主人广为传奉升官赐玉带上最眷爱广而大臣遂与
广通贿赂门如市尝假碗户为名侵民间土地无计驸马
贵戚事之如父总兵镇守呼之为公礼科给事中 叶绅 等
奏广以千户王英贿用乳保为之传升指挥以周玉李恕
等仆隶厮役为之传升官𥋏名器之滥莫此为甚又疏广
大 (第 39b 页)
状元坊(洪武三年为淳祐特/奏名状元魏汝贤立)
会元坊(成化十七年为赵宽/立二坊俱在县学前)
进士坊九(为范琮莫震梅伦黄著吴/洪 叶绅 吴鋆鲁昂王哲立)
巷四
铁局巷(县东积善乡北至正间/有铁匠局在内故名)
北寺巷(县西延/寿 (第 20a 页)
会元坊(成化十七年为赵宽/立二坊俱在县学前)
进士坊九(为范琮莫震梅伦黄著吴/洪 叶绅 吴鋆鲁昂王哲立)
巷四
铁局巷(县东积善乡北至正间/有铁匠局在内故名)
北寺巷(县西延/寿 (第 20a 页)
(肖士大夫方昏暮乞怜于其门交通请托阴盛阳徵/灾何由弭因极论方壬仲官相结传奉冗员之害疏)
(入留中不报时祠祭郎中王云凤 给事中叶绅 御史/张缙等皆应诏陈时事大旨如爟言绅历数广罪更)
(书广假果户为名侵夺畿民地几至激变四方翰纳/上供 …… (第 1a 页)
(武中所置亲军不𨽻五府者止十二卫未尝有十六/卫永乐中所增置者亦止十卫未尝有十二卫与马)
(文升所称洪武/之制颇互异焉)
(戊/午)十一年春三月皇太子出阁就学
(太子生八年矣犹未出阁 给事中叶绅 请择讲官侍/学寻有是命太子性颖慧善矜饰每听讲容色庄谨)
(端目若领会不数日儒臣与讲读者皆识其姓名或 …… (第 5a 页)
(志端习步虚声音吐洪畅成化中传奉历官至太常/少卿久之进卿及是擢礼部尚书仍掌寺事言官以)
(志端羽流不宜清秩抗疏力争/帝曰先朝有之既擢用矣不听)质实(崔志端/宛平人)
发明(明史 叶绅 传称太常卿崔志端推李广为教/主因得传升官职盖志端亦广之党也广以)
(有罪自杀则其所引左道之人自当 (第 30b 页)
(入留中不报时祠祭郎中王云凤 给事中叶绅 御史/张缙等皆应诏陈时事大旨如爟言绅历数广罪更)
(书广假果户为名侵夺畿民地几至激变四方翰纳/上供 …… (第 1a 页)
(武中所置亲军不𨽻五府者止十二卫未尝有十六/卫永乐中所增置者亦止十卫未尝有十二卫与马)
(文升所称洪武/之制颇互异焉)
(戊/午)十一年春三月皇太子出阁就学
(太子生八年矣犹未出阁 给事中叶绅 请择讲官侍/学寻有是命太子性颖慧善矜饰每听讲容色庄谨)
(端目若领会不数日儒臣与讲读者皆识其姓名或 …… (第 5a 页)
(志端习步虚声音吐洪畅成化中传奉历官至太常/少卿久之进卿及是擢礼部尚书仍掌寺事言官以)
(志端羽流不宜清秩抗疏力争/帝曰先朝有之既擢用矣不听)质实(崔志端/宛平人)
发明(明史 叶绅 传称太常卿崔志端推李广为教/主因得传升官职盖志端亦广之党也广以)
(有罪自杀则其所引左道之人自当 (第 30b 页)
能探访若是其精切也彼漠然不加意于国本民
生者不曰迂腐之谈则曰荒疏之见是禹贡大田
孔子不删为可咎矣虽然给諌 叶公绅 之疏曰闻
昔人于溧阳则筑五堰以遏其冲于常州则穿港
渎以分其势又湖州守张公铎之志曰疏其源使
(第 21a 页)
生者不曰迂腐之谈则曰荒疏之见是禹贡大田
孔子不删为可咎矣虽然给諌 叶公绅 之疏曰闻
昔人于溧阳则筑五堰以遏其冲于常州则穿港
渎以分其势又湖州守张公铎之志曰疏其源使
(第 21a 页)
直𨽻之苏松常浙江之杭嘉湖六府实居其大半数
年以来六府屡被水灾围田渰没庐舍漂沉民既无
以聊生财赋何自而出近者吏科给事中 叶绅 等具
奏其地众水入湖入海之处堰坝港渎年久堙塞故
一遇水潦无从宣泄泛滥为灾乞差官相视通行脩
浚旨 (第 26a 页)
年以来六府屡被水灾围田渰没庐舍漂沉民既无
以聊生财赋何自而出近者吏科给事中 叶绅 等具
奏其地众水入湖入海之处堰坝港渎年久堙塞故
一遇水潦无从宣泄泛滥为灾乞差官相视通行脩
浚旨 (第 26a 页)
弘治十四年二月十四日本部尚书曾鉴等具题蒙
钦准行下革去
杨循吉浚河志略
弘治四年五年七年本府连遭大水民以匮告工科左
给事中叶绅 因上言太湖支派分注六府曰苏松常
杭嘉湖其水有上下流不同今所至壅塞乞大加浚
治绅又请浚湖水入海要道 (第 50b 页)
钦准行下革去
杨循吉浚河志略
弘治四年五年七年本府连遭大水民以匮告工科左
给事中叶绅 因上言太湖支派分注六府曰苏松常
杭嘉湖其水有上下流不同今所至壅塞乞大加浚
治绅又请浚湖水入海要道 (第 50b 页)
千一百七十丈成化八年置佥事于松江专治苏松
诸水利成化十年巡抚毕亨与知府丘霁开吴淞江
用夫四万六千八百三十弘治四年五年七年大水
给事中叶绅 奏请于廷臣中选差有才力通晓水利
一二员授以节钺会同抚按指定地方分投相视何
地为山水入湖之冲何港为 …… (第 111a 页)
自运河注于吴江西北自烂溪注于太湖东北自秀
州塘注于三泖黄浦若吴淞通利嘉兴可无侵啮初
成化间 叶给事绅 疏云昔人于溧阳为堰坝以遏其
冲于常州穿港渎以分其势于苏松开江河以导其
流惟入海之处潮汐易淤故前代 (第 115a 页)
诸水利成化十年巡抚毕亨与知府丘霁开吴淞江
用夫四万六千八百三十弘治四年五年七年大水
给事中叶绅 奏请于廷臣中选差有才力通晓水利
一二员授以节钺会同抚按指定地方分投相视何
地为山水入湖之冲何港为 …… (第 111a 页)
自运河注于吴江西北自烂溪注于太湖东北自秀
州塘注于三泖黄浦若吴淞通利嘉兴可无侵啮初
成化间 叶给事绅 疏云昔人于溧阳为堰坝以遏其
冲于常州穿港渎以分其势于苏松开江河以导其
流惟入海之处潮汐易淤故前代 (第 115a 页)
继理兹土克用浚防以增太平之业非无所繇然也
皇上统御元元隆继述之道仁孝恭俭思念农作东
南之在圣衷盖自籍田以来朝夕罔懈粤弘治纪元
之七年 给事中叶绅 病水之弗利具列以闻即用其
议特命工部侍郎今尚书徐公贯以右副都御史来
视修治之役则又诏今刑部侍郎前 (第 39a 页)
皇上统御元元隆继述之道仁孝恭俭思念农作东
南之在圣衷盖自籍田以来朝夕罔懈粤弘治纪元
之七年 给事中叶绅 病水之弗利具列以闻即用其
议特命工部侍郎今尚书徐公贯以右副都御史来
视修治之役则又诏今刑部侍郎前 (第 39a 页)
若有豪强占吝不服清理者乞敕工部转行抚巡宪
臣与臣等同心纠察以警将来如此则旱涝可防秋
成可望东南财赋供馈皆足以充其用矣
吏科给事中 叶绅 乞治水吴中奏
臣窃惟直𨽻之苏松常浙江之杭嘉湖约其土地虽无
一省之多计其赋税实当天下之半况他郡所输 (第 11b 页)
臣与臣等同心纠察以警将来如此则旱涝可防秋
成可望东南财赋供馈皆足以充其用矣
吏科给事中 叶绅 乞治水吴中奏
臣窃惟直𨽻之苏松常浙江之杭嘉湖约其土地虽无
一省之多计其赋税实当天下之半况他郡所输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