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庸” 相关资源

禮類
四書類
易類
地理類
目錄類
職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天文算法類
儒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法華部類
 极美乎 民鲜能久矣者但寡能长久而行鲜罕也
 言中庸为至美故人罕能久行之
 朱子曰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 惟中庸
之德为至
 然亦人所同得初无难事但世教衰民不兴行故鲜
 能之今已久矣论语无能字 右第三章
子曰道之不 (第 12b 页)
                     


右天子诸侯正统旁期服图

 案天子诸侯绝旁期之说不见礼经 惟中庸
有期之
 丧达乎大夫语郑注因而诂之春官司服注遂谓天
 子之服有斩衰齐衰疏因有天子诸侯不降正统之
 期 (第 10b 页)
 而窃取也

右第二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此一章书是言中庸之妙以醒世也子思曰孔子之
 言曰天下之理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 惟中庸
之德
 无太过亦无不及乃日用寻常所遵行而不可易者
 真尽美尽善而无以复加矣乎但今世之人气质多
 偏复 (第 7b 页)
学者若能领会及此方可亲承一贯之旨此 惟中庸

诚明之明与此明字相同姚江自号阳明至其立教又
奉良知二字以为之主彼非无见者也然亦止可为知
者道耳大 …… (第 2a 页)
称其有姑即其所在之位而证之因谓为中耳
若既有条理可言已在有知有觉之后则充塞洋溢之
极功是道也非性也故 惟中
之一字亘古亘今攧扑不
破比周子之无极图相去则天渊矣故后之学者还当 (第 15b 页)
  江或覆之廊或甃以瓴甋崇祯末廊圯乃嵌诸壁
  中左易二书六诗十有二礼记向有学记经解中
  庸儒行大学五篇今 惟中庸
片石存尔其南则理 (第 7a 页)
 李巽曰礼记非尽圣人之意也非尽宣尼所述也当

 时杂记也
 叶梦得曰世言三代周公孔子之道详者莫如礼记
 然礼记之传駮真得孔子之言者 惟中庸
与大学尔
 晁公武曰汉戴圣纂所谓小戴者也此书乃孔子没
 后七十子之徒所共录中庸孔伋作缁衣公孙尼子
  (第 4b 页)
 章去取皆有条次元晦且尝为之序矣桂林学官旧
 亦刻中庸解而其间杂乱以他惧其反误学者于是
 漫去旧版而更刻此书窃 惟中庸
一篇圣贤之渊源
 也体用𨼆显成已成物备矣虽然学者欲从事于此
 必知所从入而后可以驯致焉其所从入奈何 (第 7a 页)
 (两同考会试太祖以老试/官呼之屡以贤良荐不起)
滕克恭谦斋集稿(字安卿祥符人元进士集贤学士遇/乱避地钱塘洪武初两聘充本省考)
 (试/官)
叶颙樵云独唱六卷(字景南金华人长孙雍编/次曾孙户部尚书淇重刻) 张庸
全归集(字惟仲慈溪人/明初聘不仕)
王沂徵士集八卷(字子与泰和人洪武初徵为诸王说/书授福建盐运司副使 (第 23b 页)
 或曰周公作或曰子夏作其说何居孟子何以或删

 或疑或翼或尊何其识之相远欤 惟中庸
无异说而
 学庸二萹原皆载于戴记其别为诠说而列于四书
 者自何而始欤凡此经传源委其能条分缕析阐其
  (第 72a 页)
甃以瓴甋崇祯末廊圯乃嵌诸壁中左易二书六诗十
有二礼记向有学记经解中庸儒行大学五篇今 惟中
片石存尔其南则理宗大书御制序四碑在焉右则
春秋左氏传四十八碑阙其首卷通计八十七碑诸经
虽非足本然书法 (第 17a 页)
传经过绝伦令狐楚奏太/原府资望及官吏选数状太原府龙兴丨丨天)
(启维蕃沈珣授崔铉魏扶拜相制天与全德性 惟中庸
有致远之/宏谋负佐王之丨丨罗隐为王师范赠罗邺王诗丨丨传家有宝)
(刀况闻馀/力更挥毫)各业(杜甫雷诗 (第 60a 页)
  朱彝尊杭州府学宋石经跋云宋高宗皇帝御书石经
绍兴十三年知临安府事张徵摹勒上石淳熙四年
诏知府赵磻老建阁于太学题曰光尧石经之阁置
石其下洪迈曾惇杨冠卿叶绍翁李心传陈骙王应
麟潜说友纪之详矣宋亡学废为肃政廉访司治所

西僧杨琏真伽造白塔于行宫故址取其石垒塔杭
州路廉访经历申屠致远力持不可然已损其什一
元至正间即治所西偏建西湖书院以祀先师设有
山长掌书库其后明常熟吴讷乾州宋廷佐先后巡
按浙江或覆之廊或甃以瓴甋崇祯末廊圯乃嵌诸
壁中左易二书六诗十有二礼记向有经解学记中
庸儒行大学五篇今 惟中庸
片石存尔其南则理宗
大书御制序四碑在焉右则春秋左氏传四十八碑 (第 26b 页)
于胡底理非思议所及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故凡语
天地之道者 惟中庸
为物不贰一语直契本原解易有
太极者惟通书无极而太极一解最为了当若夫生天
生地之说大抵出于二氏未有子孙 (第 3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语录卷十一
            大学士李光地撰
  周易三
系辞传古今至文也 惟中庸
像之文体直是一样
上系是说易经大本大源下系是说读易的秘诀及凡
 例
系传首章乃太极图说所自出图说之分 (第 1a 页)
   弘道录序
孔子曰人能弘道谓夫大其道之在乎人也而特是道

之为名言人人殊 惟中庸
以率性为道则始以天下达
道属五常之性而孔子答哀公即又以司徒五教称五
达道是必合五性五教而道乃立于其间 (第 8b 页)
  秋林会友图(明史鉴/)
  溪桥独步图(元元好问二首/)
  题湖山独步图(元丁鹤年/)
  题叶容斋湖山独步图 (元张庸/
) …… (第 2b 页)
  写溪山缓步图(明李日华/)
  竹溪梦游图(元元好问/)
  梅溪图(元袁桷/)
  题松溪图(元黄溍/)
  题松溪小隐图 (元张庸/
)
  刘伯熙清溪图(元黄镇成/) …… (第 3a 页)
  题湖山独步图       (元/)丁鹤年
杖屦湖山外悠然与世违水边延月上岩际待云归随
鹿过樵径看鸥到钓矶只今瞻画像犹想挹清辉
  题叶容斋湖山独步图     (元/)张 庸
孤山不及青山好东湖胜似西湖幽每策乌藤过林麓
还逐白云来水头人家远近即三岛身世古今同一沤 …… (第 16a 页)
  题松溪图         (元/)黄 溍
独骑瘦马走赤日忽对画图双眼明想见高人茅屋厎
石床卧听松风声秋风渐高霜露白松根茯苓已堪食
郁纡迟暮祗自怜卷图还客三叹息
  题松溪小隐图        (元/)张 庸
有客松溪独归隐红尘不涴芙蓉裳溪流绕屋河汉落 (第 17b 页)
   画梅时正雪下(明徐渭/)
   题画(元陈高二首/)
   题陈叔虎绣梅花扇(宋杨万里/)
   落梅图 (元张庸/
)
 
  …… (第 5a 页)
    (宋/)杨万里
 指下生寒影针端即化工冰痕将雪点不受烛光融
   落梅图           (元/)张 庸
 小桥流水梅花庄花落莺啼曾断肠满纸残英重见画
 醉来犹忆旧时香
 
  (第 21a 页)
  画马(元钱惟善/)

  题画马(元唐肃三首/)
  题马(元屠性二首/)
  画马 (元张庸/
)
  题画马(明张以宁/)
  画马(明徐尊生/)
  题江阴侯杜安道宅画马(明陶安二首/)
   …… (第 2b 页)
  题马(二首/)         (元/)屠 性
渥洼神水与夭通汗血淋漓带赤騣明日甘泉祠泰畤
和銮声在五云中
晓来疏雨过沙堤振迅先闻柳外嘶不是圉人调未习
临流怕湿锦障泥
  画马            (元/)张 庸
年少奚官绿绮裘忆曾何处鞚骅骝半堤草色连钟阜 (第 12b 页)
  望云思亲图为王大使作(元丁鹤年/)

  题张伯源梦父还家图 (元张庸/
)
  题陈象之舆母避寇图 (第 4b 页)
(元张庸/
)
  瞻云图(明廖道南/)
  李氏奉亲图(元程钜夫/)
  题白华图为本斋王公(元王寿衍/)
  …… (第 4b 页)
  望云思亲图为王大使作   (元/)丁鹤年
山人爱云不离山巢居只在云松间枕前漱玉弄明月
此心直与云俱閒达官爱云云作侣平步青云称高举
天瓢一滴慰苍生大旱用汝为霖雨王公出处与此二
者殊十年游宦感离居衣上犹存慈母线手中长把严
君书日日看云不遑暇为有吾亲舍其下恨身不得逐
云飞却写飞云入图画公馀展玩凝心神见云如见吾
双亲卷图仍寄吾亲舍永奉高堂长寿身狄公盛事王

公继今古孝思同一致
  题张伯源梦父还家图     (元/)张 庸
东海浩无极潮生如有期为客千里外归程杳难知阿
爷昔向西州去望断风尘不知处潮生潮落几朝暮门
前踏破青莎路 (第 24b 页)
小窗月落天宇寒梦爷忽从东海还明
朝即上长溪道岂意相逢溪上山道傍踯躅惊复喜瘦
影尘衣如梦里艰难共说别离情不知有泪如泉水君
不见世涂横绝豺虎前千里感梦只自怜海波腥吐蛟

龙涎几人渡此能生全归来宴坐奉颜色眼中如睹天
日白剜肌煮麋身不惜劝爷莫作他乡客
  题陈象之舆母避寇图     (元/)张 庸
海去松溪才数里溪流直下随海水玉虹饮水夜不收
一朝海寇如蜂起陈君溪上居有母八十馀传声海寇
至啼散树头乌 (第 25a 页)
   杭州府学宋石经跋
宋高宗皇帝御书石经绍兴十三年知临安府事张澄
摹勒上石淳熙四年诏知府赵磻老建阁于太学题曰
光尧石经之阁置石其下洪迈曾惇杨冠卿叶绍翁李
心传陈骙王应麟潜说友纪之详矣宋亡学废为肃政
廉访司治所西僧杨琏真伽造白塔于行宫故址取其
石垒塔杭州路廉访经历申屠致远力持不可然已损
其什一元至正间即治所西偏建西湖书院以祀先师

设有山长掌书库其后明常熟吴讷乾州宋廷佐先后
巡按浙江或覆之廊或甃以瓴甋崇祯末廊圮乃嵌诸
壁中左易二书六诗十有二礼记向有学记经解中庸
儒行大学五篇今 惟中庸
片石存尔其南则理宗大书
御制序四碑在焉右则春秋左氏传四十八碑阙其首
卷通计八十七碑诸经虽非足本然书法 (第 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