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易中正考(俱歙/方回)

  筮易七卷
  易管见六十卷(俱歙吴/霞举)
  易传义大意十卷(歙 唐/元)
  周易集议(歙吴/梦炎)
  天原发微
  筮草研几(俱歙鲍/云龙)
  程朱易契
  周易大全 (第 25b 页)
者三曳出几死
  陈八事疏(宣德元年/)      范 济
宣宗即位范济诣阙言八事一曰楮币之法昉于汉
造元统交钞后又造中统钞久而物重钞轻公私俱
敝乃造至元钞与中统钞兼行子母相权新陈通用又 (第 10b 页)
  西南游日记十一(云南/)
戊寅年十月初二日余欲西行往期阮仁吾所倩担夫
遇其侄玉湾穆声询候甚笃下午仁吾以担夫杨秀雇
约至余期以五日后再往晋宁还即启行仁吾赆以番
帨香扇

初三日欲往晋宁与 唐元
鹤州守大来隐君作别方生
言二君日日念君今日按君还省二君必至省谒见无
中途相左也盍少待之乃入候玉湾并视 (第 1b 页)
  前汉
当路     远望     茧观
延寿     阳禄     柘观
上兰     豫章(昆明/池中)   鼎郊
昆池     朗池     漙望
樛木     便门     走马
众鹿     则阳     阴德

燕升     象观     白鹿
三爵     椒 唐     元

郎池     华光     益乐
明光     走狗     飞廉
鱼鸟     涿沐      (第 31a 页)
  特穆尔巴哈(世祖孙天历初封宣让王镇庐州至/正十二年境内贼起廉访使陈思谦)
(劝特穆尔巴哈以所部兵分道击贼擒其渠帅庐/州境内皆平/特穆尔巴哈旧作帖木儿不花今)
(改/正)锡喇巴哈(蒙古人泰定间任舒城县岁旱民饥/富家闭籴众将肆掠锡喇巴哈奖励)
(义民籴谷赒给四境以安/锡/喇巴哈旧作燮理溥化今改正)王硕(河南人延祐/中授无为州)

(同知廉干不畏强禦清理学田搜抉/隐漏得田一百十九顷士得饩养)︹明︺董曾(洪武/初知)
(无为州陈友谅陷城被/执欲其降不屈沈之江) 唐元(临淮人明初知无为/州招徕流散安集有)
(方课最擢/太仆少卿)
苏敏(昌平人洪武初知庐州府/八载刑政不苛甚得民心)伍塾(庐/陵)
(人洪武中知庐江开/设县治招抚流移 (第 60a 页)
当有黄庭真/人中华玉女教子神仙焉此不死之道也)
三乳(唐书高祖纪仁公生高祖于长安体有丨丨性宽/仁袭封 唐公 元
史世祖纪真定民刘驴儿有丨)
(丨自以为异谋不/轨事觉磔裂以徇)
三脊(史记封禅书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 (第 51b 页)
  阳翟县新石桥记 崔周衡书(访碑录)


  唐立舞阳侯樊君碑堂记 裴颖撰 唐长孺
八分书(诸道
石刻录)


  石桥记 张嘉贞撰柳识书(访碑录) 邢州(金石略)

  李氏三祖堂记  (第 23b 页)
即古南门相傅为唐时
所筑门上植榕一株岁久根蒂生跨门外盘错至地若
天成焉因得今名元至正间其树忽憔悴平章 唐元公
祭之旬馀枝叶复茂
集藻─记─增─明吴宽榕江记─木之产于地者曰松曰柏曰 (第 15b 页)
    黄盆滩破之(其将奚达鲁元兵)   严州朝廷以元章为朝请大夫知严 

(州良嗣加阁门宣赞武翼将军江淮闽浙都统兵马使相持二年粮援不继战不利将趋闽以)


(图再举元兵大至元章战死于龙游白云寺前元主帅博多以双虎符金牌招良嗣不从亦战)


(死于仙霞岭元人皆称曰义士今仙霞岭上有唐将军庙存焉) (元)唐元(字长孺歙人幼家贫阨于衣食长奋迅以诗自鸣与洪焱祖俞赵老为笔砚交时号新安三俊)

(第 63b 页)
  葛翁井上久不住一日披图生远思记得山中有书
报白云长绕岁寒枝   殷㢸

  云林画法学王维气韵风流或过之犹记昔年清閟
阁春风吹满凤凰枝   西郊 唐元

  石□清泉急晴山绿树多云林惠山下风景近如何 (第 34b 页)
 廿二日复从仲明许假此以赠陆信甫云林生记
八月梁溪新昼霁溪南溪北水交流徵君涤砚临池后
貌得湾埼几树秋 王蒙
秋声吹碎江南树政是潇湘肠断处一片古今愁荒埼
水乱流 披图惊岁月旧梦何堪说追忆谩多情人间

无此清 右调菩萨蛮筠庵王国器
天末远峰生掩冉石间流涧落寒清因君写出三株树
忽起孤云野鹤情 虞堪
葛翁井上久不住一日披图生远思记得山中有书报
白云长绕岁寒枝 殷㢸
云林画法学王维气韵风流或过之犹记昔年清閟阁
春风吹满凤皇枝 西郊 唐元
晓色凄凄凉雨过也应草木渐飘零水边石畔无人到 (第 5b 页)
 榕
祭树复荣 本朝闵叙粤述榕树门古桂州南门也门
 上榕一株巨至百围分根下跨至地元至正间忽枯
 平章 唐元公
祭之复荣人以为异
中可盘坐 丹铅录福建龙泉庵有榕木其中亦可盘 (第 17b 页)
在况赠言者不贵诞而贵有闻非以道其孰与言哉
   送郑彦昭侍亲归西江序   唐 元
虞廷用贤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盖奏言匪文不彰实
以开后世词章取士之原汉世策士如晁董诸公荐名
奏对事犹近古 (第 13b 页)
异时风益颓靡糊名搜挟周防百端待
士之意寖薄向使不世之豪有如荀王庄屈辈尚肯低
眉俛首于其间哉同里郑君彦昭吾友称隐汪先生外
孙也其气有自其学有传早岁己负诗声力穷经术自

试久矣秋场不利于是吟啸湖山间意似有不释然者
予告之曰孟氏所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与易言
致命遂志皆始困终亨之义今而省亲归南安养志之
馀拔置凡近淬励旧闻他日一第溷子又何晚哉迩者
宣文检讨太朴危公奉敕以三朝史事来徽过予具言
彦昭材谞当荐名于朝观光上国有在此不在彼者矣
科名一途安足以尽天下士哉
   徽国文公生旦致祭诗序   唐 元

天之生圣贤也不数盖将以立万世之法程为人心之
大防也是故周庚戌而生孔子宋庚戌而生文公尼丘
之祷圩顶辄应 (第 14a 页)
   谢徐则山增紫阳月廪启  曹 泾
伏以梁炊梦断可能糊口于四方芹水春回不待折腰
而五斗见闻为竦被受知惭恭惟路教翰学清气玉山
太宗梅野魏公之笏故在还乃祖风子幼之文最佳源
于外氏九万鲲鹏而天路一双龟鹤以璜宫舂容讲篇
深抉先儒之旨纵横笔阵尽降馀子之心方鼎新苹故
以尊明伦之瞻亟养老钦贤以奉扬庭之意事关风教

光照云山已分蕉鹿之成空忽似辙鱼之得沫接也以
礼受之矣宁须通乞米之书无所用心难矣哉尚堪为
炳烛之学是名称塞敢昧皈依
   谢 唐长孺
和元日十诗启  曹 泾
伏以不类而诗巳分曹墙之短倚歌而和忽惊唐律之
工况侑专书具陈世契赐诚出于望表感 …… (第 11b 页)
 拖紫者

右伏愿抛砖之后神为守护人自平安落木无边长江
不尽坐阅天机之自然前山可数后骑勿驱固知此老
之未死眷焉兹土虽百岁之后复化鹤以来归乐哉斯
丘尽暇日之间必领客而吟啸或表贞曜先生之墓且
哦石湖处士之诗
   徽州府儒学大成殿上梁文  唐 元
伏以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司徒掌邦之教夷之清惠
之和尹之任孔子为圣之时巍巍号帝王之师浩浩配 (第 21a 页)
贵则高兮富则强宜尔族家兮施于一邦
猗孝孙兮敬祀无怠何千万年兮顾瞻神旆
   倚山书院辞        唐 元
倚山书院者程国宝之所葺也国宝先公号倚山有嘉
遁之志焉先是以枕云名亭图书觞咏于是无何迹与
事迁人琴俱逝 (第 15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九十五下 明 程敏政 撰
  行实(文苑/)
   徽州路 儒学教授唐公(元/)
墓志铭
               杜 本
龙集丁卯予游吴庠识 (第 1a 页)
唐长孺
(第 1a 页)
长孺
司紏录英誉籍
甚恨未知其细后十有七年乙酉辞召江浙归武夷山
中长孺子仲设教崇安不特识其父抑知其子之贤远 (第 1a 页)
于人噫单居块处悠悠尔思安得与而父子接哉仲寓
书币偕善状一通而告曰先君不幸于己丑夏四月卒
于正寝临永诀把笔作淡墨字命孤不肖葬而不得杜
先生铭如不葬也零丁羸疾不果离苫次足跣以请惟
先生诺而铭之按公讳元字 长孺
新安歙县人总干廷
瑞之从孙其上世俱以文章起家谱系中绝考君讳虞
又以婺源李氏出后于唐故德宗遗胤至今池曰 (第 1b 页)
  送璟上人之武昌就道入京
吊古且过鹦鹉洲观光还到凤凰楼乾坤百岁易迟暮
风雨几时今蚤秋南国每逢天际雁北溟不化水中鸥
黄金软贴伽黎色却愧苏卿尚敝裘
  和 唐长孺
致仕归
黄山三十六嵯峨江上相逢碧玉珂社稷终淹 (第 4b 页)
长孺

文章每患士衡多教官不足先生饭词客曾论织女梭
石田茅屋归来好安车蒲轮奈尔何 (第 4b 页)
  送勒允常赴秘书监典簿
石渠天禄秘藏初锦帕牙签御览馀顾问有时劳检阅
崇文无日倦收储千年汗竹传科斗四库香芸辟蠹鱼
承诏定来东观读青藜偏照卯金书

   唐元
  字本初姑苏人读书博雅有船号一苇杭图书古
  玩列离左右浮游江湖日哦诗其中自号苇杭子
  每过予溪 (第 23b 页)
   翰林院检讨从仕郎邹君墓碣铭
唐季王审知称闽王中原之士多归之若河南固始邹
勇夫其一也勇夫以仆射镇归化因家焉归化即今泰
宁县是后子孙繁衍衣冠不乏若令欢为 唐水部员外
郎长孺
为宋太学录曰应麟曰应博俱登进士第曰应
龙以庆元二年状元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赠 (第 16a 页)
书     集部五
 筠轩集        别集类四(元/)
  提要
    臣等谨案筠轩集十三卷 元唐元
撰元字长
    孺歙县人与洪焱祖俞赵老号新安三俊泰
    定丁卯以文学授平江路学录再任建德路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