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祀更撰合祀乐章礼成歌九章已病音乐之未复古

 也诏尚书詹同陶凯与 协律郎冷谦
定雅乐而学士
 宋濂为乐章著令凡祀有乐乐四等曰九奏曰八奏
 曰七奏曰六奏乐有歌有舞歌堂上舞堂下舞皆八 (第 35b 页)
  宋李照范镇魏汉津所定律大率依宋太府尺黄钟长九寸空
径三分积六百三十六分声比古黄钟低二律即无射倍律国
冷谦
所定律用今工部营造尺黄钟长九寸空径三分四釐
六毫积八百四十六分比古黄钟低三律即南吕倍律微高 (第 18b 页)
后遂真以无射命为黄钟矣而古律又亡世鲜
知音者孰能辨之哉

  已上辨李照之律太长之失(李照范镇魏汉津 冷谦
律皆失之长) (第 20a 页)
  臣谨按濂所论音调大率认切韵之法为撰谱之法
夫切韵之喉牙齿舌唇虽取象于宫商角徵羽实与
乐调非一途也盖人之五音有定而乐之五音无定
以其无定是故可以为宫可以为商瑭论易水诚为
得之矣濂盖未达妄以为不然臣闻国初 冷谦
深知
撰谱之理至今神乐观人人皆能之惟攻儒业者未
暇考耳今摘刘氏所撰乐谱数句以见其失复摘冷 (第 12b 页)
  臣谨按古所谓黄钟空围九分者即算家所谓内周

也宋胡瑗穿凿以为九方分者误指为面羃也自宋
已来诸儒从之以就刘歆之失而黄钟等律愈失其
真矣自汉以来诸儒皆谓凡律空围九分至今莫觉
其误臣于律书周径篇中论之详矣除已见律书及
算学新说兹不复载但载各律长短并内外径图样
书分数于其侧庶便于观览云(已上横黍)






  臣往年与善琴者论古今雅乐高下闻其说曰 冷谦
之乐乃古无射调也俗呼为清商调以第二弦为宫
音少者歌之则拽不出失之太下恐非中和也蔡元
定之乐乃古夹钟调 (第 64a 页)
也俗呼为清徵调以第四弦为
宫音老者歌之则揭不起失之太高亦非中和也所
谓中和者古之正调是也俗呼为清角调轩辕氏之
所造以第三弦为宫音比 冷谦
高一调比蔡元定低
一调老者歌之不揭少者歌之不拽不高不下是名 (第 64a 页)
  今按论语曰谨权量四方之政行焉是乃为政之要
务不可忽者而丘氏之言益为详切也以今时俗论
之他郡臣不知只以弊郡为说民间布绢市尺以钞
尺一尺七寸五分为一尺斗以铁斛之斗一斗三升
五合为一斗秤有以天平十八两为一斤亦有以二
十两已上为一斤者因而号为官尺斗秤然又时或

增损人各不同焉是与丘氏之说异矣盖习俗既久
不可辄变者也古之律度量衡所以得天地自然之
道者适中而已矣夫中也者无过不及之谓也于此
而益焉非也于此而损焉亦非也是故为黄钟之律
者失于短小则乐均太高刘歆荀勖王朴蔡元定之
律是已失于长大则乐均太下李照范镇魏汉津 冷谦

乐是已隋唐宋元之度量较之累黍则失于长大汉
魏南北朝之度量校之累黍则失于短小皆非也宋 (第 65b 页)
其左右如此之类文虽或广或略
而意思皆同也世之不善读周礼者乃疑以为背戾
不经非周公之制作何哉

  拟 冷谦
旋宫谱(旧谱一首新谱三首)

  臣谨按朱熹语录曰或问周礼大司乐说宫角徵羽 (第 31a 页)
与七声不合如何曰此是降神之乐如黄钟为宫大
吕为角太蔟为徵应钟为羽自是四乐各举其一者
而言之大吕为角则南吕为宫太蔟为徵则林钟为
宫应钟为羽则太蔟为宫以七声推之合如此又曰
所谓黄钟宫大吕角这便是调如头一声是宫声尾
后一声亦是宫声这便是宫调若是其中按拍处那
五音依旧都用不只是全用宫今依 冷谦
旧谱推衍
三谱如左 (第 31b 页)
 请复用和岘旧乐诏悉仍旧制
朱载堉曰宋太府尺即黄帝尺以大泉之径为九分今
营造尺即唐大尺以开元钱之径为八分宋尺之八寸

一分为今尺之八寸又曰宋李照范镇魏汉津等所定
律大率皆依大府铁尺黄钟长九寸径三分积六百三
十六分声比古无射倍律之声国初 协律郎冷谦
所定
律大率依宋制而尺则用今工部营造尺黄钟长九寸
径三分四釐六毫积八百四十六分比古南吕倍律之
声微高 (第 6a 页)
   度起龠尺小故权量亦随之而小今之权量以纵
   黍之度起龠尺大故权量亦随之而大今律尺虽
   亡而营造则未之有改 明冷谦
制律用营造尺其
   律固失之长而权量之法大率由是而起试以营
   造尺九寸制为黄钟之管命其所容为一 (第 20b 页)
  (像中更被轻舠横截/去斜阳染得半江红)
 插花亭 龙游县志县南天堂山其山半为插花亭
 冷公亭 万历龙游县志在冷水华严庵相传 元末
  冷谦
曾寓于此
 独往亭 名胜志在常山县容车山宋赵鼎建(沈与/求独)
  (往亭诗林下何人伴岁寒亭前相对小 (第 14b 页)
 郑孟纯(两浙名贤录丽水人多艺术尤精音律洪武/初诏州县儒学以雅乐释奠颁其成书于天)
  (下时无知者孟纯独能按其音律以教诸生上/闻而嘉之诏入成均与 冷谦
等共定一代之乐)
 徐进(括苍汇记字公蕴缙云人性机巧学丹青尤精/于写神凡人一经目虽数十年后写出逼真子 (第 29a 页)
  (尊其道遣使延之高丽特受御制金襕袈裟二十/二年冬茶毗于长平乡之石头里三夕有神光射)

  (天/)
 
 冷谦(广舆记字启敬秀水人洪武初为协律郎郊庙/乐章皆其所撰有友酷贫谦于壁间画一门令)
  (其友入恣取金钱以出而不觉遗其引他日内库/失金守吏持姓名迹捕之因并执谦谦渴求饮拘)
  (者以瓶汲水与之谦跃入瓶中拘者惶急谦曰无/害第持瓶至御前上呼谦瓶中辄应击碎之片片)
  (皆应后有人见谦蜀中泳化𩔖编谦遇异人授/中黄大丹传张氏契真之旨年百馀岁如童颜)
  (谨按谦本武陵人侨居嘉兴春波门内今府治东/北碧漪坊有谦祠里人祈梦多验明季楚中傅汝)
  (为未第时辄梦谦通名造之后/任秀水县令始悟为葺冷仙亭)

(第 9b 页)
  (尊其道遣使延之高丽特受御制金襕袈裟二十/二年冬茶毗于长平乡之石头里三夕有神光射)

  (天/)
 明
 冷谦(广舆记字 启敬
秀水人洪武初为协律郎郊庙/乐章皆其所撰有友酷贫谦于壁间画一门令)
  (其友入恣取金钱以出而不觉遗其 (第 9b 页)
  琴谱十六卷(书录解题新昌/石孝隆君大录)
  琴说一卷(宋史艺文志/李如篪撰)乐原又琴原(元诗选赵/孟頫著)
  太古正音一卷(尤氏艺文/志 冷谦
著)
  琴谱二卷(黄氏书目郑瀛著/浦江人宋濂为序)
  琴谱指南(栝苍汇纪龙泉吴/金陵著字邦畿) (第 25a 页)
  济生庵在府石城门内西隅乌龙潭南 以上诸
  庵皆接众之所
  隐仙庵在府城西北虎踞关侧相传宋陶弘景隐
  居于此故名 明初冷谦
诸真人多游此王思任有
  碑记
  龙华庵在府城银鼎桥西康熙五十九年按察司
  葛继孔置地延僧宝光募 (第 28b 页)
  遂得幸于元帝有娠将产之夕雷雨震电及霁娠
  已失矣久之宫中忽失其所在或云犹见之江淮
  间
 明周颠仙 冷谦
张三丰三人高帝时先后至金陵其
  事迹屡有灵异世俗所喜道不具书
  焦姑家中和桥南有仙术永乐初封妙惠 (第 4a 页)
  祀用雅乐太常领之协律郎司乐考协之凡乐淫

  声过声凶声慢声若舞失节者皆有纠禁而朝会
  燕享兼俗乐祗应奉銮司掌之
八月命 协律郎冷谦
协乐章声谱令乐生肄习之
 元末有 (第 4a 页)
冷谦
者知音善鼓瑟以黄冠隐吴山召为协
 律郎令协乐章声谱俾乐生习之
  经济录曰高皇帝病音乐之未复古也诏尚 (第 4a 页)
书詹
  同陶凯与 协律郎冷谦
定雅乐而学士宋濂为乐
  章 (第 4a 页)
  明史职官志曰太常寺协律郎二人司乐二十人
  高岱鸿猷录曰丙午(至正二/十六年)冬建宗庙社稷得
  谦
命制乐谦深明音律今乐器乐舞皆谦所制
九月命于泗州灵璧取石制磬湖州采梓桐制琴瑟
  曹昭格古要论曰灵璧 …… (第 4b 页)
  石作磬给赐各府文庙其色灰白其声清逸吉安

  南昌府学皆有之
十月考正太庙雅乐
 考正四庙(按是时太庙之制德懿/熙仁四祖各为一庙)雅乐命 冷谦
校定
 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
十二月置教坊司
 掌宴会大乐设大使副使和声郎左右韶舞左右司
 乐皆以乐工 (第 5a 页)
 教坊为二实郑声乱雅之始惜古乐残缺未易顿议
 亦宜访求知乐之士徐加订定
  (臣/)等谨按明兴太祖锐志雅乐是时儒臣 冷谦

  凯詹同宋濂乐韶凤辈皆知音律而掌故阔略欲
  还古音其道无由文皇帝问黄钟之律臣工无能
  应者 (第 39a 页)
  验乐殊不可以草创苟且而遽定也呜呼崇宁之
  乐亦可变矣吾又安得夫伶伦荣猿之徒而与之
  共论乐哉
明太祖洪武初命 冷谦
定律
 谦议用四清声故编钟编磬皆为十六成一代完乐 …… (第 10b 页)
  律吕精义曰宋李照范镇魏汉津所定律大率依
  宋太府尺黄钟长九寸空径三分积六百三十六
  分声比古黄钟低二律即无射倍律国初 冷谦

  定律用今工部营造尺黄钟长九寸空径三分四
  釐六毫积八百四十六分比古黄钟低三律即南
  吕倍 …… (第 11a 页)
  律馀失之焦杀

  又曰往年与善琴者论古今雅乐高下闻其说曰
   冷谦
之乐乃古无射调也俗呼为清商调以第二
  弦为宫音少者歌之则拽不出失之太下恐非中
  和也蔡元定之乐乃 …… (第 11b 页)
  以第四弦为宫音老者歌之则揭不起失之太高
  亦非中和也所谓中和者古之正调是也俗呼为
  清角调轩辕氏之所造以第三弦为宫音比 冷谦
  
高一调比蔡元定低一调老者歌之不揭少者歌 …… (第 11b 页)
  乱世之音(宋濂孔子庙堂议曰释奠有乐今则袭/用魏汉津所制大晟之乐乃先儒所谓)
  (乱世之音也/其可乎哉)在洪武四年而 冷谦
所定乐舞为洪
  武之六年乐章犹宋之旧而乐音非宋之音矣以 …… (第 12a 页)
  降乐章屡易而所用者皆王朴之律也政和以降

  乐章屡易而所用者皆汉津之律也至 冷谦
定乐
  乐章无改而所用者则非宋元之律也改其律而
  不变其章者声音道微政合严重律正其元曲袭
  其 …… (第 13b 页)
  为子故四声曰清声即夹钟大吕黄钟太蔟之应

  也苟不用四清声是有本而无应矣 冷谦
议用四
  清声故编钟编磬皆为十六岂非洞达音律者哉
弘治中李文利著律吕元声独宗吕览黄钟三寸九分
之说 (第 14a 页)
 隋书所载历代之尺十有五种第一种即周尺与西
 汉刘歆铜斛尺东汉建武铜尺晋荀勖律尺祖冲之
 铜尺皆合今去古既远欲求确据惟我高皇帝时命
 宋濂 冷谦
等所定乐律及刘基等所定钦天监晷景
 可凭而晷景尤其显者宋和岘用西京铜望臬即司 (第 16a 页)
 十有三中声钟一小声钟四十有五元初钟用宋金
 旧器其识曰大晟大和景定者是也后增制兼用之
 明初定乐祗命 冷谦
制编钟编磬嘉靖中太常寺卿
 张鹗乃议设特钟特磬以为乐节后卒不行
  王圻续通考曰明制钟式正音八口一黄 …… (第 2a 页)
 和韶乐编磬二架磬以石为之十六枚应十二律四
 清声笋饰以羽属为贴金木凤头二虡亦饰以羽属
 若鹅状二于其跌馀并如编磬笋虡制太祖初命
 谦
审定编钟编磬等器谦议用四清声故编钟编磬
 皆为十六洪武中赐朝鲜国王庙社乐器编磬十六
  律吕精义曰钟 (第 2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