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禮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本也后汉班固传元元本本(又百姓曰元元战国策制海内子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谓人云善)
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又公羊传隐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传注凡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
(居 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罗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辞也君即位之一年称元古之史皆然书太甲元年维元祀虞夏有元祀之)
(第 4a 页)
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又公羊传隐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传注凡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
(居 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罗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辞也君即位之一年称元古之史皆然书太甲元年维元祀虞夏有元祀之)
(第 4a 页)
(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不壹于正)
(而王道终矣君杜氏预曰因鲁史作春秋故以鲁纪/年又曰凡人 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言一年)
(一月也之何氏休曰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 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即位者一国之 (第 3b 页)
(而王道终矣君杜氏预曰因鲁史作春秋故以鲁纪/年又曰凡人 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言一年)
(一月也之何氏休曰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 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即位者一国之 (第 3b 页)
上是正朔出于天子如何曰此乃自然)
(之理不书春王正月将如何书此汉儒之惑也杜氏曰/不言一年一月欲人君体 元以居 正也何氏曰元者气)
(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即位者一国之始春秋以元之始正天之端 (第 12a 页)
(之理不书春王正月将如何书此汉儒之惑也杜氏曰/不言一年一月欲人君体 元以居 正也何氏曰元者气)
(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即位者一国之始春秋以元之始正天之端 (第 12a 页)
(皆无王无君何命之受故书其自即位也定之比宣则/又有间焉矣杜氏曰不言一年一月欲人君体 元以居)
( 正也何氏曰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即位者一国之始春秋以元之治)
(正天之端 (第 6b 页)
( 正也何氏曰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即位者一国之始春秋以元之治)
(正天之端 (第 6b 页)
(为经元年春/不书即位传)
经(己/未)元年春王正月(杜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
(言一年一月也隐虽不即位然摄行君事故亦朝庙告/朔也告朔朝正例在襄二十九年即位例在隐庄闵僖) (第 4a 页)
经(己/未)元年春王正月(杜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
(言一年一月也隐虽不即位然摄行君事故亦朝庙告/朔也告朔朝正例在襄二十九年即位例在隐庄闵僖) (第 4a 页)
○元(愚袁切角次浊次音说文始也
从一元徐曰元者善之长故从一兀高也与尧同义会意一也左传注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正月
一日曰元日尚书月正元日注朔日广韵大也又长也增韵首也书元首明也又谓冠为元服又气 (第 13b 页)
从一元徐曰元者善之长故从一兀高也与尧同义会意一也左传注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正月
一日曰元日尚书月正元日注朔日广韵大也又长也增韵首也书元首明也又谓冠为元服又气 (第 13b 页)
(案左氏谓惠公欲立桓公故隐公自以为摄位/然仲子既非适则隐公居长不得谓之摄也)
(周平王四/十九年)元年左氏(注因鲁史作春秋故以鲁纪年凡/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
(言一年/一月也)公羊(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注变一为元元/者气也王者当继天奉元养成万物) (第 2b 页)
(周平王四/十九年)元年左氏(注因鲁史作春秋故以鲁纪年凡/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
(言一年/一月也)公羊(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注变一为元元/者气也王者当继天奉元养成万物) (第 2b 页)
春秋元命包
元者大也命者理之隐深也包言乎其罗络也万
象千名靡不括也然主以春秋立元之意为之履
端故其名则然
黄帝受图立五始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
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
元年者何元宜为一谓之元何曰君之始元也(杜预传注曰凡)
(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
元者端也气泉(注云元为气之始如水之有泉泉流之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窥之不见听之)
(不闻)春秋以元 (第 2a 页)
元者大也命者理之隐深也包言乎其罗络也万
象千名靡不括也然主以春秋立元之意为之履
端故其名则然
黄帝受图立五始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
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
元年者何元宜为一谓之元何曰君之始元也(杜预传注曰凡)
(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
元者端也气泉(注云元为气之始如水之有泉泉流之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窥之不见听之)
(不闻)春秋以元 (第 2a 页)
猱猿善援扬雄赋猿貁拟而不敢下)○元(善之长也又本也首也一也大也始也长)
(也气也左传注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公羊传元年春者何君之始年也何休曰变一言元元者气)
(也汉文纪元元之民师古曰元元善意 (第 11a 页)
(也气也左传注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公羊传元年春者何君之始年也何休曰变一言元元者气)
(也汉文纪元元之民师古曰元元善意 (第 11a 页)
(两谓之调每丁岁役二十日/不役者日折绢三尺谓之庸)以人丁为本开元以后
户籍散乱田亩卖易杨炎遂作两税(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
(月/) 郑介夫 曰自古天下之田无不属官先王使贫
富强弱无以相过各有其田得以自耕故天下无甚
贫甚富之民至成周时其法 (第 32b 页)
户籍散乱田亩卖易杨炎遂作两税(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
(月/) 郑介夫 曰自古天下之田无不属官先王使贫
富强弱无以相过各有其田得以自耕故天下无甚
贫甚富之民至成周时其法 (第 32b 页)
明 石光霁 撰
书元年(十/二)
(公/羊)元年君之始年也(杜氏因鲁史作春秋故以鲁纪年/凡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
(不言一年一月也胡氏即位之一年必称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体元者人主之职调元者宰相之事按) (第 1a 页)
书元年(十/二)
(公/羊)元年君之始年也(杜氏因鲁史作春秋故以鲁纪年/凡人君即位欲其体 元以居 正故)
(不言一年一月也胡氏即位之一年必称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体元者人主之职调元者宰相之事按) (第 1a 页)
大有之卦众阳盛时而五以六居之人君体 元以居
正可不知守位之仁乎推而明之四为侍从则曰匪
其旁三为三公则曰公用享于天子二为侯牧则曰
大车以载初远 (第 36b 页)
相因扰乱继作未有不用贤士近正人而能兴
者或一日不念则颠覆大器宗庙之耻万古为恨臣谨
按春秋人君之道在体 元以居 正昔董仲舒为汉武帝
言之略矣有未尽者臣得为陛下备论之夫继故不书
即位所以正其始也终必书所终之地所以正 (第 41b 页)
者或一日不念则颠覆大器宗庙之耻万古为恨臣谨
按春秋人君之道在体 元以居 正昔董仲舒为汉武帝
言之略矣有未尽者臣得为陛下备论之夫继故不书
即位所以正其始也终必书所终之地所以正 (第 41b 页)
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七
明 杨士奇等 撰
治道
元成宗大德七年 郑介夫 上奏曰钦惟圣朝布威敷德
临简御宽极地际天罔不臣服混一之盛旷古所无三
代以降自周至今二千年间得大一统者 …… (第 1a 页)
完议宛转
迟误久而不决则遂至乾休上意不得下达下情不得
上通万几之来何由尽知此古今之通患有国之大戒
也 介夫 幼勤于学长习于吏备员儒泮偃蹇无成侍直
禁垣有年于此田野之艰难朝廷之利害尝历既久靡
不悉知胸中抱负颇异 …… (第 3b 页)
决甚可为国乏谋臣之叹也如准所陈造新钞以
扶至元之轻罢倒换以全国家之利铸铜钱以通
钞法之滞富国惠民之道无以加此 介夫 前任湖
湘司征猥役下僚区区忠爱无由自达钦睹累朝 (第 22b 页)
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七
明 杨士奇等 撰
治道
元成宗大德七年 郑介夫 上奏曰钦惟圣朝布威敷德
临简御宽极地际天罔不臣服混一之盛旷古所无三
代以降自周至今二千年间得大一统者 …… (第 1a 页)
完议宛转
迟误久而不决则遂至乾休上意不得下达下情不得
上通万几之来何由尽知此古今之通患有国之大戒
也 介夫 幼勤于学长习于吏备员儒泮偃蹇无成侍直
禁垣有年于此田野之艰难朝廷之利害尝历既久靡
不悉知胸中抱负颇异 …… (第 3b 页)
决甚可为国乏谋臣之叹也如准所陈造新钞以
扶至元之轻罢倒换以全国家之利铸铜钱以通
钞法之滞富国惠民之道无以加此 介夫 前任湖
湘司征猥役下僚区区忠爱无由自达钦睹累朝 (第 2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八
明 杨士奇等 撰
治道
元成宗时 郑介夫 上奏曰窃谓释道之教与夫子之道
并立为三不知释道之所谓教者何事背弃君亲毁灭
纲常舍本逐末以此教人可乎明 …… (第 1a 页)
介夫 又论边远状曰边远之任至甚不轻古王者之遣
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寡人制之阃以外将军制之
故边将咸得以便宜 …… (第 6a 页)
也 介夫 又论抑强状曰汉书所称游侠即今之豪霸也其
时贵臣如窦婴田鼢之属竞逐于京师布衣如剧孟郭
解之徒驰骛于闾阎 …… (第 9b 页)
于已百端阻当有不得行焉必须断以决之不间于谗
执而守之克底于终而后有所成也惟圣朝其嘉纳焉 介夫 又论阅武状曰取兵于民最为近古计户签军乃
国家之良法亡宋弛于军政用钱雇军以有限之国储
供无穷之战役遂至 …… (第 15a 页)
不在多兵不在众若训练之精
蒐阅之勤将为勇将兵皆胜兵孰有当其锋者此事似
缓而实急长计远虑者所宜究心也 介夫 又论马政状曰古今立国未尝怠于马政盖以边 …… (第 17a 页)
而用之犹且不竭况今以全盛之国又助
之以官府之力因其旧俗而行之亦甚易事何必以刷
马为政徒结怨于民间也 介夫 又上疏曰近睹朝廷庶政更新广开言路愚尝采
摭二十馀事陈之省台自谓言当乎理事当乎情可以
少裨圣政之万一而 …… (第 19a 页)
时政之阙失
是犹田舍翁适遭患难横逆不知自反遽修因果以为
禳灾徼福之计亦愚甚矣伏惟圣君贤相其拒之绝之 介夫 久随禁直愧乏才资厕名学官粗偿书债而拳拳
愚忠不忍目中之无人遂吐平生之耿耿者既揆情无
所觊望故出辞不避 (第 30b 页)
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八
明 杨士奇等 撰
治道
元成宗时 郑介夫 上奏曰窃谓释道之教与夫子之道
并立为三不知释道之所谓教者何事背弃君亲毁灭
纲常舍本逐末以此教人可乎明 …… (第 1a 页)
介夫 又论边远状曰边远之任至甚不轻古王者之遣
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寡人制之阃以外将军制之
故边将咸得以便宜 …… (第 6a 页)
也 介夫 又论抑强状曰汉书所称游侠即今之豪霸也其
时贵臣如窦婴田鼢之属竞逐于京师布衣如剧孟郭
解之徒驰骛于闾阎 …… (第 9b 页)
于已百端阻当有不得行焉必须断以决之不间于谗
执而守之克底于终而后有所成也惟圣朝其嘉纳焉 介夫 又论阅武状曰取兵于民最为近古计户签军乃
国家之良法亡宋弛于军政用钱雇军以有限之国储
供无穷之战役遂至 …… (第 15a 页)
不在多兵不在众若训练之精
蒐阅之勤将为勇将兵皆胜兵孰有当其锋者此事似
缓而实急长计远虑者所宜究心也 介夫 又论马政状曰古今立国未尝怠于马政盖以边 …… (第 17a 页)
而用之犹且不竭况今以全盛之国又助
之以官府之力因其旧俗而行之亦甚易事何必以刷
马为政徒结怨于民间也 介夫 又上疏曰近睹朝廷庶政更新广开言路愚尝采
摭二十馀事陈之省台自谓言当乎理事当乎情可以
少裨圣政之万一而 …… (第 19a 页)
时政之阙失
是犹田舍翁适遭患难横逆不知自反遽修因果以为
禳灾徼福之计亦愚甚矣伏惟圣君贤相其拒之绝之 介夫 久随禁直愧乏才资厕名学官粗偿书债而拳拳
愚忠不忍目中之无人遂吐平生之耿耿者既揆情无
所觊望故出辞不避 (第 3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