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正史類
藝術類
類書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正一部
  年行省丞相托克托命民浚河长九里三百六十二
  步造石桥八立上下二闸仅四十日毕工至正六
  年其子 达识帖睦迩
来为平章复疏之舟楫虽通
  而未达江也明洪武七年参政徐本李质都指挥
  使徐司马以河道窄隘军舰高大难 (第 31a 页)
齐履亨徵海运于江浙由海道至庆元抵杭州时 达识帖睦迩
为江浙行中书
省丞相张士诚为太尉方国珍为平章政事诏命士诚输粟国珍具舟 (第 30b 页)
达识帖
睦迩
总督之既达朝廷之命而方张互相猜疑士诚虑方氏载其粟而不以输
于京也国珍恐张氏掣其舟而因乘虚以袭已也伯颜 (第 30b 页)
   尔(蒙古人天历间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持身廉/介人不敢干以私/布延特穆尔旧作卜颜铁)
(木儿今/改正)吕思诚(平定州人文宗时佥浙西廉访司/事达实特穆尔时为南台御史大)
(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
(索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达实特穆尔旧作 达识帖睦迩
索吉旧作左吉)
(今俱/改正)王克敬(大宁人泰定中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温州逮犯私) (第 28b 页)
  达实特穆(尔) (达实唐古特语吉祥也特穆尔铁也卷二十作塔赤铁木而卷二十一作塔失
铁木而卷二十四作铁失铁木儿又作塔失帖木儿卷二十七作荅失铁木儿
卷四十作
达识帖睦迩
并改)



  济古(尔)岱 (有鸟翼也卷二十作札忽而带卷一百十二作扎忽皃䚟并改) (第 11b 页)
  西天元兴寺钟题名(右钟在乌龙庙) 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
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和宁忠献王脱脱为

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时以开山住持僧西天
高达摩突理扳的达之请于延祐己未春三月建西
天寺至正壬辰燬于火戊戌王之子仪同三司浙江
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兼知行枢密院颁行宣政院
事节制诸军便宜行事达识帖睦儿顾瞻感慨捐俸
鼎创以继先志更扁山曰清平寺曰西天元兴同祈
皇帝万岁皇后齐年皇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
安提点僧公哥古鲁住持智明普照大师依仁屹刺

识巴讲主监造朝列大夫同知浙江东道宣慰使司
副元帅于应辰大元至正十八年十月初三日置
书史会要云 达识帖睦迩
(第 19a 页)
九成
康里人官至江浙
行省封太尉知读书能诗大字学释漙光小字殊有
骼力

  厉太鸿元西天元兴寺钟题名跋云西 (第 19a 页)
天元兴寺在
吴山西南清平山之东与凤凰山相接宋故宫芙蓉
殿也元仁宗延祐六年己未江浙行省中书左丞相

赠太师和宁忠献王康里脱脱为西僧高达摩实理
板的达建初扁曰西天至正十六年壬辰燬于火子
达识帖木迩仍为是职捐俸鼎创以继先志扁山曰
清平寺曰西天元兴寺僧公哥古鲁依仁屹刺识巴
等题纪其事于钟上盖铸钟之年即创寺之年也按
元史康里脱脱世祖时入宿卫于武宗仁宗有定策
功曾辅武宗为中书右丞相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出
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开杭城通江河以便商旅明许

复斋作元史阐幽惜其泽不广于天下而独被于吾
浙贤相不竟其用仁宗之过也其子 达识帖睦迩

至正七年来为行省平章兼知行枢密院许以便宜
行事是时江淮盗起使为达识帖木迩者辑和民人
训练军实缮城 …… (第 20a 页)

部师泰玩斋集有建寺碑载高达摩实理板的达居
山中久一旦拂袖去莫知所之后有见之秦陇间者
盖已百馀岁矣 达识帖睦迩
重建时又于殿左创屋
四楹奉祠先生割田供祀皆可补此记之缺夏大理
时正成化杭州府志云宋故宫寝殿基为尊胜寺 …… (第 20b 页)
壬辰七月寇至郭万户屯
罗木桥东营与对敌市民咸登望江亭以觇寇退命
军士焚之是寺之燬即至正十六年士诚逼杭 达识
帖睦迩
弃城潜遁时也既燬而创仅及期月士信且
拆白塔以筑城五寺又递湮矣今遗址已不可考独
钟存万松岭乌龙社庙中题 (第 21a 页)
  西天元兴寺在吴山西南清平山之东与凤凰山相接
宋故宫芙蓉殿也元仁宗延祐六年己未江浙行省中
书左丞相赠太师和宁忠献王康里脱脱为西僧高达
摩实理板的达建初扁曰西天至正十六年壬辰燬于
火子达识帖木迩仍为是职捐俸鼎创以继先志扁山
曰清平寺曰西天元兴寺僧公哥古鲁依仁屹剌识巴

等题纪其事于钟上盖铸钟之年即刱寺之年也按元
史康里脱脱世祖时入宿卫于武宗仁宗有定策功曾
辅武宗为中书右丞相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出为江浙
行省左丞相开杭城通江河以便商旅明许复斋作元
史阐幽惜其泽不广于天下而独被于吾浙贤相不竟
其用仁宗之过也其子 达识帖睦迩
以至正七年来为
行省平章兼知行枢密院许以便宜行事是时江淮盗
起使为 (第 2b 页)
达识帖睦迩
者辑和民人训练军实缮城池以 …… (第 2b 页)
贡礼部师泰玩斋集有建寺碑载高达摩
实理板的达居山中久一旦拂袖去莫知所之后有见
之秦陇间者盖已百馀岁矣 达识帖睦迩
重建时又于 …… (第 3a 页)
壬辰七月寇至郭万户屯
罗木桥东营与对敌士民咸登望江亭以觇寇退命军
士焚之是寺之燬即至正十六年士诚逼杭 达识帖睦
弃城潜遁时也既燬而刱仅及期月士信且拆白塔
以筑城五寺又递湮矣今遗趾已不可考独钟存万松 …… (第 3b 页)
簴尚存两朝废兴之感
备焉故为之书(按跋内脱脱诸名乃载录钟𣢾故存其旧后仿此)

  陶南村书史会要云 达识帖睦迩
字九成康里人官
至江浙行省太尉知读书能诗大字学释溥光小字
殊有骼力

  铁四太尉诗并序 (第 4a 页)
兴之感
备焉故为之书(按跋内脱脱诸名乃载录钟𣢾故存其旧后仿此)

  陶南村书史会要云达识帖睦迩字 九成
康里人官
至江浙行省太尉知读书能诗大字学释溥光小字
殊有骼力

  铁四太尉诗并序 (第 4a 页)
 士德与王与敬偕往以诸书互考之则士德
 陷杭在七月其败归平江当在八月安得有
 尝州被擒之事其误二也元史顺帝纪及
 识帖睦迩
传张士诚为书请 (第 11b 页)
达识帖睦迩
 
承制令周伯琦抚谕之诏以士诚为太尉士 …… (第 11b 页)
 德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时士德巳为大明
 兵所擒此丁酉八月事也若士德丙申七月
 就擒则去士诚纳款巳一载馀矣安得有平
 章政事之授耶又按 达识帖睦迩
传元授士
 德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士信同知行枢密院
 事士德寻为大明兵所擒则其事在旬月閒
 矣元史之书法 (第 12a 页)
印隐居吴淞江主钓台山长吴景文家易姓名为端木
氏作幽怀赋以自见十六年八月浙省 丞相达公九成
起之曰君之守平江也在官未三十日人心未孚且握
兵捍患自有省臣在非君之过也即以便宜版授公为
两浙运使既任 (第 8b 页)
   元西天元兴寺钟题名跋

西天元兴寺在吴山西南清平山之东与凤凰山相接
宋故宫芙蓉殿也元仁宗延祐六年已未江浙行省中
书左丞相赠太师和宁忠献王康里脱脱为西僧高达
摩实理板的达建初扁曰西天至正十六年壬辰燬于
火子 达识帖睦迩
仍为是职捐俸鼎创以继先志扁山
曰清平寺曰西天元兴寺僧公哥古鲁依仁屹刺识巴
等题纪其事于钟上盖铸钟之年 …… (第 6b 页)
其用仁宗之过也其子 达识帖睦迩
以至正七年来为
行省平章兼知行枢密院许以便宜行事是时江淮盗
起使为 (第 7a 页)
达识帖睦迩
者辑和民人训练军实缮城池以
固圉选将材以禦敌收苗军之用而抚以威信识淮张
之诈而讨以大义则红巾可无躏浙 …… (第 7a 页)
贡礼部师泰玩斋集有建寺碑载高达摩
实理板的达居山中久一旦拂袖去莫知所之后有见
之秦陇閒者盖已百馀岁矣 达识帖睦迩
重建时又于 …… (第 7a 页)
壬辰七月寇至郭万户屯
罗木桥东营与对敌市民咸登望江亭以觇寇退命军
士焚之是寺之燬即至正十六年士诚逼杭 达识帖睦
弃城潜遁时也既燬而创仅及期月士信且拆白塔
以筑城五寺又递湮矣今遗趾已不可考独钟存万松
岭乌龙社庙中题 (第 7b 页)
  蒲庵禅师画像赞
蒲庵禅师豫章礼城人名来复字见心以日南至生故取易卦
语识之有志行清净行欲绝尘独立遂归释氏与同𫀆恭肃

翁誓屏诸缘直明涅槃妙旨久之窥见全体无碍然未以为
至走双径谒法喜大师楚公自陈厥故当机锋交触如鹘落
兔走不间一发法喜深然之留司内记越三载复约标士瞻
脩西方净土于吴天平山刻期破障比禅观尤力浙省 左丞
相达公九成
慕师精进起住苏之虎丘辞不赴会兵起避地
会稽山中慈溪与会稽邻壤中有定水院直东海之滨幽闻
辽夐可以縳禅复 (第 5a 页)
▲之凡流当不可不勤
慕之哉
  已去复来诀第三十九
凡学上道积功累德昔因已深今缘又盛业
行超群六通八 达九成
十极与道合源身神
同升去世入玄去而不去去而更来来以应 (第 010b 页)
。深然之。留司
内记。越三载。复约标士瞻。修西方净土。于吴天平山。
刻期破障。比禅观尤力。浙省右丞相 达公九成。
慕师
精进。起住苏之虎丘。辞不赴。会兵起。避地会稽山中
慈溪。与会稽邻壤。中有定水院。直东海之滨。幽 (第 0533a 页)
喜深然之留司内记越三载复约标士瞻修西方净
土于吴天平山刻期破障比禅观尤力浙省左丞相 达公九成
慕师精进起住苏之虎丘辞不赴会兵起
避地会稽山中慈溪与会稽邻壤中有定水院直东
海之滨幽阒辽夐可以缚禅复 (第 0679a 页)
四出,势渐蹙。亡何,徐达兵徇宜兴,攻常熟。士德迎战而败,为赵普胜所擒,士诚大沮,遂降于元。江浙右丞相 达识帖睦迩
为言于朝,授士诚太尉。士德在金陵竟不食死。士诚虽去伪号,擅甲兵土地如故。 达识帖睦迩
与杨完者有隙,阴召士诚兵。士诚遣史文炳袭杀完者,遂有杭州。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士诚自立为吴王,以士信为浙江行省左丞相,逐 达识帖睦迩
幽之嘉兴。遂与元绝,士诚拓土,南抵绍兴,北踰徐州,达于济宁之金沟,西距汝、颍、濠、泗,东薄海,二千馀
乌古孙良桢
按《元史·乌古孙良桢传》:良桢,字干卿。资器绝人,好读书。至治二年,荫补江阴州判官,寻丁内艰,服除,调婺州武义县尹,有惠政。改漳州路推官,狱有疑者,悉平反之。上言:律,徒者不杖,今杖而又徒,非恤刑意,宜加徒减杖。遂定为令。移泉州,益以能称。转延平判官,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劾辽阳行省 左丞相达识帖睦迩。
并御史中丞胡居祐奸邪,皆罢之,中外震慑。升都事,犹以言不尽行,解去。复起为监察御史,良桢以帝方览万几
向学。朝廷赐其精舍额曰景贤书院,为设学官。其没也,即其中祠焉。子九人,其最显者二人:曰铁木儿塔识,曰 达识帖睦迩,
各有传。
李孟
按《元史本传》: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曾祖执,金末举进士。祖昌祚,归朝,授金符、潞
州陷。义兵元帅方家奴以所部军屯杭城之北关,钩结同党,相煽为恶,劫掠财货,白昼杀人,民以为患。庆童言于 丞相达识帖睦迩
曰:我师无律,何以克敌。必斩方家奴乃可出师。丞相乃与庆童入其军,数其罪,斩首以徇,民大悦。继而苗军帅杨完者以其军守杭城。 丞相达识帖睦迩
既承制授完者江浙行省右丞,而完者益以功自骄,因求娶庆童女。庆童初不许,时苗军势甚张,比 达识帖睦迩
方倚以为重,强为主婚,庆童不得已以女与之。明年,出镇海宁州,距杭百里,地濒海硗瘠,民甚贫。居二年,盗
乌古孙良桢
按《元史本传》:良桢,字干卿,世次见父泽传。资器绝人,好读书。至治二年,荫补江阴州判官,寻丁内艰,服除,调婺州武义县尹,有惠政。改漳州路推官,狱有疑者,悉平反之。上言:律,徒者不杖,今杖而又徒,非恤刑意,宜加徒减杖。遂定为令。移泉州,益以能称。转延平判官,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劾辽阳行省 左丞相达识帖睦迩
卖国不忠,援汉高帝斩丁公故事,以明人臣大义。并劾御史中丞胡居祐奸邪,皆罢之,中外震慑。升都事,犹以言
使,分府于台州。顷之,处之属县山寇并起,宜孙复奉省檄往讨之。至则筑处州城,为禦敌计。十七年,江浙行省 左丞相达识帖睦迩
承制升宜孙行枢密院判官,总制处州,分院治于处。又以江浙儒学副提举刘基为其院经历,萧山县尹苏友龙为照磨
于元帅者,恃势鱼肉人,恐事觉,阴遣其子迓思诚于道。思诚缚之,悉发其阴私,痛惩其罪,一道震肃。移浙西。 达识帖睦迩
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