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禮類
傳記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政書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續道藏
子鲜子
展为夷仪之盟而君入今君再在孙矣内不闻献之亲
外不闻成之卿则赐不识所由入也诗曰无竞惟人四
方其 顺之若
得其人四方以为主而国于何有(此追记/前事也) …… (第 41a 页)
(蒯聩欲杀南子出于羞忿与篡弑者亦稍殊科且灵公/未有废命也何不可以有国乎设宜废则辄岂独得立)
(乎 若夫子
为政当使辄以国让父而身为大子耳蒯聩/虽不仁受国于辄必不废之而立疾矣其事甚顺而子)
(路以为迂何也夫以 (第 41b 页)
 者虽不尽道术必有所繇焉虽不尽美必有所处焉
 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繇
 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知既知之行既繇之言既
 之若
夫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
 不足以损若此则可谓士矣哀公曰何如则可谓君 (第 68b 页)
   山长朱泳道先生沂
朱沂字泳道建阳人文公三世孙累荐遗逸不赴与谢
枋得游枋得称其论古今人物高下国家兴废善𩔖仕
止久速之故扫尽华叶独存根株文公之后济其美者
泳道一人耳晚岁授考亭书院山长
    赵顺之先生

赵若 (第 6b 页)
顺之
崇安人 (第 6b 页)
涧边
蒙古岱丞相入闽一见重 (第 6b 页)
之荐授同安县尹不就隐于家有园池亭榭之胜以供
啸咏高丞相开闽省三使人来聘之强为一见劝之仕
不从长于诗年六十四终有 涧边
集二十卷
   苏明远先生照
苏照字明远建安人工诗文尚儒术后进多师之至正
间以明经荐至京预纂修事欲授 (第 7a 页)

赵若涧边
集二十卷(字 (第 43b 页)
顺之
崇/安隐士)
刘炳诗一卷(字元亮/崇安人)
杨士弘鉴池春草集(缺/)(字伯谦本襄城人寓居/清江所选 (第 43b 页)
 徐闻诗    黄英发
 赵孟握    赵汝衡
绍定四年庆寿上舍释褐
 李景勉
绍定五年徐元杰榜
  赵若
(甲科煇/弟若) 莫之禦    (第 14a 页)
赵若
(兄若炳/) …… (第 14a 页)
  娄应庚    朱鹏飞
 平 昌    潘应大
宝祐二年赐进士出身
 李曾伯
宝祐四年文天祥榜
  赵若
(上舍/)  沈寝龙    唐天麟(太学/)
 吴英发    冯梦桂    沈达可 …… (第 16a 页)
 沈应子(兄应𤼵/) 朱安国(父宗强/) 赵必穗
 赵与鼎    赵必弼    赵崇昆
 赵孟秫(兄孟□/) 赵崇恁    赵汝悫
 赵时□     赵若
埱    赵崇暇
咸淳四年陈文龙榜
 徐 硕(甲科/)  张伯淳(父琥/)  沈应发
 赵孟㻁(原学 (第 17a 页)
不伤奸民无朴奸民无朴则农民不败农民不败则草
必垦矣
   粟
魏文帝典论当七国争斗秦粟如山 赵若

   枣栗
韩子秦大饥应侯请发五苑果枣栗以活民诗疏云栗
五方皆有周秦吴扬特饶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 (第 6a 页)
祭器旧所存者岁久刓弊简陋弗完往宋进士 赵若

考订礼经参以紫阳朱子释奠图更造视他学稍整今
多损阙未有能新之者
 笾六十  豆九十  簠三十三 (第 8b 页)
定方/山京榜)
应翼孙(太学同/上祖傃)   赵若诚(宗学/同上)
赵时吉(咸淳元年/阮登炳榜)   赵若
(宗学同上/父时恪)
赵必□(同/上)     赵必暰(同上兄/必□)
范应发(咸淳四年/陈文龙榜 (第 2b 页)
事也闲于兵甲习于战功王
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
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 赵若
许约楚
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
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
道先 (第 4b 页)
 赵与稙(南丰人幼敏悟工词章淳祐中举进士知醴陵县严州兵变命往知其州单车入郡平寇)

(乱擢知临安府清介简约临民平易)

  赵若
(字竹逸景定中进士知光泽县事子嗣诚博通经史宋亡不仕教授于乡及其门者众所) …… (第 20a 页)
 赵秉温(字行直少庄重好学事世祖于藩邸中统初同刘秉忠相宅定都及起朝仪与史杠等讨)

(论删定之帝临观大悦命立侍仪司授秉温礼部侍郎兼知侍仪司事累官昭文馆大学士知)


(太史院仍侍仪使数请退弗可乃集侍仪司所行仪书礼以为献之帝称善寻卒加大司徒追)


(封定国公谥文昭子慧特授昭文馆大学士侍仪使累官至集贤直学士安丰隆总管)

  赵若(字顺之崇安人初下江南蒙古岱丞相入闽一见器重之荐于朝授同安县尹不仕隐于家高)

(丞相开闽省三使人来䀻强为往见辟之仕不就而归赋诗略云人事不易谐虚名竟何益少)


(年倦束带投老当自佚闭户读书时贵有咨事造庐而请焉长于诗尤工音律长短句有清真)


(风韵或自度曲教子弟按之丝竹会燕饮则出以相娱乐时人多之)
 赵天锡(冠氏人防禦使苏政以为冠氏令宋将彭义斌据大名冠氏元帅李全降之人心颇摇天) (第 31b 页)
 赵秉温(字行直少庄重好学事世祖于藩邸中统初同刘秉忠相宅定都及起朝仪与史杠等讨)

(论删定之帝临观大悦命立侍仪司授秉温礼部侍郎兼知侍仪司事累官昭文馆大学士知)


(太史院仍侍仪使数请退弗可乃集侍仪司所行仪书礼以为献之帝称善寻卒加大司徒追)


(封定国公谥文昭子慧特授昭文馆大学士侍仪使累官至集贤直学士安丰隆总管)

 赵若(字 顺之
崇安人初下江南蒙古岱丞相入闽一见器重之荐于朝授同安县尹不仕隐于家高)

(丞相开闽省三使人来䀻强为往 (第 31b 页)
   言行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易上/系)
户枢之转或明或闇弩牙之发或中或否犹言行之动
从身而发以及于物或是或非也(周易正义/系辞上)
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礼记/表记)

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
(礼记/缁衣)
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或言之必闻
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礼记/缁衣)
行有枝叶所以益德也言有枝叶是众虚华也枝叶依
干而生言行亦由礼出(郑氏注/礼表记)
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知既知之行既由之言既 顺之若
夫性命肌肤之不可 (第 1b 页)
阴自誓之文不孤矣海粟冯子振(真迹书孙/氏法 抄)
 此即右军豹奴帖之半耳后人见有眠食二字遂题
 若 赵若
冯皆一代伟人不知何以亦有此误耶此帖
 今藏南桥范氏予亲见之绢上书也
  (第 46a 页)
 韩赵三国之交秦攻韩而移兵阏与盖出赵之不意

 也而赵始发兵救之令秦也据险以拒 赵若
魏太祖
 之屯柴壁则赵师阻令秦也扼险以要 (第 13b 页)
赵若
唐太宗
 之袭美良则赵师歼二者皆晓兵所忌而颇位赵上
 将声闻诸侯固不肯轻用其名斗成败于鼠穴也奢
 则 (第 13b 页)
  报燕惠王书(乐毅/)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
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今足下数之以罪臣恐侍
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蓄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
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
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

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
也见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
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
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命而
不辞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
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馀业而最胜之遗事也练
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下
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 赵若

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节南使
臣于赵顾反命发兵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
地随先王而举 (第 11b 页)
   邓 牧     汤仲友
   赵 棠     李坦之
   吕徽之     刘彦章
   胡贯斋     洪平斋
    赵涧边     
翁 森 (第 94b 页)
  挽叠山
千古精忠日月光恨无麟笔写堂堂还家耻作梁江总
辟谷谁知张子房后死十年应有待轻生万里故非狂
有儿可拾江边骨须信人亡道不亡(叠山集附/)
   赵涧边

  挽叠山
西山东海莫容身芒屦萧萧万里尘去住更无宽岁月
死生惟有一君亲丹心故国红云冷白骨他乡塞草春 (第 9a 页)
之下慈溪之上有式车下马而过者非府君墓猗我铭
其碑
   处士黄公(孝则/)行状     赵若

公黄氏讳孝则字诚夫号德庵歙之衮绣乡人十六世
祖璋自祁门左田徙歙西九里号黄屯曾孙芮唐孝子
名见史传 …… (第 12b 页)
屡谢不置叙其梗槩以慰称扬光美之盛心而实
不足以尽之立言君子更询里中耆旧则庶几矣延祐
五年十月吉日里生 赵若
惺状
    鲍仲安(元康/)墓表     郑 玉
仲安讳元康予友鲍景曾之子也予与景曾交时仲安
方读 (第 15a 页)
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 赵若
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符
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发兵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
河北之地随先王而 (第 2a 页)
痍之家十室而九抚摩其疾苦而喔咻之岁暮念穷
民无告呼入出已镪置坐隅寒者衣饥者食病者疗不
资公帑寸钱民德 赵先生若
怙恃以入觐便过省太夫
人冀偕往太夫人苦瘴雾惮行赵先生泣曰母不行而
吾行温生绝裾哉亟移文乞终老当道报可 (第 9b 页)
   赵奢
自山东遭秦祸诸侯之得志者三而苏氏之合从弗与

焉孟尝之临函谷也信陵之存大梁也赵奢之救阏与
也孟尝信陵俱贵公子率列国以攻秦独奢起小吏提
孤军大破秦师其事甚伟功甚奇而读史者忽焉第知
奢之胜而已而所以胜弗知也当秦之围阏与也惠文
以问廉颇以为难救何哉阏与之地秦韩赵三国之交
秦攻韩而移兵阏与盖出赵之不意也而赵始发兵救
之令秦也㨿险以拒 赵若
魏太祖之屯柴壁则赵师阻
令秦也扼险以 (第 6b 页)
赵若
唐太宗之袭美良则赵师歼二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