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編年類
醫家類
藝術類
類書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临边净域喜重登春气熏人健短藤妙谛本难求色相
禅宫何以托崚嶒倒衔铁凤风中铎遍放金鳌午夜灯
曾在恒峰舒醉眼秋毫百里见觚棱
寄怀左翼宸先生 魏象枢
古猊古心接 太初先生 久与世情疏霜寒北岳人无梦
雪满金城饭有蔬绝代行藏三径菊百年贫病一床书
吾乡咫尺高山在欲见无由托鲤鱼 (第 107a 页)
禅宫何以托崚嶒倒衔铁凤风中铎遍放金鳌午夜灯
曾在恒峰舒醉眼秋毫百里见觚棱
寄怀左翼宸先生 魏象枢
古猊古心接 太初先生 久与世情疏霜寒北岳人无梦
雪满金城饭有蔬绝代行藏三径菊百年贫病一床书
吾乡咫尺高山在欲见无由托鲤鱼 (第 107a 页)
人院试论
策五月丙戌赐徐州颜复润州焦千之成都章祀荆南
乐京等七人进士出身四人同出身馀悉授试校书郎
复 太初子 祀察子也时濮州李植道卒岳州顾立有期
丧梓州(阙/)衮蜀州张中理处州吴戭广安军蒲伯明越 (第 17a 页)
策五月丙戌赐徐州颜复润州焦千之成都章祀荆南
乐京等七人进士出身四人同出身馀悉授试校书郎
复 太初子 祀察子也时濮州李植道卒岳州顾立有期
丧梓州(阙/)衮蜀州张中理处州吴戭广安军蒲伯明越 (第 17a 页)
文齐庙(在府城东祀汉益州太守文齐齐降集群/夷光武徵为镇远将军道卒诏起祠祀之)
张立道祠(在府城西 元时立道 官云南/最久得土人心立祠祀之)
彭令遗爱祠(在富民县城东门内令名兆/逵 本朝康熙间任有惠政)
(第 6b 页)
张立道祠(在府城西 元时立道 官云南/最久得土人心立祠祀之)
彭令遗爱祠(在富民县城东门内令名兆/逵 本朝康熙间任有惠政)
(第 6b 页)
论吃逆病由阴虚火上亦有暴病属实者附
丹溪云吃病者气逆也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而作
声之名也书曰火炎上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古
方悉以胃弱言之而不及火且以丁香柿蒂竹茹陈皮
等剂治之未审孰为降火孰为补虚人之阴气依胃为
养胃土伤损则木气侮之矣此土败木贼也阴为火所乘
不得内守木挟相火乘之故直冲清道而上言胃弱者
阴弱也虚之甚也病人见此似为危證然亦有实者不
可不知 赵立道 年近五十质弱而多怒七月炎暑大饥
索饭其家不能急具因大怒两日后得滞下病口渴自
以冷水调生蜜饮之甚快滞下 (第 7a 页)
丹溪云吃病者气逆也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而作
声之名也书曰火炎上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古
方悉以胃弱言之而不及火且以丁香柿蒂竹茹陈皮
等剂治之未审孰为降火孰为补虚人之阴气依胃为
养胃土伤损则木气侮之矣此土败木贼也阴为火所乘
不得内守木挟相火乘之故直冲清道而上言胃弱者
阴弱也虚之甚也病人见此似为危證然亦有实者不
可不知 赵立道 年近五十质弱而多怒七月炎暑大饥
索饭其家不能急具因大怒两日后得滞下病口渴自
以冷水调生蜜饮之甚快滞下 (第 7a 页)
陈公廙园修禊事席上赋
盛集兰亭旧风流洛社今坐中无俗客水面有清音香
篆来还去花枝泛复沈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以上/河南)
(程氏文集/)
颜 复
复字长道 太初子 嘉祐中访有道之士京东部
使者以复应诏赐进士为校书郎元祐中累官 (第 23a 页)
盛集兰亭旧风流洛社今坐中无俗客水面有清音香
篆来还去花枝泛复沈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以上/河南)
(程氏文集/)
颜 复
复字长道 太初子 嘉祐中访有道之士京东部
使者以复应诏赐进士为校书郎元祐中累官 (第 23a 页)
定四库全书
文宪集卷二十三
明 宋濂 撰
墓碣(凡二/十章)
太初子 碣
宋之德深远矣暨其衰微不振人能取其国而不能绝
其子孙百馀年间显官名士森布于天下当世称多才
者归赵氏 (第 1a 页)
此岂人力乎非天曷能致此乎吾于浦江得 太初子 讳 (第 1b 页)
良本 字 (第 1b 页)
立道 其裔出于周王元俨至 (第 1b 页)
太初子
十世矣 (第 1b 页)
太初子 六世祖士翮为处州兵马钤辖高宗时
来迁睦卒赠武节大夫武节之子武义郎不玷复自睦
徙浦江高祖武经郎善近曾祖 (第 1b 页)
武翊郎汝沮祖崇徯父
必俊自祖以下始不仕皆以儒名至 太初子 尤异焉 (第 1b 页)
太
初子 少时好读书从学于乡先生吴贞文公莱通经史
大略不喜专精为章句有得诸心辄见于行事其言纚
然可听其为家以礼 …… (第 1b 页)
夫二子桢楠幼楼氏族利其
赀欲以计夺分之桢愬官未报夭死长老有悯是妇子
者为言于县县择可托孤者皆曰莫贤于 太初子 且其
兄也可任县籍其赀具土田付 (第 2a 页)
太初子 主之 (第 2a 页)
太初子 视
孤甥如子既长授以其籍丝发无所私 (第 2a 页)
太初子 行方严
有度柔仁者咸慕与亲刚愎者惴惮不敢过其门翰林
待制柳文肃公贯 (第 2a 页)
太初子 父友雅 (第 2a 页)
太初子 为人命从
朱先生震亨游朱先生老儒通医术最严毅不许可庸 …… (第 2a 页)
俗士独乐 太初子 尽传以其术 (第 2b 页)
太初子 谓吾欲及物而
患其无道今乃得之遂发其术济病者窭人来问药与
毕麾去不取贾监察御史闻 (第 2b 页)
太初子 精于医荐于朝授
以 (第 2b 页)
医学正太初子 笑不就而 (第 2b 页)
太初子 之嫡亦且长于是 (第 2b 页)
太初子 谓曰儿善治而家吾将休矣遂辟一室以居研
摩养生之说朝夕粥一器不御醯盐蔬蓏盛暑不箑浴
烈寒不附火踰三十年 (第 2b 页)
无懈意至老须发不少白人望
之以为真神仙人而 太初子 亦若有所自得人莫测也 …… (第 2b 页)
洪武六年 太初子 卒年七十先卒之一日坐床上谓人
曰明日良吾将归矣顾稚子取笔与简预书敛葬仪曰
衣我楮衣屦我绳屦屦二量宜用 …… (第 3a 页)
至
日晨兴冠衣正坐啜一食敛手瞑目撼之则逝矣二月
十五日也三十日葬于华表山之原夫人戴氏先四年
卒合葬焉 太初子 嫡曰友昌孙曰季升季昱曾孙曰同
璿同圭同玑濂交 (第 3a 页)
太初子 翁季间最久法当铭铭曰
人之将寐昏气乘之形惫神疲不能自持矧惟死生世 …… (第 3a 页)
之大事谁能两忘谈笑而去猗 太初子 脱然天游与道
始终知命不忧曷由致斯其欲甚寡形且顿忘孰不可
舍世之鄙夫雄杰一时疾病之临鼠伏狐悲太初之道 (第 3b 页)
文宪集卷二十三
明 宋濂 撰
墓碣(凡二/十章)
太初子 碣
宋之德深远矣暨其衰微不振人能取其国而不能绝
其子孙百馀年间显官名士森布于天下当世称多才
者归赵氏 (第 1a 页)
此岂人力乎非天曷能致此乎吾于浦江得 太初子 讳 (第 1b 页)
良本 字 (第 1b 页)
立道 其裔出于周王元俨至 (第 1b 页)
太初子
十世矣 (第 1b 页)
太初子 六世祖士翮为处州兵马钤辖高宗时
来迁睦卒赠武节大夫武节之子武义郎不玷复自睦
徙浦江高祖武经郎善近曾祖 (第 1b 页)
武翊郎汝沮祖崇徯父
必俊自祖以下始不仕皆以儒名至 太初子 尤异焉 (第 1b 页)
太
初子 少时好读书从学于乡先生吴贞文公莱通经史
大略不喜专精为章句有得诸心辄见于行事其言纚
然可听其为家以礼 …… (第 1b 页)
夫二子桢楠幼楼氏族利其
赀欲以计夺分之桢愬官未报夭死长老有悯是妇子
者为言于县县择可托孤者皆曰莫贤于 太初子 且其
兄也可任县籍其赀具土田付 (第 2a 页)
太初子 主之 (第 2a 页)
太初子 视
孤甥如子既长授以其籍丝发无所私 (第 2a 页)
太初子 行方严
有度柔仁者咸慕与亲刚愎者惴惮不敢过其门翰林
待制柳文肃公贯 (第 2a 页)
太初子 父友雅 (第 2a 页)
太初子 为人命从
朱先生震亨游朱先生老儒通医术最严毅不许可庸 …… (第 2a 页)
俗士独乐 太初子 尽传以其术 (第 2b 页)
太初子 谓吾欲及物而
患其无道今乃得之遂发其术济病者窭人来问药与
毕麾去不取贾监察御史闻 (第 2b 页)
太初子 精于医荐于朝授
以 (第 2b 页)
医学正太初子 笑不就而 (第 2b 页)
太初子 之嫡亦且长于是 (第 2b 页)
太初子 谓曰儿善治而家吾将休矣遂辟一室以居研
摩养生之说朝夕粥一器不御醯盐蔬蓏盛暑不箑浴
烈寒不附火踰三十年 (第 2b 页)
无懈意至老须发不少白人望
之以为真神仙人而 太初子 亦若有所自得人莫测也 …… (第 2b 页)
洪武六年 太初子 卒年七十先卒之一日坐床上谓人
曰明日良吾将归矣顾稚子取笔与简预书敛葬仪曰
衣我楮衣屦我绳屦屦二量宜用 …… (第 3a 页)
至
日晨兴冠衣正坐啜一食敛手瞑目撼之则逝矣二月
十五日也三十日葬于华表山之原夫人戴氏先四年
卒合葬焉 太初子 嫡曰友昌孙曰季升季昱曾孙曰同
璿同圭同玑濂交 (第 3a 页)
太初子 翁季间最久法当铭铭曰
人之将寐昏气乘之形惫神疲不能自持矧惟死生世 …… (第 3a 页)
之大事谁能两忘谈笑而去猗 太初子 脱然天游与道
始终知命不忧曷由致斯其欲甚寡形且顿忘孰不可
舍世之鄙夫雄杰一时疾病之临鼠伏狐悲太初之道 (第 3b 页)
先府君坟记
呜呼我先君讳暄字景和姓戴氏婺之浦江人曾祖讳
珙祖讳锡父讳涛妣陈氏先君器度凝悫恂恂寡言遇
物恒多恩有宽厚长者行尤竭心孝友处天伦中事有
极难而先君卒能全其和君子称之谓不让古人寿年
六十有七不幸以至正庚寅岁九月辛酉卒家逾月丁
酉葬兴贤乡嘉树坞之原娶诸暨刘氏先十三年卒墓
同穴子男三长壮亦先卒次良次元女一适 赵良本 孙
男六孙女二曾孙男一呜呼以我先君之德之懿奈何
竟止于斯耶良俯伏草土未能求铭以登载盛美谨镵
志石纳于 (第 30a 页)
呜呼我先君讳暄字景和姓戴氏婺之浦江人曾祖讳
珙祖讳锡父讳涛妣陈氏先君器度凝悫恂恂寡言遇
物恒多恩有宽厚长者行尤竭心孝友处天伦中事有
极难而先君卒能全其和君子称之谓不让古人寿年
六十有七不幸以至正庚寅岁九月辛酉卒家逾月丁
酉葬兴贤乡嘉树坞之原娶诸暨刘氏先十三年卒墓
同穴子男三长壮亦先卒次良次元女一适 赵良本 孙
男六孙女二曾孙男一呜呼以我先君之德之懿奈何
竟止于斯耶良俯伏草土未能求铭以登载盛美谨镵
志石纳于 (第 30a 页)
太素说
易卦有复所以复乎其本始也本始也者朴而未散之
谓也朴而未散是名太素老子之抱朴见素庄子之复
朴入素又皆求复乎太素之说也然则曷为而复之复
之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惟其一也故不
杂惟不杂也故能纯传曰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斯言岂
欺我哉浦阳赵君儒家子也晚好老庄之学从伯氏 太
初先生 游弊衣粝食绝去华靡是盖有志乎纯素者矣
以其字思复而别号太素子一日求其说于嚣嚣生生 (第 22b 页)
易卦有复所以复乎其本始也本始也者朴而未散之
谓也朴而未散是名太素老子之抱朴见素庄子之复
朴入素又皆求复乎太素之说也然则曷为而复之复
之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惟其一也故不
杂惟不杂也故能纯传曰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斯言岂
欺我哉浦阳赵君儒家子也晚好老庄之学从伯氏 太
初先生 游弊衣粝食绝去华靡是盖有志乎纯素者矣
以其字思复而别号太素子一日求其说于嚣嚣生生 (第 22b 页)
之绪言犹托
我以铭诔俨鬼神之如在敢斯须之遗坠望苍天而致
辞托回风以挥泪灵其有知鉴此诚意尚飨
祭 赵立道 文
呜呼昔我蒙幼我居下里子以名门来婿伯姊遂缘姻
好同踔并跱既亲且昵人莫与比子返于邑我来自山
授馆授粲 (第 39b 页)
我以铭诔俨鬼神之如在敢斯须之遗坠望苍天而致
辞托回风以挥泪灵其有知鉴此诚意尚飨
祭 赵立道 文
呜呼昔我蒙幼我居下里子以名门来婿伯姊遂缘姻
好同踔并跱既亲且昵人莫与比子返于邑我来自山
授馆授粲 (第 39b 页)
璜溪生传
璜溪生者盖太公望后人也始太公钓渭水得玉璜故
生因以为号焉生少时游心问学渔猎载籍亦有志钓
取当世功名会天下多故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泽间垂
纶终日弗设钓饵志不在鱼也人或疑焉予闻昔之尚
志士多隐迹屠钓间生岂其人耶
赞曰昔严子陵披羊裘钓泽中庸常人尔及其动星象
归江湖抗节当时流芳后世遂与许由务光争烈矣使
生有志于斯岂下古人哉
赵立道 传 (第 30a 页)
赵立道 者故宋宗室诸孙也家素饶于财 (第 30a 页)
立道 幼即简
静寡欲居常弗御酒肉年四十复屏去醯酱甘脆之味
日啖饘粥两杯盛暑未尝挥箑不澡沐者亦三十年客
至辄 (第 30a 页)
促席清谈或终日忘食晏如也予间至浦阳尝造
其居 立道 时年几七十矣虽攻苦食淡风神秀拔气貌
腴泽予甚异焉尝间空山穷谷中其人食淡寡欲寿有
至百数十岁者然皆山泽 (第 30a 页)
之臞 立道 岂所谓义胜而肥 (第 30a 页)
者耶
赞曰老子有言五味令人口爽世之嗜甘腊而获酖毒
者多矣间 立道 好神仙则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者 (第 30b 页)
立
道 其有得于是乎非耶
贞烈姜女传
贞烈姜女宁者越金华邑人也姜故邑大家以赀雄乡
闾间子姓姻䣊率以华侈 (第 30b 页)
璜溪生者盖太公望后人也始太公钓渭水得玉璜故
生因以为号焉生少时游心问学渔猎载籍亦有志钓
取当世功名会天下多故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泽间垂
纶终日弗设钓饵志不在鱼也人或疑焉予闻昔之尚
志士多隐迹屠钓间生岂其人耶
赞曰昔严子陵披羊裘钓泽中庸常人尔及其动星象
归江湖抗节当时流芳后世遂与许由务光争烈矣使
生有志于斯岂下古人哉
赵立道 传 (第 30a 页)
赵立道 者故宋宗室诸孙也家素饶于财 (第 30a 页)
立道 幼即简
静寡欲居常弗御酒肉年四十复屏去醯酱甘脆之味
日啖饘粥两杯盛暑未尝挥箑不澡沐者亦三十年客
至辄 (第 30a 页)
促席清谈或终日忘食晏如也予间至浦阳尝造
其居 立道 时年几七十矣虽攻苦食淡风神秀拔气貌
腴泽予甚异焉尝间空山穷谷中其人食淡寡欲寿有
至百数十岁者然皆山泽 (第 30a 页)
之臞 立道 岂所谓义胜而肥 (第 30a 页)
者耶
赞曰老子有言五味令人口爽世之嗜甘腊而获酖毒
者多矣间 立道 好神仙则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者 (第 30b 页)
立
道 其有得于是乎非耶
贞烈姜女传
贞烈姜女宁者越金华邑人也姜故邑大家以赀雄乡
闾间子姓姻䣊率以华侈 (第 30b 页)
世也吾何
为而不思夫圣贤之盛也虎林王生黼年甚少读春秋而好
为文问法于予予美其有志也以其大者语之
太初子 碣
宋之德深远矣暨其衰微不振人能取其国而不能绝其子
孙百馀年间显官名士森布于天下当世称多才者归赵氏 (第 6b 页)
此岂人力乎非天曷能致此乎吾与浦江得 太初子 讳 (第 6b 页)
良本
字 (第 6b 页)
立道 其裔出于周王元俨至 (第 6b 页)
太初子 十世矣 (第 6b 页)
太初子 六世
祖士翮为处州兵马铃辖高宗时来迁睦卒赠武节大夫武
节之子武义即不玷复自睦徙浦江高祖武经郎善近曾祖 (第 6b 页)
武翊郎汝沮祖崇徯父必俊自祖以下始不仕皆以儒名至 太初子 尤异焉 (第 7a 页)
太初子 少时好读书从学于乡先生吴贞文
公莱通经史大略不喜专精为章句有得诸心辄见于行事
其言纚然可听其为家以礼 (第 7a 页)
取友必君子凡所友者言誉恶
讽终身不变也妹归楼氏丧夫二子桢楠幼楼氏族利其赀
欲以计夺分之桢愬官未报夭死长老有闵是妇子者为言
于县县择可托孤者皆曰莫贤于 太初子 且其兄也可任县
籍其赀月土田符 (第 7a 页)
太初子 主之 (第 7a 页)
太初子 视孤甥如子既长授
以其籍丝发无所私 (第 7a 页)
太初子 行方严有度柔仁者咸慕与亲
刚愎者惴惮不敢过其门翰林制待柳文肃公贯 (第 7a 页)
太初子 父
友雅爱 (第 7a 页)
太初子 为人命从朱先生震亨游朱先生老儒通医
术最严𣪣不许可庸俗士独乐 (第 7a 页)
太初子 尽传以其术 (第 7a 页)
太初子
谓吾欲及物而患无其道今乃得之遂发其术济病者寠人
来问药与毕麾去不取贾监察御史闻 (第 7a 页)
太初子 精于医荐于
朝授 (第 7a 页)
医学正太初子 笑不就 (第 7a 页)
太初子 之嫡亦且长于是 …… (第 7a 页)
太初子 谓曰儿善治而家吾将休矣遂辟一室以居研摩养
生之说朝夕粥一器不御醯盐疏蓏盛暑不箑浴烈寒不附
火踰三十年 (第 7b 页)
无懈意至老须发不少白人望之以为真神仙
人而 太初子 亦若有所自得人莫测也洪武六年 (第 7b 页)
太初子 卒
年七十先卒之一日坐床上谓人曰明日良吾将归矣顾稚
子耴笔与简预书敛□仪曰衣我楮衣屦我绳屦屦二量宜 …… (第 7b 页)
我至日晨兴冠衣正坐啜一食敛乎瞑目
撼之则逝矣二月十五日也三十日□于华表山之原夫人
戴氏先四年卒合葬焉 太初子 嫡曰友享孙曰季升季昱曾
孙曰同璿同圭同玑濂交 (第 7b 页)
太初子 翁季间最久法当铭铭曰
人之将寐昏气乘之形惫神疲不能自持矧惟死生世之大
事谁能而忘谈笑而去猗 (第 7b 页)
太初子 脱然天游与道始终知命
不忧曷由致斯其欲甚寡形且顿忘孰不可舍世之鄙夫雄
杰一时疾病之临鼠伏狐悲太初之道 (第 7b 页)
为而不思夫圣贤之盛也虎林王生黼年甚少读春秋而好
为文问法于予予美其有志也以其大者语之
太初子 碣
宋之德深远矣暨其衰微不振人能取其国而不能绝其子
孙百馀年间显官名士森布于天下当世称多才者归赵氏 (第 6b 页)
此岂人力乎非天曷能致此乎吾与浦江得 太初子 讳 (第 6b 页)
良本
字 (第 6b 页)
立道 其裔出于周王元俨至 (第 6b 页)
太初子 十世矣 (第 6b 页)
太初子 六世
祖士翮为处州兵马铃辖高宗时来迁睦卒赠武节大夫武
节之子武义即不玷复自睦徙浦江高祖武经郎善近曾祖 (第 6b 页)
武翊郎汝沮祖崇徯父必俊自祖以下始不仕皆以儒名至 太初子 尤异焉 (第 7a 页)
太初子 少时好读书从学于乡先生吴贞文
公莱通经史大略不喜专精为章句有得诸心辄见于行事
其言纚然可听其为家以礼 (第 7a 页)
取友必君子凡所友者言誉恶
讽终身不变也妹归楼氏丧夫二子桢楠幼楼氏族利其赀
欲以计夺分之桢愬官未报夭死长老有闵是妇子者为言
于县县择可托孤者皆曰莫贤于 太初子 且其兄也可任县
籍其赀月土田符 (第 7a 页)
太初子 主之 (第 7a 页)
太初子 视孤甥如子既长授
以其籍丝发无所私 (第 7a 页)
太初子 行方严有度柔仁者咸慕与亲
刚愎者惴惮不敢过其门翰林制待柳文肃公贯 (第 7a 页)
太初子 父
友雅爱 (第 7a 页)
太初子 为人命从朱先生震亨游朱先生老儒通医
术最严𣪣不许可庸俗士独乐 (第 7a 页)
太初子 尽传以其术 (第 7a 页)
太初子
谓吾欲及物而患无其道今乃得之遂发其术济病者寠人
来问药与毕麾去不取贾监察御史闻 (第 7a 页)
太初子 精于医荐于
朝授 (第 7a 页)
医学正太初子 笑不就 (第 7a 页)
太初子 之嫡亦且长于是 …… (第 7a 页)
太初子 谓曰儿善治而家吾将休矣遂辟一室以居研摩养
生之说朝夕粥一器不御醯盐疏蓏盛暑不箑浴烈寒不附
火踰三十年 (第 7b 页)
无懈意至老须发不少白人望之以为真神仙
人而 太初子 亦若有所自得人莫测也洪武六年 (第 7b 页)
太初子 卒
年七十先卒之一日坐床上谓人曰明日良吾将归矣顾稚
子耴笔与简预书敛□仪曰衣我楮衣屦我绳屦屦二量宜 …… (第 7b 页)
我至日晨兴冠衣正坐啜一食敛乎瞑目
撼之则逝矣二月十五日也三十日□于华表山之原夫人
戴氏先四年卒合葬焉 太初子 嫡曰友享孙曰季升季昱曾
孙曰同璿同圭同玑濂交 (第 7b 页)
太初子 翁季间最久法当铭铭曰
人之将寐昏气乘之形惫神疲不能自持矧惟死生世之大
事谁能而忘谈笑而去猗 (第 7b 页)
太初子 脱然天游与道始终知命
不忧曷由致斯其欲甚寡形且顿忘孰不可舍世之鄙夫雄
杰一时疾病之临鼠伏狐悲太初之道 (第 7b 页)
一枝安记
云间为濒海下邑因九峰三泖之胜而置官司焉迹其
可考者晋陆士衡陈顾野王而下人才辈出民俗殷富
逮唐宋间几与列郡抗以五代南渡之乱民不知兵生
聚五百馀年至宋末而盛剧矣宋社既迁名家钜室罔
不与国同休戚者贵游子弟华颠野服欷歔乔木之下
彷徨离黍之间相望于宽閒寂寞者百年于兹矣云间
遗族有三钱焉其一居市中者为武肃王诸孙今其人
犹存而钟鼎之习泯矣其一居市东者为参政象祖之
裔今不复见其人又其一居城西为南渡宦家支蔓最
衍风流文采间有存者予及识其子孙四人复堂先生
为宋季该博老儒予尝受业门下 太初先生 为承平文
物君子托迹浮屠氏以终皆典刑士也素庵子善诗词
清谈卒为老子之徒今之存者惟南金君以明经教授 (第 3b 页)
云间为濒海下邑因九峰三泖之胜而置官司焉迹其
可考者晋陆士衡陈顾野王而下人才辈出民俗殷富
逮唐宋间几与列郡抗以五代南渡之乱民不知兵生
聚五百馀年至宋末而盛剧矣宋社既迁名家钜室罔
不与国同休戚者贵游子弟华颠野服欷歔乔木之下
彷徨离黍之间相望于宽閒寂寞者百年于兹矣云间
遗族有三钱焉其一居市中者为武肃王诸孙今其人
犹存而钟鼎之习泯矣其一居市东者为参政象祖之
裔今不复见其人又其一居城西为南渡宦家支蔓最
衍风流文采间有存者予及识其子孙四人复堂先生
为宋季该博老儒予尝受业门下 太初先生 为承平文
物君子托迹浮屠氏以终皆典刑士也素庵子善诗词
清谈卒为老子之徒今之存者惟南金君以明经教授 (第 3b 页)
凤骖鸾长戏剧。餐霞饮露足清闲。何时蜕尽尘埃骨。拟立仙官第一班。王阮月阙嶕峣不可攀。遥分绛节下人间。起 元立道
几千载。择胜栖神第一山。甘两随时礼绿野。真风与世养朱颜。山前老叟非仙骨。怅望东崖苏篆班。岳珂圣治峰前
五月西戍。赐徐州颜复。润州焦千之。成都张祀。荆南乐京等。七人进士出身。四人同出身。馀悉授试校书郎。复 太初子。
祀。察子也。时濮州李植道卒岳州顾立有期丧。梓州章衮。蜀州张中理。处州吴戭。广安军蒲伯明。越州吴孜等。
人日(二首)
次金忠信韵
次长城东轩韵
川原驿(在井邑)
洪阳雨后。赠 赵太初。 锦江
次子升梅花韵(罗级字)
次仲燮韵(二首○石阳正字)
雨夜书怀
次金忠信韵
次长城东轩韵
川原驿(在井邑)
洪阳雨后。赠 赵太初。 锦江
次子升梅花韵(罗级字)
次仲燮韵(二首○石阳正字)
雨夜书怀
。
川原驿(在井邑)
春来何处见韶光。门外垂杨嫩欲黄。莫上高楼望乡国。暮天愁思两茫茫。
洪阳雨后。赠 赵太初。 春阴漠漠雨初晴。水满方塘细草生。闻道王师收汉北。荒田从此可归耕。
锦江
江南江北草萋萋。满目韶光客 (第 122H 页)
川原驿(在井邑)
春来何处见韶光。门外垂杨嫩欲黄。莫上高楼望乡国。暮天愁思两茫茫。
洪阳雨后。赠 赵太初。 春阴漠漠雨初晴。水满方塘细草生。闻道王师收汉北。荒田从此可归耕。
锦江
江南江北草萋萋。满目韶光客 (第 12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