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尚文” 相关资源

書類
禮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別集類
  导水说
河图曰河导昆仑山名地首上为权执星(执古/势字)东流千
里至规期山名地契上为距楼星北流千里至积石山
名地肩上为别符星邠南千里入龙首山间抵龙门首
名地根上为营室星龙门上为王良星(良一/作梁)为天桥神
马出河跃南流千里抵龙首(上为龙门之北/首下为南首)至卷重山
名地咽上为卷舌星东流贯砥柱触阏流山名地喉上
为枢星以运七政西距卷重山千里东至雒会名地神

上为纪星东流至大伾山名地肱上为辅星东流过洚
水至大陆名地腹干上为虚星杨泉物理论河百里小
曲千里一曲一直是也 元时尚文
曰长河万里西来其
势遄猛至盟津而下地土平疏移徙不常前汉沟洫志
曰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岂不遽止 (第 39a 页)
  州滨州水大抵即志六八月间事也
大德元年三月归德徐州邳州宿迁濉宁鹿邑三县河

南许州临颍郾城等县睢州襄邑太康扶沟陈留开封
杞等县河水大溢漂没田庐五月河决汴梁发民夫三
万五千塞之漳水溢害稼龙兴南康澧州南雄饶州五
郡水六月和州历阳县江水溢漂庐舍一万八千五百
区七月彬州耒阳县衡州酃县大水溺死三百馀人七
月温州平阳瑞安二州水溺死六千八百馀人十一月
常德武陵县大水 二年六月河决蒲口凡九十六所
泛溢汴梁归德二郡大名东昌平滦等路水

 时河决蒲口令河北河南肃政 廉访使尚文
按视建
 防河之策文言河自陈留抵睢东西百有馀里南岸
 视水高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故堤水视田高三四
 尺 (第 12b 页)
 (罢乌逊复元礼职作李元礼字庭/训正定人乌逊旧 万僧今改)
夏四月癸巳朔日食

秋七月河决把县蒲口(在县北旧为/汴水分流处)
 先是河决汴梁发丁夫三万塞之至是蒲口复决乃
 命 廉访使尚文(字周卿祁州深/泽人徙保定)
相度形势为久利之
 策文言河自陈留抵睢东西百有馀里南岸视水高
 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故堤水视田高三四尺 (第 40a 页)
 (罢乌逊复元礼职作李元礼字庭/训正定人乌逊旧 万僧今改)
夏四月癸巳朔日食

秋七月河决把县蒲口(在县北旧为/汴水分流处)
 先是河决汴梁发丁夫三万塞之至是蒲口复决乃
 命廉访使尚文(字 周卿
祁州深/泽人徙保定)相度形势为久利之
 策文言河自陈留抵睢东西百有馀里南岸视水高
 六七尺或四五尺北 (第 40a 页)
 之军因李璮乱去山东其元驻之地为人所垦岁久
成业争讼不已甲子命别以境内荒田给之正军五顷
馀丁二顷已满数者不给 减海运脚价钞一贯计每
石六贯五百文著为令 丁卯禁诸王辄召有司官吏
时诸王小薛等部曲率恣横扰民驸马满济勒台私杀有
罪有司官吏辄被号召至是诏令非奉旨毋辄加罪
是岁立巴延特氏为皇后驸马托里森之女也 集贤
学士阎复上疏言京师宜首建宣圣庙学定用释奠雅

乐从之又言曲阜守冢户昨有司并入民籍宜复之其
后诏赐孔林洒扫二十八户祀田五千亩皆复之请也
 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劾江浙行省平章不法者十
七事制遣 侍御史尚文
往诘之左验明著犹力争不服
文以上闻平章乃言御史违制取会防镇军数帝命省
台大臣杂议咸曰平章勋臣之后所犯 (第 21a 页)
丁亥河决杞县蒲口命 廉访使尚文
相度形势为久利
之策文还言河自陈留抵睢东西百有馀里南岸视水
高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故堤水视高三四尺或高 (第 6a 页)
  尚 野(字文蔚满城人至元中授国史编修累迁翰林直学士时以荫补官者诏野同史部试其

文艺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来此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人服其
长厚累迁国子祭酒卒)


  尚 文(字 周卿
保定人至元中以刘秉忠荐诏文与诸儒采定朝仪后出守辉州有政绩累迁中
台侍御史守正不阿后以疾乞休武宗仁宗之 (第 53b 页)
  民禾稼

  七月河决杞县蒲口
  (时河决蒲口命河北河南 廉访使尚文
相度为久/远之计尚文奏言今陈留抵睢东西百有馀里南)
  (岸旧河口十一已塞者二自涸者六通川者三岸/高 (第 36b 页)
 (若人/也哉)
夏四月朔日食○秋七月河决杞县蒲口
 (先是河决汴梁发丁夫三万塞之至是蒲口复决乃/命 廉访使尚文
相度形势为久利之策又言河自陈)
 (留抵睢东西百有馀里南岸视水高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故堤水视田高三四 (第 6b 页)
  太师温国谥文正司马光

  内侍省副都知张茂则
  龙图閤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张商英
 元河南河北肃政 廉访使尚文
  尚书诺海     御史刘赓
  太师恒阳王谥文贞额森布哈
  河南河北道佥事阿噜托琳
  荣禄大 (第 13b 页)
   (唐杜尧/汉 诗)     (齐晏婴/羊 续)
   (南北朝孔奂/褚遂良)   (唐高祖诏/宋寇准)
   (庞太籍诏/明 祖)     (元尚文/
海 瑞)
陶唐氏帝仁如天智如神就如日望如云金银珠玉不
饰锦绣文绮不展奇怪异物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 (第 35a 页)
   治河(穷河/源附)
世祖至元三十三年十月河决开封祥符陈留杞太康
通许鄢陵扶沟洧川尉氏阳武延津中牟原武睦州十
五处调民夫二十馀万分筑堤防
二十五年五月河决汴梁太康通许杞三县陈颍二州

皆被其害
成宗元贞元年七月河决把县蒲口先是河决汴梁发
丁夫三万塞之至是蒲口复决乃命 廉访使尚文
相度
形势为久利之策文言长河万里西来其势湍猛至盟
津而下地平土疏移徙不常失禹故道为中国患不知
几千百 …… (第 52b 页)
非位立
而不办亦有事因位多而益生此圣王所以贵寡不贵
众欲静不欲动也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
用乂 周卿
分职各率其属厥后职员愈多而治愈不及 (第 75a 页)
癸/卯)七年春正月禁酿酒(以岁不登禁河北陜/西甘肃等处酿酒)二月赛音谔德
齐罢以阿喇卜丹茂巴尔斯并为 中书平章尚文
为左
丞董士珍托迪并参政○定中书省官员数(自左右丞/相而下平)
(章二员左右丞各一员/参政二员定为八 (第 6a 页)
 ︹堤堰︺沙河堤(在州东南三十里/两岸长四十里)七里沟堤(在州南七/里嘉河径)
(此东南与沙河合堤/长二十里皆以护田)唐河堤(在州北两岸/长五十里)滋河堤
(在深泽县西北起自县西二十里与无极接/界至县北二十里与祁州接界长五十馀里)
 ︹陵墓︺︹汉︺中山靖王墓(在州治/西南)︺唐︺阳城墓(在州东一/里有祠) 元︺
  尚文
(在深泽县西/南二里许)
 ︹祠庙︺韩魏公祠(在州城东/北祀韩琦)苏文忠祠(在韩魏公祠/左祀宋苏轼 (第 33a 页)
跪坐陈清猷尽元稹题李修/行里居壁诗丨丨朝回尘骑合杏花春 曲江闲 刘)
(禹锡留辞李相公诗初逢贞 元尚文
主丨丨天池共翔舞)
云庄(明一统志丨丨在济南府城西北十里元中书参/议张养浩休致时所居 马怀素奉和九 (第 9b 页)

水以达御河长二百五十馀里中建闸三十有一以时
蓄泄河成名曰会通
河决汴梁发丁夫三万塞之蒲口复决乃命 廉访使尚

相度形势为久利之策文言河自陈留抵睢东西百
有馀里南岸视水高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故堤水视
田高三四尺或高 (第 21a 页)
  非为私也亦何怨之有哉矧今凤阳帝乡园陵所

  在其所关系尤大伏惟圣明留意万一臣言可采
  或见之施行不胜幸甚
大德中河决杞县蒲口河北河南肃政 廉访使尚文

言长河万里西来其埶湍猛至孟津而下地平土疏移
徙不常失禹故道为中国患不知几千百年矣自古治
河处得其 (第 20a 页)
道且乖其和坏福利孰大于
是相熟视公辞不少屈卒从其理十二月改大司农经
历进奉政大夫尝与大农董公诚之少卿 尚公周卿

务农重本关民休戚数十事入奏上前公敷对详敏上
嘉叹久之可其奏二十八年诏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
廉访司加 (第 4a 页)
者,杖而还之。乙丑,去岁十二月庚戌,彗星见,约盈尺,在室十一度,入紫微垣,至是灭,凡七十四日。戊辰, 中书左丞尚文
以疾辞,不允。诏:诸王、驸马所分郡邑,达鲁花赤惟用蒙古人,三年依例迁代,其汉人、女直、契丹名为蒙古者
续文献通考》:大德元年秋七月,河决杞县蒲口。先自河决汴梁,发丁夫三万塞之。至是蒲口复决,乃命河北河南 廉访使尚文
相度形势,为久利策。文言:自古治河,处得其当,则用力少而患迟;失其宜,则用力多而患速。此不易定论也。
督夫修治。
大德元年秋七月,河决杞县蒲口。先是河决汴梁,发丁夫三万塞之。至是蒲口复决,乃命河北、河南 廉访使尚文
相度形势,为久利之策。文言:长河万里西来,其势湍猛。至孟津而下,地平土疏,移徙不常,失禹故道,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