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書類
禮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事彙部類
寶積部類
經集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服也 又广韵倍寻曰常(又车戟名释名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八尺曰寻倍寻曰常故曰常也)又木名尔释 
(释木常棣注关西棣树子如樱桃可食诗小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又姓广韵出河内 前汉常惠
传惠太原人甘露中为右 
 将军(又与裳同说文下裙也徐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类篇同㡓)(广 (第 63a 页)
 于是前汉河间献王传造次必于儒者(又编发为首饰之名仪礼士冠礼女次纯衣纁袇注次首饰今时髲也疏周礼追师)
(掌后之首服副编次言次第发长短为之如髲剃也别作䯸又鸡次楚典名战国策蒙谷献鸡次之典而百官治)又水名 
(在高平水经注若水与石门水合水有五原东水导源高平县西八十里西北流次水注之)又诸次山名亦水名山海经有 
(大次山小次山又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是山多木无草)又居次匈奴女号若汉公主 前汉常惠
传获单于  (第 3a 页)
 篆作□玉篇亦作堕集韵又同(又集韵杜果切音妥与陊同详前陊字注)(篇海息闰切音浚亭名与峻同详前)

(峻字注)(集韵丈尔切音豸玉篇地名)(集韵托合切音拓垫也)(篇海音锁地名本作字)
(汇作○按正字通云隙字之讹未知何据)(广韵集韵𡘋莫驾切音骂扬子方言䧞益也)又广韵巧也 又广 
(韵房久切集韵扶缶切𡘋音阜广韵本作集韵本作马盛也一曰益也)(唐韵古核切集韵韵会各核切正韵)
(各额切𡘋音膈说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记秦始皇纪防隔内外 前汉常惠
传欲隔绝汉)又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注谓 
(鬲绝于上史记大宛传鬲汉道焉前汉薛宣传西州鬲绝又陆厥与沈 (第 32a 页)
也陆佃云如李而小子如樱桃止白华萼
上承下覆甚相亲故曰常棣又州名本会稽郡地北隋置常州因常熟县名又姓汉有 常惠
○书恒卫既从史记作常卫又恒
山王前高后纪作常山皆避文帝讳作常)
(说文□下裙也从巾尚声本作常徐曰常下 (第 12a 页)
 之使之慕义而来于近民则驯习之使之被泽而悦

 务惠安远近之小民无或怠荒以自安又必常简阅
 尔都之士众以数军实 常惠
恤尔都之人民以固人
 心夫有功王室汝之德已显矣今汝归国又能使一
 方之政无不理而德威至于侯邦一国之治 (第 37a 页)
掌宗庙礼仪景帝六年更名太常也释名曰九旂之名日月为常谓画日月于其)
(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亦姓出河内汉有 常惠
十七)(尚书官名又侍仗切)(上曰衣下曰裳)尝尝
(试也曾也说文本作尝口味之也又姓风俗通云齐孟尝君 (第 6b 页)
 常(辰羊切檡倍寻也变常也诗常棣之华尔雅常棣常郭注棣树)
(子如樱桃可食与唐棣异如字又九常九旂名又姓 常惠
又代裳字)(释上曰衣下曰裳裳下裙)(口味)
(之也试也曾也秋祭名字从旨或从甘非)鲿(黄补鱼名诗鲦 (第 25a 页)
字韵)  樟(木名释云豫樟木) 常(辰羊切释云八尺曰寻倍寻曰常见周礼冬官又日
月为常九旂之名亦姓汉有
常惠
亦常变也)   裳(释云上曰衣下曰裳裳下裙也)
(释按说文口味之也试也亦秋祭曰尝)  偿(释云报也 (第 27b 页)
(明也亦姓出河内汉有 常惠
市羊切十)(尚书官名又时仗切)(上曰衣下曰裳)(试也曾也说文)
(本作尝口味之也又姓风俗通云齐 (第 37a 页)
宗庙礼仪景帝六年更)
(名太常也释名曰九旂之名日月为常谓画日月于其端/天子所䢖言常明也亦姓出河内汉有 常惠
市羊切十)
(尚书官名/又时仗切)(上曰衣/下曰裳)(试也曾也说文本作尝口味之也/又姓风俗通云 (第 31a 页)
 (仅乃生置雪窖中吃毡雪自存徙牧羝海上卧起持/节节旄尽落匈奴使李陵说之终不降及昭帝即位)
 (胡汉和亲 常惠
潜见汉使语武所在责求之乃得归/归时须发尽白矣宋洪皓为吕颐浩所抑使金在金)
 (中十五年尼堪逼迫使事刘 (第 49b 页)
橐佗(骆驼 常惠
传)馲驼(盬铁论)馲驰(广志)
南为(索隐)南伪(汉书)(史记)南讹(四同)
甘歌(酣歌)
颠歌( (第 12b 页)
今康居国彊于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
于留马而延寿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
百之且 常惠
随欲击之乌孙郑吉迎自来之日逐犹皆
裂土受爵故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
则优于齐桓贰师近事之功 (第 8a 页)
南而 长罗侯
以乌孙五万骑震其西皆至质而还(质信/也谓)
(所期/处)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汉兵若风雷耳虽空
行空 (第 14b 页)
   郑弘 杨王孙
 卷第一百
   霍光(禹/)金日磾(赏钦敞/)赵充国 辛庆忌 傅
   介子  常惠 
郑吉 甘延寿 陈汤 段会
   宗 胡建 朱云 梅福 云敞 俊不疑
   迹广(受/)于定国(于/公 (第 61a 页)
校尉常惠
持节护乌孙兵咸击匈奴
三年春正月癸亥皇后许氏崩戊辰五将军师发长安
夏五月军罢祁连将军广明虎牙将军顺有 (第 56b 页)
罪下有司
皆自杀 校尉常惠
将乌孙兵入匈奴右地大克获封列
侯大旱郡国伤旱甚者民毋出租税三辅民就贱者且
毋收事尽四年六月己丑丞相义 (第 56b 页)
  卫邑

宁氏(姬姓卫武公生季亹食采于宁因以为氏杜云汲/郡修武县按修武今属怀州武陟然获嘉有宁城)
(周有宁越/晋有宁嬴)元氏(左传卫大夫元咺之后也咺食邑于元/今大名府元城是其地子孙以邑为氏)
(又拓跋氏云黄帝子昌意之后昌意少子封居北土世/为鲜卑君长宋书云李陵之后自昌意三十九世至昭)
(成皇帝什翼揵始号代王都云中至道武皇帝始改号/魏至孝文帝更为元氏都洛阳又有纥骨氏改为元氏)
(又有是云氏改为元氏/又有景氏改为元氏)仪氏(卫大夫仪封人之后徐大/夫仪楚陈大夫仪行父望)
(出晋/阳)常氏(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邑于常因以为氏或言/黄帝臣常先之后左传越大夫常寿过汉有) (右将军长罗侯常惠
宋朝登科有常九思又/有常琪成都人又有恒氏避宋讳亦改为常)裘氏(卫大/夫食)
(采于裘因氏焉或云本求 (第 8b 页)
使路充国
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持节送匈奴使留在
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
常惠
等募士斥候百馀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第 35a 页)
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 常惠
等各置他所既
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 …… (第 37b 页)

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
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
汉使复至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 …… (第 39a 页)
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孝
武帝庙园陵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
田二顷宅一区 常惠
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
二百疋其馀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第 40a 页)
常惠

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
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 …… (第 40a 页)
爵关内侯解食邑三百户敢二百户校尉自为爵左庶
长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青不得益封吏卒无封者
唯西河太守 常惠
云中太守遂成受赏遂成秩诸侯相
赐食邑二百户黄金百斤惠爵关内侯两军之出塞塞
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后入 (第 53a 页)
 渔 仲 撰
 列传第十三
 前汉
  霍光(禹/)金日磾(赏钦敞/)赵充国 辛庆忌 傅介
  子  常惠 
郑吉 甘延寿 陈汤 段会宗
  胡建 朱云 梅福 云敞 隽不疑 疏广(受/) …… (第 1a 页)
羌军还后七年复为破
羌将军征乌孙至燉煌后不出徵未到病卒子庆忌至
大官
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 长罗侯常惠

田乌孙赤谷城与翕侯战陷陈郤敌惠奏其功拜为侍
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还为谒者尚未知名元帝 …… (第 44b 页)
义阳侯王莽败乃绝 常惠
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
匈奴并见拘留十馀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
光禄大夫是时乌孙 …… (第 49a 页)
奉使克获遂封惠为 长罗侯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
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
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 …… (第 50a 页)
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
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元帝三年薨
谥曰 壮武侯
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郑吉会稽人也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由是为郎吉为
人疆执习外国事自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 …… (第 50b 页)
有馀人今康居国彊于
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延寿
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百之且 常惠

欲击之乌孙郑吉迎自来之日逐犹皆裂土受爵故言
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
师近事之 (第 60a 页)
京师称之迁大鸿胪先是乌孙昆弥翁□靡因 长罗侯
常惠
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复尚少主结婚
内附畔去匈奴诏下公卿议望之以为乌孙绝域信其
美言万里结婚非长 (第 7a 页)
策也天子不听神爵二年遣 长罗
侯惠
使送公主配元贵靡未出塞翁归靡死其兄子狂
王背约自立惠从塞下上书愿留少主敦煌郡惠至乌
孙责以负约因立元 …… (第 7a 页)
执金吾上郡属国归义降胡万馀人反
去初昭帝末西河属国胡伊酋若王亦将众数千人畔
奉世辄持节将兵追击右将军 典属国常惠
薨奉世代
为右将军典属国加诸吏之号数岁为光禄勋永光二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