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目錄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右视师往返而秦兵不曾踰韩以东一步则韩之足
以捍秦而为晋之重地可知如此则虽谓韩原直与秦
接界而秦兵一涉 韩境
即谓之寇深可矣文二年秦伐
晋晋人禦之战于彭衙彭衙秦地也哀十一年齐师及
清清齐地也而冉有已劝季氏禦诸竟 (第 19b 页)
 (州兴元初徙宣武节度使治此五代梁都之号东京/晋汉周及宋因焉金号南京元曰汴梁其地南与楚)
 (境西与 韩境
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则兖豫二州域(祥符陈留杞县通/许太康尉氏洧川)
 (鄢陵扶沟中牟兰阳仪封及/陈许 (第 6a 页)


东齐西秦南楚

梁惠王自言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皆及战
争事张仪说其孙哀王言梁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
赵境东与齐境梁之地势固战场也梁南与楚而不与
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
韩则韩 (第 5b 页)
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
侯四通辐辏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车
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赵境
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固
战场也梁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不与 (第 37b 页)
子釐王咎立(釐读/曰僖)
二十年秦尉错伐魏襄城(尉盖国尉也班志襄城县属/颍川郡以分地考之颍川属) (韩境
盖魏与韩分有颍川之地用兵争彊疆埸之间/朝韩暮魏则此时襄城或为魏土容亦有之埸音亦)
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 (第 2a 页)
  韩元志(定海/人)     刘炤(象山/人)

  刘熺(象山/人)      刘会(会稽/人)
  全清夫(会稽/人)      韩境(会稽/人)
  戴得一(馀姚/人)     饶绅(馀姚人通/判庆元)
  戴浩(馀姚/人)      杨瑶(馀 (第 3a 页)
 忘怀录二卷(郡斋读书志元丰中梦溪丈人撰或/云沈括也焦氏经籍志饮食器用种)

  (艺之/方)
 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黄氏书目/陈景沂著)
 (天台人宝祐/元年 韩境
序)     灌园史四卷(秀水县志/陈诗教著)
 山居四要(严陵志元汪汝懋/著字以敬淳安人)
 三径 (第 15a 页)
  三百六十六卷一百一十七门
陈景沂全芳备祖五十八卷
 景沂号肥遁天台人
  (臣/)等谨案是书前有宝祐元年 韩境
序言理宗时
  曾进于朝前集二十七卷所记皆花后集三十一 (第 6b 页)
 兵举炮相应贼众夜乱于十二月起营北向欲渡河

 因山西有备会合阳王参将(名永/祥)兵亦至与韩城兵
 合遂遁寻闯将贼以数万自宜雒川入 韩境
满天星
 复与合贼哨五千骑直抵城下懋第督火器击退刘
 进爵遇数万贼于土门口四面围裹血战得脱贼遂
 合 (第 88b 页)
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
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梁南与
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 (第 13b 页)
 穷仪之道也齐楚之王曰善乃解攻
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
取魏之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张仪惭无以归报
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哀王即位张仪说哀王哀王不
听于是张仪阴令秦伐魏魏与秦战败明年齐又来败
魏于观津秦复欲攻魏先取韩申差军斩首八万诸侯
震恐(史/记)
于是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

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名山大川之
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
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障
者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齐
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 (第 5b 页)
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
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
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 (第 5a 页)
 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
 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车驰人走不待力
 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
 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梁
 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 (第 7a 页)
 (中进士官国子博士/忤韩侂胄罢归)
陈元靓事林广记十卷(一作十/二卷)
陈景沂花木果卉全芳备俎前集二十七卷(天台人称/江淮肥遁)
 (愚一子宝祐元年癸丑 安阳老圃韩境
序)
又后集三十一卷
胡继宗书言故事十卷(庐陵/人)
又诗韵大成二卷 (第 54b 页)
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
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车驰人走不待
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 (第 5a 页)
   安都           宋秦观
臣闻世之议者皆谓天下之形势莫如雍其次莫如周
至于梁则天下之冲而己非形势之地也故汉唐定都
皆在周雍至五季已来实始都梁本朝纵未能远观长
安盍亦近卜于洛阳乎而安土重迁眷眷于开封之境
非所以为万世计也臣窃以为不然何则唐汉之都必
于周雍本朝之都必于梁而后可也夫长安之地左殽
函右陇蜀襟凭终南太华之山萦带泾渭洪河之水地

方数千里皆膏腴沃野卒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形势便
利下兵于诸侯如建瓴水四塞之国也故其地利守自
古号为天府开封地平四出诸道辐辏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赵境东与齐境无名山大川之限而汴蔡诸
水参贯巾车错毂蹄踵交道轴轳衔尾千里不绝四通
五达之郊也故其地 (第 9b 页)
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
百馀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言陈郑所/至皆平地)南与楚境
西与 韩境
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他国境或有/山川关塞惟)
(梁无之皆/以卒戊守)守亭障者参列(十里一亭障隔 (第 29b 页)
   大梁
魏世家惠王三十一年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
破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水经注大梁城本春秋
之阳武高阳乡于战国为大梁周梁伯之居今开封府
祥符县也魏又有少梁史记韩魏战于少梁注魏有大
梁故此称少梁耳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

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有淮颍煮
枣无胥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
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人民之众
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臣窃
料大王之国不下楚说赵曰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
大川之限稍蚕食之传国都而止张仪说魏王曰魏地
四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
馀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第 30b 页)
 张仪说魏王曰魏地四平
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
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赵
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
固战场也梁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 (第 1b 页)
 (秦本纪秦孝公二十九年卫鞅击魏/吕氏曰孝公取河西地盖商鞅之力)
十月邯郸伐我北鄙(笺按国策苏秦说魏王曰梁南与/楚境西与 韩境
北与赵境东与齐)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