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甘运江(佟枢佐领/)   毕承绪(佟枢佐领/)

   季铎(包衣托克托和佐领/)乌云珠(包衣伊什管领/)
    李文元(包衣额楞额佐领/以上正蓝旗八名)
段永祚(朱隆阿佐领/)
   马成凤(金文奎佐领/) 郑之纶(朱隆阿佐领三名/以上镶蓝旗)
乾隆三十 (第 23a 页)
花束带皂绞靴
   刻期冠服
汉唐禁卫皆选轻捷之士而未尝立名至宋置快行亲
从官即今刻期之谓也其服书无 明文元
谓之贵赤其
服如常服而以阔丝绦大象牙雕花环为识国朝谓之
刻期冠方顶巾衣胸背鹰鹞花腰线袄子诸色阔丝匾 (第 25b 页)
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寞世不吾知魂魄一
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所以力自为序遗之好事云
  清凉居士自序 (明文元
发/)
居士姓文氏汉成都守翁之后五代时有讳时者自成
都徙庐陵事唐庄宗为帐前指使轻车都尉至宋淳熙
间有 (第 5a 页)
     张䌽妻王氏
  李长祺妻姜氏        徐调鼎妻陈氏
  车从輗妻于氏〈王氏附〉    李文元
妻徐氏
  张诚妻苏氏         刘与期妻吕氏
  杜竟登妻宗氏        任铭妻丘氏
  ……于截发毁容,抚其孤女,軏妻王氏遗腹生子鸣和,两妇共处一室,茹苦四十馀年。教鸣和读书成立。补郡诸生。 李文元
妻徐氏
按《扬州府志》:徐氏,江都人 李文元
妻。适李一载而孀,遗孤方匝月,家贫苦节六十馀年不变。有司旌其门。
张诚妻苏氏
按《扬州府志》:苏氏,
  咸丰九年(己未)恩科(补行戊午正科)周庆丰榜:淡水厅李望祥(附生.籍噶玛兰)、简化成(原籍漳州府)、彰化蔡德芳(籍晋江)、黄焕奎(籍晋江.台北府教授)、陈培松、陈肇兴(廪生.原籍平和) 李文元(府学.原籍安溪)
、陈维英(维藻弟.府学廪生,原籍同安.官内阁中书四品衔)、陈谦光(中港头份庄人.府学,粤籍)、李春 (第 400 页)
  具佥禀沪尾街文昌祠董事林步云、何淡嘉、陈四铨、陈词裕、张振咏、张世庇、翁
种玉、林长安、高时若,贡生林春和、林宗衡、王国良、方玉斌,廪生林炳旂、林及锋
、黄敬、生员苏衮荣、 李文元
、陈宅仁、黄敦,监生李维岩、高明德,职员翁裕佳,暨
各生童等,为挟私阻挠文祠延搁,佥恳会勘谕止,以便 (第 23 页)
  黄花节,同科.钦赐举人.
  李望洋,咸丰九年己未恩科、补行戊午正科,周庆丰榜.附生,籍噶玛兰.
   李文元,
同上.府学,原籍安溪. (第 245 页)
   
妣杞溪俞氏。 赠贞敬夫人。
公讳准源。字平叔。姓朴氏。上祖丽末右父(一作文)馆直提学文正公潘南先生讳尚衷。以道学节义。齐名郑圃隐。国朝初。左议政锦川府院君平度公讳訔。以谟猷勋业佐 太宗。仍父子大显焉。平度公生礼曹参判讳葵。三传而至舍人 赠领议政文康公冶川先生讳绍。道德学问。宗师一世。慕斋金安国尝字赵静庵及先生曰。孝直发越。彦胄精密。盖并称也。众中识 李晦斋。
引联 经幄。斥金安老奸邪。为其所哜。遁于陜川以没世。生讳应川司宰监正。生讳东民。 (第 628H 页)
。元平勉之。
游内延山记
癸卯仲秋。从按察李公。入清河之内延山。按察公时以行部过也。山口有鹤山书院。 晦斋李文元公
俎豆所也。下马肃容而过。至宝镜寺。汉明帝时所刱。云旧有五十三庵。今几尽废而犹称岭左巨刹。有高丽圆真国 (第 465L 页)
实 朝家之所培植。儒先之所倡导为之劝也。梅轩权公士敏起于庆州。其昭龟峰公德麟。学于 晦斋李先生。
家世以教授称。而公又明于天象。庚寅辛卯之际。见妖星芒逼。谓门人曰。倭寇急矣。促人嫁娶。及乱兴。倡起同 …… (第 512L 页)
世教。莫先于学。德行文章。名节事功。罔非持世之资。而惟学可以将之。山南之学。始自暄,蠹。而问学之功。 晦斋
实为之倡。至退陶而大成。是故人材作兴。莫盛于 穆陵之世。天若预为之应变也。乃其遭难。在朝则为中兴之佐 (第 512L 页)
。百世之下。宜有别于二者。不尤窈其清哉。既又一传则有掌令讳廷缙为养而出。犹不乐在内。尝以清白第一。为 李文元
所课。父在固游遍山海。父殁又誓墓谨祭礼可继。若三公者虽或不出一家。犹足以赫赫名世。况五世一气而相传乎 …… (第 240H 页)
先生。传于其弟游轩忠简先生。忠简传于其从祖弟晚轩先生。则有齿有德。卓肰万历中湖外一柱。而又以传于活溪 李先生。
君子曰若晚轩活溪使在岭南。岂在郑寒冈下哉。信斯言也。以晚轩为王父之父。以活溪为王母之父。而内外胚胎。 (第 240L 页)
心翼护。时贤亦往往信之。庚寅相臣李荇,大司宪沈彦光竟为无择所诳。请放安老叙用。而公为台谏。力言不可。 晦斋李文元公彦迪
亦与公合。并 不允。安老之怨公始此。初 东宫有灼鼠之妖。而敬嫔朴氏子福城君嵋在诸 王子中年长而地逼。 …… (第 424L 页)
,柳仁淑及任于逆死。其有杀戮。必曰定难。人或言及。赤族乃已。道路为之结舌。因策伪勋号以卫 社功臣。如 晦斋
及冲斋权忠定公橃一二贤卿。亦皆勒被封君。而宪与正言陈复昌又前后翼附。浊乱无已。公虽处苫块。未始不悲愤 (第 426L 页)
晦斋李文元
之伸褒貤赠。皆先生首倡之力。而尚可以考信于是书。则是书也其将为补世教之一端。又安可任其泯没而不传乎。 (第 342L 页)
一世。况公并有斯二者。特揭奖忠之貤爵于旌孝之门。岂不盛哉。公讳士敏。字粹彦。安东人。考龟峰公。尝师事 晦斋李先生。
公学于家庭。讲究经训。诵习不辍。养亲尽其孝。居丧尽其礼。虽病未尝一毫不自尽也。居庐时。虎吼墓砌。公哀 (第 474L 页)
士祸。身婴缧绁。而名节终不瑕。故杰然为一代完人中兴名臣。观乎郑文翼诸公之祭文。可以知公之本末矣。又况 晦斋李先生。
以公之甥。受业于公。诱掖成就。乃父乃师。则又可以识公之蕴矣。然 (第 277L 页)
正直廉洁。在家在邦。皆足为教法。若是而后世不知有景节公。则岂天所以佑善之意哉。是故。舅甥之懿。则有如 晦斋李先生
之贤。而为之博求当世之信笔。以图不朽。同时朋旧之笃。则有如李容斋荇,洪嘿斋彦弼,郑相国光弼之重。而为 (第 428L 页)
行之详。公对曰。金宏弼,郑汝昌。遭惨祸。文籍散佚。若干言行。在儒先录而已。赵光祖, 李彦迪。
则李滉所撰行状甚悉。可考据而恨著述不多。李滉积学笃工。富著述。可谓东方集大成之贤。门徒甚盛。或出为世 (第 484H 页)
巳。拜镇安县监。俄移全州通判。全壤大俗狡。号难治。而威恕并行。济以勤敏。弱怀豪戢。境内以化。论者至谓 晦斋李先生
莅府后一人。升移罗州牧使。时值全岁饥。道伯 启请仍任责赈政。寻递。入为惠厅郎。称清慎。癸酉。拜丰德府 (第 541L 页)
宗戚里。坐其兄山海死 国难。谪延日。子司直讳孝忠。徙庆州家焉。三传至讳德麟。文科兵曹正郎。号龟峰。游 晦斋李先生
门。乡人社而祭。为公曾祖。祖讳士毅。荐授 顺陵参奉。考讳应生。司宪府监察,镇川县监。师事寒,旅两先生 …… (第 41H 页)
擢置第。废王命削其科。公言叔英狂妄。而臣擢之。臣之狂妄。有甚于叔英。遂请免。不许。命复科。郑仁弘疏诋 文元,
文纯两先生不宜从祀圣庙。太学诸生。削仁弘儒籍。废王欲禁锢倡议者。公言仁弘诬诋先贤。多士同愤。不可罪。 (第 56L 页)
丁酉。拜成均司艺。寻迁军资监副正,司谏院司谏。金安老既屏黜。其党蔡无择,沈彦光。倡为引用之议。而公与 李晦斋彦迪
执不可。至是安老复入用事。谋阴中公置重典。而会唐城尉洪砺为安老所搆杖死。遂嗾典翰苏逢。劾公与洪功亲。 …… (第 142L 页)
今乃有此说。国家大祸其自此始矣。临卒。犹语不已。其识虑深远如此。此公之本诸德性而见于行事者也。公少从 晦斋先生
游。道义相丽泽。其在兴海东都。数过玉山书舍。讲究经旨。以故立朝。则能外祸福。以击去权奸。为己任。处世 (第 14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