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正史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道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严则莫敢轻犯上既言慎罪邪此又言戮有罪上既
 言审断决此又言严断刑者盖反覆言之所以明慎
 之至而已秋者阴之始冬者阴之终故于孟秋言天
 地始肃阳 道常
饶饶则有馀而赢阴 (第 22b 页)
道常
乏乏则不
 足而缩孰为此者天地也而君人实辅相焉故曰天
 地始肃不可以赢
 马氏曰先王之为法制也岂他求 (第 22b 页)
独则无间断而其理不穷若不谨独便有欲来参入里面便间断了如何却会如川流
底意○辅氏曰人心即天德所寓天地之 道常
久而不已也则纯亦不已非天德而何圣人之心则全具 (第 19a 页)
 汉法宗支扫荡几尽天之示人显矣春秋谨于天象

 至矣(朱氏曰日见于昼星明于夜天 道常
理今夜有/日光常星不见此阴不阴阳不阳君不君臣不)
 (臣之应也张氏曰盖王运将终而伯统方作之祥自/此尧 (第 36a 页)
 顾氏曰学道者所以充智而智常至于不充穷经者

 所以立道而 道常
至于不立夫岂道固不足学而经
 不足穷欤道也者不修则不成经也者不求则不明
 圣人之立而有成者道也然则其 (第 2a 页)
 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有三百六十五日

 四分日之一天度四分之一而有馀岁日四分之一
 而不足故天度常平运而舒日 道常
内转而缩天渐
 差而西岁渐差而东此岁差之由唐一行所谓岁差
 者是也古历简易(音/异)未立差法但随时占 (第 13b 页)
 疑惧此所以从初之志如飞翰也又曰匪寇婚媾终
 无尤也谓九三不能为寇而终获相亲亦无尤也白
 云曰贲虽刚柔相文然阳 道常
饶故足以兼人阴 (第 19a 页)

 常
乏故有以受饰之理四虽自饰亦有皤如之质将
 受物文饰犹六二之须丘园之贲皆已待物之象也
 初九以刚强之才 …… (第 19a 页)
 和乃始克征何啻十年而已乎国君者六五也以之
 者上六也反君道反言违也六五之君道为上六反
 之也阴盛之世君 道常
为小人所以故曰以其国君
 凶徐氏曰上六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刚远而失迁善
 之机厚极而有难开之蔽柔终而无改 (第 43b 页)
 (孔氏曰汝往之国当布求殷先哲王之道用安治民/陈氏曰敷求广求也○汉孔氏曰汝当大远求商家)
 (耇老成人之 道常
以居心则知训民蔡氏曰宅心处/心也安汝止之意○吕氏曰尔之所往商之故地也)
 (商民之情素安乎殷先哲王之 (第 4b 页)
 顺于道以动也顺道以动其动莫禦刚柔皆应谓乾

 初上交坤四下从卦体爻位若刚若柔莫不相配也
 是为贞常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 道常
 
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申言恒非守其
 故常之恒勉勉孜孜久于其道厥德乃常也盖天下
 所谓常莫不皆 (第 8b 页)
殷民用乂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
多瘠罔诏(箕子亦顺道而告之纣错天命箕子微子之/相告语必顺于道事变不同 道常
在也天惨)
(毒下灾殃荒乱殷邦方起而酗酒不畏其所可畏咈戾/耇老长者旧有位之人殷民更甚无忌惮乃夺攘盗窃 (第 38b 页)
 (详于变故也此言吉凶悔吝而后止/言吉凶者以吉凶者悔吝之积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

夫一者也(观官唤反/夫音扶)
 (程子曰天地之 道常
垂象以示人故/曰贞观日月常明而不息故曰贞明)
 夲义观示也天下之动其变无穷然顺理则吉逆理
 则凶则其 (第 4a 页)
间断而其理不穷
若不慎独便有欲来参入里面便间断了如何便会如川流底意○庆源辅氏曰人心即天德所寓天地
道常
久而不己也则纯亦不己非天德而何圣人之心则全具得此天德者也即是而推之便是王道
人心天德王道只是一理)
(第 26b 页)
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天下内外清晏能留心治 道常

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
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时上谓长孙 (第 8a 页)
州为刘渊所害亮弟陶为徐州刺史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祖畿魏尚书仆射父恕幽
州刺史预博学多通明于废兴之 道常
言德不可以企 (第 37a 页)
异计沛人张鲁自祖父陵以来世为五斗米道(陵/即)
(今所谓天师者也后/魏寇谦之祖其道)客居于蜀鲁母以鬼 道常
往来焉
家焉乃以鲁为督义司马(洪氏𨽻释曰刘焉在蜀创置/督义司马助义褒义校尉刘)
(表在荆州亦置绥民 (第 13b 页)
秦破辟众万馀人于绵州石碑
(九域志汉州绵竹县有石碑/镇意州字盖竹字之误也) 初李师古有异母弟
曰师 道常
疏斥在外不免贫寠(寠其/矩翻)师古私谓所亲曰
吾非不友于师道也吾年十五拥节旄自恨不知稼穑
之艰难况师 (第 10b 页)
四将也从禄山者独
承庆耳愿敇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 道常
通陛下以
所徵之兵军于扶风与子仪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
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
(第 99a 页)
京城流俗 僧道常
争二教优劣总章中兴善寺为火所
焚东明观道士李荣咏诗曰道善何曾善言兴且不兴
如来烧赤尽惟有一群僧(全唐 (第 31b 页)
 (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思明/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守忠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
 (两军絷其四将也从禄山者独承庆耳愿敇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 道常
通陛下军于扶风与子仪光)
 (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 (第 74b 页)
  书法(特笔也其特笔何嘉不/贰也蜀之功宪宗为之)
○葬丰陵质实(丰陵一统志云在西安府富/平县东北三十三里金瓮山)○八月平
卢节度使李师古卒
 (初师古有异母弟曰师 道常
疏斥在外不免贫窭师/古私谓所亲曰吾非不友也吾年十五拥节旄自恨)
 (不知稼穑之艰难况师道复减吾数岁吾 (第 28a 页)
 慕容延钊征湖南以光范权知襄州事饷馈无阙后
 复知襄州王师讨蜀出汉上备具供亿人不知劳以
 举判官李楫事左迁后仍知襄州兼桥道使时朝廷
 遣使督治 道常
六七辈一使所调发民皆数百人吏 (第 4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