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春秋類
小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法制類
詔令類
金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續道藏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东北二十九里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
武帝本纪建元六年春二月辽东高庙灾夏四月高园
便殿火(师古曰凡言便殿便坐者皆非正大之处所以/就便安也园者于陵上作之既有正寝以象平)
(生正殿又立便殿为休息闲宴之处耳说者不晓其意/乃解云便殿便室皆是正名斯大惑矣寻石建韦玄成)
(孔光等传其义可/知便读如本字)上素服五日
 文献通考董仲舒对曰春秋之 道举
往以明来案春 (第 7a 页)
          右魏晋至隋取士
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
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
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又有俊士有明
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 道举
有 …… (第 43a 页)
    又案搜索怀挟之例唐时始有之
唐书选举志代宗广德元年贾至为侍郎建言岁方艰
歉举人赴省者两都试之两都试人自此始
宝应二年礼部侍郎杨绾言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是
时犹试策高宗朝刘思立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故为
进士者皆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

又投牒自举非古先哲王侧席求贤之意请依古察孝
廉其乡闾孝友信义廉耻而通经者县荐之州州试其
所通之学送于省自县至省皆勿自投牒其到状保辨
识牒皆停而所习经取大义听通诸家之学每问经十
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
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其明经进士及 道举
并停帝
以问翰林学士对曰举进士久矣废之恐失其业乃诏
明经进士与孝廉兼行 (第 54b 页)
    年事
开宝八年诏诸州察民有孝弟力田奇才异行或文武
材干年二十至五十可任使者其送阙下如无人塞诏
亦以实闻九年诸 道举
孝弟力田及有才武者凡七百 (第 6b 页)
 父母雠以其狱上尚书省使百官集议闻奏自汉至
 唐惟愈此说粗为得之然愈疏于经学亦不能明先
 王之教然复雠之事苟欲从古则其所以为天下之
  道举
必如三代而后可三代之时上焉者皇极立而
 公法行治不一出于法而私义得以参乎其间此古
 所以能使人复雠者 (第 18b 页)
 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
 怒柔气不慑各安其位而不相夺则正人足以副其
 诚邪人足以防其失而治 道举
矣若不知慎所以感 (第 13a 页)
 入自外之内曰入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
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
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煇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
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 道举
而错之天
下无难矣
 郑氏曰德煇颜色润泽也理容貌之进止也 …… (第 3b 页)
 争外貌和顺故民不生易慢乐以和心故德煇发动
 于内而民莫不承奉听从礼以治貌故理发见于外
 而民莫不承奉敬顺圣王若能详审极致礼乐之
 举
而错置于天下悉皆敬从无复有难为之事也 …… (第 4a 页)
 于内和之乐言颜色外顺之礼言容貌子张问政孔

 子对以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然则致礼乐
 之 道举
而错之天下则安上治民移风易俗犹反掌
 耳为政岂难哉此孔子将为政于卫所以深悼礼乐
 之不兴也乐虽主和未 (第 5b 页)
 友莫不责人以先施推其责友之心以处于己不可
 胜义也其道至广其行至难圣人犹言未能他人则
 须当勉之不已也
 兼山郭氏曰道不远人则人于 道举
相似也本之一
 身而准移之于人而准放之天下而准推之古今而 (第 52a 页)
 之心入之无外之非内也礼乐之切于身心者如此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
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

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煇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
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 道举
而错之天
下无难矣(煇音辉错棤/同七路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德煇颜色润泽也理容貌之进止
 也 孔氏颖 (第 47a 页)
 (以崇若堂之封拜埽事毕然后祭后土氏于茔之北/布席盥祝一如家礼厥明洒埽以下之仪则古礼今)
 (俗庶几两尽而仁智之 道举
得之矣何必设祭于墓/以取知礼者之讥诮乎曰墓祭固非礼然出于孝子)
 (慈孙报本追远之至情于义亦无甚害者 (第 31b 页)
  只如此如言存个天理不须问如何存它只是去
  了人欲天理自然存如颜子问仁夫子告以非礼
  勿视听言动除却此四者更有何物是仁○祖
  举
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是君子进德不懈不敢
  须臾宁否先生曰程子云在下之人君德已著此
  语亦是拘了记得 (第 32a 页)
 故曰不违则也谓得其宜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裒多益寡无不尽 道举
措皆谦(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四以阴居阴其体则顺谦之至者
  也然居上体之下卑而不可踰者也居谦之 (第 26b 页)
  为一也爻辞曰用大师克相遇五四动而克三乃

  与二遇系辞所陈止以二五相易尽同心之义是
  谓玩辞观变之 道举
上二爻以例爻之变者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君子居其室以下释中孚九二爻义
  君子之道以下释同人九 (第 23b 页)
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
莫不承顺(德辉颜色润泽也/理容貌之进止也)故曰致礼乐之 道举
而错
之天下无难矣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
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主其减人所倦也/乐主其盈 (第 9a 页)
失而治 道举
矣若夫不知慎所以感之则彼必有悖
逆诈伪之心淫泆作乱之事以强胁弱以众暴寡以
智诈愚以勇苦怯穷人欲灭天理 (第 9b 页)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
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
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煇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
𤼵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 道举
而错之天
下无难矣

  礼乐之于天下辨上下之位则礼交动乎上乐交应
乎下相通以致用也定内外之分则乐动 …… (第 5a 页)
之肇降生民
使其目见耳闻是以视之礼听之乐如视不礼听不
乐虽有民焉得而涂诸可谓知比矣由是观之致礼
乐之 道举
而错之天下之民无难矣患内不用志外
不用力焉耳子张问政孔子对之君子明于礼乐举
而错之而已然则致礼乐之 (第 6b 页)
道举
而错之天下则安
上治民移风易俗犹反掌耳为政岂难哉此孔子将
为政于卫所以深悼礼乐之不兴也乐虽主和未尝 (第 6b 页)
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
民不生易慢焉故德煇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
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 道举
而措之天
下无难矣岂非导之以礼乐民具尔瞻之谓乎 (第 3b 页)
 竁之始详玩本文或启土即有祭欤
及竁以度为丘隧共丧之窆器注隧羡道也度丘与羡
道广袤所至窆器下棺丰碑之属丧大记曰凡封用綍
去碑负引君封以衡大夫以咸
 疏天子有隧诸侯以下有羡道隧与羡异者隧则上
 有负土羡道上无负土而郑云羡 道举
羡为况也檀
 弓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郑注云丰大也天子 (第 56b 页)
 上故凡所动作靡不利于施谦如是然后中于法则
 故曰不违则也谓得其宜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裒多益寡无不尽 道举
措皆谦(易/说)
 龟山杨氏曰六四履近尊之位上承下比无所不用
 其谦则不违则矣盖物各有则或过或不及皆 (第 13b 页)
 (㬊渊录乾九二九五爻辞程传)
问九三不言象何也曰九三阳刚不中居下之上有强
 力劳苦之象不可言龙故特指言乾乾惕若而已言
 有乾乾厉之象也
 (董铢录乾九三爻辞)
道举
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是君子进德不懈不敢
 须臾宁否曰程子云在下之人君德已著此句亦是 (第 7b 页)
 一线略通因而复发耳

 (余大雅录复彖辞本义)
道举
十月无阳曰十月坤卦皆纯阴自交过十月节
 气固是纯阴然潜阳在地下已旋生起来了且以一
 月分作三十分细以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