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易類
詩類
小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地理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續道藏
(其心也或之乎彼也或之乎此也一出焉一入焉将/无所往而可也故射虽一艺也而可以分贤不肖者)
(以/此) 中庸子 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孟子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
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白 (第 2b 页)
(以/此) 中庸子 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孟子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
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白 (第 2b 页)
无所惑中庸一理贯通无间己之与人天地之与鬼
神前圣之与后圣断断乎必出诸此不容有所增也
亦不容有所损也夫是之谓 中庸子 思子深欲发明
此理一定天人攸同重言质诸鬼神而无疑由于知
天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由于知人盖君子聪明睿 (第 29a 页)
神前圣之与后圣断断乎必出诸此不容有所增也
亦不容有所损也夫是之谓 中庸子 思子深欲发明
此理一定天人攸同重言质诸鬼神而无疑由于知
天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由于知人盖君子聪明睿 (第 29a 页)
兴起其所愧惕犹且若此而况君国子民者躬率表
倡于其上则其感化之效又当若何耶 载字训诂
不同文王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说诗者曰载事
也 释中庸 者音栽谓天之造生万物也以愚观之俱
所未安载犹地载神气之载言上天所载之道无声
无臭也
(第 54a 页)
倡于其上则其感化之效又当若何耶 载字训诂
不同文王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说诗者曰载事
也 释中庸 者音栽谓天之造生万物也以愚观之俱
所未安载犹地载神气之载言上天所载之道无声
无臭也
(第 54a 页)
谓择之审者义精也行之至者仁熟也不赖勇而祫如者也学者于义必精之于仁必熟之便是知仁中之
勇故章句于此章 释中庸 之不可能曰非义精仁熟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及于下章言勇处则曰此
则所谓中庸之不可能者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 (第 26a 页)
勇故章句于此章 释中庸 之不可能曰非义精仁熟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及于下章言勇处则曰此
则所谓中庸之不可能者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 (第 26a 页)
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
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语录学是学其事如读书是学须精思其中义理方得如做此事是学须思此事道理如何不
思这道理则昧而无得只空思索不傍事体察则终不安稳须是学与思互相发明凡学字便兼行字意
思如讲明义理学也才学其所为便有行意○熊氏曰思亦学也但后章言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则思自
思学自学学在事思在心合内外之道也○通曰朱子 释中庸
学问思辨属择善知之事也以力行属固
执行之事也此则以学为习其事是行之事思为求诸心是知之事至若学而时习之 (第 50a 页)
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语录学是学其事如读书是学须精思其中义理方得如做此事是学须思此事道理如何不
思这道理则昧而无得只空思索不傍事体察则终不安稳须是学与思互相发明凡学字便兼行字意
思如讲明义理学也才学其所为便有行意○熊氏曰思亦学也但后章言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则思自
思学自学学在事思在心合内外之道也○通曰朱子
执行之事也此则以学为习其事是行之事思为求诸心是知之事至若学而时习之 (第 50a 页)
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
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
无所不尽(辅氏曰终始以事言本末以物言上下以道器言精粗以事理言必言如是而后该
括得尽夫子之告人必发动其两头而尽告之尔○通曰朱子释两端谓本末终始上下精粗及 释中庸
两端曰小大厚薄盖此是夫子教人之言彼是大舜取人之言舜取人言执其两端而用其一此则夫子
之言竭其两端未尝遗 (第 8a 页)
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
无所不尽(辅氏曰终始以事言本末以物言上下以道器言精粗以事理言必言如是而后该
括得尽夫子之告人必发动其两头而尽告之尔○通曰朱子释两端谓本末终始上下精粗及 释中庸
之言竭其两端未尝遗 (第 8a 页)
栗等语同意凡此者无非因民心之疑贰/而欲济其所行以易而明示其失得之报故然也远深)
(远文文章曲偏曲朱子 释中庸 致曲亦谓偏曲失得谓/吉凶也此章专论乾坤为易之门六十四卦之所从出)
(乃易之关键也其究则无非/所以断民 (第 37b 页)
(远文文章曲偏曲朱子 释中庸 致曲亦谓偏曲失得谓/吉凶也此章专论乾坤为易之门六十四卦之所从出)
(乃易之关键也其究则无非/所以断民 (第 37b 页)
如冯说则君子是以位言者岂非因夫子贱与不试
之言而意之欤窃意此所谓君子是因太宰以夫子
为圣故承之以谦辞耳其实君子多乎哉便如说圣
人多乎哉一般不言圣人而言君子抑亦谦之意欤
抑亦以君子为圣人之通称欤是固不敢质言其意
之所在但以君子为以位而言则恐未必然耳
吾有知乎哉章 通谓朱子释两端谓始终本末上下
精粗及 释中庸 两端曰大小厚薄盖此是夫子教人之
言彼是大舜取人之言舜取人言执其两端而用其一
此则夫子言竭其两端未尝遗 (第 53b 页)
其一也
尝有同志谓始终本末上下精粗与大小厚薄之义
只一般愚应之曰然则朱子何不只以释论语者 释
中庸
或只以 (第 53b 页)
释中庸 者释论语何为一处自为一说
如此不同耶其人无以对窃意中庸两端朱子本以
众论不同之极致释之大小厚薄又是推 (第 54a 页)
之言而意之欤窃意此所谓君子是因太宰以夫子
为圣故承之以谦辞耳其实君子多乎哉便如说圣
人多乎哉一般不言圣人而言君子抑亦谦之意欤
抑亦以君子为圣人之通称欤是固不敢质言其意
之所在但以君子为以位而言则恐未必然耳
吾有知乎哉章 通谓朱子释两端谓始终本末上下
精粗及 释中庸 两端曰大小厚薄盖此是夫子教人之
言彼是大舜取人之言舜取人言执其两端而用其一
此则夫子言竭其两端未尝遗 (第 53b 页)
其一也
尝有同志谓始终本末上下精粗与大小厚薄之义
只一般愚应之曰然则朱子何不只以释论语者 释
中庸
释中庸 者释论语何为一处自为一说
如此不同耶其人无以对窃意中庸两端朱子本以
众论不同之极致释之大小厚薄又是推 (第 54a 页)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辑讲问章句云君子知
其在我故能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窃意时
中之中指已𤼵者言戒惧不睹不闻只于未𤼵上说得
饶氏曰章句戒慎恐惧是兼动静说然施于此章毕竟
多了不睹闻闻四字且无时不中亦非文意不若只言
随处中要之章句自君子知其在我以下与本文意不
同
章句前 释中庸 之中无不偏不倚说故此处亦从戒
惧不睹不闻处说起双峰前既去其不偏不倚四字
则于此亦不之从是矣又何必以戒 …… (第 46a 页)
饶氏随时处中又曰故能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
不中 丛说谓章句上既曰随时处中是就应事处言
其下却曰戒慎恐惧而无时不中则是以存心言也时
中正是慎独致和之事而章句之言如此其偶然有脱
略欤下面肆欲妄行却正就𤼵处言
此是剿双峰之意而小变之以求章句之疵者也愚
己辩饶则不必辩此矣但章句前 释中庸 之义既曰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矣章末又曰中庸 (第 47a 页)
其在我故能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窃意时
中之中指已𤼵者言戒惧不睹不闻只于未𤼵上说得
饶氏曰章句戒慎恐惧是兼动静说然施于此章毕竟
多了不睹闻闻四字且无时不中亦非文意不若只言
随处中要之章句自君子知其在我以下与本文意不
同
章句前 释中庸 之中无不偏不倚说故此处亦从戒
惧不睹不闻处说起双峰前既去其不偏不倚四字
则于此亦不之从是矣又何必以戒 …… (第 46a 页)
饶氏随时处中又曰故能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
不中 丛说谓章句上既曰随时处中是就应事处言
其下却曰戒慎恐惧而无时不中则是以存心言也时
中正是慎独致和之事而章句之言如此其偶然有脱
略欤下面肆欲妄行却正就𤼵处言
此是剿双峰之意而小变之以求章句之疵者也愚
己辩饶则不必辩此矣但章句前 释中庸 之义既曰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矣章末又曰中庸 (第 47a 页)
已举此阴统于阳卑统于尊之义地只祭社而已
又安得天地合祀于南郊案樵之说即宋儒胡氏
宏之说朱子据之以 释中庸 郊社之礼者也可见
朱子后来亦不信北郊语详订诂中今再考元明
两代元世祖时中书礼部移太常拟定北郊 (第 23b 页)
又安得天地合祀于南郊案樵之说即宋儒胡氏
宏之说朱子据之以 释中庸 郊社之礼者也可见
朱子后来亦不信北郊语详订诂中今再考元明
两代元世祖时中书礼部移太常拟定北郊 (第 23b 页)
(玉瑑释琮玉之瑑)组(释绶属小者为冕缨亦纶组也)○粗(坐五切疏也又模韵)○睹(亦作)
(睹董五切见也 释中庸 戒谨不睹)堵(五版为堵释垣也诗注五丈为板五板为堵诗筑室百堵汉按堵此)
(是史张释之传南阳堵阳人音者者 (第 21a 页)
(睹董五切见也 释中庸 戒谨不睹)堵(五版为堵释垣也诗注五丈为板五板为堵诗筑室百堵汉按堵此)
(是史张释之传南阳堵阳人音者者 (第 21a 页)
之也谓予不信敢请质之朱晦翁
中庸曰诚之者人之道孟子曰思诚者人之道其
旨同否
尝考朱子 释中庸 曰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
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释孟子曰思诚者欲此理
之在我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 (第 15b 页)
中庸曰诚之者人之道孟子曰思诚者人之道其
旨同否
尝考朱子 释中庸 曰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
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释孟子曰思诚者欲此理
之在我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 (第 15b 页)
故夫子曰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
天乎夫索隐行怪己为人矣半涂而废者则亦不免于
为人故不至于圣耳
大器问依乎 中庸先生 曰依字从人从衣人之体中庸
而不离犹人之着衣而不去也譬之穷依中庸达时变
了达依中庸穷时变了是衣在人身亦 (第 15b 页)
天乎夫索隐行怪己为人矣半涂而废者则亦不免于
为人故不至于圣耳
大器问依乎 中庸先生 曰依字从人从衣人之体中庸
而不离犹人之着衣而不去也譬之穷依中庸达时变
了达依中庸穷时变了是衣在人身亦 (第 15b 页)
或问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与中庸莫见乎隐莫显
乎微有分别否渭曰莫见莫显先儒所以解之者
有二说程子以琴中杀心喻隐微以闻琴者知杀
声喻显见此就人知处说所谓诚之不可掩如此
也吕氏以一念萌动为隐微人心之灵善不善皆
知为显见游杨二氏意略同此皆就吾心独知处
说所谓毫发之间无所潜遁有甚于他人之知者
也朱子 释中庸 兼取其说愚窃谓程子之说以解
十目十手则是以解莫见莫显则非何也中庸所
言乃成德之事纵令到底无一人知君子 (第 24a 页)
乎微有分别否渭曰莫见莫显先儒所以解之者
有二说程子以琴中杀心喻隐微以闻琴者知杀
声喻显见此就人知处说所谓诚之不可掩如此
也吕氏以一念萌动为隐微人心之灵善不善皆
知为显见游杨二氏意略同此皆就吾心独知处
说所谓毫发之间无所潜遁有甚于他人之知者
也朱子 释中庸 兼取其说愚窃谓程子之说以解
十目十手则是以解莫见莫显则非何也中庸所
言乃成德之事纵令到底无一人知君子 (第 24a 页)
林艾轩光朝一说谓后苍讲礼于曲台其弟子所记
乃曲台所闻者故以曲礼冠于篇首以明曲台所讲
之礼也
问各篇皆有作者之名乎 对曰 中庸子 思作缁衣公
孙尼子作月令吕不韦门人作王制汉文博士作乐
记先儒以为荀卿作经解疑治易之家者作大学疑 (第 34b 页)
乃曲台所闻者故以曲礼冠于篇首以明曲台所讲
之礼也
问各篇皆有作者之名乎 对曰 中庸子 思作缁衣公
孙尼子作月令吕不韦门人作王制汉文博士作乐
记先儒以为荀卿作经解疑治易之家者作大学疑 (第 3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