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易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傳記類
目錄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平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而自明矣孟子前后论性善皆指其存者而言此独
 举其发者而言盖惟其发无不善故益信其存无不
 善反覆开譬总欲人因一端著见之明 悟本
来固有
 之理其词愈切而其义愈显矣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
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 (第 16a 页)
 曰道心孔子曰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明
 三才皆易之道崇广效法盖以人心未能皆 悟本

 之妙姑因情立言曰效法而进至于果与天地相似
 无间则自信其本一矣此心人所同有故易之道亦
 人所日 (第 3b 页)
(乐音/洛)当受任之初自谓究竟大事共尊王室岂 悟本

被侵郡将遘厄(郡将谓张超/也将即亮翻)请师见拒辞行被拘使洪
故君遂至沦灭区区微节无所获申岂得复全 (第 32a 页)
  (情说法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大中末/于新丰山接诱学徒其后盛化于高安之洞山)
(国朝雍正十二年师/敕封净觉 悟本
禅) (第 9b 页)
  通元住九峰郢州程氏子初参德山后于洞山言下有
省住后僧问自心他心得相见否师曰自己尚不见

他人何可观问罪福之性如何了达得无同异师曰
絺绤不禦寒(同上)

  克文治儒业弱冠出家得法于黄龙南说法于高安诸
山晚居洞山继 悟本
价大师辨博无碍徒众自远而
至有语录苏子由为之序(安志)熙宁九年十月安石罢
政归建康十年奏施建康旧第为 (第 39a 页)
  用言和尚宝伦尊者并天台山寿昌寺僧天圣二年至
番永宁寺造石塔浚地下及三十馀尺筑台垒七层
屹立三十丈及成去一药方名脾积丸授寺僧曰其
药可留为塔中灯油费言讫去失其踪迹(同上)

   悟本
江州人自云门参侍妙喜于时印可者多师私谓
其弃已欲去妙喜语之曰汝但专意参究有所得不 (第 66b 页)
山耳熙宁间嘉禾贤良陈令举舜俞粗加刋正
大观初沙门怀悟以事迹疏略复为详补今历考庐
山集高僧传及晋宋史依 悟本
再为补治一字不遗
自此可谓定本矣

  按十八贤自慧远至佛驼跋陀罗外周续之张野 (第 28b 页)
  建兴寺(在广丰县玉阳乡唐建久废)

  博山寺(在广丰县崇善乡本名能仁寺五代时天台韶国师开山宋绍兴中 悟本禅师
奉诏开堂辛弃
疾为记明万历间大舣襌师重兴何如宠有记)


  鹿苑寺(在广丰县四十九都宋元符中建已废) (第 46b 页)
 九月辛卯朔帝奉玉册玉宝诣玉清和阳宫上尊号
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盖以
论者析玉皇大天帝昊天上帝言之不能致一故也
丙申赦天下令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圣像又禁中
外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为名字(禁人名字事/据洪迈容斋)
(续笔/增入) 癸卯诏定鼎阁于天章阁以方士王仔昔言九
鼎神器宜纳之禁中不可处外也命蔡京为定鼎礼仪

使 己未以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 冬十月乙丑太
白昼见 戊寅张商英复观文殿学士 甲申诏诚感
殿长生大帝君神像可迁赴天章阁西位鼎阁奉安(考/异)
(李焘据王黼宣和殿降圣记云岁在丁酉皇帝乃 悟本/
长生大帝君丁酉盖政和七年也蔡绦史补亦云政和)
(七年林灵素有神霄玉清王者之说则六年犹未有长/生大帝君 (第 19b 页)
  种松碑(在今武连驿晋郭璞遗迹也碑刻/云县路翠武功贵县路青武功荣)磨崖碑
  (在州东鹤鸣山崖广丈馀刻颜真卿书/元结中兴颂于上盖宋以前所刻也) 悟本
寺碑
  (唐卢照邻撰在临津/县之 (第 59a 页)
悟本
寺文阙)清义何氏古碑(在剑门登高/台有一古碑)
  (唐光宅中建云何氏名慕者生四子孝弟义/逊家八十口 (第 59a 页)
是普成县以仙名也县
傍有石麒麟每天旱土人讽经取水洗之即雨 又南
八十里有义津即古临津县地碑目唐卢照邻 悟本

记在故临津县 (第 16b 页)
悟本
寺内
   梓潼县
水经曰梓潼水出其县北界西南入于涪注云故广汉
郡也公孙述改为梓潼郡昭烈嘉霍峻守葭萌 (第 16b 页)
 发与未发本无二致戒惧慎独本无二事若云未发
不足以兼已发而致中之外别有一段致和之功是不
知顺其自然之体而加损焉所谓以学而能以虑而知
无忌惮以乱天之定命也先师云心体上著不得一念

留滞能 悟本
体即是功夫人已内外一齐俱透 功利
之习沦肌浃髓苟非鞭辟近里之学常见无动之过则
一时感发之明不足以胜隐 (第 10b 页)
予赐由求最称高等然或胶扰于事功出入于闻见孔
子皆不许其为仁惟颜子请事竭才直 悟本
体故孔子
赞易之后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颜氏之
子殆庶几焉此知行合一之功孔门求仁宗旨孟子集
(第 5b 页)
(答侄/孙) 慈湖之学以无意为宗窃以学者能自 悟本
心则意念往来如云物相荡于太虚不惟不足为太虚
之障而其往来相荡乃即太虚之本体也何病于意而
欲扫除之苟未 (第 8b 页)
悟本
心则其无意者乃即所以为意也
心本活物在人默自体认处何如不然则得力处即受
病处矣(答南/野) 世间伎俩 (第 8b 页)
意为真切不知自丧其真以
比拟为用功不知自迷其性 道本无体亦不可见苟
以有心而求终是有生有死有起有灭惟 悟本
来原无
一物凡今日之闻见聪明皆障蔽之实况于世情物欲
又其甚者乎
 
 明儒学案卷三十二 (第 66b 页)
于人到
底只做成个乡愿无恶于志才是个真君子 论语一
书论工夫不论本体论现在不论源头盖欲学者由工
夫以 悟本
体由见在以觅源头耳中庸则直指本体源
头以泄孔子之秘如论语论夫子之道曰忠恕而已矣 (第 28b 页)
慈湖之剖扇讼象山一语而 悟本
心然慈湖未悟之前
其剖扇讼故未尝别用一心也唐君以笃修为学不必
强之使悟孟我疆问于顾泾阳曰唐仁卿何如人 (第 2b 页)
 诏天下寺观名寿圣者皆改为广福云
法济院在府东南四里九十六步至道元年邑人陈建
 舍园为台州万年山廨院天禧三年赐院额 悟本
院在府东南三里三十四步唐乾符二年张希刘 (第 15a 页)
施工不露
斤斧
瞽庵讲师台之宁海人母金氏梦大士现五色云中觉
而有娠及生逮长洒然有出尘之思年十二投会稽
院一山元出家元天历初受具闻天岸济公主万寿 (第 42a 页)
  隆庆府碑记

李业阙(在梓潼县西五里旧经云前汉侍御史李业葬/此遭赤眉毁破二阙临关路其文亦汉𨽻字)
后汉赵相国雍墓石阙(在梓潼县北二里前有石阙石/麟其文曰汉丨丨丨雍府君之)
(墓/)汉沛国范伯友墓石阙(在梓潼县东六里有里阙上/有文曰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晋张载剑阁铭(王隐晋书云昔张载随父入蜀作剑阁/铭益州刺史张敏见其文乃表天子刻)
(石于剑/阁焉)魏太尉邓公神庙记(唐长庆四年剑/州刺史邢册题)邓艾卫圣
侯碑(在普安县北十五里唐中和五/年八月剑州刺史郭淮立石)唐李商隐重阳亭
(在郡东山之阳唐大中八年太守蒋公侑/创亭李商隐作序而铭之石刻今存焉) 悟本
寺碑
(寺有唐卢照邻所撰碑/岁月既久其文缺焉)清义何氏古碑(在剑门县有登/高台存一古碑) …… (第 34b 页)
  剑门关碑记
脩关石刻(在天成五年四月又有五代敕牒/甚多皆天成长兴广政间牒也)唐碑(在剑/门山)
(岭有一寺曰梁山寺产茶亦为蜀中奇品东坡南行录/题木枥观诗有云飞檐如剑寺之语其下注云出剑门)
(东望有一寺山巅楼阁隐隐可/见有一二碑皆磨灭正丨丨也)剑门铭(李文饶集云丨/丨丨注剑门当)
(中有一岑峻领横峙望若萧屏北一峰最奇而说者未/尝及也故铭云群山西来波积云屯地险所会斯为蜀)
(门层岑峻壁森若戈戟万壑奔东双飞高阙/翠岭中横黯然黛色树若雄屏以卫南国)唐升明题
剑门(贞元二年张允书碑在/关之弃繻亭之南百步)唐剑门山记(有碑在关之/内弃繻亭之)

(南百/步)唐卢照邻 悟本
寺记(在故临津/县 (第 41b 页)
悟本
寺)唐剑门制置之记
(广明元年立碑在关之/内弃繻亭之南百步)唐剑阁碑(李复/撰)赵清献公留题
(在志 (第 4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