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書類
地理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現代詩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则谓之命命者造化之谓也(附张绎/师说)○问行状云尽
 性至命必本于孝弟不识孝弟何以能尽性至命也
 曰后人便将性命别作一般事说 了性
命孝弟只是 (第 1b 页)
则谋当所求而会故致富违而失计故贫也视明照
得而安宁不明以扰神而疾也言从由于德故好者
德也不从而无德所以忧耳貌恭则容俨形美而成性
以终其命容毁故 (第 25a 页)
  (其堂之数而崇深杀之贯三夹廊为二井匽凡为/屋之楹大小二十有四规模雄壮悉倍于旧公之)
  (孙承议郎前知处州军州事象祖题其榜曰选佛/合道俗以落之又明年长老惟禋命其徒 了性
持)
  (书求文于锡山尤袤而记之曰天台为邦仙圣所/游佛法之盛冠于东州有大丛林旧名景德众妙)
  ( …… (第 3a 页)
  (为众万先捐三百万于指顾间公之视财如视土/壤我无所施随取而予权之受施如谷受风我无)
  (所受有来则容权谓其徒监寺 了性
汝敏而勤命/总其政性亦受令奔走后先陶瓦成山伐木蔽川)
  (权来权藏四众嗟惜予选惟禋嗣其法席禋之始 (第 3b 页)
  (乃衣食于持钵其说行其与多斯民以耳目为信/向龟手茧足榾榾朝夕辍口腹欢喜以为养释氏)
  (安焉于是议者始以不耕少释氏伊庵权师来天/台主万年方外禅衲云阗雾合师谓其徒 了性
曰)
  (来者多食指奈何吾观大舍之阳罗汉之麓淖泥/之坻去寺数里两山阴阴雪棘风林夹径深深老)
  ( (第 16b 页)
  (入翠微间晓涧烟霞合春岩草/木斑谁灰心地火占取一生閒)

瑞相院在县东三十五里唐贞观二年建吴越时叶大
  传景泰舍基辟之国朝治平三年赐额
吉祥院在县西北四十里旧名雁苍唐武德元年建有
  旃檀观音 僧了性
事之甚严每祷辄应又有蓬莱
  径冰泉皆唐人所名国朝治平三年改今额
福兴院在县南一十里旧名福全庵开宝中 (第 16a 页)
 忠庙寺久废宣德中重建
千顷广化院在木子巷北开平元年吴越王建旧名千

 顷大中祥符九年改赐今额中兴后为临安府祝圣
 道场 僧了性
精于医善草书东坡尝为作六观堂老
 人草书歌赵清献公名其堂曰垂慈堂以著其疗疾
 济人之功 东坡草书歌物 (第 27a 页)

  重修敌楼山天宫禅院记   (元/)僧显月
如来正法东流震旦岐而为二曰教曰禅教以轨持为
义禅以 了性
为宗致用虽殊其揆一也达是理者其惟 (第 17b 页)
 庆元六年僧善彬建张真君行祠

  六观堂 (僧了性
作性精于医善草书东/坡尝为作六观堂老人草书歌)
  垂慈堂 (第 4b 页)
(了性
所居室守赵清献公名之/仍为作诗叙其疗病济人之功)
  慈化大师塔铭(即 (第 4b 页)
了性/
)
    右皆不存
 题咏(东坡草书歌物生有众乃有滋梦幻无根成斯/须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清 (第 4b 页)
    释怀则
   释惠昙     释温日观
   释净师     释省言
   释宗相      释了性
   总持院老僧   释彦脩
   释宗□     释法舟 (第 4a 页)
 帖宜倾囊购取
薛书来云新收钱氏子敬帖献之字上刮去两字余以
 为操之字后人恐以为操之故刮去
无锡唐氏有双钩右军十七帖有精彩钱唐 僧了性

 一卷楮纸一同唐坰家有一卷是钱氏物纸白唐氏 (第 61a 页)
 处恭执事敬非充广而何(节/)

孔子教人只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含蓄得意思在
 其中使人自求之到孟子便指出 了性
善早不似圣
 人了(祖道/)
孔子只说忠信笃敬孟子便发出性善直是漏泄(德明/)
孟子言存心养性便说得 (第 4a 页)
 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以同行异情却是所谓同
 体者却只是言同一事但既犯了体用字却成是体
 中亦有人欲五峰只缘错认 了性
无善恶便做出无
 限病痛知言中节节如此(㽦/)
立之问君子和而不同如温公与范蜀公议论不相下
 之类不 (第 21b 页)
 则有些是论性不论气韩愈三品之说则是论气不

 论性(端/蒙)
问程子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如孟子性
 善是论性不论气荀扬异说是论气则昧 了性
曰程
 子只是立说未指孟子然孟子之言却是专论性(过/)
问气者性之所寄故论性不论气则不备性者气之所 (第 22a 页)
 体说得极善如性即理也一语直自孔子后惟是伊
 川说得尽这一句便是千万世说性之根基理是个
 公共底物事不解会不善人做不是自是失 了性

 不是坏了著修(贺/孙)
明道诗云旁人不识予心乐将为偷閒学少年此是后
 生时气象眩露无含蓄(学 (第 16b 页)
 如何知得是本有天叙有典典是天底自我验之方
 知得五典五惇天秩有礼礼是天底自我验之方知
 得五礼有庸淳问心是郛郭便包 了性
否先生首肯
 曰是也如横渠心统性情一句乃不易之论孟子说
 心许多皆未有似此语端的子细看便见其他诸子 (第 14a 页)
 通
程子曰尽性至命必本于孝弟
 问明道行状云云不识孝弟何以能尽性至命也程
 子曰后人便将性命别作一般事说 了性
命孝弟只
 是一统底事就孝弟中便可尽性至命如洒扫应对
 与尽性至命亦是一统底事无有本末无有精粗却 …… (第 21b 页)
 有恐不可分在己在物曰道虽无所不在须是就已
 验之而后见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若不就已验之
 如何知得是本有○问心是郛郭便包 了性
否先生
 曰然○诸先生说这道理却不似邵子说得最着实
 这个道理才说出只是虚空更无形影惟是说性者 (第 66a 页)
 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非以气为性命也(荅郑/子上)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只生此民时便已是命他以此性
  了性
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非有块然一
 物可命为性而不生不灭也盖尝譬之命字如朝廷
 差除性字如官守职 (第 5a 页)
 川说得尽这一句便是千万世说性之根基理是个

 公共底物事不解会不善人做不是自是失 了性

 不是坏了著脩
东坡见伊川主司马公之丧讥其父在何以学得丧礼
 如此然后人遂为伊川解说道伊川先丁母 (第 4a 页)
文字传之反涉支离适以启学者疑所以 了性
命者常
不多见也佛则谓之慧命仙则谓之性命其实一也特
所从言之异耳安得圆机之士与语仙佛之道耶
  静通 (第 39a 页)
 来非王祥孝于此而物来于彼也
问行状云尽性至命必本于孝弟不识孝弟何以能尽
 性至命也曰后人便将性命别作一般事说 了性

 孝弟只是一统底事就孝弟中便可尽性至命至如
 洒扫应对与尽性至命亦是一统底事无有本末无
 有精粗 (第 7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