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四書類
春秋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編年類
政書類
載記類
類書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清代道教文獻
 乐之终礼之缓则迟迟速则翼翼缓速既得其节则
 上下和而无閒无閒则日就月将而不已则施及四
 海矣所以为礼之终也丧以仁为主内恕孔悲则仁
 爱具于 中仁
及则其德明而可施于无穷故施于孙
 子所以为丧之终也 (第 26a 页)
 敬心焉 吴氏澄曰譬之木然各有枝节为义共一
 根本为仁故曰仁者义之本顺乎天理略无违逆中
 节之和也由全体之中发而为中节之和全体之
 仁
也大用之和顺也故仁为顺之体天爵之尊众善 (第 27b 页)
 继善者斯为善矣恶尽去则善因以亡故舍曰善而
 曰成之者性 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长
 顺焉可也存虚名久至德顺变化达时 中仁
之至义
 之尽也知微知彰不舍继其善然后可以成之性矣
  闻见不足以为已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 (第 5a 页)
 梓者子道也(又桑梓父之所树诗小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又梓材周书篇名古作杍材注治木器曰梓治土器曰陶治 

(金器曰冶周礼冬官考工记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庐匠车梓又礼曲礼溉者不写疏杯盂之属亦曰梓)又姓梓慎见左传 

又俗谓锓文书于板曰梓(又一种鼠梓名楰江东人谓之虎梓)又古今注梓实曰豫章 栀(唐韵集韵韵会𡘋章)

(移切音支说文木实可染尔雅释木栀子㮁桃也唐本草一名木丹一名越桃图经生南阳川谷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
(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坚硬二三月生白花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 中仁
深红)又名鲜支司马相如上林赋鲜支黄 
 砾(又栀之花叶差大者谓之林兰谢灵运山居赋林兰近雪而扬猗)又作 (第 47a 页)
 善者斯为善矣恶尽去则善因以亡故舍曰善而曰
 成之者性○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长顺
 焉可也存虚名久至德顺变化达时 中仁
之至义之
 尽也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其善然后可以成之性矣
 (并易/说)○所谓勉勉者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 (第 4b 页)
  阳肤曾子弟子民散谓情义乖离不相维系(或问民散之说曰生
业不厚教化不修内则无尊君亲上之心外则无仰事俯育之赖是以恩疏义薄不相维系而日有离散
之心耳)
谢氏曰民之散也以使之无道教之无素故其
犯法也非迫于不得已则陷于不知也故得其情则
哀矜而勿喜(黄氏曰得情而喜则太刻之意或溢于法之外得情而矜则不忍之意常行于

法之
中仁
人之言盖如此○辅氏曰民之犯罪有二迫于不得已则使之无其道故也陷于不自知则教
之无其素故也后世治狱之官每 (第 17b 页)
 为姬宗国有来归之义而不即安也归于酅以奉其
 先之宗祀故纪亡书纪明志不贰于纪也归酅书归
 明归不失其正也全宗 中仁
大去中智逊出斯孙礼 (第 21a 页)
  子思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之义者止此

盖此篇大旨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入道之门
故于篇首即以大舜颜渊子路之事明之舜
知也颜渊仁也子路勇也三者废其一则无
以造道而成德矣馀见第二十章(饶氏曰首章原天命
之性以立言以性无不善无不中也次章而下则以君子小人知愚贤不肖南方北方相
形言之以气质有善有不善有中有不中也惟性无不善无不中故前言戒惧慎独者所
以使人涵养其本然之性情惟气质有善有不善有中有不中故后言择守强矫者所以
使人变化其未纯之气质知仁勇三者行乎存养省察之中则气质之偏不能为之累而

一动一静之间始无适而不得其性情之正矣○通曰自第二章至此大要欲人由知仁
勇以合乎中知则能知此
中仁
则能体此中勇则能勉而进于此中然夫子于舜之知赞
之也于回之仁许之也于由之勇抑而进之也即此三章观之夫子之 (第 32a 页)
  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
夫子所罕言也(语录命有以理言者有以气言者天之所以赋于人者理也人之所以寿

夭穷通者气也理精微而难言气数又不可尽委之而至于废人事故圣人罕言仁之理至大数言之不
惟使人躐等亦使人有玩之之心○饶氏曰夫子有常言者诗书执礼是也有不言者怪力乱神是也有
罕言者利命仁是也圣人或常言或不言或罕言无非教人者故门人皆谨记之○熊氏曰易六十四卦
皆言利尤详于性命之原罕言者非与门人常言之道语二十篇言仁多矣然亦未尝直指仁之体○通
曰人多喻利不喻义故罕言利人多谓命不谓性故罕言命人多慕仁之名而不自尽其所以为仁之实
故罕言仁三者之
中仁
未尝罕言也独其所为仁者则罕言尔)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 (第 1b 页)
  阳肤曾子弟子民散谓情义乖离不相维系谢氏曰
民之散也以使之无道教之无素故其犯法也非迫
于不得已则陷于不知也故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或问生业不厚教化不修内则无尊君亲上之心外则无仰事俯育之赖是以恩疏义薄不相维系而日
有离散之心○黄氏曰得情而喜则太刻之意或溢于法之外得情而矜则不忍之意常行于法之
中仁
人之言盖如此○冯氏曰鲁人有父子讼者子为司寇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乃赦之季孙闻而
不说子喟然叹曰上失 (第 13b 页)
 (义共一根本者为仁故曰仁者义之本顺者行事顺/乎天理略无违逆中庸所谓发而皆中节之和也由)
 (全体之中发为大用之和全体之 中仁
也大用之和/顺也故仁为顺之体天爵之尊众善之长故得仁者)
 (尊以礼与义对则礼者义之实也义者艺之分也以 (第 38a 页)
   榛
说文云□果实如小栗榛木也(今书传/通作榛)○诗义疏云榛
栗属有二种其一种之皮叶皆如栗其子小形如杼子
表皮黑味亦如栗所谓树之榛栗者也其一种枝茎如
木蓼生高丈馀作胡桃味辽代上党皆饶○周礼笾人
云馈食之笾其实榛○曲礼云妇人之贽椇榛枣栗内
则云枣栗榛柿○尔雅翼云榛枝茎如木蓼叶如牛李
色高丈馀子如小栗核中悉如李生则胡桃味膏烛又

美亦可啖渔阳辽代上党皆饶郑注礼曰似栗而小关
中鄜坊甚多然则其字从秦盖此意也又一种大小枝
叶如栗其子形如杼味亦如栗所谓树之榛栗者是大
木非榛楛之榛若女贽则宜两者皆可用○本草图经
云桂阳有□而丛生实大如杏子 中仁
皮子形色与栗
无异但差小耳又有奥栗皆与栗同子圆而细或云即
□也今此色惟江湖有之
 按说文以榛为木而□ …… (第 13b 页)
 又非小木两榛俱有实如栗今之榛实较胡桃与栗
 并自不同未知何以别异本草注□于栗条下且引
 陆玑疏则所谓如杏子 中仁
与奥栗皆树榛之榛矣
 既未详古人旨趣聊备释云
   隰 (第 14a 页)
   薁
本草云郁李一名爵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川
谷及丘陵上五月六月采根○陆玑云唐棣薁李也一
名雀梅亦曰车下李所在山皆有其华或赤或白五月
中成实大如李子可食○本草图经云郁李木高五六

尺枝条叶花皆若李惟子小若楼桃赤色而味甘酸核
随子熟六月采根并实取核 中仁

 按薁一名郁李一名薁李一名蘡薁一名燕薁一名
 棣一名爵李一名车下李广雅谓之蘡舌与郁俱棣
 属也故 (第 4b 页)
榴也其种本出西域张骞使外

国得涂林安孰是也

棐   妃尾切今棐木叶似杉而不芒干类柏而缜

泽其核 中仁
可食果实之美者(别作榧本草谓尔雅柀杉即此盖近)


(似而实非一物也)书传所用其义未详书云天棐忱辞越 (第 24b 页)
(子仁义礼知既知得界限分晓又须知四者之 中仁
义/是个对立底关键盖仁仁也而礼则仁之著义义也而)
(知则义之藏春夏秋冬虽为四时然春夏皆阳之属也/秋冬 (第 9a 页)
学序 中仁
义礼智及礼乐射御书数等项今皆平头揭起止加一圈
条贯三 凡纲领之后另起平头者为首条其次每隔
一圈为一条 (第 2b 页)
所言利是仁义外之利则人欲之私而已故不免于害也细看大注躬行仁义与仁义未尝不利两个仁义字与本文仁义字及注 中仁
者义者字不同盖仁义未尝不利亦是就人君言非是谓仁者自享爱亲之利义者自享敬君之利也太史公曰 (第 23a 页)
 圣人作易非以私意创为也亦惟以顺性命之理发

 挥之而已故天以气运阴阳则立天之道也地以形
 处刚柔则立地之道也人受天地之 中仁
义则立人
 之道也易卦之爻上爻属阴五爻属阳四爻属义三
 爻属仁二爻属柔初爻属刚此两其三才而六画所
  (第 29b 页)
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谓之端者犹有物在中而不可见必因其端绪发见于外然后
可得而寻也盖一心之 中仁
义礼智各有界限而其性情体用又自各有分别然后就此四者之中又见得仁
义两字是个大界限如天地造化四序流行而 (第 21a 页)
其实不过一阴一阳而己于此见得分明然后就此又见得仁
字是个生底意思通贯周流于四者之 中仁
固仁之本体也义则仁之断制也礼则仁之节文也智则仁之分
别也正如春之生气贯彻四时春则生之生也夏则生之长也 …… (第 21a 页)
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是则孟子之言性善盖亦溯其情
而逆知之耳仁义礼智既见得他界限分明又须知四者之 中仁
义是一个对立底关键盖仁仁也而礼者则
仁之著义义也而智者则义之藏犹春夏秋冬各有四时而春夏皆阳之属也秋冬 (第 22b 页)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
能以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 中仁
义礼智固有之谓才是
中之与才天之所与我者也然而不中不才者必有
物戕贼之而无以养之也今夫牛山之木日夜之 (第 1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