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洞神部
洞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昔孟子抱道自重不见诸侯梁惠王卑礼厚币以招
 贤人孟子因而见之盖为行道计也惠王一见孟子
 因问之曰叟自 邹至
梁遥遥千里乃不惮其远而来
 者亦将有奇谋善策可以利寡人之国乎惠王此言
 但知有利乃为己之私也孟子对曰 (第 2a 页)
 然不可诬也由孔子而来至于今日仅百有馀岁去

 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且由 邹至
鲁封域相接近
 圣人之居又若此其甚也此其间宜有人焉见而知
 之如禹皋诸人者而后不患无闻而知之如汤文诸 (第 49b 页)
去齐国都必密迩若隔信宿似亦不可绾相印于外邑也故曰储子得之平陆可知其密迩也通章题目分截当一头两脚孟子居 邹至
受之不报一截他日由 (第 54a 页)
邹至
为其不成享也一截屋庐子悦至末一截仲珠正如此说
先名实者为人也一章)

名实二字要做一类看不必谓名者实之 (第 54a 页)
长之旗非大旗也乡有乡官致之遂有遂官 致之至

邦国都鄙甸稍郊里之地县师又备旗鼓兵器 (第 32a 页)
致之

所统有其人所会有其地所治有其法此所以如臂使
指而无不率从也其不役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
事者老者 (第 32a 页)
业可继是以君子以龙断之人为恶戒也)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昼齐/西南)
(近邑也孟子去齐欲归 邹至
昼而宿也齐人/之知孟子者追送见之欲为王留孟子之行)坐而言
不应隐几而卧(客危坐而言留孟子之言也孟/子 (第 13b 页)
 至也君子可不防微杜渐乎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坤初方履霜耳而即曰坚冰者以小人得志之始不
 过阴始凝而为霜也不防而驯 致之至
于祸不可救
 实有以至之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第 21b 页)
  齿而沈之此版盖周礼遗制湖多水患疑前以此

  厌之耳午即互字
 敢溪钟 德清县志唐大历中武康大慈寺僧铸钟
  成其声宏越朝命取以贡郡以舟 致之至
县之敢
  山溪舟欹钟覆入水遣人没求之不得后旱涸闻
  锽然作声则钟露水次亟迹之复逝
 石磨 弘治湖 (第 60a 页)
州神宗屡诏王韶欲生 致之至
是与夏人解仇为援筑
洮州居之谊率众破其城擒鬼章槛送京师谊谔之弟
也时二边少清而并塞犹苦寇掠安焘言为国 (第 24b 页)
一时名称籍甚至是整冠
衣聚妻子家有大井彝坐其上令妻子婢辈循次投井
中而已随赴之贼首王士诚使人即彝家邀 致之至
(第 23a 页)
  尹 伸(字子求万历戊戌进士历官陜西提学湖/广布政以节义文章自负善革书尤工于)
  (诗有自编东游等集甲申岁避乱山中遇贼骂不/屈贼重伸名欲生 致之至
井研县界骂愈厉贼怒)
  (杀/之)
  马完骥(陕西人万历中知长宁/以忠勇死题请崇祀)
  张振 …… (第 34a 页)
  (民尽逃解夫亦走来举主仆二人死守/杀贼数人遇害赠太仆卿崇祀乡贤)
  谭文化(蓬溪人壬戌进士仕至兵部车驾司主/事解组归贼犯蜀欲招 致之
不屈而死)
  窦可进(安岳人崇祯庚辰进士官云南兵备副使/致仕家居献贼破安岳被执大骂不屈贼)
  ( …… (第 51b 页)
  重庆府

  李如星(字井仙酆都人有胆略当流寇猖獗时欲罗 致之
坚不赴寻遣将张启杀之次子嗣靖)
   (请代不许抱/父尸同死)
   黄 瑶(字白云忠州举人顺治四年 (第 63a 页)
以正训格先生以感训格
均为有病何不以他经證之意以知为体知以物为体
毋自欺良知也好恶物也好恶至于自慊则 致之至

物矣不忍堂下之牛良知也举斯心而加诸彼则 (第 23a 页)
致之
于物矣盖至于物则此知才非石火电光所谓达之
天下也此正 (第 23a 页)
致之
之法与扩充同一义耳格当训之为
至与神之格思同二先生言正言感反觉多此一转所
致者既是良知又何患乎不正不 …… (第 23a 页)
夫不能感物者必其知有未致致有/未尽也故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荅反其敬/反之者 致之
也此之谓致知在格物) 释氏之说欲使
人离垢明心其意未尝不善也然不知心即是理理不
离事而过用其意至欲远 (第 24b 页)
死矣食讫而别旦日合战大破滔进检校司空实封
六百户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
词厚币数千里邀 致之至
无可录徐徐以礼谢遣晚年
好方士饵丹丸卒年六十二
 论曰纲目书李抱真会王武俊于南宫幸之也幸抱
 真忘身 (第 13a 页)
虽极万物之理无不贯然非格物致知
以明之则一理未知而此心有蔽此心有蔽而欲望其
措诸躬也无不当难矣读书格 致之至
要者也而精于
四书尤读书之至要也凡天下事得其要则力少而功
多况于读书读书而不得其要纵尽天下之所藏亦一 (第 21b 页)
   济宁直隶州(在/一/山/百/东/四/省/十/治/里/西/南/南/北/一/距/百/一/八/百/十/八/里/十/东/里/西/东/距/至)
(兖/百/州/里/府/南 邹/至/
县/江/界/苏/四/徐/十/州/里西/府丰/至/县/曹/界/州/一/府/百/钜/四/野/十/县/里 (第 1a 页)
   ︹魏︺阎温(天水西城人守上邽令马超围州城州乃/遣温密出告急于夏侯渊为超所执超解)
(其缚令语城中东方无救温伪许之至城下乃大/呼曰大军不过三日至勉之超怒责之温曰夫事)
(君有死无贰而卿乃欲令长/者出不义之言乎超遂杀之)︹晋︺阎鼎(天水人少有/大志为东海)
(王越参军转行豫州刺史事京师失守秦王出奔/密鼎因西土人思归欲立功乡里乃与抚军长史)
(王毗等谋翼戴秦王会贾足迎王至长安为皇太/子以鼎为詹事曲允索綝并害其功遂攻鼎出奔)

(雍为氐/所杀)郭荷(略阳人六世祖整汉安顺之世公府/八辟公车五徵皆不就自整及荷世)
(以经学致位荷明究经籍特善史书不应州郡之/命张祚遣使迫而 致之至
则乞还祚遣送张掖东)
(山卒谥元/德先生)杨轲(天水人少好易学业精微养徒数/百刘曜徵拜太常固辞不起遂 (第 32b 页)
隐)
(于陇山后石季龙迫 致之
既见不拜与/语不言命舍之后归秦州仍教授不绝)︹南北朝︺︹梁︺
   杨公则(天水西县人父仲怀为宋豫州 …… (第 32b 页)
  泰(普州人仁宗时知成/州奏平戎策十五篇)宇文之邵(汉州妇竹人芙/宗时为曲水令)
(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无几方岁俭饿羌夷数入寇)
(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会神/宗即位求言上疏不报遂致仕)刘昌祚(真定人/神宗时)
(知阶州讨平母家/等族又平㬪州)蒲卣(阆州人通判文州有献议/者欲开文州径路达陜西)
(卣言洮岷积石至文为甚迩自文出江油邓艾取/蜀故道也异时鬼章欲从此窥蜀为其阻隘而止)
(夏人志此久矣可为/之通道乎议遂塞)家愿(眉山人大观中通判文/州鄀守郑行纯凭内侍)
(势自恣罢番夷互市启边衅愿争之不从/径下令复其旧守怒交章互奏俱报罢)安丙(广/安)
(人宁宗时调曲水丞吴/挺为帅知其才邀 致之)
刘锐(知文州嘉熙元年北/兵来攻锐与通判赵)
(汝向乘城同守率军民昼夜搏战杀伤甚多拒守/两月馀援兵不至 (第 60b 页)
 乱如此(言行/录)

惇卞谋害公既不克是时昭怀宠冠六宫
隆祐幽废惇乃以公顷论禁中雇乳母事
 媒孽之始 邹至
完亦尝諌立刘氏坐窜岭
 外至是诏应天少尹孙橐以槛车抵二公
 贬所欲收以致京师至泗滨闻 哲宗登
 遐  (第 23a 页)
 邹柄(字德久晋陵人浩子弱冠弃科举从龟山先生游靖康初以元枢李公荐布衣补承务郎除编)

(修权给事中出守天台行其所学类多善政庄外敏中与人不苟合前后奏议论列天下伟之)


(真能世其家者著伊川语录一卷文集二十卷)

 邹元佐(精通五行有洪范福极兴旨五卷)
  邹至(字致之新昌人授诸子各一经号五经邹氏)

(第 19b 页)
 邹柄(字德久晋陵人浩子弱冠弃科举从龟山先生游靖康初以元枢李公荐布衣补承务郎除编)

(修权给事中出守天台行其所学类多善政庄外敏中与人不苟合前后奏议论列天下伟之)


(真能世其家者著伊川语录一卷文集二十卷)

 邹元佐(精通五行有洪范福极兴旨五卷)
 邹至(字 致之
新昌人授诸子各一经 (第 19b 页)
五经邹氏)

(第 19b 页)
  以安靖四方而保其所受之命也上天之载无声
  无臭其心固以生民为命者也彼其监观四方求
  民之莫无日不爰究爰度以耆 致之至
于眷顾而 …… (第 15a 页)
  熙之象焉时序代嬗而绵绵不已文王之德之纯
  也时时用其韨濯即时时进于昭融成汤之日新
  又新也推 致之
功既至不息之用斯彰存为悠远
  发为高明有不自就将中来者哉易曰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其德又曰其德刚健 …… (第 56a 页)
  铎之心勿虑胡获勿为胡成故昧爽待旦即古帝
  兢业万几日慎一日之心也汤之圣德日跻于高
  明固即其敬德日跻于纯笃者 致之
乎典谟以钦
  始以钦终舜之告禹曰敬修其可愿诗称文王曰 …… (第 61b 页)
  过不及之谓如竞也刚也失之过者也絿也柔也

  失之不及者也而总以心之偏倚 致之
惟心主于
  敬则偏倚之见不生而过不及之弊自泯辅氏申
  明中道推本圣敬诚有得于天德王道之奥旨者
  (第 71b 页)
之馀力入水藻荇俱尽鱼鳖
遇之皆死
开封尹李伦号李铁面命官有犯法当追究者巧结形
势竟不肯出李愤之以术罗 致之至
又不逊李大怒真
决之数日后李方决府事有展榜以见者厅吏遽下取 (第 2a 页)
  里
榖梁传古者三百步为里今以三百六十步为里而尺
又大于古四之一今之六十二里遂当古之百里榖梁
传鞍去国五百里今自历城至临淄仅三百三十里左

传黄人谓自郢及我九百里今自江陵至光州仅七百
里邾子谓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今自苏州至邹县仅
一千五百里孟子不远千里而来千里而见王今自
齐至梁亦不过五六百里又谓舜卒鸣条文王生岐
周相去千有馀里今自安邑至岐山亦不过八百里史
记张仪说魏王言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