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續道藏
 以为不可耶清臣乃止
文献通考四年五月丙戌夏至日帝始亲祭地于方泽
以太祖皇帝配礼成帝亲制二表遣观文殿学士 邓洵
告于永泰陵诏以其日为景贶节故事大礼御札皆
前期六月乃降六年冬祀夏祭始同一札五使亦同日
命之遂为定制前 (第 23a 页)
 (建中靖国间蔡京为翰林学士承旨与供奉官童贯/善常访三吴奇巧书画附文字以达禁中因遂得召)

 (首论二事一请条具绍圣以察元祐之诋谤一请驳/正元祐置诉理所之非上益向用之会 邓洵武
论韩)
 (忠彦为韩琦之子尚能绍述父志陛下为神宗之子/当明绍述之事又献爱莫助图分别元礼元祐诸百) (第 41a 页)
西庶长也子常欲立子西曰太子弱其母非适


也子西长且好善立长则顺建善则治夫无适而有


长虽昭王已为 太子子常
犹欲易之况未立乎则庶


子未有不以长先者也晋使赵盾纳捷菑于邾捷菑


晋出也貜且齐出也传载邾人之辞 (第 16b 页)
子小人然后可以行大中至正此元符建中之说也自
此说一行而 邓洵武
以爱莫助之图进矣又未几而温
益钱遹之徒据要津矣又未几而蔡京为左丞且拜右
仆射矣虽旌别淑慝有诏纷乱宪章 …… (第 23a 页)
继自今立政用人有若清臣温伯孟宗
等辈其勿徇偏见勿惑人言而为其所怵则天下大势
决不如元祐之变绍圣也有若 洵武
遹益蔡京辈其勿
摇异说勿顾身祸而为其所惑则天下大势决不如元
符之变宣靖也又有若何澹京镗刘德秀胡纮等辈 (第 25b 页)
以赠之琬又尽/录其诗而奏之曰讽刺交作神考不以何琬为过也嘉)
(问乃蹇序辰之妻父此二人者皆蔡卞之腹心而 邓洵/武
之密友也何琬之事孰敢为陛下言之乎臣故曰蒙)
(蔽熙丰之大美/者由卞等也) 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乞与转 (第 2a 页)
 权知开封府王安礼言应刑名疑虑及情理可悯公

事乞从本府录奏断遣如得旨断死者乃送纠察司审
问从之 诏肃州团练使鄂特凌古闻在羌中居果庄之
右兰州之战又能竭力督励诸酋坚约不回可除本州
防御使
己丑诏泾原路经略司闻刘昌祚等出界回随行旗鼓
及招抚金帛器用笏带银枪战袍等物悉弃界外可案
实具数以闻
庚寅诏河南府进士席旦特赴廷试旦汝明子上书论

事合意也(此据席旦墓志/增入 邓洵武
作)
壬辰御集英殿策礼部奏名进士(旧纪具/载策问) 诏司农寺
趣诸路提举司发常平并坊场积剩钱五百万缗 (第 9b 页)
人吏端坐无补可令治务罢即出 上第六女卒辍视
朝三日追封 莘国公
主年才五岁母德妃朱氏也
庚辰罢集英殿大燕命宰臣赐辽使御筵于都亭驿(旧/纪)
(云以 (第 4b 页)
莘国公
主丧罢/同天节燕新纪不书) 陜西转运副使奉议郎范纯粹
为左司员外郎(除郎不必书因欲载范纯仁/知河中故 (第 4b 页)
补外瓘登高科二十二年犹作权通判罢校书郎若与
除一校理不为过以人材论之岂在周穜 邓洵武
之下
上曰章惇亦言其当作馆阁但议论乖僻尝欲以长女
妻之以其乖僻故止布曰瓘不见其乖僻但议论诋訾
蔡卞尔 …… (第 19a 页)
惇言士论亦不足听布曰士论乃天下之公是公非安
得不听况人材亦不待士论而后知瓘莫不在周穜
洵武
之下否惇曰瓘文艺固可为馆职若骂蔡元度怨
元度皆惇所不恤只是议论乖僻却云神宗晚年疏斥
王荆公不用此乃是 (第 19b 页)
殆无以自立然此辈非陛下主张则何以安位其欲斥
逐者数矣然置之于此使负羞辱亦所难堪如周穜
洵武
辈三两月一迁何其异也今使从官举御史皆莫
敢举盖众所称则大臣不悦大臣所欲则非众所称以
此故不敢举林希曰 …… (第 9b 页)
奸回天下至今传诵今绾之子洵仁 洵武
同时召对一
为校书郎一为提举 (第 34b 页)
洵武
又兼为修史检讨此人人
知蔡卞之报私恩也臣恭惟陛下莅政之始内修政事
外抚要荒天下之幸莫大于此陛下复行免 …… (第 34b 页)
十二月二十六日以淮南东路/提举常平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邓洵仁元符元年三)
(月八日以河东提举改荆南运判 邓洵武
三年五月十/四日以右史为秘少王雱二年十月三日为正字邵材) (第 38a 页)
便差只
是差中丞布又言左右史久阙沈铢已病必去西掖亦
阙人愿更留圣意今大臣意各有所偏章惇主周穜蔡
卞主 邓洵武
此两人者亦相若陛下以无心处之俱进
亦可俟见其颇邪逐之未免盖史院自来是进擢之地
蔡卞赵彦若等皆繇此进今 (第 27a 页)
惇对上面前斥之
云棣作二小文字亦有病败不可用道着一句却有三
两句道不着兼趣操存心众所不与不可用又欲引
洵武
吴伯举亦不谐而所进用者又非其所好故积此 (第 17b 页)
人却迁作卿监之
类亦可布曰置之此地终难退抑上笑曰极惺惺晓事
又问章惇何以喜文瓘布曰乃得之众论又问周穜
洵武
布曰臣论之多矣穜专附惇 (第 6b 页)
洵武
专附卞故卞不
喜穜惇不喜恂武各有所偏非公论也穜固不正然 (第 6b 页)

正似其父绾天资柔弱然有所朋附则击搏害物无
所不敢为上笑曰绾曾击章惇云何布曰人言惇与惠
卿为刎颈之交半 …… (第 6b 页)
逐而惇未去绾又击之云如粪除一堂之上而留其半
遂出知湖州上再问粪除之语大笑又曰惇不喜 洵武
卞亦不喜旼布曰旼乃惠卿门下士卞固不喜卞尝为
臣言惇不以北郊为然乃出放旼之议论上曰惇欲以
十月为北郊五 …… (第 7a 页)
隐遂求得旼文字一卷卞至今收着待须共旼理会上
曰如此即不得又问吴伯举如何布曰臣已尝言更在
洵武
之下无足议上默然(九月二日布又 (第 7b 页)
洵武
伯举等) 布因言
近日差除多出圣意外议无不惬服德音昨欲用郭知
章久未闻除改上曰无易也翌日遂以权工部侍 (第 7b 页)
落致仕除官)而上谕曾
布令与一郡遂除之(布/录) 曾布再对上又问曾□布曰
臣论之多矣上又曰章惇不喜 邓洵武
兄弟布曰惇与 …… (第 4b 页)
君子小人之分出天下公论多
在下者以无情故也在上之人好恶各有所偏所引者
皆其门下党附之人故多不合公论如 洵武
穜□辈是
也臣尝以谓君子小人名分不可易若令以小人为君
子以君子为小人虽白刃鼎镬在前亦不可夺虽君子 (第 5a 页)
两官添差监郴州茶盐酒税先是常以状申御史台自
劾送黄履又 邓洵武
等分析常言黄右丞之出为饯行
者及言邹浩复还志在合俗废法取名故有是命 诏
胡宗回指挥苗履等如蕃贼见官军 (第 35a 页)
 周穜罢著作佐郎国史编修官方天若罢正字先是
蔡京因对讼穜对经筵史院官称周常又对天若称邹
浩诏穜分析而穜坐称常云终是好人又称浩为难得
上令罢穜而章惇谓天若亦当逐故有此命上谕曾布
曰章惇坚以天若为有罪如何布曰臣不知天若与穜
往复语言但闻众议以天若为凶肆可恶上曰惇言天

若有指斥语蔡卞亦云周穜多言惇云天若方事起两
诣卞卞不敢见已令两罢之俱与外任合入差遣布曰
如此处之甚善天若固宜逐穜亦不足惜上又曰蔡京
与卞果不相得布曰此众所共知天若与京甚密而卞
不甚与之刘拯与卞甚密而京亦不喜拯此可见其略
大抵因娣姒不相能又争入政府先后以此弥不足上
曰兄弟间乃如此(御集闰九月二十四日可令吴伯举 邓洵武
方天若分析周穜称道周常)
(邹浩因依及对蔡京曾说及是何语言子细开具闻奏/今附注此宣德郎秘书省著作佐郎 (第 5a 页)
命亦不甚佳上又曰章惇只听
贾种民言语如何布曰亦有之然惇卞亦各有党惇所
悦即曾旼周穜之类卞所悦即郑居中 邓洵武
叶棣之 …… (第 15b 页)
旼更不可向上学问文词吏能皆
不易得但不平稳布曰陛下知人如此天下之福臣复
何言然左右史久阙今又无人上曰 邓洵武
可否布曰 (第 16a 页)
洵武
正如曾旼文学亦不易得但附卞太偏以此为众
所恶上曰亦别无过恶布曰彼方在闲地未有所为若
处之要路则其资性 …… (第 16a 页)
衣拱手无为而天下治者以得人也若庙堂得人则亦
不至每事烦圣听上又问吴伯举如何布曰亦如曾□ 邓洵武
之徒陛下论曾□曲尽之矣此三人者乃一体
之人也陛下必欲用 (第 18b 页)
洵武
之徒亦不妨然须以一正直
不附丽人者兼进之则人情亦必悦服独进 (第 18b 页)
洵武
辈则
不可也 (第 18b 页)
洵武
刘拯辈皆在要路则卞党益盛自章惇已
下皆畏之谁复敢言其短如此不惟于士类不便陛下
聪明亦从而壅塞每事愈费 (第 18b 页)
英四月入为工侍二人/不知竟如何供答当考)
己未著作佐郎充国史编修官吴伯举为起居郎校书
郎充国史编修官 邓洵武
为起居舍人(十一月辛未布/言可考伯举佐)
(著在闰九/月十三日) 三省言陜西钱轻物重遂降旨不许行使 (第 13a 页)
  岂真以为六籍优于迁固李杜也哉
宣和三年诏罢天下三舍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

取士惟太学仍存三舍以甄序课试遇科举仍自发解
六年礼部试进士万五千人诏特增百人额差知举官
五人
是年赐第八百馀人因上书献颂直令赴试者殆百人
有储宏等隶大阉梁师成为使臣或小史皆赐之第
 先是大观三年宦者梁师成中甲科 政和四年以
  邓洵武
之子鸿胪寺丞雍进颂文可采特令直赴廷
 试自后此𩔖颇多 (第 41b 页)
 日章兄清王黼子闳孚白时中子彦晖执政蔡卞子

 仍邓洵仁子襄 邓洵武
子雍并以曲恩倖例列于从
 班而阜民襄闳孚尤懦騃或始十馀岁宣和末谏官
 李会疏论以为尚嬉竹马已获荷囊未 (第 37b 页)
  知枢密院
晋天福初桑维翰以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枢密
院事知院之名始此
宋初不置淳化二年枢使王显出镇始以张逊知枢密
院事知枢密院同知院并正二品知院掌佐天子执兵
政而同知院为之副凡边防军务常与三省分院禀奏
事干体要则宰相执政官合奏(神宗正史/职官志)元丰官制行

废枢密使政和末 邓莘公
官至少保犹止为知院焉中
兴初宰相兼枢密只兼知院
  容斋洪氏随笔曰国朝枢密之名其长为使则其
  贰为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