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易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續道藏
 (傧尸为上大夫不傧尸为下大夫傧与不傧事故适然/或祭有大小礼有损益未可据此分大夫之上下也)

钦定义疏上篇正祭以神道事尸于室故用祝与佐食
 皆室事也此篇傧尸以宾礼接尸于堂故不用祝与
 佐食而另立侑以辅尸皆堂事也即于祭日摄酒燖
 俎而 行之与
天子诸侯明日绎祭者不同祭统云天
 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之祭也与竟内乐之然
 则大夫之傧尸也亦率其宾 (第 1b 页)
 有高卑惟其盈缩生于高卑验其在本天平行平行

 之理又以不平行而信者也夫不平 行之与
平行道
 相反矣而求诸圜率适以相成是盖七曜之所同然
 而在太阳尤为明白而易见者也(月五星多诸小轮/加 …… (第 7b 页)
 馀年至多禄某而诸法渐备然则所谓古西士之测
 算或非精率然而西史之所据止此矣又况自此而
 逆溯于前将益荒远而高 行之
周天以二万馀年为
 率亦何从而得其起算之端乎是故以实测而知其
 最高之有移动者只在此数千百年之内其度 …… (第 10a 页)
 移者亦只在二至前后一宫之间若其周天则但以

 理断而已曰以理断其周天亦有说与曰最高之法
 非特太阳有之而月五星皆然其加减平 行之
度者
 亦中西两家所同也故中法太阳五星皆有盈缩太
 阴则有迟疾在西法则皆曰高卑视差而已然则月
 孛者 …… (第 10b 页)
 留际何也七政至此其视度距小轮心之西为大也
 在古法则为缩初既过留际而下转而东行本为加
 度因前有积减仅足相补其视行仍在平 行之
西至
 一象限而及最卑积减之数始能补足而复于平行
 是为缩末又如七政至最卑在小轮下东行能加东
 移之 …… (第 12a 页)
 留际何也七政至此其视度距小轮心之东为大也
 在古法则为盈初过留际而上复转西行即为减度
 然因前有积加仅足相消其视行仍在平 行之
东至
 一象限而复及最高积加之度始能消尽而复于平
 行是为盈末此则表中入算加减从小轮之左右而
 分者 …… (第 12b 页)
 而进退加减之行度远近大小之视差靡所不贯矣

 然则何以又有不同心之算曰不同心之法生于小
 轮者也七政之本天即小轮心所 行之
道也假如七
 政在小轮最高小轮心东移一象限七政之在小轮
 亦西行一象限为留际小轮心东移满半周七政在 …… (第 13b 页)
 不知其有焉否耶然而以求朓朒之行则既有其度
 矣以量高卑之距则又有其差矣虽谓之有焉可也
 至不同心之算则小轮实已该之何也健 行之
体外 …… (第 14a 页)
 为平高卑二为定高卑而月五星则有三小轮其一
 二为平高卑定高卑与太阳同其三为太阴倍离五
 星岁轮与太阳异也凡此皆以齐视 行之
不齐有不 …… (第 17b 页)
    论也
新法算引太阳之行黄道也论其积岁平分之数新法
以天度计为五十九分八秒有奇所谓平行度分是也
然平行齐而实行则固非齐矣冬盈而夏缩矣所以然
者盖缘黄道圈与日轮天不同心而黄道之心即地球
心是日轮天与地球不同心也心既不同则日行距地
近远不等距近即行疾疾则所 行之
度过于平行而为
盈每冬月一日计行一度一分有奇以较平行盈二分 (第 19a 页)
矣距远即行迟迟则所 行之
度不及平行而为缩每夏
月一日计行五十七分有奇以较平行则缩二分矣盈
缩相差若此岂可谓之齐乎终岁之间但逢 (第 19b 页)
最高限最
卑限二日平实二行度数惟一此外两 行之
较日日不
等新法因其或过或不及也故有加分减分谓之加减
差盖以有恒率之平行为限而以加减差定之然后差
而 …… (第 19b 页)
由夏迟冬疾故其
差如此
太阳天距地极远之点谓之最高极近之点谓之最高
(亦名/最卑)此二点者乃盈缩二 行之
界古法于冬夏二至
谓其恒在一点其实非也案古今诸测皆各不齐古测
最高在夏至前数度今则在后六度矣以此推知 …… (第 20a 页)
    书明气以此为定恒气非日实行不得为定

    也其名盖非漫设唐以后犹以恒气注数而
    定气止为算交食之用踵一 行之
谬也今已
    用定气梅氏尚坚主一行说得江氏恒气注
    数辨千古之疑乃释
 附江氏永恒气注数辨 …… (第 21a 页)
 其用于人最大虽行于本天者一日一度(此古之/日度)
 盈缩进退而轮有高卑人视黄道上度有盈缩则气
 有长短一切分至启闭及诸节气皆当用其视 行之
 
定气不当用其 (第 22a 页)
行之
恒气也何以言之如云冬至
 夏至至者极也人视日极南极北立表测之景极长 …… (第 22a 页)
 二十四气一气均得十五日二十刻一十四分三十
 一秒五十二微半(亦据今之刻/分秒微言之)以平冬至起根而均
 派之犹曰此在天太阳平 行之
平气也今乃以太阳
 视 (第 23b 页)
行之
定冬至与来岁定冬至相距之时日折半以
 为夏至四折以为春秋分又均派以为诸中气节气
 无论春秋分非交赤道 …… (第 23b 页)
 恒气与经朔犹有辨何也经朔以日月平理算其相
 会是以平为根今注数之冬至由日躔加减表与日
 差表定其加时则是视 行之
定冬至非平 (第 27a 页)
行之
平冬
 至矣上下数千年惟至元辛巳间定冬至即平冬至
 其他皆有差其相差之极至二日犹执算定之冬至
 以为 …… (第 27a 页)
 (暇参稽古法之源流而其时亦未有能真知授时立/法之意者为之援据古义以相与虚公论定故遂有)
 (此等偏说以来后人/之疑义不可不知也)
 江氏永曰新书之言固过然使今日犹执一 行之

 气注数推其流失有如前条进退无据之云者当酌
 所以处之
 (梅氏又曰其所以为此说者无非欲以定气注 (第 27b 页)
 以听事也明臣礼职臣事所以教臣也率而祀天于
 南郊配以先祖所以教民报德不忘本也率而享祀
 于太庙所以教孝也与之大射以考其习礼乐而观
 其 德行与
之图事以观其能傧而礼之三飨三食三
 宴以与之习立礼乐是故一朝而近者三年远者六
 年有德焉礼乐为之益习 (第 39a 页)
德行
为之益修天子之命
 为之益行然后使诸侯世相朝交岁相问殷相聘以 …… (第 39a 页)
 每国别异之天子以周知天下之政是故诸侯附于
 德服于义则天下太平古者天子为诸侯不行礼义
 不脩法度不附于德不服于义故使射人以射礼选
 其 德行
职方氏大行人以其治国选其能功诸侯之
 得失治乱定然后明九命之赏以劝之明九伐之法
 以震威之尚犹有不附 (第 40b 页)
 之业父师成就其德行一人谓世子一人有大善则
 万国以正也从上三王教世子至此皆周公践阼之
 事
 长乐刘氏曰物谓 德行与
乡三物同义 (第 13a 页)
 长乐陈氏曰齿于学世子所难也以所难之事而世
 子 行之
非德性之自然何以至此故曰行一物物者
 性也行一物由中出也三善皆得者自外入者也经
 曰虽天子必有尊也以 (第 13b 页)
 朱子语类问檀弓既祔之后唯朝夕哭拜朔奠而横
 渠以为三年之中不彻几筵故有日祭温公亦谓朝
 夕当馈食则是朝夕之馈终丧 行之与
礼经不合如
 何朱子荅曰今世此等礼不失为厚无嫌于僭且当
 从之 问政和礼六品以下至庶人无朔奠书仪有 …… (第 31b 页)
 (若以木如今神牌之式为之亦/自有古意魂帛不用亦可也)
会典品官礼每日晨起侍者设盥栉之具于灵床侧奉
魂帛出就灵座然后朝奠执事者设馔祝盥手焚香斟

酒丧主以下再拜哭尽哀食时上食至夕进夕奠如朝
奠仪丧主以下奉魂帛入就灵床哭尽哀朝夕之间哀
至则哭自此以至于虞朝夕如之若遇朔望则具殷奠
比之常奠其馔为盛礼如朝奠 行之
至夕彻去进夕奠
如常礼有时物则荐之百日而卒哭
庶人礼每日晨起侍者设盥栉之具于灵床侧奉魂帛
出就灵座然 (第 32b 页)
有司/畏康子之威不敢辩正 曾子时去桓公已远二主行)
(之已久故云自桓公始康子正当孔子之时未知后代 行之与
否不得云自季康子始但见当时失礼故云康)
(子之/过也)
 (方悫曰丧有孤则哀之所主庙有主则神之所依二 (第 9a 页)
 注疏同日异日之说似泥

右复见


案此经盖以两士明平敌相见之法也然则凡以


敌相见者其皆放此礼而 行之与

士见于大夫终辞其贽于其入也一拜其辱也宾退送
再拜 (第 16b 页)
 有司彻第十七之一
正义郑氏康成曰少牢之下篇也大夫既祭宾尸


于堂之礼天子诸侯之祭明日而绎有司彻于五


礼属吉大戴第九小戴第十二别录少牢下篇第


十七 敖氏继公曰此别为一篇及其名篇之意


皆与既夕同 郝氏敬曰承上籑事毕有司彻室


中馔宾尸于堂宾尸即绎凡大祭明日绎少牢之


傧即祭日也


案上篇正祭以神道事尸于室故用祝与佐食皆


室事也此篇宾尸以宾礼接尸于堂故不用祝与


佐食而另立侑以辅尸皆堂事也即于祭日摄酒


燖俎而 行之与
天子诸侯明日绎祭者不同祭统


云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之祭也与竟内


乐之然则大夫之宾尸也亦率 …… (第 1b 页)



五方风俗异尚是也又时祭有四或三时宾尸而


一时不宾尸或秋冬宾尸而春夏不宾尸亦惟人


酌而 行之


有司彻 (第 3b 页)
 施洽状
  承 直 郎 温 州 军 事 判 官 周梦𤼵
  承务郎特添差通判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 赵与

  朝奉郎通判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贲夫
  朝奉郎直焕章阁权知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汝腾 (第 8b 页)


周礼订义序
周礼之难行于后世也久矣不惟难行而又难言然则
终不可行乎曰有周公之心然后能行周礼无周公之
心而 行之
则悖矣然则终不可言乎曰有周公之学然
后能言周礼无周公之学而言之则戾矣孟子曰周公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 (第 9a 页)
 同 又正韵貤易也唐丁仙芝诗十千兑得馀杭酒(又集韵俞芮切音睿史记天官书随北端兑注索隐曰兑作锐)又集 
(韵韵会𡘋吐外切音娧诗大雅行道兑矣毛传兑成蹊也注兑通也)又集韵徒活切音夺史纪赵世家 赵与
燕易土以龙兑  (第 6b 页)
 音泫本作县说文系也或从心孟子犹解倒悬(又叶荧绢切音院张衡西京赋后宫不移乐不徙悬门卫供帐官以物辩)

(说文愦本字)(说文长笺与㦚同)(集韵与惎同)(字汇补苦角切音郤)
(谨诚也)(字汇补人名宋理宗时宗尹 赵与
见三朝政要音义阙)十七(集韵息浅切音狝玉篇惭)
(也)(集韵同懒)(广韵集韵𡘋人样切音让广韵惮 (第 77b 页)
 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 又集韵他彫切音祧长枋 
 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 赵与
㸠同博雅板也 桄(唐韵集韵古旷)
 切光去声说文充也广韵织机桄(又唐韵古黄切集韵姑黄切𡘋音光桄榔本 (第 38b 页)
也率
而祀天于南郊配以先祖所以教民报德不忘本也率
而享祀于大庙所以教孝也与之大射以考其习礼乐
而观其 德行与
之图事以观其能傧而礼之三飨三食
三宴以与之习立礼乐是故一朝而近者三年远者六 …… (第 28a 页)
年有德焉礼乐为之益习 德行
为之益修天子之命为
之益行然后使诸侯世相朝交岁相问殷相聘以习礼
考义正刑一德以崇天子故曰朝聘之礼者所 …… (第 28b 页)
臣之义也诸侯附于德服于义则天下太平古者为诸
侯不行礼义不修法度不附于德不服于义故使射人
以射礼选其 德行
职方氏大行人以其治国选其能功
诸侯之得失治乱定然后明九命之赏以劝之明九伐
之法以震威之尚犹有不附于德 (第 28b 页)
 得中也和厚淳良而又果断以为志是柔得中也夫

 歌者必先正直己身实有宽静等德乃取雅颂等以
 敷陈之用保全于不坏也动己者己之性情 德行与
 
造化相流通既养之极其中和歌以动之则造化应
 矣天地四句歌之效如此 坡案自爱者宜歌商至
 五帝之遗声也 (第 67b 页)
则诸侯之兵可终弭而春秋不
至流为战国此二百四十年之天下兵车玉帛之盟会
维之也推首功惟一管仲列继治则狐 赵与
侨戍之徒
而衡决溃裂之者季孙意如赵鞅陈恒也
吕伯恭曰左传须分三节看五霸未兴以前是一节五
霸迭兴之时是 (第 22a 页)
 二以刚中之德居臣位上应阳刚中正之君出而制

 数度议 德行与
有责焉且二柔当其前无遮隔之者
 与初九异矣乃闭门守拙无志于时所谓邦有道贫
 且贱焉耻也故凶门庭门内之 (第 20b 页)
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副普活切)(韵会阿葛切或作霭谢惠连雪
赋连氛累霭)
(集韵徒活切史记赵世家 赵与
燕易土以龙兑与燕)(唐韵古达切汉书陈汤传丐贷
无节)
(广韵古活切同栝诗桧楫松舟释文一音古活切) (第 4b 页)
易至设中于乃心孔氏曰凡所言皆
不易之事正义曰言其难也此易读为难易之易郑玄
云我所以告汝者皆不变易言必 行之与
孔异永敬我
所大忧者以君之心为心无相绝远盖君臣一体当分
君之所谋而共谋之分君之所念而共念之中者人心 …… (第 19b 页)
而有不偏之准不二之则盘庚训民图迁而有及
于此良有以也至于后世但知有利害不然则其心先
主于利害而以礼义 行之
耳安知所谓一与中乎
乃有不吉不迪至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孔氏曰不善不
道谓凶人劓割育长也言不吉之人当割绝灭 …… (第 20a 页)
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郑云官之使之试守也
爵之命之也然则治其事谓之官受其位谓之爵官爵
一也贤谓 德行
能谓才用治事必用能故官云惟其能
受位宜得贤故爵云惟其贤私昵谓知其不可而用之
恶德谓不知其非而任之按论 …… (第 37b 页)
则为徒言此则其难在君耳自纳言者而言不知则不
能行然知而不行则知亦非难也不言而躬行行其所
知是为难耳然 行之
所以难亦以不诚故耳知之真信
之笃则自弗能已天下之事未有忱而难者也先王之
德皆力行所到王之力行如先王则 (第 40b 页)
 晋制始祸者死今范氏中行氏实始祸而独逐鞅刑
 不均矣乃伐二氏不克而二子奔卫朝歌卫地不言
 奔而言入者以引兵而直入之也此韩魏 赵与
知范 (第 16a 页)
 (王敬亦所以存诚直内方外大抵著力所谓诚之者/人之道也乾二曰德博而化坤二曰德不孤则德所)
 (及之远近有异矣至于不习无不利则利而 行之与/
安而 (第 52a 页)
行之
者无以异也 问易曰圣学未有不言习)
 (者乾三之惕坤二之敬习与性成矣此云不习者以/言其所行也德立而 (第 5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