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政書類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异矣又诏以历代名臣从祀帝王庙凡三十有七人
 是皆前代之君臣同德始终一心者然其中或有不
 祀其君而祀其臣者盖惟取其纯德 钜功
位列而通
 祀之非若前代随其君而各以其臣配其食也臣愚
 窃以为昔者建都南京历代帝王庙因在于彼今郊
  (第 44a 页)
     (文八年崩在/位三十三年)
僖公经九年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

曹伯于葵丘(传见/齐)
传十一年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
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王子带甘昭公也/召戎欲因篡位)秦晋伐戎以救
周秋晋侯平戎于王
传十二年夏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冬
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
   蔺敏修
曰王子带以戎伐周是率敌雠以攻君父
  也岂惟王恶之天下莫不恶之今王讨焉而奔齐 (第 13b 页)
 冬齐高子来盟
传二年夏吉禘于庄公速也初公傅夺卜齮田公不禁
(公年八岁知爱其傅/遂成其意以夺齮田)
   蔺敏修
曰闵公即位年八岁而公傅夺卜齮田是 …… (第 2a 页)
  不正故也殆而呼天不亦晚乎
冬成风薨
经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三月辛亥葬我
小君成风王使召伯来会葬 夏公孙敖如晋(无/传)
传五年春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会葬礼也
经六年夏季孙行父如陈 秋季孙行父如晋 冬十
月公子遂如晋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

传六年臧文仲以陈卫之睦也欲求好于陈 夏季文
子聘于陈且娶焉 秋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
礼以行(闻晋襄/疾故)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
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所谓三/思后行)
   蔺敏修
曰礼之别有五宾之不可以为军犹吉之不
  可以为凶也宾以军则暴军以宾则怯凶以吉则忍
  吉以凶则悯礼之 (第 17a 页)
嬖子配适大都耦国乱之本
也周公弗从故及于难今乱本成矣立可必乎孝而安
民子其图之与其危身以速罪也
   蔺敏修
曰从大子者凡六人皆有言焉先友浅而
  闇羊舌大夫恭而僻先丹木近而全罕夷简而持
  狐突敏而明梁馀子养 …… (第 10a 页)
伯纳女五人
怀嬴与焉(子圉/妻)奉匜(音/移)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
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蔺敏修
曰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晋侯受之独
  何心哉以礼辞之乌知其不反故夫惧不克而容
  为权者小人之事也 (第 30a 页)
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
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
   蔺敏修
曰河曲之役晋不欲战以老秦师而士会
  乃为之谋卒侵晋入瑕呜呼悲夫武子而忍为此
  夫乐毅得罪于燕惧而 …… (第 6a 页)
楚囚也问其族曰泠人也与之琴操南音范文子
曰楚囚君子也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
礼使归求成
   蔺敏修
曰成者国之大事也国人愿之大臣谋之
  卜筮参乏君断之使介行之玉帛将之鬼神誓之 (第 37a 页)
两軥而还尹公佗曰子为师
我则远矣乃反之(反欲/射丁)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贯/佗)
(臂/)
   蔺敏修
曰左氏所书之事与孟子异所闻异辞疑
  以传疑可也左氏所取之义与孟子反不辞而辟
  之岂知师道之贵哉孟 (第 5a 页)
  其君位明矣其称复归者谓既绝而复归也
传十五年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

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
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
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
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蔺敏修
曰父子之合天也恩也夫妇之合人也义
  也恩不可废犹义之不可废也而曰人尽夫也父
  一而已不已悖哉祭仲 (第 18b 页)
弑)吾父行将
焉入曰然则臣王乎曰弃父事雠吾弗忍也遂缢而死
(传讥康王与人子谋/其父失君臣之义)
   蔺敏修
曰楚王将杀子南三泣以告其子弃疾王
  之泣者有不忍于其父子之间之心也而弃疾以
  不泄命为忠子南遂死 (第 16a 页)
  姜姓之后别为允姓今西京伊阳县即古陆浑
僖公传二十二年 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
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
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蔺敏修
评曰辛有见被发而祭而知其后之必戎
  道则固然谁能易之其后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
  川事应矣岂被发而祭 (第 4b 页)
 蒙古五部落尊
太祖为神武皇帝岁时朝贡络绎相望而哈达辉发乌拉
 数渝盟先后征讨悉定其地每当行军辄见五色云亘
 天祥光四塞立奏 钜功
远迩翕服益四旗为八设固山
 梅勒甲喇牛录额真递相统辖命佐领下各出牛种屯
 田积榖贮仓置理政听讼大臣缓 (第 20a 页)
  (以便行者通石函以利灌溉凿去江滩碍舟之石/自是往来无虞工不重举役不苟作归奏太祖喜)
  (曰广西堤塘昔久不成今老严成此 钜功
朕授任/得人矣升都察院右都御史于风纪之原刑法之)
  (重尤尽其心复拜工部尚书疏乞致仕成祖即/位召见 (第 8b 页)
  白拱薇沔阳人顺治壬辰进士令南靖邑被水患
  村落多漂没拱薇悉心筹画收殓赈济存没均沾
  新学宫之漫漶葺县治之冲决筑防蓄泄成西河
  坝之 钜功
明季征役繁重民多以田贱卖豪弁田 (第 17b 页)
 蒙古五部落尊

太祖为神武皇帝岁时朝贡络绎相望而哈达辉发乌拉
 数渝盟先后征讨悉定其地每当军行辄见五色云亘
 天祥光四塞立奏 钜功
远迩翕然益四旗为八设固山
 梅勒甲喇牛录额真递相统辖命佐领下各出牛种屯
 田积谷贮仓置理政听讼大臣缓 (第 4b 页)
  勾龙传(字明甫夹江人撰春秋三传分国纪事本/末刘后溪序之称其嗜古尊经确乎自信)
  (云/)
  何熙志(夹江人绍兴间进士有文名/晁公武荐为台属除授御史)
   蔺敏修(夹江人幼颖敏博通群书绍兴中/进士官至朝奉郎著论语解诗解)

(第 5a 页)
 内大溜畅注冲刷宽深形势甚顺从此清黄分流直
 至周家庄汇归东注清口可免倒灌之虞实为一劳
 永逸非
神默佑不能成此 钜功
自应于该处立庙以酬
神贶又另摺内所称通湖引河勘办情形此皆其馀事
 惟当谨防旧河口最为关系重大又老黄坝 (第 12b 页)
 键今开放之后新河内大溜畅注冲刷宽深形势甚

 顺从此清黄分流直至周家庄汇归东注清口可免倒
 灌之虞实为一劳永逸非神默祐不能成此 钜功

 应于该处立庙以酬
神贶又另摺内所称通湖引河勘办情形此皆其馀事
 惟当谨防旧河口最为关系重大又老 (第 15b 页)
   一卷
颍滨自序予少为论语解子瞻谪居黄州作论语说尽

取以往今见于书秖十之二三也大观丁亥閒居颍川
为孙籀简筠讲论语于子瞻之说有所未安时为改正
者凡二十七章谓之拾遗
    中山先生
论语解
蔺敏脩龙游人幼颖悟博通群书绍兴中进士官至朝
奉郎著论语解时 (第 41a 页)
中山先生
   石经孟子十四卷
晁氏曰宣和中知成都府席旦刋寘于学宫云伪蜀时 (第 41a 页)
  内外群祀之礼(丘浚/)
臣按祭法言圣王制祭祀之礼其常典所当祀者有五
焉其下复历叙自古君臣有道功庸者以实之凡十有
四为君者八人为臣者六人后世庙祀前代帝王而以
其功臣从享者其原盖出于此本朝洪武初建帝王庙
于南京鸡鸣山之阳以祀三皇五帝三王汉高祖光武
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所祀止及一统之世创业之君
其与前代泛及无统者异矣又诏以历代名臣从祀帝

王庙乃以风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周
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方叔召虎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
勃邓禹冯异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
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穆呼哩博勒呼博尔济齐
拉衮巴延凡三十有七人是皆前代之君臣同德始终
一心者然其中或有不祀其君而祀其臣者盖惟取其
纯德 钜功
位列而通祀之非若前代随其君而各以其
臣配其食也臣愚窃以为昔者建都南京历代帝王庙 (第 40b 页)
 历间知县李问始驾木以桥其上又至泰定间州判

 官张均参知政事马思忽总管殷鹏翼辈白诸丞相
 塔喇罕遂捐万缗为首倡而士民胥应者骈集竟成
  钜功
夫古人岂不知东流滔滔之势而故为之障哉
 障之所以节之节之所以利之非直为美观而已吾
 苏夲为水国而非此 (第 18b 页)
 闻夯桩时老翁言信应竹捍试沙窝成效免变惊因下
 梅花桩坚𦂳无欹倾鱼鳞屹如峙潮汐通江瀛功成翁
 不见讵非神所萦赞
天福万民竟得 钜功
成临塘新
 祠宇榱栋焕支撑肃拜致虔谢五言得行程迤西更易
 为仍欲殚吾诚(老盐仓石塘三千九百四十丈钜工 (第 8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