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類
禮類
易類
書類
四書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序两语之下明言有义亡辞知其为秦火之后见序

 而不见诗者所为也毛公于诗第为之传不为之序
 则其申 释序
义非宏而孰为之也
范氏处义曰人以为诗之美刺与春秋相表里而诗之
 美刺实系于序盖小序一言国史记作诗者之 (第 33a 页)
诗传通 释序
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
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其未感也纯粹至善万/理具焉所谓 (第 1a 页)
          总校官(臣/)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序

仪礼集 释序
古者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其节备矣汉兴高堂生傅士
礼止十七篇鲁徐生善为颂为礼官大夫(颜师古曰/颂与容同)(第 8a 页)
 阴消剥于阳故为剥也以二体言之山附于地山高

 起地上而反附著于地颓剥之象也
  愚按伊川 释序
卦之辞云物至于文饰亨之极也
  极则必反故贲终则剥夫物至于有文则必剥譬
  如草木萌芽之后渐有文彩及 (第 1b 页)
 也九三九五乾之六二上六巽也乾为金巽为木一
 刚一柔一健一顺二者相得合而为用矣水火伏而
 金木见革之所以为去故也或曰吾子之 释序
曰金
 火同居而革其初则水与木也木革而成火水革而
 成金是以为离兑也今乃曰水火伏而金木见夫水
 火既 (第 8b 页)
  楚茨六章章十二句
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脩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
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长乐刘氏曰天下之土昔/为水之所汨而禹决九州)

(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奏庶艰食蒸民乃粒万/邦作人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
(海咸建五长是田法成于禹稷久矣夏道衰微而/公刘绍兴后稷之业商道废坠而大王王季绪理)
(公刘之遗文武既有天下而周公辅弼成王广五/服为九服推后稷之法以践禹功遂成畎浍于天)
(下至于幽王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卒流亡则畎亩不脩于天下是以夫间之遂不距)
(于沟畛下之沟不距于洫涂下之洫不距于浍道/下之浍不距于川路下之川不距于海是所谓不)
(能脩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也疆理者川/自六乡而距于海路自荒服而达于畿之谓也)
 刘氏 释序
之意善矣但诗之曾孙盖泛指周
  之盛王周自后稷教民播种故诗言后王务
 农者皆本之后稷而谓之曾孙 (第 20a 页)
案孝经序疏亦训景为明但谓法则此明行哲王文义
重复又须补出法则之义序语未为完善疏之 释序
必欲与诗义合耳不如孙氏随文解之较明畅也又案
说文景光也玉篇景光景也皆无慕意广韵云景大
也明也像也光也 (第 21a 页)
 不距于海是所谓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
 禹功也疆理者川自六乡而距于海路自荒服而达
 于畿之谓也(东莱曰刘氏 释序
之意善矣但诗之曾/孙盖泛指周之盛王周自后稷教民播)
 (种故诗言后王务农者皆/本之后稷而谓之曾孙也) (第 40a 页)
  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
  国以为州州有伯殷之州长曰伯虞夏及周曰牧
  周谓之牧而云方伯者以一州之中为长(此 释序/
文传不) (第 16b 页)
 唐人
傅氏周易注十四卷  王觊冲周易注十卷
张璠周易集解十卷略论一卷
谢平周易系辞注二卷 何妥周易讲疏十三卷(国子/祭酒)

梁蕃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卷易开题义十卷开题论序
 疏十卷 释序
义三卷
刘巘乾坤义疏一卷系辞义疏二卷(字子圭/)
范氏周易论四卷   应吉甫明易论一卷
阮长成阮仲容 (第 52a 页)
 解震
#+PROPERTY: JUAN 书序

书序
汉孔安国曰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
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陆氏曰伏羲风姓以/木德王即大皞也书)
(契刻木而书其侧以约事也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文字也籍书籍也)
(孔安国字子国孔子十一世孙/汉武帝时为谏大夫王于放反)
(陆氏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唐高祖)
(时为国子博士作诸经传音义王于放/反大音泰皞下老反音与镐同治去 …… (第 8a 页)
有天)
(下之号也以金德王商汤有天下之号也亦号殷以水/德王周文王武王有天下之号也以木德王揆度也)
释序(少失照反昊下老反/颛音专顼吁玉反)
(王于放反下德王并同/号去声下同喾枯沃反)
(耆渠伊反史记注作伊祈周礼有伊耆氏注云/古王者号今为姓 …… (第 8b 页)
秋左氏
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
帝王遗书也(陆氏曰索求也倚相/楚灵王时史官也) 释序(索色窄反传/柱恋反后凡)
(言春秋传者/仿此相去声)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
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
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 …… (第 9a 页)
子亦不应悉删去之或/其简编脱落不可通晓或是孔子所见止是唐虞以下)
(不可知耳今亦不/必深究其说也) 释序(论卢昆反断都/玩反音与煅同)
(去上声下/并同要去) …… (第 9b 页)
孔腾字子)
(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旧堂壁中/而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释序(难去声/解音蟹)
(并去声传柱恋反孔鲋符遇反字子鱼/孔子九世孙为陈涉博士腾之兄也腾)
(字子襄为汉惠帝/博士安国之祖 …… (第 10a 页)
(文侯之命费誓秦誓凡二十八篇今加泰誓一篇故为/二十九篇耳其泰誓真伪之说详见本篇此未暇论也)
释序(校胡教反济子礼反过古卧/反裁字当作才俗作才仅也)
(传柱恋反治澄/之反下同太常)
(掌宗庙礼仪秦名奉常汉景帝更名太常掌故眺错传/注掌故百石吏主故事也 …… (第 11a 页)
字科斗变为大篆大篆变为小篆)
(小篆变为𣜩书所谓今文字乃汉之/𣜩书故曰为𣜩古定其去科斗远矣) 释序(共音恭好/去声治平)
(声坏音怪下同夏亥雅反传柱恋反论卢昆反下同科/斗书废孔疏云苍颉书三代不改至周时与史籀大篆)
(并行秦灭经籍始改字法故汉世无知古文者更平声/合音閤又如字下同复如字谓复孔壁古文之旧取出)
(舜典益稷盘庚中下康王之诰五篇并序一篇陆氏音/扶又反谓再取出此五篇也亦通并卑盈反及也可复)
(扶又反上/时掌反)
(传柱恋反下之传同夫音扶下同聱牛交/反冠古玩反孔疏所据反即孔颖达正义)
(也汩音骨共音恭稿口到反饫 …… (第 12b 页)

五十八篇(详此章虽说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而未/尝以为孔子所作至刘歆班固始以为孔子)
(所/作) 释序(为去声传柱恋反下同研倪坚反思去声/见形甸反近巨靳反附近之也冠古玩反)

毕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用不复以闻传之子孙以
贻后代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陆氏/曰汉) …… (第 13a 页)
(颇详故备载之/读者宜考焉) 释序(复扶又反/好去声)
汉书艺文志云书者
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
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括苍叶 …… (第 13b 页)
在当/时则人所共晓而于今世反为难知誓命则是当时史)
(官所撰檃括润色粗有体/制故在今日亦不难晓耳) 释序(应平声当也/言当近正也)
(易以/豉反)
(檃括音隐括揉曲者曰檃正/直者曰括粗坐五反疏略也)孔颖达曰孔君作传值巫
蛊不行以终 …… (第 13b 页)
引伊训毕命字画)
(有与古文略同者疑伏生口传而眺错所属读者/其引武成则伏生无此篇必张霸所伪作者也)
(传柱恋反下同张霸前汉东莱人见百篇之序按史/记尽引伏生今文书二十八篇及伪泰誓一篇并不)
(引孔壁所增诸篇是太史公未见孔壁书明矣然却多/引小序虽亡篇之序亦有之是西汉之世自有百篇之)
(序故太史公见之造伪书者亦见之非专出于孔壁也/复如字刘向字子政楚元王交玄孙班固字孟坚后汉)

(第 14b 页)
    千虑之一失徐氏通志堂刻本于此序之末
    题淳熙丙午暮春既望云台真逸手记是显
    著朱子之别号矣而其标目乃称易学启蒙
    通 释序
淳熙丙午下距至元己丑凡一百一
    十三年朱子安知有通释乎今刋正之俾无
    滋后来之疑焉乾隆四 (第 3a 页)
好贤遂曰明有国善善之功失其旨矣此说最直捷然
细玩序文序本不误 释序
者误耳序言父子并为司徒
善于其职此善字即善善之下善字也曰国人宜之故
美其德此美字即善善之上善字也上善 (第 64b 页)
 行苇篇
序曰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
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孔氏历举经文
释序
而言三王养老必就乞言故序因而及之于经
无所当也无当云者盖已不能为序解矣吕氏曰周家
忠厚以下论成周盛德 (第 47a 页)
为字学今犹有博雅君子能言之矣吾不知朱子之所谓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者出自何书而大全 释序
谓大戴所记时地未明尚书大传又年齿不合朱子所据者白虎通耳则夫白虎通所云明云太子之礼而其曰使学方甲学书计 (第 12b 页)
大衍义一卷(李/觉)系辞义
二卷(萧子/政)周易新义上下二卷(沈季/长)易义二卷(叶子/长)
释序
义三卷(梁/蕃)周 元品二卷 周易发挥五卷(唐/王)
(勃/)周易物象释疑一卷(唐东/乡助)易忘象三 (第 7a 页)
  梁周翰张咏而下十数公友善其格律不减齐已
  云
物外集三卷
  陈氏曰僧德洪觉范撰
瀑泉集十三卷
  陈氏曰 僧祖可正平
撰苏养直之弟有恶疾号癞
  可 (第 35a 页)
  其事于台表之虽女年尚少未当旌然而靡他可
  知矣祥符绅士皆有诗而余为序之如此且以徵
  夫后此之为诗若文者
  颜鲁公石柱记 释序      
朱彝尊 (第 52b 页)
  文雅嗣临济宗开法匡庐慧日寺所著有禅本草继至
主席者有明禅师(府志)

  承古西川诸生也谒南岳雅雅许入室游庐山居洪觉
塔院号古塔主后范仲淹守饶迎主荐福(安志)

   祖可苏
伯固之子养直之弟也常住庐山葛常之云可
诗多佳句如怀人更作梦千里归思欲迷云一滩窗 (第 44b 页)
  隋志十卷

   佚
周易文句义疏
  唐志二十卷
   佚
周易 释序

  唐志三卷
   佚
周氏(弘正/)周易义疏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