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易類
禮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法制類
時令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清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即此又武山亦在卢溪县(又真武湖名六朝事迹吴后主宝鼎元年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流入新宫)
 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为后湖是也(又星名梦溪笔谈北方 真武
七宿起于东井终于角又玄武北方七宿也礼曲礼)
 前朱雀而后 (第 27a 页)
玄武(又姓广韵风俗通云宋武功之后汉有武臣又汉复姓六氏汉有乘黄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后)
(风俗通云汉武强侯王梁其后因封为氏世本云夏时有武罗国其后氏焉何氏姓苑有广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录有)
 武都氏(又与珷通石似玉者史记司马相如传碝石武夫又正韵微夫切与无通礼礼器周坐尸诏侑武方郑注武读为) (第 27a 页)
东方苍龙七宿当起于亢终
于斗南方朱雀七宿起于井(井字当为鬼字)终于角西方白虎
七宿起于娄终于舆鬼北方 真武
七宿起于东井(井字当为)
(牛字)终于奎经星改动亦是出此舍以入彼舍非东之寅 …… (第 2b 页)
盘者临地盘何位地盘以已亥为界贵人临辰亥一边
则顺行天乙(即贵人)螣蛇朱雀六合勾陈青龙天空白虎
太常 真武
太阴天后临已戌一边则逆行天乙天后太
(第 9b 页)
真武
太常白虎天空青龙勾陈六合朱雀螣蛇皆加
于天盘之上
沈存中曰六壬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十一贵人为之主其前 …… (第 9b 页)
后太阴 真武
太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方右谓未申酉亥子)唯贵人相对谓之天空如日之在天月对则亏五星对则逆行避之 (第 10a 页)
空无所有非神将也又曰十一将前二火二木一土间之后当二金二水一土间之 真武
合在后二太阴合在后三
四课 以天盘月辰加地盘时辰视地盘日干连上为
第一课即以干上所得之支移入地盘名干 (第 10a 页)
中又欲釐正历法如东方苍龙七宿当起于元
终于斗南方朱鸟七宿起于井终于角西方白虎七宿
起于娄终于舆鬼北方 真武
七宿起于东井终于奎经
星改动亦是出此舍以入彼舍非东之寅卯辰移而至 …… (第 2b 页)
  十二神将

以天盘月辰加地盘时辰视贵人之在天盘者临地盘
何位地盘以己亥为界贵人临辰亥一边则顺行天乙
(即贵/人)腾蛇朱雀六合勾陈青龙天空白虎太常 真武

阴天后临己戌一边则逆行天乙天后太阴 (第 11b 页)
真武
太常
白虎天空青龙勾陈六合朱雀腾蛇皆加于天盘之上
 沈存中曰六壬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十一贵人
 为之 …… (第 11b 页)
 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方左谓寅/卯辰巳午)其后有五将谓天

 后太阴 真武
太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方/右)
 (谓未申/酉亥子)唯贵人相对谓之天空如日之在天月对则
 亏 (第 12a 页)
五星对则逆行避之空无所有非神将也又曰十
 一将前二火二木一土间之后当二金二水一土间
 之 真武
合在后二太阴合在后三
  四课
以天盘月辰加地盘时辰视地盘日干连上为第一课
即以干上所得之支移入地盘 (第 12a 页)
夹道设笼灯燎台左右执炬间之焜煌如昼五鼓
上奉玉币酌献读册文命太尉封石匮又遣官分献本
宫之元中法师三师 真武
张天师本殿之文子通元真
人列子冲虚至德真人庚桑子洞灵真人庄子南华真
人唐明皇文宗并如从祀例又遣宰相等 …… (第 3a 页)
赐道士女官紫服师名披度者八十人 诏三宫正
殿民庶不得辄升官吏非朝修止拜庭中上作朝谒颂
先天太后老君像 真武
赞命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平
章事向敏中撰亲祠颂并刻于石 司天言含誉星见 (第 3b 页)
先是皇城司言拱圣营之西南自去年营卒有见龟蛇
者因就建 真武
祠今泉涌祠侧汲之不竭疫疠者饮之
多愈甲寅诏即其地建道宫以祥源为名士女徒跣奔
走瞻拜屯田员外郎判度支勾 (第 20b 页)
北长三尺许向北行经
天牢拂文昌长三丈馀历紫微三台轩辕速行而西至
七星凡三十七日没
己未加号真武将军曰 真武灵应
真君 知秦州李及
言得回鹘九部族军主纳丹等状以曹玮得假还京望 (第 6a 页)
直学士兼侍讲户部员外郎冯元
主判谏院于是以印送随等延鲁勖子初为宁州军事
推官数与州将争事有蛇出天庆观 真武
殿中一郡以
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欲上其事延鲁径前以笏
击蛇碎其首观者初大惊已而莫不叹服后知仙源主 (第 2a 页)
 相传九仙人穿石修炼于此洞殊邃窈时闻乐声
圣水山在县西五十里山有圣水时出不竭澄澈似鉴

汾西山在县西六十里连姑射山金志汾西有汾西山
 汾水一名青山产铁
青山与姑射连阜繇山麓暖泉头陟第一天门第二天
 门路绕羊肠石擎鳌足乃陟巅 真武
祠祠前方池一
 纵横丈许左有莲花洞山产铁一名汾西山 北周
 保定二年十月戊戌诏唐尧疏葛之衣粗粝之食尚 (第 49a 页)
  西
 常平仓在县治东知县莫友仁建其旧预备仓常平
  仓俱废
 行署
布政分司在内城文庙西
按察分司在 真武
楼东南今俱废
石楼县署在崇文坊西北明洪武六年知县顾硕建崇
 祯五年燬十年知县熊时泰重建 (第 49a 页)
 礼重修广嗣宫
国朝康熙三十六年重修四十五年五十五年住持道
 士毗陵金澍暨唐希庆程明道等相继募修
北极庙 在城十一所 倪正岳祀典疏北极佑圣真
 君者 真武
神也靖康初诏加号助顺曰佑圣助 (第 10a 页)

 武灵应
真君图志又 (第 10a 页)
真武
为靖乐王太子遇紫虚 …… (第 10a 页)
 邑令张柔重修教谕刘元撰记
贾将军庙在西南贾朱村内祀胶东侯贾复

三义庙在兴义坊街西元至正五年建明隆庆五年修
灵显真君庙在南关厢今改八蜡庙相傅汉建始元年
 建明隆庆六年增 真武
关圣像更名三真庙为邑巨
 观万历中重修邑人大理左评事高士望记
后土圣母庙在西南南许村元延祐中建明宣德 (第 41a 页)
以奉 真武
而北斗列焉凡道堂庖舍无不修整今之过
其前者睹其大厦轮奂金碧昭曜出于颓垣废屋之后
庭除洁清坛墠完具出于 (第 45a 页)
   力战阵亡

恩赐七品官
     真武

    (第 36a 页)
真武
保满洲正蓝旗人康熙三十五年以前锋从
   抚远大将军伯费扬古进剿厄鲁特噶尔丹至昭
   莫多力战殁 (第 36a 页)
 取一高爵为定从之
八月诏天下五龙神皆封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
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
神封灵泽王
政和元年诏开封府应神祠不在祀典者毁之凡毁一

千三十八区仍禁军民擅立神祠
钦宗靖康元年诏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加号佑圣助顺 真武灵应
真君三圣庙灵威公进封威成王灵佑公追
封威烈王灵显公追封威惠王
高宗绍兴十一年太常卿陈桷等言自来神祠加 (第 29a 页)
驾同宣和改
为神勇都指挥使次重轮旗二大伞二大雉尾扇四小
雉尾扇朱团扇各十二华盖二叉二睥睨十二御刀六 真武
幢一绛麾二叉一细槊十二法驾小雉尾扇朱团
扇睥睨槊各减四华盖减一御刀减二宣和 (第 12a 页)
真武
幢改
为元武次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并/骑)总领大角一
百二十法驾减四十宣和改都尉为骁骑都指挥使次 …… (第 12a 页)
刀盾弓矢槊各五十法驾各减十六宣和押队改
用宣武都指挥使二人次金武队金吾卫折冲都尉一
人犦槊二仙童旗一 真武
旗一腾蛇神龟旗各一槊二
十五弓矢二十弩五法驾槊减六弓矢减五弩减一宣 …… (第 13b 页)
和改为元武队改 真武
旗为元武又去仙童龟蛇旗改
都尉为虎翼都指挥使
政和大驾外仗清游队次第六引外仗白泽旗二左右
金吾卫折冲 (第 14a 页)
鲁 周公武王弟佐武王伐纣有天下相成王封鲁曲
阜子鲁公伯禽传 考公 炀公 幽公 魏公 厉
公 献公  真公 武公 
懿公 伯御 孝公 惠 (第 2a 页)
 等以深定二州来降武俊怨不得节度又失二州乃
 反僭号赵王兴元初乃黜伪号请命诏授节度使加
 同平章事以破朱滔功封清河郡王卒 士 真武

 长子嗣为节度使拜同平章事卒 承宗士真子初 (第 21a 页)
   修

御制记文立碑建亭于殿前之东
命亲王致祭行礼
   八年定
万寿圣节致祭之礼是岁礼部会议祀典请于
万寿圣节仍照旧例遣官致祭
  东岳
   真武
  城隍之神祭之前期由太常寺题请遣官雍正三年 …… (第 15b 页)
  遣官由左门入升左阶进殿左门拜位设于正中
  始终行礼均如前仪
   右
 禁城
 皇城城隍庙
  顺治八年定致祭
  真武
 东岳之神之礼每年恭遇 …… (第 19b 页)
   题请(今由太/常寺)遣堂官一员行礼

   致祭仪
   致祭
   真武
之神之礼遣官将事是日庙祝洁扫庙宇内外
   太常寺官具祝版洁器陈设果盘五饼饵盘十有
   五炉一镫二 …… (第 20b 页)
  于案中皆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
  案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赞读祝司祝
  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真武
之神曰兹朕诞辰惟 (第 21b 页)
 不顺且本朝用兵以来事事皆仰荷

上天眷佑之恩百神呵护之德即如我兵之守永兴也士
 卒不过千人贼以重兵相攻势甚危急蒙 真武
之神显
 化神兵布满岩谷狂寇寒心褫魄众遂溃逃而散此有
御制之碑文详记其事者其克复云南城也则有金马飞 (第 109b 页)
 雌雄木 归安县志在东林山沈东老庵左一开花
  不结子一结子不开花一木二干高十馀丈
 返钟 归安县志明正德中有司括寺钟销为兵器
  临冶独菱湖 真武
祠钟用大火不能破竟返之尚 (第 59a 页)
  (?割股和药以进亲疾随愈其他赈饥施棺尤/多义举孙埙建百岁堂以奉之寿终百有三岁)
 顾昌(嘉善县志鎉工也母年八十馀患痢且革昌日/往里中 真武
祠稽颡析以身代度不可为即于)
  (神前刳心探之不得割旁膜煮羹进母已数日不/食闻其气香甚食之顿愈每阴 (第 3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