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易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樂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不经者咸归于至当而始得为全书又因朱子)
(之意取仪礼十七篇悉为之图制度名物粲然毕备以/图考书如指诸掌 西山真德秀 称为千古不刋之典焉)
(朱张氏萱曰仪礼经傅通解续宋淳祐间信斋杨复著/ 晦庵编集仪礼经傅通解独丧祭二 (第 14b 页)
(之意取仪礼十七篇悉为之图制度名物粲然毕备以/图考书如指诸掌 西山真德秀 称为千古不刋之典焉)
(朱张氏萱曰仪礼经傅通解续宋淳祐间信斋杨复著/ 晦庵编集仪礼经傅通解独丧祭二 (第 14b 页)
殿乃可云尔在外而不正者虽贵如高庙犹灾燔之
况诸侯乎在内而不正者虽贵如高园殿犹灾燔之
况大臣乎此天意也
(真氏德秀 曰仲舒对策言天人相与之际以为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又谓人君所为美恶之极与)
(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 (第 8a 页)
况诸侯乎在内而不正者虽贵如高园殿犹灾燔之
况大臣乎此天意也
(真氏德秀 曰仲舒对策言天人相与之际以为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又谓人君所为美恶之极与)
(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 (第 8a 页)
鲁斋先生有扶世教之大功有卫道统之实学涵养
深邃践履笃实其言明白纯粹光辉日新真有合于
孔孟之学得统于伊洛之传者 真西山 之后一人而 …… (第 16a 页)
者一人董仲舒是也唐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者一
人孔颖达是也宋之从祀者九人而犹阙者四人范
仲淹欧阳修 真德秀 魏了翁是也元之从祀者一人
而犹阙者一人吴澄是也自夫孟轲既往圣学不明 …… (第 20b 页)
程颐兄弟承之道统于是有所传迨朱熹有作五经
四子皆有传注论述统宗会元集圣贤大成绍程氏
之传其中更学禁其道不行于是 真德秀 魏了翁并
作力以尊崇朱学为己任而圣贤之学乃复明真氏 …… (第 23a 页)
及深有功于圣经者也故宋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谥文
忠 西山先生 (第 30b 页)
真德秀 博学穷经践履笃实当时立伪学
之禁以锢善类 (第 30b 页)
德秀 晚出独以斯文为已任讲习躬行
党禁解而正学明此五人者学问接道统之传著述发
儒先之秘其功甚大况科举取士已 (第 30b 页)
将胡安国春秋蔡
沈尚书集传表章而尊用之 真德秀 大学衍义亦备经
筵讲读是皆有补于国家之治道者矣各人出处详见
宋史本传俱应追锡名爵从祀先圣庙庭可以敦厚 …… (第 30b 页)
月奏准送礼部定拟五先生封爵
谥号俱赠太师杨时追封吴国公李侗追封越国公胡
安国追封楚国公蔡沈追封建国公 真德秀 追封福国
公各给词头宣命遣官赍往福建行省访问各人子孙
给付如无子孙者于其故所居乡里郡县学或书院祠
堂 (第 31a 页)
深邃践履笃实其言明白纯粹光辉日新真有合于
孔孟之学得统于伊洛之传者 真西山 之后一人而 …… (第 16a 页)
者一人董仲舒是也唐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者一
人孔颖达是也宋之从祀者九人而犹阙者四人范
仲淹欧阳修 真德秀 魏了翁是也元之从祀者一人
而犹阙者一人吴澄是也自夫孟轲既往圣学不明 …… (第 20b 页)
程颐兄弟承之道统于是有所传迨朱熹有作五经
四子皆有传注论述统宗会元集圣贤大成绍程氏
之传其中更学禁其道不行于是 真德秀 魏了翁并
作力以尊崇朱学为己任而圣贤之学乃复明真氏 …… (第 23a 页)
及深有功于圣经者也故宋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谥文
忠 西山先生 (第 30b 页)
真德秀 博学穷经践履笃实当时立伪学
之禁以锢善类 (第 30b 页)
德秀 晚出独以斯文为已任讲习躬行
党禁解而正学明此五人者学问接道统之传著述发
儒先之秘其功甚大况科举取士已 (第 30b 页)
将胡安国春秋蔡
沈尚书集传表章而尊用之 真德秀 大学衍义亦备经
筵讲读是皆有补于国家之治道者矣各人出处详见
宋史本传俱应追锡名爵从祀先圣庙庭可以敦厚 …… (第 30b 页)
月奏准送礼部定拟五先生封爵
谥号俱赠太师杨时追封吴国公李侗追封越国公胡
安国追封楚国公蔡沈追封建国公 真德秀 追封福国
公各给词头宣命遣官赍往福建行省访问各人子孙
给付如无子孙者于其故所居乡里郡县学或书院祠
堂 (第 31a 页)
仍旧未毁故也
十九年北京国子监既定其南监春祭命祭酒行礼称
皇帝谨遣
明史礼志宣德三年以万县训导李译请命礼部考正
从祀先贤名位颁示天下
明会典正统元年刋定从祀名爵位次颁行天下
明史英宗前纪正统二年六月乙亥以宋胡安国蔡沈 真德秀 从祀孔子庙庭
礼志正统二年禁天下祀孔子于释老宫
明史礼志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裴侃言天下文庙惟
论传道以 …… (第 22b 页)
蕙田案吴澄之祀罢于嘉靖九年
英宗前纪正统九年三月辛亥朔新建太学成释奠于
先师孔子
景帝本纪景泰二年二月辛未释奠于先师孔子
明会典景泰六年奏准以两庑祭品俭薄增豕四枣栗
各五十斤黍稷各一斗形盐五十斤南京国子监一体
增设
成化二年封董仲舒为广川伯胡安国建宁伯蔡沈崇
安伯 真德秀 浦城伯
王圻续通考成化四年彭时奏谓汉晋之时道统无传
所幸有专门之师讲诵圣经以诏学者斯文赖以不坠
此马 …… (第 24a 页)
胡瑜建言已将龟山与延平李氏文定胡氏九峰蔡
氏 西山真氏 俱加封爵列于从祀以世变不及遍行
天下此殆近于礼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者然则亲
讲于龟山若文定私淑于龟 …… (第 36b 页)
董仲舒后苍杜子春王通韩愈
胡瑗周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杨时
胡安国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 真德秀 许衡凡
九十一人
王圻续通考嘉靖九年釐正祀典撤去塑像至圣先师
孔子神位木主高二尺三寸七分阔四寸厚七分 …… (第 42a 页)
世宗实录嘉靖十九年礼部覆薛瑄从祀议从祀之
典崇德报功自汉以来大儒从祀代不乏人正统间
以宋胡安国蔡沉 真德秀 元吴澄从祀弘治间以宋
杨时从祀嘉靖九年又以宋陆九渊从祀而累朝诸
臣俱尝请以本朝礼部侍郎薛瑄从祀案 …… (第 51b 页)
舆如邽巽陈亢琴张步叔乘先儒左邱明公
羊高伏胜孔安国董仲舒王通周敦颐欧阳修张载程
颐胡瑗朱熹吕祖谦蔡沈 真德秀 薛瑄王守仁陈献章
胡居仁(旧冇寿张侯公伯寮新息侯秦冉考城伯戴圣/岐阳伯贾逵扶风伯马融任城伯何休偃师伯 …… (第 57b 页)
东林皆真修实悟以道统为已任而诣极最
高其他宋之胡安定(瑗/)陆文安(九/渊)张南轩(栻/)
吕成公(祖/谦) 真西山(德/秀) 蔡元定仲默(沈/)元之许
鲁斋(衡/)明之曹靖修(端/)吴康斋(与/弼)胡敬斋(居/仁)
(第 62a 页)
东林皆真修实悟以道统为已任而诣极最
高其他宋之胡安定(瑗/)陆文安(九/渊)张南轩(栻/)
吕成公(祖/谦)真西山 (德/秀) 蔡元定仲默(沈/)元之许
鲁斋(衡/)明之曹靖修(端/)吴康斋(与/弼)胡敬斋(居/仁)
(第 62a 页)
十九年北京国子监既定其南监春祭命祭酒行礼称
皇帝谨遣
明史礼志宣德三年以万县训导李译请命礼部考正
从祀先贤名位颁示天下
明会典正统元年刋定从祀名爵位次颁行天下
明史英宗前纪正统二年六月乙亥以宋胡安国蔡沈 真德秀 从祀孔子庙庭
礼志正统二年禁天下祀孔子于释老宫
明史礼志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裴侃言天下文庙惟
论传道以 …… (第 22b 页)
蕙田案吴澄之祀罢于嘉靖九年
英宗前纪正统九年三月辛亥朔新建太学成释奠于
先师孔子
景帝本纪景泰二年二月辛未释奠于先师孔子
明会典景泰六年奏准以两庑祭品俭薄增豕四枣栗
各五十斤黍稷各一斗形盐五十斤南京国子监一体
增设
成化二年封董仲舒为广川伯胡安国建宁伯蔡沈崇
安伯 真德秀 浦城伯
王圻续通考成化四年彭时奏谓汉晋之时道统无传
所幸有专门之师讲诵圣经以诏学者斯文赖以不坠
此马 …… (第 24a 页)
胡瑜建言已将龟山与延平李氏文定胡氏九峰蔡
氏 西山真氏 俱加封爵列于从祀以世变不及遍行
天下此殆近于礼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者然则亲
讲于龟山若文定私淑于龟 …… (第 36b 页)
董仲舒后苍杜子春王通韩愈
胡瑗周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杨时
胡安国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 真德秀 许衡凡
九十一人
王圻续通考嘉靖九年釐正祀典撤去塑像至圣先师
孔子神位木主高二尺三寸七分阔四寸厚七分 …… (第 42a 页)
世宗实录嘉靖十九年礼部覆薛瑄从祀议从祀之
典崇德报功自汉以来大儒从祀代不乏人正统间
以宋胡安国蔡沉 真德秀 元吴澄从祀弘治间以宋
杨时从祀嘉靖九年又以宋陆九渊从祀而累朝诸
臣俱尝请以本朝礼部侍郎薛瑄从祀案 …… (第 51b 页)
舆如邽巽陈亢琴张步叔乘先儒左邱明公
羊高伏胜孔安国董仲舒王通周敦颐欧阳修张载程
颐胡瑗朱熹吕祖谦蔡沈 真德秀 薛瑄王守仁陈献章
胡居仁(旧冇寿张侯公伯寮新息侯秦冉考城伯戴圣/岐阳伯贾逵扶风伯马融任城伯何休偃师伯 …… (第 57b 页)
东林皆真修实悟以道统为已任而诣极最
高其他宋之胡安定(瑗/)陆文安(九/渊)张南轩(栻/)
吕成公(祖/谦) 真西山(德/秀) 蔡元定仲默(沈/)元之许
鲁斋(衡/)明之曹靖修(端/)吴康斋(与/弼)胡敬斋(居/仁)
(第 62a 页)
东林皆真修实悟以道统为已任而诣极最
高其他宋之胡安定(瑗/)陆文安(九/渊)张南轩(栻/)
吕成公(祖/谦)真西山 (德/秀) 蔡元定仲默(沈/)元之许
鲁斋(衡/)明之曹靖修(端/)吴康斋(与/弼)胡敬斋(居/仁)
(第 62a 页)
破自刎死子浑浚从父皆死诏封诚之正节侯钜义烈
侯立庙蕲州 吴昉知荆门军钟相之党攻城昉阖室
被害二子雍澧在襁褓间得免诏立庙于军城南赐额
英悯 杨震仲权知大安军不从吴曦之叛饮药死诏
谥节悯赐庙曰旌忠 南安洞贼入泰和大肆焚掠县
著姓萧必显萧伯达起义兵保障一方事闻徵必达赐
以爵凡死于阵者立庙祀之额曰忠义 金人攻凤阳
统制韩存秦允以所部血战死之立祠曰忠义 江西
洞寇犯南雄境郡守赵善契督战与其子汝振司法黄
枢俱死立祠于保昌县 洞寇犯南雄境摧锋将梁满
战死立梁侯祠祀之
理宗宝庆时南雄建四先生祠以祀周子二程及朱子 (真西山/ 有记) 建朱文公祠于建安其季子在嫡孙鉴从士友
之请也建安又有游御史祠祀游酢有胡文定祠祀胡
安国皆在府 (第 40b 页)
侯立庙蕲州 吴昉知荆门军钟相之党攻城昉阖室
被害二子雍澧在襁褓间得免诏立庙于军城南赐额
英悯 杨震仲权知大安军不从吴曦之叛饮药死诏
谥节悯赐庙曰旌忠 南安洞贼入泰和大肆焚掠县
著姓萧必显萧伯达起义兵保障一方事闻徵必达赐
以爵凡死于阵者立庙祀之额曰忠义 金人攻凤阳
统制韩存秦允以所部血战死之立祠曰忠义 江西
洞寇犯南雄境郡守赵善契督战与其子汝振司法黄
枢俱死立祠于保昌县 洞寇犯南雄境摧锋将梁满
战死立梁侯祠祀之
理宗宝庆时南雄建四先生祠以祀周子二程及朱子 (真西山/ 有记) 建朱文公祠于建安其季子在嫡孙鉴从士友
之请也建安又有游御史祠祀游酢有胡文定祠祀胡
安国皆在府 (第 40b 页)
(丛方体而成茎其叶初生泥泥然润泽而可爱忍伤切/之乎草之丛生如兄弟之聚也戚戚然亲爱之兄弟)
(莫疏远宜俱/相亲近也)
(真氏德秀 曰使人主能体此章之旨则虽一草一木/且不敢轻于摧折也况骨肉之戚而纵寻害乎此诗)
(二章以下皆言燕乐兄 (第 20a 页)
(莫疏远宜俱/相亲近也)
(真氏德秀 曰使人主能体此章之旨则虽一草一木/且不敢轻于摧折也况骨肉之戚而纵寻害乎此诗)
(二章以下皆言燕乐兄 (第 20a 页)
(之山川则无祭兵之所在则宜/有祭此非常祭故皆为之位)
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传谓伐纣之时名/山华岳大川河)
(疏自周适商路过河华故知所过名山华岳大川河也/周礼大祝云王过大山川则用事焉郑云用事用祭事)
(行告/也)
(真氏德秀 曰王者之师代天致罚非其人得罪于天/天理所不容人情所不堪必不轻易以动众也其始)
(也必以其人所积之恶 (第 19a 页)
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传谓伐纣之时名/山华岳大川河)
(疏自周适商路过河华故知所过名山华岳大川河也/周礼大祝云王过大山川则用事焉郑云用事用祭事)
(行告/也)
(真氏德秀 曰王者之师代天致罚非其人得罪于天/天理所不容人情所不堪必不轻易以动众也其始)
(也必以其人所积之恶 (第 19a 页)
(陈氏浩曰既以币玉告于祖庙则奉此币玉犹奉祖/宗之命也故曰主命每舍必奠神之也反则设奠以)
(告而埋藏之/不敢亵也)
(真氏德秀 曰先儒谓庙无虚主有庙者不可以其主/行主命谓虽无木主但所受于神之命即是主也)
(吴氏澄曰迁庙主谓祔祢 …… (第 19a 页)
(王氏曰大师掌衅祈号祝则左传/所谓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
春秋定公四年左氏传卫祝佗子鱼曰君以军行祓社
衅鼓祝奉以从
(真氏德秀 曰古礼天子亲征必奉庙主社主从军而/行有功则赏于庙主前不用命则戮于社主前示不)
(专/也)
孔丛子 …… (第 20b 页)
蕙田案以上乞师
右用师名目
书武成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
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真氏德秀 曰此武功成告祖及天之礼先祖后郊者/郑氏谓其自近始蔡氏以为由亲而尊窃以谓武王)
(伐商受命于文考及其 …… (第 43b 页)
蕙田案此凯旋劳还率
周礼春官视瞭宾射奏其钟鼓鼜恺献亦如之(注凯献/献功恺)
(乐也杜子春读鼜为忧戚之戚谓戒守鼓也击鼓声疾/数故曰戚 疏鼜谓夜戒守之鼓恺献谓战胜献俘之)
(时作恺乐二者皆/视瞭奏其钟鼓)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左氏传晋侯献楚俘于王驷介百
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
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
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
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
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
之丕显休命
(真氏德秀 曰此古人献俘/策命之礼见于春秋者)
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徵
会讨贰杀舟之侨以徇于 (第 49b 页)
国民于是大服
(真氏德秀 曰此虽春秋时事而/亦可见三代桭旅凯旅之遗制)
昭公十年左氏传季平子伐莒取郠献俘
十七年左氏传晋荀吴灭 (第 49b 页)
(告而埋藏之/不敢亵也)
(真氏德秀 曰先儒谓庙无虚主有庙者不可以其主/行主命谓虽无木主但所受于神之命即是主也)
(吴氏澄曰迁庙主谓祔祢 …… (第 19a 页)
(王氏曰大师掌衅祈号祝则左传/所谓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
春秋定公四年左氏传卫祝佗子鱼曰君以军行祓社
衅鼓祝奉以从
(真氏德秀 曰古礼天子亲征必奉庙主社主从军而/行有功则赏于庙主前不用命则戮于社主前示不)
(专/也)
孔丛子 …… (第 20b 页)
蕙田案以上乞师
右用师名目
书武成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
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真氏德秀 曰此武功成告祖及天之礼先祖后郊者/郑氏谓其自近始蔡氏以为由亲而尊窃以谓武王)
(伐商受命于文考及其 …… (第 43b 页)
蕙田案此凯旋劳还率
周礼春官视瞭宾射奏其钟鼓鼜恺献亦如之(注凯献/献功恺)
(乐也杜子春读鼜为忧戚之戚谓戒守鼓也击鼓声疾/数故曰戚 疏鼜谓夜戒守之鼓恺献谓战胜献俘之)
(时作恺乐二者皆/视瞭奏其钟鼓)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左氏传晋侯献楚俘于王驷介百
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
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
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
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
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
之丕显休命
(真氏德秀 曰此古人献俘/策命之礼见于春秋者)
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徵
会讨贰杀舟之侨以徇于 (第 49b 页)
国民于是大服
(真氏德秀 曰此虽春秋时事而/亦可见三代桭旅凯旅之遗制)
昭公十年左氏传季平子伐莒取郠献俘
十七年左氏传晋荀吴灭 (第 49b 页)
附都簿载某人借若干石依正簿分
两时给初当下田时次当耘耨时秋成还谷不过八月
三十日足湿恶不实者罚嘉定末 真德秀 帅长沙行之
凶年饥岁人多赖之然事久而弊或移用而无可给或
拘催无异正赋良法美意胥此焉失
玉海乾道四年戊 (第 58b 页)
两时给初当下田时次当耘耨时秋成还谷不过八月
三十日足湿恶不实者罚嘉定末 真德秀 帅长沙行之
凶年饥岁人多赖之然事久而弊或移用而无可给或
拘催无异正赋良法美意胥此焉失
玉海乾道四年戊 (第 58b 页)
也
光宗本纪绍熙三年五月蠲四川水旱郡县租赋
食货志绍兴五年蠲庐州旱伤百姓贷稻种三万二千
一百石
宁宗本纪庆元元年九月蠲临安府水灾贫民赋台岩
湖三州被灾民丁绢 三年九月以四川旱诏蠲民赋
嘉泰四年七月蠲两浙阙雨州县逋租
开禧二年七月罢旱伤州军比较租赋一年
嘉定元年闰四月蠲两浙阙雨州县贫民逋赋 三年
三月蠲荒歉诸州民间逋负
王圻续通考嘉定七年江东 转运副使真德秀 奏乞
停阁夏税蠲放秋苗疏曰臣闻乾德二年四月诏曰
自春徂夏时雨尚愆深恐黎民失于播殖所宜优恤
俾𫉬 (第 32b 页)
光宗本纪绍熙三年五月蠲四川水旱郡县租赋
食货志绍兴五年蠲庐州旱伤百姓贷稻种三万二千
一百石
宁宗本纪庆元元年九月蠲临安府水灾贫民赋台岩
湖三州被灾民丁绢 三年九月以四川旱诏蠲民赋
嘉泰四年七月蠲两浙阙雨州县逋租
开禧二年七月罢旱伤州军比较租赋一年
嘉定元年闰四月蠲两浙阙雨州县贫民逋赋 三年
三月蠲荒歉诸州民间逋负
王圻续通考嘉定七年江东 转运副使真德秀 奏乞
停阁夏税蠲放秋苗疏曰臣闻乾德二年四月诏曰
自春徂夏时雨尚愆深恐黎民失于播殖所宜优恤
俾𫉬 (第 32b 页)
庄氏(夏/) (子礼/) (永春/)
晁氏(公武/) (子止/) (昭德/)
赵氏(汝腾/) (茂实/)
真氏(德秀/) (景元 希西山/一作 元)
魏氏(了翁/) (华父/) (鹤山/)
王氏(与之/) (次点/) ( (第 19b 页)
晁氏(公武/) (子止/) (昭德/)
赵氏(汝腾/) (茂实/)
真氏(德秀/) (景元 希西山/一作 元)
魏氏(了翁/) (华父/) (鹤山/)
王氏(与之/) (次点/) ( (第 19b 页)
曰整齐严肃则心自一一则自无非僻之干矣 又
曰心定者其言安以舒不定者其辞轻以疾(案程子/定字义)
(与安定辞/定字别) 真氏德秀 曰毋不敬身心内外不可使
有一毫之不敬也其容貌必端严而若思其言辞必
安定而不遽以此临民民有不安者乎 (第 6a 页)
曰心定者其言安以舒不定者其辞轻以疾(案程子/定字义)
(与安定辞/定字别) 真氏德秀 曰毋不敬身心内外不可使
有一毫之不敬也其容貌必端严而若思其言辞必
安定而不遽以此临民民有不安者乎 (第 6a 页)
亲之在其前也无声且听况闻亲之声乎则召之无诺
可知矣无形且视况视亲之面乎则颜之无犯从可知
矣 陈氏浩曰先意承志也
通论 真氏德秀 曰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此戒慎乎其所
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之意乎盖孝子之心惟恐纤芥
之差须臾之失故其潜观 (第 19a 页)
可知矣无形且视况视亲之面乎则颜之无犯从可知
矣 陈氏浩曰先意承志也
通论 真氏德秀 曰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此戒慎乎其所
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之意乎盖孝子之心惟恐纤芥
之差须臾之失故其潜观 (第 19a 页)
暴文则不野 马氏睎孟曰乐以脩内礼以脩外此
教之始礼乐之分也礼不止脩内乐不止脩外此教
之成礼乐之合也 真氏德秀 曰礼以起人之敬敬
心生则慢心窒乐以感人之和和心生则戾心消薰
陶德性变化气质莫妙于此至二者薰醲涵畅 …… (第 35b 页)
入前后罔非正人则目不阅淫色耳不闻优笑居不
近庸邪玩不备珍异则所见者正事所闻者正言所
行者正道所以教喻而德成 真氏德秀 曰前言礼
乐教世子之具此言师保教世子之人
通论郝氏敬曰此保傅即周官三公三孤而周礼惟
大司徒之属 …… (第 38a 页)
贞即国治之谓也
通论 真氏德秀 曰天子之世子将为君者也而乃于
公侯卿大夫士之子以齿为先后何哉君在故也父
在故也长长故也身为世子而 (第 45b 页)
教之始礼乐之分也礼不止脩内乐不止脩外此教
之成礼乐之合也 真氏德秀 曰礼以起人之敬敬
心生则慢心窒乐以感人之和和心生则戾心消薰
陶德性变化气质莫妙于此至二者薰醲涵畅 …… (第 35b 页)
入前后罔非正人则目不阅淫色耳不闻优笑居不
近庸邪玩不备珍异则所见者正事所闻者正言所
行者正道所以教喻而德成 真氏德秀 曰前言礼
乐教世子之具此言师保教世子之人
通论郝氏敬曰此保傅即周官三公三孤而周礼惟
大司徒之属 …… (第 38a 页)
贞即国治之谓也
通论 真氏德秀 曰天子之世子将为君者也而乃于
公侯卿大夫士之子以齿为先后何哉君在故也父
在故也长长故也身为世子而 (第 45b 页)
成其行以外治外者也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
礼不接心术以外治内也惰慢邪辟之气不设身体
以内治外也 真氏德秀 曰奸声乱色不留聪明养
其外也淫乐慝礼不接心术养其内也惰慢之气自
内出邪辟之气自外入不设于身体则内 (第 30a 页)
礼不接心术以外治内也惰慢邪辟之气不设身体
以内治外也 真氏德秀 曰奸声乱色不留聪明养
其外也淫乐慝礼不接心术养其内也惰慢之气自
内出邪辟之气自外入不设于身体则内 (第 30a 页)
而下之以见严威言之法也 朱子曰入之一字正
见得外诱使然非本心实有此恶虽非本有然既为
所夺而得以为主于内则非心而何 真氏德秀 曰
犹污泥非水挠而浊之是亦水矣
案制乎外所以养其中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
之心入之无外之非内也 (第 46b 页)
见得外诱使然非本心实有此恶虽非本有然既为
所夺而得以为主于内则非心而何 真氏德秀 曰
犹污泥非水挠而浊之是亦水矣
案制乎外所以养其中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
之心入之无外之非内也 (第 46b 页)
明交若如此思之却惹起无穷哀戚如何接神所谓
思其居处笑语惟当忌日宜如此
辨正 真氏德秀 曰程氏谓齐不容有思有思非齐也
盖齐与戒异当七日之戒凛然祗惧容有思焉及齐
三日则湛然纯一无所思矣此 (第 5a 页)
思其居处笑语惟当忌日宜如此
辨正 真氏德秀 曰程氏谓齐不容有思有思非齐也
盖齐与戒异当七日之戒凛然祗惧容有思焉及齐
三日则湛然纯一无所思矣此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