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政書類
載記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太清部
太玄部
          右会盟
隐公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杜注遇者革次之期二/国各简其礼若道路相)
(逢遇也会疏曲礼下云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于/郤地曰 然则会者豫谋閒地克期聚集训上下之则)
(制财用之节示威于众各重其礼虽特会一国若二国/以上皆称会也遇者或未及会期或暂须相见各简其)
(礼若道路相逢遇然周礼冬见曰遇则与此别 刘贾
以/遇者用冬遇之礼故杜难之释例曰遇者仓卒简仪若)
(道路相逢遇者耳周礼诸侯冬见天子曰遇刘氏因此/名以 (第 50b 页)
 其文及夫人固当有似之者也(五叶左三行)文作友 言
归至之年薨(六行)无之字 今推按传之注下(六叶右一行)
作上 桓已成人(二行)已作以 隐公至即位传(六叶右七行)
无即字 仲子手有夫人之文其父爱之(八行)爱作娶
但为桓年少(九行)年作尚 尊二国而慢时主(八叶右一行)
作亡 此下二月有会盟之事(六行)二作三 王者不奉
天以制号令(九叶左八行)奉作承 及其礼义(十一叶右一行)义作
仪 亦序于其列经举国名(十五叶左七行)其列作列其 不
可舍爵而书氏(十七叶右一行)氏作字 而备书于终者(十七叶左)

(五行)终作经 而隐终有让国授桓之心(十八叶左六行)让作推
颜氏说以为(八行)颜作颍  刘贾
顾为传文生例云(十九叶右)
(一行)顾作颍 其后申绝(二十叶左九行)申作中 非有其德可
(二十一叶 (第 3b 页)
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父子许惠卿皆先儒
之美者也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家故特举
许颖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
义类各随而解之
何休氏曰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 …… (第 93b 页)
义一用杜氏非徒 刘贾
之说不存服义亦不尽见固不
若两存之以见服杜之为孰愈也
宋濂氏曰春秋古史记也夏商周皆有焉至吾孔子则
(第 120a 页)
阙之以俟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父子许惠
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家
故持举 刘贾
许颖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年
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又别集诸
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 (第 6a 页)
 注文添补
秋九月大雩注有豫赋敛之烦也○各本俱脱敛字今

 据音义添补
秋蒐于红传何以书盖以罕书也○(臣宗楷/)按左传疏
 注 刘贾
颖云蒐于红不言大者言公大失权在三家
 也十一年蒐于比蒲经书大蒐复云书大者言大众
 尽在三家随文造意以 (第 37a 页)
 之最密非徒班固也自古以来诸论春秋者多述谬
 诸或造家术或用黄帝以来诸历以推经传朔日皆
 不得谐合日食于朔此乃天验经传又书其朔日可
 谓得天而 刘贾
诸儒说皆以为月二日或三日公违
 圣人明文其蔽在于守一元不与天消息也余感春
 秋之事尝著历论极言历之通 (第 3a 页)
而阙之以俟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父子许
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颍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
家故特举 刘贾
许颍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
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又别集
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 (第 10a 页)
而阙之以俟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父子许
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颍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
家故特举 刘贾
许颍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傅之
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傅集解又别集
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 …… (第 4a 页)
者多述谬误或造家术或用黄
帝以来诸历以推经傅朔日皆不得谐合日食于朔此
乃天验经傅又书其朔食可谓得天而 刘贾
诸儒说皆
以为月二日或三日公违圣人明文其蔽在于守一说
不与天消息也余感春秋之事常著历论极言历之通
(第 7b 页)
 此皆是实不假文托义也丘明于四公发傅以不书
 不称起文其义一也(案邱明三句永乐大典无之从/隐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增入)
  刘贾
颖又欲为傅文生例云恩深不忍则傅言不称 …… (第 6a 页)
 来之刑罚也卫北宫括惰于会向摄于伐秦一年之
 中兴废随事过而能改不远复无祗悔之义也凡此
 三百七十馀条 刘贾
许君曲为辞义来盟细碎既非
 经传本体又诸无传者或有直辞不须传文绝落而
 诸儒皆妄为生义趋于不穷今诸经 …… (第 23b 页)
 不书葬贼不讨也案蔡世子般弑其君国人不讨而

 书葬宋长万弑君国人醢之而不书葬此违经傅者
 也薨葬蔡桓侯独不称公 刘贾
许曰桓卒而季归无
 臣子之辞也蔡侯无子以弟承位群臣无废主社稷
 不乏祀故傅称蔡人嘉之非所贬也把伯称子 …… (第 38b 页)
 三发蔡侯有贬傅亦宜说史书谬误疑在阙文也凡
 公所出朝聘奔丧葬皆止书如不言其事此春秋之
 常宣十年公如齐 刘贾
许曰不书奔丧讳过也于聘
 例既不宜独生此义又讳过之意欲依成十年公如 (第 38b 页)
 礼之例把降为夷华耦具官君子贵之至于此等卿
 而不备礼亦所以见其略贱也诸儒以为邾莒无命
 卿既自违傅 刘贾
又云春秋之序三命以上乃书于
 经颖氏以为再命称人传曰叔孙昭子三命踰父兄
 昭公十年昭子始加三命而先此 (第 11a 页)
 之义焉至于激节之士则不然南史执简而累进董
 狐书法而不隐鬻拳劫君而自刖晏婴端委而引直
 贤圣亦录而善之所以广义训傅大道殷有三仁此
 之谓也 刘贾
许颖复于薨卒生例云日月详者吊赠 …… (第 8b 页)
 国人惊乱弃疾从而扇之比惧自杀皆弃疾之由故
 书公子弃疾杀公子比也左氏义例止此而已其馀
 小异皆从赴也 刘贾
许颖以为君恶及国朝则称国
 以弑君恶及国人则称人以弑案傅郑灵宋昭经文
 异而例同故重覆以同之子弑其父 …… (第 11a 页)
 蔡侯之请自将其众唯蔡侯之命故亦言以吴子也

 傅例称师则诸不言师者皆不用以为例也以之于
 言所涉甚多 刘贾
许颖既不守例为断又不能尽通
 诸以唯杂取晋人执季孙以归刘子单子以王猛居
 于皇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 …… (第 13b 页)
 之蒐传言革车千乘所以示大蒐也而经不书大诸
 事同而文异傅不曲言经义者直是时史之阙略仲
 尼略而从之春秋不可错综经文此之类也 刘贾

 云蒐于红不言大者言公大失权在三家也十一年 …… (第 15a 页)
 不安且又自违左氏传称秋大雩书不时此秋即颖

 氏之五月而忘其不时之文欲以雩祭 刘贾
又以为
 诸书用皆不宜用(案书字成十七年/正义引释例作言)反于礼者也施
 之用郊似若有义至于贽用币及 (第 39b 页)
 也适鲁则书地曰来奔来奔则叛可知盖记事外内

 之辞也 刘贾
说三叛人以地来奔不书叛谓不能专
 也此直外内之辞既以地来妻公之姑姊还其大邑
 不得复言不能专也(襄二 …… (第 9a 页)
 字不书名书入不书叛也叛分也传曰始分为纪侯

 大去张本也 刘贾
谓纪季以酅奔齐不言叛不能专
 酅也傅称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季非叛也纪亡
 之后叔姬归于酅明为附庸犹得 …… (第 9b 页)
 释例曰邢迁于夷仪则以自迁为文宋人迁宿齐人
 迁阳则以宋齐为文各从彼此所迁之实记注之常
 辞亦非例也 刘贾
依二传以为鄣纪之遗邑计纪侯
 去国至此二十七年纪侯犹不堪齐而去则邑不得
 独存此盖附庸小国若邿鄟者 (第 11b 页)
(案自 刘贾
依二传/以下永乐大典无)
 (之从庄三十年正/义所引释例增)须句子鲁之私属若颛臾之比鲁
 谓之社稷之 …… (第 11b 页)
 总而言之不复分别因旧与造新也经书延厩称新
 而不言作傅言新作延厩书不时也此称经文而以
 不时为讥义不在作也然寻傅足以知经阙作字也
 而 刘贾
云言新有故木言作有新木延厩不书作所
 用之木非公命也凡诸兴造固当有新固当有因今
 谓春秋微意直记别此 (第 23b 页)
 (长历并作/多述谬误)或造家术或用黄帝以来诸历以推经传
 朔日皆不得谐合日食于朔此乃天验经传又书其
 朔日食可谓得天而 刘贾
诸儒说皆以为月二日或
 三日并公违圣人明文其蔽在于守一元不与天消
 息也余感春秋之事尝著历论极言历之 (第 5a 页)
 名号当须互见(成七年正/义引释例)
 齐人歼于遂郑弃其师亦时史即事以安文或从赴
 辞故传亦不显明义例也(庄十七年正/义引释例)
  刘贾
许因有年大有年之经有鸲鹆来巢书所无之
 传以为经诸言有皆不宜有之辞也据经螟螽不书
 有传发于鲁之无鸲 (第 30b 页)
学官
诸儒莫应然传之者亦巳众多贾景伯服子慎并为训
解及晋而杜元凯又作经传集解三十卷释例四十卷
且历诋 刘贾
之违独不言服氏岂或不见服氏书乎亦
不应不见也世族谱本之刘向世本地志本之泰始郡
国图长历本之刘洪乾象历 …… (第 1a 页)
自是而愈散哉自唐孔颖达春秋正义一用杜氏非徒
之说不存服义亦不尽见固不若两存之以见服杜
之为孰愈也今释例具在有刘蕡序蕡太和中对贤良
策讥切人主斥骂 (第 2a 页)
而阙之以俟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父子许
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颍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
家故特举 刘贾
许颍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
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又别集
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 (第 8a 页)
  (三/十)杜不取公榖简二传去异端
庄十九年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杜注云公羊榖梁

皆以为鲁女媵陈侯之妇僖九年伯姬卒杜注云公羊
榖梁曰未适人故不称国如此之类是简二传也先儒
取二传多矣杜不取者是去异端也
  (三十/一) 刘贾
许颍及服虔优劣
汉书楚元王传称刘歆字子骏刘德孙刘向少子也哀
帝时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大好之初左氏 (第 21a 页)

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诂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
解经经传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是其创通大义

也后汉贾逵字景伯扶风人也父徽字元伯授业于歆
作春秋条例逵传父业作左氏传诂训许惠卿名淑魏
郡人也颍子严名容陈郡人也比于 刘贾
之徒学识虽
复浅近然亦注述春秋名为一家之学杜以为先儒之
内四家差长故特举其违以见异同自馀服虔之徒殊 (第 21b 页)
  (三十/二)左弑列惟赵盾许止楚比弃疾馀从赴
经书赵盾弑君而传云灵公不君又以明于例此弑宜
称君也弑非赵盾而经不变文者以示良史之意深责
执政之臣传特见仲尼曰越竟乃免明盾亦应受罪也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古之慎戒也人子之孝当尽心尝
祷而已药物之剂非所习也许止身为国嗣国非无医

而轻果进药故罪同于弑二者虽原其本心而春秋不
赦盖为教之远防也楚灵无道于民于例当称国以弑
公子比首兵自立楚众散归而灵王缢死故以比为弑
主也比既得国国人惊乱弃疾从而扇之比惧自杀皆
弃疾之由故书公子弃疾杀公子比也左氏义例止此
而已其馀小异皆从赴也 刘贾
许颖以为君恶及国朝
则称国以弑君恶及国人则称人以弑案传郑灵宋昭
经文异而例同故重发以同之子弑其父又嫌 (第 18b 页)
  (年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楚城夷而处之三十一/年吴人侵楚伐夷盖夷城父二名兼用也秦二世)
  (二年遣长史司马欣董翳击盗杀陈胜于城父汉/五年 刘贾
军从寿春屠城父至垓下寻置城父县)
  (属沛郡后汉属沛国晋属谯郡刘宋侨置浚仪县/属陈留郡以城父县并入 (第 15a 页)
  (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孔氏曰今苏州也又于城/内小城西北别东城以居嫌破楚门名不美改为)
  (昌门秦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汉初以封 荆王贾
都/吴后属吴王濞景帝三年仍为会稽郡治后汉永)
  (建四年分置吴郡晋宋因之杜佑曰吴郡吴兴丹/阳三郡为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