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編年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敕沙门宝唱惠超僧智
法云及袁昙允等相对疏出华质有序不坠译宗普通
五年卒于正观春秋六十有五
僧伽婆罗所 译师 利问经字母五十字
阿阿伊伊忧忧釐釐梨梨翳翳乌炮庵痾迦法伽
誐遮车阇禅若多他陀檀那多(轻)他(轻) (第 4b 页)
法云及袁昙允等相对疏出华质有序不坠译宗普通
五年卒于正观春秋六十有五
僧伽婆罗所 译师 利问经字母五十字
阿阿伊伊忧忧釐釐梨梨翳翳乌炮庵痾迦法伽
誐遮车阇禅若多他陀檀那多(轻)他(轻) (第 4b 页)
直蕃巡检又分
其本族大首领四人为族下巡检既分为四头项自此
可令不复合为一免点集作过又乞除裕啰格勒殿侍 玛
尔巴 山一带巡检上曰如何便言举种内属王安石曰不
知如何不谓之举种内属上曰须点集得方为内属安
石曰不知今欲如 (第 23a 页)
其本族大首领四人为族下巡检既分为四头项自此
可令不复合为一免点集作过又乞除裕啰格勒殿侍 玛
尔巴 山一带巡检上曰如何便言举种内属王安石曰不
知如何不谓之举种内属上曰须点集得方为内属安
石曰不知今欲如 (第 23a 页)
恃险诸将欲置阵平地韶计贼苟不肯舍险离
巢穴速斗则我师必且徒归而师已入险地则当使险
为吾所有乃径领师至 玛尔巴 山踰竹牛岭压贼军而陈
下令曰兵置死地敢有言退者斩贼乘高下战官军稍
却韶亲环甲麾帐下兵逆击之贼众溃走获 …… (第 10b 页)
焚其族帐洮西大震会摩正渡洮为之声援馀党复集 玛尔巴 山韶语诸将曰若官军至武胜则 (第 11a 页)
玛尔巴 山可一举
而定乃令景思立王存将泾原兵由竹牛岭南路张其
军声示以不疑而韶潜师由东谷路径趣武胜未至十
里 …… (第 11a 页)
运与免今年教阅宪又言闻韶欲归通远备夏国及遣
马忠荡除 玛尔巴 山南不顺蕃部乞令韶且在武胜王安
石曰韶来通远必是声言备夏国实袭不顺蕃部乃所
以保武胜也上曰 (第 16b 页)
玛尔巴 山去武胜远然岂可令韶只在
一处须听韶往来经略 诏国子监外舍生以七百人
为额日给食岁赐钱万缗 诏陜西河 (第 16b 页)
巢穴速斗则我师必且徒归而师已入险地则当使险
为吾所有乃径领师至 玛尔巴 山踰竹牛岭压贼军而陈
下令曰兵置死地敢有言退者斩贼乘高下战官军稍
却韶亲环甲麾帐下兵逆击之贼众溃走获 …… (第 10b 页)
焚其族帐洮西大震会摩正渡洮为之声援馀党复集 玛尔巴 山韶语诸将曰若官军至武胜则 (第 11a 页)
玛尔巴 山可一举
而定乃令景思立王存将泾原兵由竹牛岭南路张其
军声示以不疑而韶潜师由东谷路径趣武胜未至十
里 …… (第 11a 页)
运与免今年教阅宪又言闻韶欲归通远备夏国及遣
马忠荡除 玛尔巴 山南不顺蕃部乞令韶且在武胜王安
石曰韶来通远必是声言备夏国实袭不顺蕃部乃所
以保武胜也上曰 (第 16b 页)
玛尔巴 山去武胜远然岂可令韶只在
一处须听韶往来经略 诏国子监外舍生以七百人
为额日给食岁赐钱万缗 诏陜西河 (第 16b 页)
军没后数年弘始中虽有译本不至江南至陈氏
时有 译师 出遗教经论于是并行今长安雷氏家
遗教经石上行书贞观中行遗教经敕令择善书
经生书本颁焉敕与经字 (第 24b 页)
时有 译师 出遗教经论于是并行今长安雷氏家
遗教经石上行书贞观中行遗教经敕令择善书
经生书本颁焉敕与经字 (第 24b 页)
华严合论
高僧传眉州中嵓华严祖觉禅师幼聪慧书史过目成
诵著书排释氏恶境忽现悔过出家未几疽发膝上五
年医莫愈因书华严合论毕夜感异梦旦即舍杖步趋
一日诵至现相品曰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
虚空诸佛于中住无住亦无去处处皆见佛遂悟华严
宗旨府帅请讲于千部堂词辩宏放众所叹服因号为
华严禅师云
本事经七卷 译经图记四卷
高僧传释靖迈梓潼人贞观中玄装法师西回敕令翻 译师 预其选同栖玄明浚等执笔缀文译本事经七卷
又著译经图记铨序古今经目译人名位单译重翻疑 (第 10a 页)
高僧传眉州中嵓华严祖觉禅师幼聪慧书史过目成
诵著书排释氏恶境忽现悔过出家未几疽发膝上五
年医莫愈因书华严合论毕夜感异梦旦即舍杖步趋
一日诵至现相品曰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
虚空诸佛于中住无住亦无去处处皆见佛遂悟华严
宗旨府帅请讲于千部堂词辩宏放众所叹服因号为
华严禅师云
本事经七卷 译经图记四卷
高僧传释靖迈梓潼人贞观中玄装法师西回敕令翻 译师 预其选同栖玄明浚等执笔缀文译本事经七卷
又著译经图记铨序古今经目译人名位单译重翻疑 (第 10a 页)
(珠林时有丨丨丨名/曰只尸来诣佛所)天人师(五灯会元佛于二月八日/明师出时成道号丨丨丨)点点师(传/灯)
(录定心尊者有问法辄点胸示之时号/点点和尚陆游诗卯塔空寻丨丨丨)大 译师(海空智藏经譬如/智人善解众语为)
(诸众生作/丨丨丨) 杯渡师(高僧传刘宋时有杯渡者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名丨丨丨)樊宗师(唐书/丨丨)
(丨字绍述力 (第 52a 页)
(录定心尊者有问法辄点胸示之时号/点点和尚陆游诗卯塔空寻丨丨丨)大 译师(海空智藏经譬如/智人善解众语为)
(诸众生作/丨丨丨) 杯渡师(高僧传刘宋时有杯渡者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名丨丨丨)樊宗师(唐书/丨丨)
(丨字绍述力 (第 52a 页)
七二四以里
法三百六十乘之得百八十六步奇)是即一由旬之量也旧译所言与
佛说适合(论者即是佛直说故)旧 译师 皆非聊尔人必当有所
禀𣴎而有百八十六步之馀分者必是度量之差矣
详阎浮提北边有七林七河
原夫阎浮提地 (第 26a 页)
法三百六十乘之得百八十六步奇)是即一由旬之量也旧译所言与
佛说适合(论者即是佛直说故)旧 译师 皆非聊尔人必当有所
禀𣴎而有百八十六步之馀分者必是度量之差矣
详阎浮提北边有七林七河
原夫阎浮提地 (第 26a 页)
存非圆
觉四大说乎中国之与西竺相去一二万里而其说若
合符节何也岂其得于心者亦有同然欤近世大儒谓
华梵 译师 皆窃庄列之精微以文西域之卑陋者恐未
为至论也
曾子孔子弟子鲁人曾参所撰也汉志云十八篇唐志
云二卷今世 (第 56b 页)
觉四大说乎中国之与西竺相去一二万里而其说若
合符节何也岂其得于心者亦有同然欤近世大儒谓
华梵 译师 皆窃庄列之精微以文西域之卑陋者恐未
为至论也
曾子孔子弟子鲁人曾参所撰也汉志云十八篇唐志
云二卷今世 (第 56b 页)
呢玛宁波噶布拉赞
呢玛(番语/谓日)宁波(谓/心)噶布拉(谓顶/骨)舍身为清净供养博密
(博地名密谓人其山即以此/得名在察木多硕板多之间)山洞忽出现二千馀岁传
至今五德七宝重庄严(据驻藏大臣和琳奏称查沙 玛/尔巴 阳八井庙内有呢玛宁波)
(噶布拉因送京遂命达赖喇嘛查其根源达赖喇嘛奏/言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千馀年嘉噶尔 (第 8b 页)
地方出一泥玛)
(宁波呼必勒罕至第七世后一有道行僧名博嘛桑巴/者获其噶布拉藏于博密山洞五辈达赖喇嘛时又一)
(有道行僧名多尔济者梦中见一神女告其处依所言/寻获之后沙 玛尔巴 之呼必勒罕多从博密地方转世)
(将此噶布拉世世供奉至今已二千馀/年色泽古润洵属有道舍利实为罕见)供养 (第 8b 页)
呢玛(番语/谓日)宁波(谓/心)噶布拉(谓顶/骨)舍身为清净供养博密
(博地名密谓人其山即以此/得名在察木多硕板多之间)山洞忽出现二千馀岁传
至今五德七宝重庄严(据驻藏大臣和琳奏称查沙 玛/尔巴 阳八井庙内有呢玛宁波)
(噶布拉因送京遂命达赖喇嘛查其根源达赖喇嘛奏/言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千馀年嘉噶尔 (第 8b 页)
地方出一泥玛)
(宁波呼必勒罕至第七世后一有道行僧名博嘛桑巴/者获其噶布拉藏于博密山洞五辈达赖喇嘛时又一)
(有道行僧名多尔济者梦中见一神女告其处依所言/寻获之后沙 玛尔巴 之呼必勒罕多从博密地方转世)
(将此噶布拉世世供奉至今已二千馀/年色泽古润洵属有道舍利实为罕见)供养 (第 8b 页)
搜博采求其贯
通不亦劳矣今先举诸家各不同处然后准的可得而寀义迾
可得而择也诸家不同约有七事按僧伽婆罗 译师 利问经举
五十字不空译文殊问经举五十字竺昙摩罗察译光赞般若
经举四十一字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举四十二字 (第 18b 页)
通不亦劳矣今先举诸家各不同处然后准的可得而寀义迾
可得而择也诸家不同约有七事按僧伽婆罗 译师 利问经举
五十字不空译文殊问经举五十字竺昙摩罗察译光赞般若
经举四十一字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举四十二字 (第 18b 页)
宝积三昧集序录
释氏之书有三法藏焉曰经曰律曰论经则佛与菩萨等所
说论则诸贤圣僧所著唯律必佛口亲宣而非诸大弟子之
得与闻也然而三藏之间统为十二部分为大小中三乘广
大殊胜无所不摄其文久流中国至秦而绝汉遣郎中蔡愔
及秦景往使天竺受其书以归自是 译师 叠至代有所增以
卷计者梁则五千四百隋则六千一百九十八唐承隋乱之
后稍有废逸开元之目则五千四十八至贞元 (第 12a 页)
释氏之书有三法藏焉曰经曰律曰论经则佛与菩萨等所
说论则诸贤圣僧所著唯律必佛口亲宣而非诸大弟子之
得与闻也然而三藏之间统为十二部分为大小中三乘广
大殊胜无所不摄其文久流中国至秦而绝汉遣郎中蔡愔
及秦景往使天竺受其书以归自是 译师 叠至代有所增以
卷计者梁则五千四百隋则六千一百九十八唐承隋乱之
后稍有废逸开元之目则五千四十八至贞元 (第 12a 页)
唯圣者能之。
** 论去取
吾佛经。尽出自西域。皆从翻译。然经之来。始于汉。至
西晋方大盛。晋之 译师。 独称罗什为最。而什之徒。生
肇融睿四公。僧之麟凤也。而什得执役。然什于肇。亦
曰。余解不谢子。文当相 …… (第 0766c 页)
应身大士。建大法幢者。何去取相左如
此。尝试论之。抑各有所主也。盖西域之语。质直无文。
且多重复。而 译师 之学。不善两方者。则文多鄙野。大
为理累。盖中国圣人之言。除五经束于世教。此外载
道之言者。唯老一书 (第 0767a 页)
** 论去取
吾佛经。尽出自西域。皆从翻译。然经之来。始于汉。至
西晋方大盛。晋之 译师。 独称罗什为最。而什之徒。生
肇融睿四公。僧之麟凤也。而什得执役。然什于肇。亦
曰。余解不谢子。文当相 …… (第 0766c 页)
应身大士。建大法幢者。何去取相左如
此。尝试论之。抑各有所主也。盖西域之语。质直无文。
且多重复。而 译师 之学。不善两方者。则文多鄙野。大
为理累。盖中国圣人之言。除五经束于世教。此外载
道之言者。唯老一书 (第 0767a 页)
记(十四)乞台
萨里碑(十五)上都华严至温禅师(十六)革
僧衙门论
(十七)仁宗(十八)三藏沙啰巴 译师(十九) 秦州
普觉英辨论师(二十)敕建瑞像殿记(二十
一)加封普庵宣命(二十二)京都崇恩谦讲师
(二十三)京 (第 0483a 页)
萨里碑(十五)上都华严至温禅师(十六)革
僧衙门论
(十七)仁宗(十八)三藏沙啰巴 译师(十九) 秦州
普觉英辨论师(二十)敕建瑞像殿记(二十
一)加封普庵宣命(二十二)京都崇恩谦讲师
(二十三)京 (第 048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