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目錄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政書類
傳記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实虑日久寖以为是自今后士子/好礼者于服式之中慎而行之)
 湘山野录宋真宗西祀回次河中长安父老三千人
 具表诣行在乞临幸上意未果召 种司谏放
决之时 (第 11b 页)
 亳州人隐居华山三峰赐号白云后赐号希夷邵子文
 云抟好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伯长伯长授李之才挺
 之挺之授尧夫以象学授 种放
放授许坚坚授范谔
 昌毛伯玉曰挺之易学专论象耳未尝及数学也子
 文既分象数为二而又以为其象学殊不可晓 (第 11a 页)
愚案六经奥论先天之学出于麻衣道人麻衣传之
希夷又朱子发进周易表陈搏以先天图传 种放
放传穆脩脩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其授受源流
如此至晦庵朱子笃信其说以为作易之原俨然
列诸二经十翼之首学者 (第 11a 页)
叔苗裔于辅嗣而广大之又有华山羽流陈抟者独得异学授之 种放
放授穆修修授李之才之才授邵雍雍之死朱熹元晦私淑之如释氏所谓教外别传者迨至有明以元晦同国姓崇奉特异颁诸 (第 49b 页)
 复归无极 填离朝元鍊气化神 之门
辩曰此图本名无极图陈图南刻于华山石壁列此名位创自河上公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图南同隐华山因以授陈陈又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 种放
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修以先天图授李挺之挺之以授卲天叟天叟以授于尧夫修以无极图授周茂叔茂叔又得先天地之偈 (第 29b 页)
 能贞固而吉也重在幽人上尤是不必深山穷谷之
 士也只不以岩廊损其山林之致便是盖九二臣位
 故也然则李泌白衣其廊庙之幽人乎 种放
终南其
 山林之显者乎是未可以出处论也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第 13b 页)
 先天之注脚也



 河图洛书之数邵尧夫传于李挺之挺之传于穆伯
 长伯长传于 种明逸
(第 10a 页)
明逸
传于陈图南
 河图九宫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五居中央纵横皆十五伏羲观河图而画八卦者此 (第 10a 页)
   至河出图洛出书其文见于易傅而相傅五
    位九宫则朱震序其授受源流谓陈搏以先
    天图傅 种放
放傅穆修修傅李之才之才傅
    邵雍放以河图洛书傅李溉溉傅许坚坚傅
    范谔昌谔昌傅刘牧据此则 (第 1b 页)
   先天或问
或问汉孔安国刘歆班固皆曰伏羲继天而王龙马出
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列于背有
数至九禹法之以陈九畴魏关朗亦曰河图之文七前
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是汉魏
诸儒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初无异说及宋刘牧独
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易而置之且引大传而曰二者
皆出于伏羲之世故易范相为表里谓其传得之范谔

昌谔昌得之许坚许坚得之李溉李溉得之 种放
(第 7b 页)
种放
得之希夷今九经图及经生学士皆准刘牧之说晦庵
虽曾改正然犹有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之疑
今子乃直订十 (第 7b 页)
 而祸不罹夫固履道之坦坦幽人之贞吉者欤故可
 以没齿不可以朵颐苟不固其守人将议其后不招
 而来我将罹其灾若殷浩之不果隐 种放
之弗克终 (第 3b 页)
 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而子以不赀之身怒万乘之

 主及其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然
 则遁世而不终其身是为虚遁樊英 种放
不免君子
 之议隐身而无益于世是为素隐仲子华士将罹圣
 王之诛可不慎乎可不慎乎易曰利贞征凶弗损益
  (第 4b 页)
 胡为乎往而不反哉是故不病于始之隐而病乎终

 之迷虽然为司空图魏野则可为卢藏用 种放
则不
 可假捷径丐良媒大之藉五就小之称两截叛道甚
 矣岂非名教之罪人乎易曰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
 食方 …… (第 13b 页)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若将终身焉不然而苟
 且以赴功名之会顷刻以变终身之操则前功尽弃
 万事瓦裂矣 种放
之不如魏野王良之不如严光华
 歆之不如管宁有以也夫易曰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何 (第 27b 页)
此窃窥造化乃秘宝之宋兴异人挺生希夷先生陈搏
图南从方伎家得此当时有穆修 种放
游其门故穆得
其古易种得其图书穆传李之才再传而至邵雍种传
李溉许坚范谔昌四传而至刘牧邵子得图书盖亦穆 (第 6b 页)
民所传独反而置之则洛书之数为十河图/之数为九矣朱子发深然其说历指序其源流以为濮)
(上陈抟以先天图传 种放
放传穆脩脩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 …… (第 4b 页)
尝不以别传私之逯伊川作易传收其昆仑旁薄)
(者散之于六十四卦中理到语精易道于是而大定矣/其时康节上接 种放
穆修李之才之传而创为河图先)
(天之说是亦不过一家之学耳晦庵作本义加之于开/卷读易者从之后世颁之学宫 (第 15a 页)
皆/有明法图之数则左旋而五行相生书之数则右转而)
(五行相克乃至顺数逆推莫不俱有自然之妙当时有/穆修 种放
游其门穆得其古易种得其图书传至邵子)
(其洞彻蔑以过矣盖自关子明以五十五数为河图四/十五数为洛书与今 (第 51a 页)
 汉上易传卦图      宋 朱震 撰
卦图所以解剥彖象推广说卦断古今之疑发不尽之
意弥缝易传之阙者也

右河图刘牧传于范谔昌谔昌传于许坚坚传于李溉
溉传于 种放
放传于希夷陈抟其图戴九履一左三右
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纵横十有五总四十有五列禦
寇曰易者一也一变而为七 (第 2a 页)
于背有数至九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刘子骏班孟坚皆主此而考其世者又互异矣陈图南始以二图与伏羲四图传之穆伯长 种明逸
由是其数有可稽矣邵子得穆之传以十为图九为书刘长民得种之传以九为图十为书而稽其数者又 (第 16b 页)
 字解说止有一图寓阴阳消长数与卦生变图亦非
 创作孔子系辞述之明矣实指今先天方圆图也又
 朱汉上言抟以先天图传 种放
然则图岂康节创造
 哉稽焦京卦气远自西汉其十二辟卦之序与今圆 (第 6a 页)
取天地之中字尧夫取尧时中数也(先生著述有/皇极经世书)
(有渔樵问对有击壤/诗多明易学者也)辨惑又曰 种放明逸
亦傅图南象
学授庐江许坚许坚授范谔昌由此一枝傅于南方也
濂溪先生周子名敦颐(先生初讳敦实后避/英宗旧 …… (第 34b 页)
陵人老于九江著太极图及图说及通书阐明道学之
秘而朱汉上震又谓陈抟以先天图傅 种放
放傅穆修
修以太极图傅敦颐而朱文公辨之曰尝读朱内翰进
易说表谓此图之傅自陈抟 (第 35a 页)
种放
穆修而来夫以先生
之学之妙不出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穆所及
又有曰先生不由师傅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 (第 35a 页)
  居其一名曰先天图亦曰太极图取参同契之月
  体纳甲二用三五与九宫八卦混而一之者也朱
  子发云陈抟以先天图授 种放
三传而至邵雍则
  康节之学实出于希夷其所演以为先天古易者
  悉本此图可知也后人谓之天地自然之图又 …… (第 44b 页)
  正对交注于中此二用之气所以纳戊巳也举参
  同千言万语之玄妙而括之以一图微而著约而
  赅丹家安得不私之为秘宝而肯轻出示人耶
  自 种放
之后儒者受此图皆有所变通恢廓而非
  复希夷之旧唯蜀之隐者得其本真私相授受以 …… (第 46b 页)
  河图曰太极图而加古以别之
  先天图虽丹家修炼之诀然亦必得其人而传之
  非其人则不传也故宋初唯 种放
穆修受希夷之
  学而他无闻焉其后穆修授李之才之才授邵雍
  而天下始知有象数之学即上所列二图是也亦 …… (第 48b 页)
  (图为河图五行生成数为洛书戴九履一/为太一下行九宫图鹤山云此亦是一说)希夷之
  所授受尽于此矣而说者谓此外别有河图洛书
   种放
得之以传李溉及许坚不亦谩乎溉惟有卦
  气图(见汉上周易卦图云其/说源于易纬类是谋)而坚无所著不知其 (第 49a 页)
  说云何今观范谔昌刘牧之言则皆祖述伪龙图
  者也与希夷之学相去径庭矣盖自 种放
既没天
  禧以后龙图托名希夷当世翕然宗之邵子之书 (第 4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