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傳記類
地理類
類書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谊/)
易文言德不孤正是发明大字意思谓德盛者得之矣

 然与物同亦是此意试玩敬义立而与物同之意当
 自得之恐不可云只是说与初同也(答 林熙之/
)
仁父问充广得去则天地变化草木蕃充广不去天地
 闭贤人隐是气象如此是实如此曰似恁地(甘节录/)
(第 61b 页)
  (师鲁书云去年林择之不鄙过门以讲学为事怪/其温厚警敏知所用心皆如老于学者因扣其师)
  (友渊源所自则得三人者焉曰程深父曰 林熙之/
而其一人则芸斋公之子师鲁云又与择之书云)
  (某奉养粗安旧学不敢废得扩之朝夕议论相助/为多又曰某忧 …… (第 5a 页)
  (鲁文云昔先君与芸斋先生游而吾师鲁又不鄙/其愚尝不远数百里遇我于潭溪之上盖将从容)
  (讲学以进于斯道云又朱子跋芸斋遗文称师鲁/为鲁山又与 林熙之
书曰惜师鲁美才高志未克) …… (第 6a 页)
  (书自是九年以后则属淳熙改/元之岁矣二人似早及门者)

   林熙之先生大春
(第 7b 页)
林大春
(第 7b 页)
熙之
古田人朱子门人尝题十六字云仲尼
再思曾子三省予何人也敢不修整号 (第 7b 页)
慥斋
家世宗尚
理学子孙以文行世其家朱子曾赠之诗曰君行往返
一千里过我屏山山下村浊酒寒灯静相对论心直欲
(第 7b 页)
  林夔孙(字子武古田人从朱子游党禁起学者惧/祸多变其学夔孙从讲论不辍嘉定七年)
(特奏名为县尉有书本义中庸章句蒙谷集行世/时受业朱子者同邑林师鲁 林大春
程若中余偶)
(蒋康国闽县郑文遹曾逢震侯官林宪卿/长乐陈枅郑申之连江林谟皆其最著也)赵汝腾
(字茂实 (第 18b 页)
 林光朝(字谦之莆田人专心践履不为训诂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登龙兴进士历官国子)

(司业广东提刑屡败茶寇孝宗喜其儒生知兵召为祭酒除中书舍人)

 林大春(字 熙之
古田人朱文公门人也尝题十六字云仲尼再思曾子三省予何人也敢不修整)

(号 (第 21a 页)
慥斋大春
家世崇尚理学临终戒子弟不得用浮屠法至今子孙犹以文行世其家)

 林子冲(字通卿之奇从子学问德业有声乡 (第 21a 页)
  詹载采     元 约 张镃功父

与 田畴        寓 沈右仲说  元
栗 巩丰仲至      慥  林大春熙之
巽 危稹逢吉        欧阳守道公权
得 马壬仲次辛     勉 黄干直卿
裕 段辅惟德     (第 23b 页)
   用黄山即事韵呈择之兼怀子重顺之
   夜闻择之诵师曾题画绝句
   次林择之开善避暑韵二首
   送 林熙之
五首
   春雪用韩昌黎韵同彭应之作
   次彭应之餐雪韵
   次彭应之鱼乐亭韵
   与刘德明祝 …… (第 26a 页)
  卷第四十九
   书(问答)
    答王子合(十八)
    答林伯和
    答林叔和(三)
    答 林熙之
    
答陈肤仲(六)
    答滕德粹德章(共十九)
    答林子玉
    答廖季硕(三)
  卷第五 (第 69b 页)
东平诸郡岂非误仞宋
志追称以为本号乎梁州之巴渠怀安宋熙怀汉安康
诸郡皆刘宋所立而志以为安帝岂晋末先有 宋熙之
名乎夫唐初去晋未远何法盛臧荣绪诸书具在而全
不检照涉笔便误则史臣之昧于地理不得辞其咎矣
稚存生于千载 …… (第 25a 页)
昉于永初诏书晋世方镇未有称南兖南徐者也谓梁
州立巴渠怀安宋熙怀汉安康诸郡不知皆宋所立且
晋世不当先有 宋熙之
名也桓元立绥安郡非桓温也
襄阳侨立河南义成郡非秦雍流人也唐初去晋仅二
百年而传闻舛讹若此仲圃生于千载 (第 26b 页)
。梁传第六云。僧伽罗哆。此云宋济。宋景
帝末年至京师。元嘉十年卜居钟阜建立精舍。即
宋熙寺也。用美乎 宋熙之
平也。】

「天宫僧晃请居佛窟。」

【天宫寺。梁元帝为湘东王时。高祖崩。故造荐福也。
晃师无传。往 (第 0662b 页)
 易经部总论五
  宋朱子大全集〈答林栗二则 答曹建 答程洵 答郑仲礼 答张敬夫答杨元范 答王伯礼 答 林熙之 
答陈亮 答吴仁杰二则 答王子合三则 答吴宜之 答刘君房 答孙自修 答方宾王 答吕祖俭 答赵彦肃二则  ……皆可见矣。然其间亦有一卦从数卦而来者,须细考之,可以见易中象数,无所不通。不当如今人之拘滞也。
《答 林熙之》
易文言德不孤,正是发明大字意思,谓德盛者得之矣。然与物同亦是此意。试玩敬义立而与物同之意,当得之,恐
惟夔孙,从文公讲论不辍,文公易箦之际,谓之曰:道理只是如此,但须做坚苦工夫。嘉定中,特奏名为县尉。 林大春
按《万姓统谱》: 大春
字熙之,古田人。朱文公门人也,尝题十六字云:仲尼再思,曾子三省。予何人也,敢不修整。号慥斋大春家,世
     宋邵雍
  勉李愿中         罗从彦
  仁术            朱熹
  送 林熙之          
前人
 仁部纪事
 仁部杂录
学行典第五十六卷
仁部总论二
《性理大全》《仁》
程子曰:天地之大德曰 ……隐来何自,虚明觉处真。扩充从此念,福泽遍斯民。入井仓皇际,牵牛觳觫辰。向来看楚越,今日备吾身。
《送 林熙之》
前人
仁体难明君所疑,欲求直截转支离。圣言妙蕴无穷意,涵泳从容只自知。
仁部纪事
《史记·殷本纪》:
   说囊(说囊金翁善俚语。听者无不绝倒。方其逐句增衍。凿凿中窾。横说竖说。捷如神助。亦可谓滑稽之雄。夷考其中。又皆玩世警俗之语也。)
   林水月 (林熙之
字熙之。一字水月。译士也。善饮酒喜吹笙。画兰竹。性好奇。所居庭不旋马。凿池于中。傍仅容一屦。种荷蓄鱼
中。又皆玩世警俗之语也。)
智慧珠圆比诘中。御眠楯是滑稽雄。山莺野鹜纷相讼。老鹳官司判至公。
林水月 (林熙之
字熙之。一字水月。译士也。善饮酒喜吹笙。画兰竹。性好奇。所居庭不旋马。凿池于中。傍仅容一屦。种荷蓄鱼 (第 491L 页)
之次韵。元元本本。率普涵育。有西阁之句。战战兢兢。夙夜儆戒。有题真之篇。而论启蒙者。羲文之精蕴也。送 林熙之
者。乾元之善长也。观书有感者。大而极乎道体之全。而细而析夫理窟之微也。寄胡籍溪者。千古心法。夫子既仪 (第 163L 页)
诗曰六十年来万首诗。今以全集观之。殆非夸语。真可谓大家数也。
古镜重磨方。即李文纯所手录。而取朱子送 林熙之
诗古镜重磨要古方之语。以名篇者也。所采箴铭。犹为未广。又专为学子讲诵。凡要切于政谟治道。如张蕴古大宝 (第 237L 页)
之次韵。元元本本。率普涵育。有西阁之句。战战兢兢。夙夜儆戒。有题真之篇。而论启蒙者。羲文之精蕴也。送 林熙之
者。乾元之善长也。观书有感者。大而极乎道体之全。而细而析夫理窟之微也。寄胡籍溪者。千古心法。夫子既仪 (第 540L 页)
 
答蔡季通书。人人有分。不应今日独如此难启发。注贤愚有定分。自古已然也。
按此注可疑。恐本书之意以为间亦自思之。此理在人。各有所得之分。若教之有术。则何独于今日难启发。而特以自家无为人手段云尔。盖亦不责人而自反之意。
 与 林熙之
书。当处见得。注仁之当处也。
当处。恐是敬之当处。盖于持敬处。自然见得仁体云尔。
 答吕伯恭书。一体 (第 476H 页)
 
与孙季和书。萧寺之意。向日下教。今未记得。玆复禀达。
西域僧初来中国时。汉明帝使居鸿胪寺。故其后名僧居为寺。梁武帝姓萧。好佛。命萧子云飞白大书一萧字。贴佛壁云。
 答 林熙之
书。自然当处见得。讲录以为仁之当处。未知如何。
当处恐是敬之当处。盖于持敬处。自当见得仁体耳。
大抵 (第 416H 页)
丽高宗二年。书崔忠献以李奎报为正言。)若篡贼秉国者。其迁官依元例所用范史例。书云某人自为某。(高丽鸡 林公熙之
为中书令。用此例。)就其居而拜官者。书即拜某为某。(如宋理宗开庆元年蒙古之乱。贾似道不勤王。朝廷就拜 (第 138H 页)
   次寄黄监司一之韵
   次尹圣任韵(三首)
   浮碧楼。题庶尹尹应圣(衡彦)寿亲契轴。
   赠 宋熙之(三首)
   次仲氏镇东堡韵(以下戊午南征时作)
   又次辽阳韵
   访愚伏(郑经世)
   次鸡林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