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傳記類
地理類
雜史類
類書類
別集類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处位既高所见甚远在卦之终为时又久必择之精审之确视而后履当其 方履之
时则施无臲卼行无颠踬及其既 (第 63a 页)
履之
后而考核其已往尽能自慊一一皆祯祥之善迹昔之兢业持循者至此而从心不踰周旋中礼前后左右动静语默无非至化之 (第 63a 页)
流天地位万物育又何加焉吉孰有大于此者 履之
于人其刚方不可越如虎尾之危其克已归仁和说之至 …… (第 63a 页)
社稷也旋周旋旗之指麾也从㫃(偃)从足人之进退在足足之举动随旌旗而盘旋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元吉在 履之
上者非一事之美一行之善也考其平生之所践履皆中礼而中节其为庆也不止于福履绥之而已曰大有者非常之庆也 …… (第 64a 页)
也履三能视履喜有事也惧则无咎喜则凶初上两爻君子征凶在上不可进素履无咎在下宜往也复自道循道而行之始其旋 履之
终也畜二之牵五之挛至履二坦坦五之夬恩私系恋俱于此而扫 (第 64b 页)
不能不为德
名幸也俊乡闬晚出前哲景行序文大参之请抑亦俊
之责也公讳大琮字德润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方履之先生大壮

(第 24b 页)
方大壮
(第 25a 页)
履之
莆田人少颖悟操笔成章艾轩二刘咸
推重之年长不事场屋专心求道朱子至莆 (第 25a 页)
大壮
举所
学就正日与同志讲明自号 (第 25a 页)
履斋
性至孝执父丧三年
不出户临没戒衣冠束带而逝学者称 (第 25a 页)
履斋先生
子东
叔孙澄孙曾孙公权(闽书献莆/阳文)
   通判方子约先生苻
方苻字子约大壮兄子少授学于叔父以乡 (第 25a 页)
(茂之弟/)  方耒(耕道莆田/)  方禾(耒弟/)
方壬(禾弟/)    方士繇(伯谟莆田/)  方大壮(履之莆/田)
方符(子约大壮/从子)  蔡抗(仲节元定孙/文肃) 蔡模(沉子仲觉/)
潘友端(端叔金华/) 潘友 (第 2b 页)
之弟/)  方耒(耕道莆田/)  方禾(耒弟/)
方壬(禾弟/)    方士繇(伯谟莆田/) 方大壮 (履之
莆/田)
方符(子 (第 2b 页)
大壮/
从子)  蔡抗(仲节元定孙/文肃) 蔡模(沉子仲觉/)
潘友端(端叔金华/) 潘友恭(恭叔友端/弟) (第 2b 页)
方耒(字耕道莆田人少孤力学家贫奉/母师事朱子于建安朱子称其明)
(敏强毅进学不倦时同受业者/又有同郡 方大壮
方壬余元)王迈(字实之仙游/人嘉定进士)
(为潭州观察推官俄召试学士院因策楮币论及/时事真德秀闻而善 (第 68b 页)
 方耒(字耕道莆田人元寀曾孙少孤贫苦学游建安参谒朱熹乾道中登第为善化尉因见张栻栻)

(深喜之谓世之可与共生死同祸福者耒一人耳后栻帅荆南奏耒及游九言为属曰是人能)


(攻臣过失历仕著廉直声终连江令)

  方大壮(字履之适侄孙少好学不践场屋专心求道朱熹至莆大壮举所学就正焉得其亲传面)

(命之懿日与同志讲明自号履斋熹为书其扁子大东孙澄孙曾孙公权玄孙德至连四世登)


(科)


(第 79b 页)
 方耒(字耕道莆田人元寀曾孙少孤贫苦学游建安参谒朱熹乾道中登第为善化尉因见张栻栻)

(深喜之谓世之可与共生死同祸福者耒一人耳后栻帅荆南奏耒及游九言为属曰是人能)


(攻臣过失历仕著廉直声终连江令)

 方大壮(字 履之
适侄孙少好学不践场屋专心求道朱熹至莆 (第 79b 页)
大壮
举所学就正焉得其亲传面)

(命之懿日与同志讲明自号 (第 79b 页)
履斋
熹为书其扁子大东孙澄孙曾孙公权玄孙德至连四世登)


(科) (第 79b 页)
       方輗叔行
毅 沈贵瑶         徐侨崇父
  何景文       观 柴杰
履  方大壮履之       
吴潜毅夫 (第 26b 页)
    答龚惟微

    答龚伯著
    答汪叔耕(二)
    答李元翰
    答陈与叔(二)
    答 方履之
    答方若水
    答方子实
    答何巨元
    答程成甫
    答窦文卿(四)
   (第 76b 页)
  郑耕老黄补列传论
宋之南渡也伊洛绝响考亭未兴世之所谓儒者专以
科举为业而知从事于圣贤为己之学盖亦鲜矣若郑
耕老之学务穷经烛理不屑屑于荣利而其教人必为
讲说科举之外者黄补之学专用心于内而外物不以
动其心二公于圣贤为己之学其殆有所见乎盖耕老

之父安正笃志儒业以师表后学耕老虽不及承过庭
之训然有贤母拳拳以无负先志勉之补亦濡染其家
学又得贤师友讲论切磨之益是宜二公之学有所成
就如此孔子曰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验于此为尤信
  方耒方壬郑可学方士繇陈定 方大壮
黄士毅陈
   宓列传论
昔朱文公倡伊洛之学于考亭天下之士执经受业者
不可胜计于时莆之及门者亦不啻十 (第 6a 页)
数人焉方耒以

南轩之辟为荆南帅属而称其可以共死生同祸福方
壬以文公之请主漳州学事凡所建白多取之以为属
县楷式郑可学亦以文公礼请至漳州教其子弟而凡
四方学者疑问多使之是正方士繇识见高迈议论明
达甚为文公所器重但学禁将萌士繇劝文公少著书
又以文公教人读集注为未然岂亦为祸福所动欤陈
定以宰相子笃于求道旋以苦思感疾而夭惜哉 方大
治丧执礼不用浮屠临殁之际泰然无所系累其有 (第 6b 页)
   国朝莆阳科第录序
莆自郡县以来长材秀民由科目出者渐齿上国至宋
乾淳以后尤盛时居端揆则正献陈公正简叶公庄敏

龚公元枢郑公称名执政陈侍讲士楚刘正字夙朔称
名侍从持节分阃方信孺陈居仁林枅若夹漈湘乡萍
斋后村以问学鸣道南一脉传自艾轩与考亭上下其
议论陈复斋郑子上 方履之
亲受业于考亭之门仰止
东湖世嗣遗响其卒也陈公瓒文龙以忠义与宋祚俱
终始元入主中国偏任蒙古色目士气湮郁 (第 6b 页)
   方恪
  方秉白      方壬
  方士繇      方绚
  方渐       方翥
   方大壮      
方輗
  方大琮      方阜鸣
  方信孺      方孚若
  方之泰      方逢辰
   ……,十年可移吾书入肝鬲矣。翥既第,不涉仕途,凡十八年尽读之。朱熹过莆谒翥,甚礼敬之。官至秘书省正字。 方大壮
按《尚友录》: 大壮
字履之,适侄孙。少好学,不践场屋,专心求道。朱熹至莆, 大壮
举所学就正焉,得其亲传,面命之。懿日与同志讲明,自号履斋。熹为书其扁子大东孙,澄孙、曾孙,公权元孙。
略安抚使谥忠惠方大琮墓 在文赋里仁山大绳坑,刘克庄为志铭。
直宝谟阁陈宓墓 在下余陈岩山。
履斋先生 方大壮
墓 在太平山。
钝斋先生陈钧墓 在常泰里玉涧社之阳。四门助教方天钧墓 在常泰里碧濑溪西。宝谟阁待制侍
招到伪参将二名叶三苟、余富、伪通判一名徐伯祥、伪守备二名郑朝、毛有存、伪把总二名徐惟成、吴卸、海贼兵 方大壮
等一百七十四名,愿食粮者量留一(下缺)
  旨:这汇报剿抚功次,著察明仪叙,兵部知道。
      (第 347 页)
 开有破绽违背之义。盖两物缝弥闭合。则混成一片物事。漫无界痕。及至坼开。则一东一西。违戾分背。判为二物而不可复合也。所谓说开了者。正如此。元翰前说云存得此心。即便是仁。此句甚好。但

其下端云合于心者行之。不合于心者勿为。此则从义上去了。不干仁事。此所谓尽近似者也。方说仁而带说义。故犹为近似之说也。今所写来之说。则去了说仁一边。而全说义一边。是所谓破绽违背。而全不是说仁之意也云云。凡言开了处。以此意究之。可见。
方履之
书多事之累。
 天下事物。无论难易。莫不各有下落归宿之地。若于此厌其难而放过。则目前虽似无事。而向后 (第 86H 页)
 此言袂长也。谓袂联幅于衣旁二尺二寸之地。以为长也。盖只取回肘而止。不必与衣俱长也。袼之高下。宜亦取节于运肘。其下缝之方圆。不敢质言。然体静而止故衽方。肘动而回旋故袂圆。此犹圆冠 方履之
自有成象。恐不应吉凶之有间也。 (第 118L 页)
   便侵过义人路底界分(仝上。答李元翰书。)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则心是仁之界分。行是义之界分。而元翰书言仁而曰合于心者为之云。则其曰为之者。已是侵过义之界分也。
   却有多事之累(仝上。答 方履之
书。)
茫然如未始学。则触处疑晦。反成纷乱。目前之无事。却为他日之多事也。
    (第 36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