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樂類
孟子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傳記類
政書類
史評類
載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曲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洞神部
太玄部
院司此五房者谓之三院皇族元祖伯子玛鲁无后次
子叶穆之后曰孟父房叔子实噜之后曰仲父房季子
为德祖德祖之 元子
为太祖谓之横帐次日埒克曰特尔 (第 22b 页)
 宗周官有宗伯下及乎都家皆有宗人宗者庙也礼

 始于亲亲亲亲之法非庙不统所以别姓收族无一
 不出于祖庙不主乎祖宗故天子之 元子
为天子之
 大宗以继其太祖而别子为诸侯诸侯不敢祖天子
 而自为一国之太祖故诸侯之元子亦为诸侯之大
  (第 3a 页)
 (徐师曾解郊特牲云末造/犹言末世则二字连读)

天子之 元子
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注 (第 34a 页)
元子
世子/也无生而贵)
(皆由/下升)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注象法也为子孙能法先/祖之贤故使之继世也)
以 …… (第 34a 页)
 (而不为殇朱子云得为大夫之时已/治成人之事如家语所说人君之例)有谓天子之元
 子诸侯之世子其冠与古士礼同者冠颂邾隐公既
 即位将冠问礼于孔子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虽天
 子之 元子
犹士也其礼无变天下无生而贵者故也 (第 43a 页)
洗所乐作搢
笏盥帨讫出笏升乐止执折上巾者升掌冠者降一等
受之右执项左执前进皇太子席前北向立祝曰咨尔 元子
肇冠于阼筮日择宾德成礼具于万斯年承天之
祜乃跪冠顺安之乐作掌冠者兴席南北面立后准此
赞冠者进席前北面 (第 5a 页)
籍拘管其无敕额庵院一体行
 朱子崇安县学田记予惟三代盛时自家以达于天
 子诸侯之国莫不有学而自天子之 元子
以至于士
 庶人之子莫不入焉则其士之廪于学官者宜数十
 倍于今日而考之礼典未有言其费出之所自者岂
  (第 74a 页)
 与子服伯子引以况公仪仲子者吻合其證一班固
 古今人表于微子下注曰纣兄宋微中下注曰启子
 其證二启既殷帝乙之 元子
衍果属次子王畿千里
 岂少閒土断无兄弟并封于一国之理其證三则知
 微仲也者子袭父氏上有伯兄字降而次氏 (第 36b 页)
 诗小雅韎韐有奭谓诸侯世子未遇锡命服士服而
 来此云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故知兼列国也其
 畿内诸侯有大功德 元子
出封畿外则王命次子守
 其采邑若其贤才则世为公卿则春秋周公召伯之
 属是也诸侯降于天子故大夫不世爵禄 (第 32b 页)
 众序立以齿及天子至命有司行事祭先圣先师于
 西学有司卒事反命乃适东序养老焉此视学之大
 略也(礼书/)
 长乐刘氏曰天子之 元子
诸臣之适子乡遂之贤能 (第 16a 页)
 在王之大学修德习乐学舞其必于仲春合乐舞仲
 秋合乐声者教之致其敬盖有三义焉一为 元子

 承祖考之祭祀必明于礼乐也二为将传道于圣师
 必先竭其恭敬也三为天子视学必释奠养老学士
 合舞以 (第 16b 页)
成其礼也圣人之政先齐其家既正后妃之
 德于内又正 元子
之德于外是故天子之大教以视
 学为先务焉
 严陵方氏曰学记曰未卜禘不视学盖教养之久然 (第 16b 页)
 有冠礼与士冠同夏末以来诸侯有冠礼与士礼异故
 大戴礼有公冠篇加玄冕为四加也此经直明诸侯
 不云天子又下云天子之 元子
犹与士同则天子与
 士异也然则天子冠礼其来已久但无文以言之玉
 藻云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郑注云始冠之 …… (第 11b 页)
 审如其说不幸有未冠而立立未及五十而死则终身
 不得为诸侯天子乎此理之必不然者也
 严陵方氏曰古者诸侯无冠礼盖天子之 元子
犹士
 也况诸侯乎皆用士冠礼而已父在则为士父殁则
 代为君以彼年未冠而父殁者不可以居诸侯之位
 而用 …… (第 13b 页)
 礼为未冠而父没者造之也

 延平周氏曰冠不再昏不一故大夫无冠礼而有昏
 礼天子之 元子
其礼犹止于士而已何诸侯冠礼之
 有特夏之末造也然自夏以降不特诸侯有冠礼而
 已盖天子之 (第 14a 页)
元子
诸侯之世子皆用士之冠礼果 (第 14a 页)

 子
世子之年未及冠而天子崩诸侯薨则 (第 14a 页)
元子
世子
 亦有君道而复用士礼可乎故玉藻云玄冠朱组缨
 天子之冠也缁布冠缋緌诸侯之冠也盖言此也
天子之 (第 14a 页)
元子
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 …… (第 14a 页)
 言古今之变也

 新安王氏曰天子之 元子
士也此文系冠礼下夫天
 子 (第 16a 页)
元子
冠同于士其馀与士不同虽君储副有君父
 在上故冠用士礼所谓无生而贵者也象法象也父
 祖之贤子孙能法象之 (第 16a 页)
 下及乎都家皆有宗人宗者庙也礼始于亲亲之法
 非庙不统所以别姓收族无一不出于祖庙不主乎
 祖宗故天子之 元子
为天子之大宗以继其太祖而
 别子为诸侯诸侯不敢祖天子而自为一国之大祖
 故诸侯之 (第 20a 页)
元子
亦为诸侯之大宗以继其太祖而别 (第 20a 页)
 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

 则自天子之 元子
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
 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
 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 (第 4a 页)
 至高祖服尽不祭故五世则迁也

 存疑吕氏大临曰天子之 元子
为天子之大宗以继
 其大祖而别子为诸侯诸侯不敢祖天子而自为一
 国之大祖故诸侯之 (第 42a 页)
元子
亦为诸侯之大宗以继其
 大祖而别子为大夫大夫亦不敢祖诸侯而自立家
 为别子之祖继别者为宗亦谓之大宗 (第 42a 页)
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集傅钊/康王名)
(成王言今天降疾吾身殆将必死弗兴弗悟尔庶几明/是我言用敬保 元子
钊大济于艰难曰 (第 2a 页)
元子
钊正其统)
(也/)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集傅怀来驯扰安宁劝𨗳/皆君道所当尽者合远迩)
(小大而言 (第 2a 页)
 国有东西南北中央五国通志略天竺即捐毒也(又姓后汉窦融传酒泉都尉竺曾)又地名福建志福清县石竺山其产 

 多竹而少笋(又广韵东毒切集韵正韵都毒切𡘋音笃尔雅释训竺厚也疏与笃同楚辞天问稷惟 元子
帝何竺之注厚也)
 一作笃(又广韵丁木切音啄义同)集韵或作竺又作䈞 (集韵他顶切音珽竹函也)(广韵 (第 3b 页)
汉杨著碑)

立部

(五音篇海籀文童字)
 未集

竹部

(龙龛同竺又字汇补与笃同楚辞天问帝惟 元子
帝何竺之注厚也)(字汇补音未详吕氏春秋注车) (第 45b 页)
  则诸侯冠礼始于夏末天子冠礼始于周初大夫
  冠礼其始于周之季世乎孔颖达谓此记直云诸
  侯不云天子又下云天子之 元子
犹与士同则天
  子冠礼由来已久但无文以明之此臆说也家语 …… (第 59b 页)
 在末造之外读者酌之
  世佐案夏之末造也句法与檀弓鲁礼之末失也
  相似皆当于末字一读徐说非
天子之 元子
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 (第 60b 页)
 注曰 元子
世子也无生而贵皆由下升
 张氏曰天子之 (第 61a 页)
元子
犹用士礼又不但公侯已也
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
 注曰象法也为子孙能法先祖之贤故使之继世也
 张氏曰诸侯 (第 61a 页)
继世而立疑其生而贵矣实以其象贤
 乃立之天子 元子
亦以象贤乃享天位均非生而贵
 者也故其冠皆用士礼也
以官爵人德之杀也 …… (第 61a 页)
  谓天子之元子诸侯之世子其冠与士礼同者冠
  颂云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
  于孔子孔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虽天子之 元子

  
犹士也其礼无变天下无生而贵者也故此记亦
  云天子之 (第 67b 页)
元子
犹士是也有谓诸侯大夫因丧而
  冠后不改冠者曾子问云天子赐诸侯大夫冕弁
  服于太庙归设奠服赐服于斯 (第 68a 页)
 (盟宿遇清之好一变而为取郜取防之仇矣又曰平/例五胡氏曰输平者恶郑之以利相结也宋楚平皆)
 (书人者恶华 元子
反之擅也暨齐平者恶鲁之附荆/楚而得平也及齐及郑平者恶鲁之侵犯大国而急)
 (于平也此说固然然春秋之平 (第 54a 页)
 赞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左氏晋赵鞅卜救郑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之需
  曰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帝乙之 元子
也宋郑甥
  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 (第 14b 页)
元子
归妹而有吉禄我安
  得吉焉乃止(见哀/九年)
  按商之君有三乙成汤为天乙史谓其母吞乙卵
  而生 (第 14b 页)
不在其分内也(语录曰小事大事只是道我合
当做便如此做○又曰那个事不是分内事)
又况大学之教乃为天子
元子
众子公侯卿大夫士之适子与国之俊选
而设是皆将有天下国家之责而不可辞者则其
所以素教而预养之者安得不以 (第 49b 页)
  韩子性有三品之说盖如此(语录曰韩子分三品却只说得气不曾说得性
○陈氏曰韩子谓人之所以为性者五曰仁义礼智信此语似看得性字端的但分为三品又差了三品
之说只说得气禀然气禀之不齐盖或相什百千万岂但三品而已哉他本要求胜荀扬却又与荀剔无

甚异)
案此文则微子比干皆纣之叔父而书称微子为
商王 元子
疑此或有误字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与平声)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
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乃若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