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春秋類
易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續道藏
 道德之士如胡瑗张载邵雍使学者得以矜式朱子

 小学书亦备载瑗事以为百世之法臣以为自秦汉
 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矧程子于瑗之生也欲
 致其与 张邵
并居于尊贤之堂其没也乃不得与 (第 32b 页)

 邵
并侑于宣圣之庙其为阙典或又甚矣况宋端平
 二年议增十贤从祀以瑗为首若以为瑗无著述之
 功则元之许衡亦 …… (第 32b 页)
    行之实为笃论也今据其说而详考宋元明
    诸儒其不愧传道之列者宋则周元公崛兴
    数千载之后上接邹鲁而二程 张邵
朱子相
    继而兴其渊源所在程子之门则由杨龟山
    (时/)罗仲素(从/彦)李延平(侗/)(第 61b 页)
 孔道辅使契丹斥其侮慢先圣又如解杨之致宋命
 蹶由之犒楚师陆贾之使南越富弼之使契丹颜真
 卿之宣慰李希烈苏武之于匈奴洪皓 张邵
朱弁之
 于金 谭梁生谓说者见由赐一辈问答之言知夫
 子救其失而不知夫子长其善 如使于四方句只
 作 (第 24b 页)
彼此如一此数字下得自不苟盖广狭如一而长短不如一非方也长短如一而广狭不如一亦非方也其意义固周匝也若周程 张邵
诸先生之解经则或未得如此之缜密先后从前之义谓何曰彼既为后我当其前便为先后彼既为前我承其后便为从前从先 (第 36b 页)
彼此如一此数字下得自不苟盖广狭如一而长短不如一非方也长短如一而广狭不如一亦非方也其意义固周匝也若周程 张邵
诸先生之解经则或未得如此之缜密此条己钞在前孚斋欲去之为其不关大义也煦独念朱子析理之精虚斋看书之细耳自 (第 4a 页)
经犹有属辞遗意而陈君举得之为多
庶几知有春秋之教者然皆泥于褒贬不能推见始终
则圣人之志岂易知乎若夫程 张邵
朱四君子者可谓
知足以知圣人矣而于属辞比事有未暇数数焉者此
五经微旨所以闇而复明春秋独郁而不发也自是 (第 8b 页)
 者通计若干家往往古今撰述未止是也姑以所见
 例之大抵义理文辞胜𤼵挥卦爻象数变占者寥寥
 间见魏晋以下谈玄无庸论矣犹幸先代周程 张邵

 
诸大贤勃兴其于象数理义之学直接千载不傅之
 秘而集厥大成于我朱夫子作为本义启蒙二书以
 继往圣开来学 (第 96b 页)
   褚裕之(兄秀之子淡之/ 秀之 湛之)蔡廓(子兴/宗)何尚之(父叔/度)
   (子/偃)张裕(子/永) 张邵(子敷/弟悦) (兄子畅/畅子浩) (畅/淹)
范泰(子晔/ 孔)
   (熙/□)荀伯子(族弟昶秋/昶子万)徐广(郤/绍)郑鲜之 裴松之 …… (第 10b 页)
   谯元(费诒瑛/元子)李业(王皓/任永) (王嘉/冯信)刘茂(严授徐卫/福 咸)
   (辅所/)温序 彭脩 索卢放 周嘉(高祖父燕/ 从弟畅)
   范式 (张邵/
等)李善 王忱 张武 陆续 戴封
    李充 缪彤 陈重 雷义 范冉 戴就
    赵苞 向栩 谅 (第 33b 页)
将军北徐州
刺史辟华为州主簿后为别驾历职著称文帝镇江陵
以为西中郎主簿咨议参军文帝未亲政事悉委司马 张邵
华性尚物不欲人在已前邵性豪侈每行来常引
夹毂华出入乘牵车从者不过两三人以矫之尝相逢 (第 5a 页)
  褚裕之(兄秀之子淡之/ 秀之 湛之)蔡廓(子兴/宗)何尚之(父叔度/ 子偃)
  张裕(子/永) 张邵(子敷/弟悦) (兄子畅/畅子浩) (畅/淹)
范泰(子煜先/孔熙)
  伯子(族弟昶秋/昶子万)徐广(郤/绍)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 …… (第 1a 页)
台城已陷永众遂溃弃军而还以旧臣不加罪止免官
削爵以愧发病而卒弟岱子瑰稷齐梁史各有传 张邵
字茂宗会稽太守裕之弟也初为晋琅邪内史王
诞龙骧府功曹桓元徙诞于广州亲故皆离弃之唯邵
情礼弥谨流涕追送 …… (第 28b 页)
军当大讨可各条仓库及舟船遣
人领之至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最应时即至怪问其
速诸曹答曰宿受张主簿处分帝曰 张邵
可谓同人忧
虑矣九年世子始开征虏府以邵补录事参军转号中
军迁诸议参军领记室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 (第 29b 页)
 皓闻祐陵讣北向泣血旦夕临讳日操文以祭闻者
 皆挥涕金参政韩昉尝令皓校云中进士试皓固以
 疾辞未几金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 张邵
朱弁三人 (第 61b 页)
  因次其夲末如左
晦庵集一百卷 紫阳年谱三卷

  陈氏曰侍讲文公新安朱熹元晦撰年谱李方子
  公晦所述其门人也
  勉斋黄氏曰周程 张邵
之书所以继孔孟道统之
  传历时未久微言大义郁而不彰为之裒集发明
  而后得以盛行于世太极先天图精微 (第 8b 页)
  谓流转圆美如弹丸者恨紫微公不及见耳派诗
  旧本以东莱居后山上非是今以继宗派庶不失
  紫微公初意
輶轩集一卷
  张氏曰鄱阳洪皓历阳 张邵
新安朱弁使金得归
  道间唱酬邵为之序
古今绝句三卷
  陈氏曰吴说傅朋所书杜子美王介甫诗师礼之 (第 3b 页)
  (议论诋訾于是简册之多栋充牛汗既已湮塞圣/道分裂经旨不可究极近世海内之士疲精竭力)
  (靡然向风恣为新奇之言巧节颇僻之见乌乎大/道之晦一至于此向非周程 张邵
朱吕数君子者) (第 42b 页)
  (磔逆豫忍事之耶尼玛哈怒将杀之旁一酋曰忠臣/也为之请得流递冷山二帝居五国城皓密遣人)
  (奏书闻佑陵讣北向泣血旦夕临金主闻其名欲/以为翰林学士皓力辞未几金大赦许使人还乡)
  (皓与 张邵
朱弁并遣还留北中凡十五年忠义之/名闻于天下既见秦桧语曰张和公金人所惮乃)
  (不得用钱塘暂居而景灵 …… (第 3b 页)
  (之及秦桧当国丐祠居鄞徜徉里闬三十年积官/至朝散大夫年逾八秩手不释卷累赠开府仪同)
  (三/司)
  张邵(成化四明郡志字才彦和州乌江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建炎初假礼部尚书使金其弟为明)
  (州观察推官奉母居鄞卒葬鄞之雷峰因家焉邵/使还除敷文待制绍兴二十五年知池州请祠邵)

(第 29b 页)
  (之及秦桧当国丐祠居鄞徜徉里闬三十年积官/至朝散大夫年逾八秩手不释卷累赠开府仪同)
  (三/司)
 张邵(成化四明郡志字 才彦
和州乌江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建炎初假礼部尚书使金其弟为明)
  (州观察推官奉母居鄞卒葬鄞之雷峰因家 (第 29b 页)
  (通问副使朱公祠记宋秘阁朱公讳弁字子章婺/源人副王伦使金留十七年频死者屡矣送徽庙)
  (大行哀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高宗读之感泣时以和议成与)
  (洪皓 张邵
俱归卒葬钱塘九里松仙芝岭下浮梁/陈公大授来督两浙学表彰忠义卜地普福寺北)
  (天医院/左构祠)
  (第 47a 页)
 宋赠太师史诏墓 嘉靖宁波府志在绿野岙(成化/四明)
  (郡志诏字升之鄞人大观二年诏举八/行不就称八行先生后赠太师越国公)
 宋敷文阁待制 张邵
墓 成化四明郡志在陆岙山
  弟提举郯祔(傅详/寓贤)
 宋忠定越王史浩墓 鄞县志在金家屿楼钥为墓 (第 29a 页)
  累迁考功郎会星变陈言高宗识其忠擢御史在
  职七月论事凡百二十馀章迁秘书监力论和议
  之非忤秦桧屡出奉祠
   张邵
字才彦乌江人宣和三年上舍及第建炎初
  调衢州司刑曹事诏求可使军前者邵慨然请行 (第 34a 页)
  崔纵字元矩临川人政和进士历确山主簿仙居丞累
迁承议郎干办审计司二帝北行高宗将遣使通问
廷臣以前使者相继受系莫肯往纵毅然请行乃授

朝请大夫右文殿修撰试工部尚书以行比至首以
大义责金人请还二帝又三遗书责之金人怒徙之
穷荒纵不少屈久之金人许南使自陈而听其还纵
以王事未毕不忍言又以官爵诱之纵以恚恨成疾
竟握节以死洪皓 张邵
还遂归纵之骨诏以兄子延
年为后(宋史)

  王棣字仪仲荆公族孙学士雱无子荆公立为后崇观
间为显谟阁 (第 27a 页)
  洪皓字光弼番阳人少有奇节政和进士建炎三年帝
将如金陵皓上书言内患甫平外敌方炽若轻至建
康恐金人乘虚侵轶宜先遣近臣往经营俟告办回
銮未晚时朝议已定不从他日帝问宰辅近谏移跸
者为谁张浚以皓对时议遣使金国浚又荐皓擢徽
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至太原留几
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尼堪迫二使仕刘

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
豫忍事之邪尼堪怒流递冷山云中至冷山行六十
日距金主所都仅百里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
穴居百家陈王乌舍聚落也乌舍使皓教其八子或
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矢然火
煨面食之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 张邵
朱弁三人在遣中金人惧为患犹遣人追之及淮而
皓已登舟十二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皓自 (第 33b 页)
  天之所以生人人之所以为人以此德性也然自孟氏
以来圣传不嗣士学靡宗汉唐千馀年间儒者各矜以
长奋迅驰骛而不自知其缺董韩二子依稀数语近之
而原本竟昧昧也宋初如胡如孙首明圣经以立师教
一时号为有体有用之学卓行异材之士多出其门不
为无补于人心世道然稽其所极度越董韩者无几是

何也于所谓德性未尝知所以用其力也逮夫周程
兴始能上通孟氏而为一程氏四传而至朱文义之
精密句谈而字议又孟氏以来所未有者而其学徒往
往滞于此而溺其 (第 4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