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易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洞玄部
  (二十/二)甾戴声相近故汉于戴国立甾县
地理志云梁国甾县故戴国应劭曰章帝改曰考城古

者甾戴声相近故郑玄诗笺读俶载为炽甾是其音大
同故汉于戴国立甾县于晋属陈留
  (二十/三)饔饩相见致大礼杜意止谓牲馔
注劳者 至王爵
正义曰聘礼宾至于近郊君使卿朝服
用束帛劳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周礼司仪
曰诸公相为宾主君郊劳皆不 (第 17a 页)
 目为室中记又郑氏通志云有续钩隐图一卷
常豫易源一卷范阳卢泾序云易之蕴数世莫得傅刘

 既窥其端常乃善纪其绪总斯大旨著乎六篇命曰
 易源刘谓牧也(字 伯起太/常博士)
叶昌龄周易图义二卷治平中撰以刘牧钩隐图之失
 遂著此凡四十五门(职方员外/郎钱塘人)
郑夬时用书二 (第 66b 页)
道及赐紫衣法号皆以一百人为
额仍令入内内侍省置簿拘辖之 徙益州路提点刑
狱司廨舍于眉州
甲戌赐知泗州 都官员外郎张夏
敇书奖谕时雨弥月 (第 30b 页)
当时
得禁近往还辄援例而请之诏具凡所接宾客以闻
辛巳赠故客省使眉州防御使张亢为遂州观察使故
兵部郎中 张夏
为太常少卿先是权御史中丞王畴言 …… (第 11a 页)
朝廷新考课之法将视州郡守长之能否而升降之尽
力之吏苟于职有所施设虽没而其劳绩因事以见亦
宜少追录之顷 张夏
守泗州取土石为城堤以拒长淮
之暴又为堰岸以防汴水之入其补坏增旧之制则又
著为条令而刻之于石使后人遵而 (第 11b 页)
  鉴续编所载迄正德而止嘉靖以后竟不为采摭
  续添亦殊伤缺略然前代如李嗣真释彦悰刘道
  醇之流往往分别品第时代混淆难于检核是书
  仿 张夏
二家旧例因时类叙一览可知又芟汰繁 (第 35b 页)
  材役工凡数万踰年乃成而钩末壁立以捍潮势
  虽湍涌数丈不能为害至景祐中以浙江石塘积
  久不治人患垫溺 工部郎中张夏
出使因置捍江 …… (第 13a 页)
  (下外彊而内宝形势遂安可恃而无恐矣最坚悍/激处更为竹络实以小石布其下及圆折其岸势)
  (务以分杀水怒大率究前之谋所未尽者益以新/意而为之也是堤也由 伯起
开厥初二公克厥终)
  (合而成绩以为万世利后之为政者其念前人之/勤俾勿坏则斯民无穷之赐也春秋之义有 (第 14b 页)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副使)  徐奭(建安/人)
  章祐(浦城/人)      司马池(字和中/夏县人)
  段少连(字希逸开/封人副使)    张夏(字伯起/雍丘人)
  孙甫(字之翰许/州阳翟人)    江钧
  张从革       田瑜(字资忠河/南寿安人)
  (第 25a 页)
  章祐(浦城/人)      司马池(字和中/夏县人)
  段少连(字希逸开/封人副使)   张夏(字 伯起/
雍丘人)
  孙甫(字之翰许/州阳翟人)    江钧
  张从革       田瑜(字资忠河/南寿安 (第 25a 页)
  神水神从祀(祀越上大夫文种汉忠烈公霍光晋/横山公周凯唐潮王石瑰升平将军)
  (胡暹宋周宣灵王雄平浪侯捲帘使曹大将军春/护国弘佑公朱彝广陵侯陆圭静安公 张夏转运)

  (使
判官黄恕元平浪侯晏戌存护国佑民永固土/地彭文骥乌守忠明宁江伯汤绍恩茶槽土地陈)
  (旭/)周回夹以 (第 2b 页)
   十尊一爵三○雍正三年
封春秋吴国上大夫伍员为英卫公庙祀钱塘县唐吴

   越王钱镠为诚应王庙祀临安县 宋张夏
为静
   安公庙祀萧山县明绍兴太守汤绍恩为宁江
   伯庙祀绍兴府○四年
封明礼部尚书宋礼为宁漕公 (第 14b 页)
    句者不复知有戴记之旧阳明王氏不过取

    郑注孔义本而旁释之尔近见无锡 张夏

    雒闽源流录于阳明传谓其叙古本大学则
    倒置经文反以是为阳明罪果足以服天下
     (第 6a 页)
  陈皇后(张废/后)方皇后(杜太/后)
陈皇后世宗元配也元城人少时与诸女掷钱戏钱四
以为异既长张太后为肃皇帝选婚望气者言大名善嘉
靖元年册为皇后授后父万言都督同知赐第西安门外
工部尚书赵瓒言西安门逼宫治万言第宜母过高广上
怒逮营缮郎中叶宽员外郎翟璘下狱久乃释更封万言
泰和伯给世劵万言数侵牟其县民县令张好古执(其)
(之)亦坐下狱然上终不令外戚如向者 张夏
两家
  僖后颇姤上接后以礼七年十月张文二贵妃(进茗)
 帝循视其手后恚投杯器(帝大)怒后悸堕妊崩( (第 39a 页)
馀皆公帑所出粟二百斛石工军工共九千四百民工
一万三百各有奇俊后积功 至王爵
桥侧有小祠纵广
不盈丈公复度地建庙闳敞视昔十倍其费不书董是
役者大制置使司准遣李迪功自强五年七月既望 (第 13b 页)
  之其后踰年堤不成卒用薪土(馀见建/筑门)
  景祐石堤 景祐三年知杭州俞献卿凿西山石
  作堤数十里地未详何处(详见建/筑门)
   张夏
石堤 景祐中工部侍 (第 6a 页)
张夏
筑自六和塔
  至东青门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云杭州江岸多薪 (第 6a 页)
 工部侍郎张夏作石堤一十二里自六和塔至东青
 门众赖以安
  宋史河渠志景祐中以浙江石塘积久不治人患
  垫溺工部侍郎 张夏
出使因置捍江兵士五指挥
  专采石修塘随损随治众赖以安邦人为之立祠
  朝廷嘉功封宁江侯四朝闻见录杭 (第 7a 页)
州江岸率多
  薪土潮水冲激不过三岁辄坏 张夏
令作石堤一
  十二里以防江潮既成杭人德之庆历中立庙堤 (第 7a 页)
  英济庙 海宁县志俗称捍沙王庙在县东三十

  里相传萧山布衣张某溺海为神或为 宋张夏

  堤捍江人赖以安为之立祠大观二年封安济公
    (臣/)谨案萧山县长山有英济侯庙旧称护堤
  (第 16a 页)
可谓古人偶未经意便谓今人不可复作
其一不过谓并江作岸为潮冲啮必不坚久今浙江石
岸亦有成规自古本用木岸 转运使张夏
始易以石自 …… (第 8b 页)
射正战于岸下而四五十年隐然不动今
自大慈浦以西江水皆露出石脚而潮头自龙山转向
西南则岸之易成而难坏非 张夏
所建东堤之比也
 书
  答高起岩论潮书      (元/)吴亨寿
至元十八年秋八月十有八日足下观潮 (第 9a 页)
转运使张夏
筑堤十二里因置捍江兵士杭人德之
作庙堤上庆历初再决郡守杨偕筑之丁宝成为记政
和六年前守杭州张阁奏言钱 (第 7a 页)
  自武肃以来率用薪土屡筑屡圯景祐三年俞献

  卿知杭州始凿西山石作堤数十里民用便之下
  诏褒谕四年 转运使张夏
作石堤十二里因置捍
  江兵士五指挥采石修塘随损随治杭人德之作
  庙堤上此石塘之所由始也然由元而明 (第 31b 页)
依钱氏制专其事时水方大溢九年郡守马亮
祷于子胥祠下明日潮为之却又涨横沙数里堤遂以
成景祐中堤复坏两浙 转运使张夏
作堤十二里置捍
江兵士五指挥采石修塘随损随治杭人德之作庙堤
上今昭贶庙是也庆历初六月大风驱潮堤再坏郡 (第 4b 页)
  祠庙


  昭贶庙顺济庙顺济圣妃庙协顺庙

  昭贶庙在浑水闸其神 张夏
(第 6b 页)
伯起
宋景佑间以司
封郎中为两浙漕使江潮为患故堤率用薪土常被
冲击每缮修不三岁辄坏重困民力神始作石堤上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