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玄部
續道藏
    一用太庙之仪仍别庙名以崇世享翰林学
    士冯元等请以奉慈为名庆历五年复迁二
    后祔真宗庙盖杨后别祠并不得入奉慈殿也
仁宗 张贵妃(庆历元年为才人皇祐初进贵妃后/五年薨仁宗悼之册为皇后谥温成)
名臣琬琰之章毕仲游撰孙沔碑仁宗时贵妃张氏薨 (第 9a 页)
治丧皇仪殿诏葬为园陵礼官谥曰恭德公言太宗四
后皆谥曰德从庙谥也而郭氏张氏二后不闻有谥今
谥妃子曰恭德虽礼官之罪而实贻讥于陛下因并论
皇仪治丧诏葬为园陵为非是遂改谥 温成
园陵亦罢
已而诏公读 (第 9b 页)
温成
哀册公奏言章穆皇后丧比葬行事
皆两制官而 (第 9b 页)
温成
追谥反诏二府大臣行事不可翼日
执册文前陈故事且曰以臣孙某读册则可以枢密副
使读册则不可 (第 9b 页)
王圭撰梁适墓志仁宗 张贵妃
薨小敛于皇仪殿公曰
皇仪不可治妃丧然宰相陈执中不能正其事又欲以
公为园陵使公曰嫔御无园陵之制始定葬于 (第 10a 页)
奉先寺
王圭撰邵亢墓志 张贵妃
薨有司请立陵庙禁乐京师
一月公累疏论之遂弛乐禁亦不立陵
仁宗董充媛
苏轼撰司马光行状仁宗充媛董氏薨追 (第 10a 页)
冉冉趋三十滞公府美璞思善价浮云有
夷路大雅恶速成俟命宜希古苏轼诗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当时亦笑 张丽华
不知门外韩擒
虎)
(上声欧阳修荷花赋覆翠被以薰香然犀灯而照浦双心并根千株泣露湛月白而风清杳池平而 (第 22a 页)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九
             宋 李焘 撰
  仁宗
康定元年冬十月癸未以御侍河南郡君朱氏 清河郡
张氏并为才人张氏河南人父尧封天圣初客南都
依大姓曹氏曹以女妻之后擢进士第补石州军事推
官未行卒京师从 (第 1a 页)
兄尧佐将赴官于蜀而曹氏请以诸

孤从行尧佐以道远弗许曹益困尧佐母钱氏女也张
是时八岁与姊妹三人由钱氏入宫寖得幸于上性聪
敏便巧挟智数能探测人主意先后将迎上以其良家
子待遇异诸嫔使累封 清河郡君
于是与朱氏并为才
人朱氏开封人也(庆历元年八月朱氏生子曦张后本/传云庆历元年封 (第 1b 页)
清河郡君
误也会)
(要亦/误)
乙酉诏诸处盗贼以名捕者其令流内铨三班院募选
人使臣有能设方略或亲擒获者当议超 (第 1b 页)
入内都知张惟吉同相度商胡堤岸
乙卯起居舍人直史馆知谏院王贽为天章阁待制
贵妃
既得立甚德贽密赐贽金币以巨万计尝谓人曰
我家谏官也及将受册礼欲得贽捧册中书言摄侍中
故事必用待制以上 (第 19b 页)
几可济不
然则惧贻陛下之深忧也且宗社至重财用至急而安
危系焉惟陛下特留圣意
庚辰特封贵妃张氏第八妹为 清河郡君
辛巳屯田员外郎吕公著同判吏部南曹公著夷简之
子也尝召试馆职不就于是上谕曰知卿有恬退之节
因赐五品服 (第 22b 页)
即其第赐告敕袭衣金带鞍勒马及明堂赏物 张贵妃
之父尧封尝从颖学所为文多纳颖家及贵妃为修媛
令其弟化基诣颖求编次尧封文藁为序以献颖不答
亦不以献
(第 10a 页)
溱及洙复同除学士洙盖第七员也 温成皇后
之丧洙
钩摭非礼阴与石全斌附会时事陈执中刘沆在中书
喜其助已故员外擢洙议者非之
甲子起居舍人直集贤院 …… (第 4a 页)
(王仁德好事契丹主云极是也两朝誓旨/册内有此今用注待考或当修入正文)
壬午送契丹国驯象二
癸未礼院言 温成
皇后葬所请称 (第 8a 页)
温成
皇后园陵从之
(第 8a 页)
温成
皇后启殡上不御前后殿百官进名奉慰
御史中丞孙抃率其属言刘沆为宰相不当领 (第 8a 页)
温成

后监护使且言立庙建陵皆非礼章累上不报因相与
请对固争不能得抃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台官谏/宰相护 …… (第 8a 页)
山诸寺收童行非有人保任毋得系籍时雄州言契
丹遣蔚应武朔等州人来五台山出家以探刺边事故
条约之 礼院请 温成
皇后庙祭器视皇后庙一室之
数从之 …… (第 8b 页)
昼见
冬十月辛卯朔太白昼见
壬辰诏士庶之家尝更佣雇之人自今毋得与主之同
居亲为昏违者离之
甲午礼院言 温成
皇后四时荐新及朔望并如皇后庙
令宗寺官行事从之
丙申宰臣率百官诣奉先禅院 (第 9a 页)
温成
皇后上不御前
后殿 …… (第 9a 页)
丁酉葬 温成
皇后御西楼望柩以送自制挽歌词宰相
率百官进名奉慰 知谏院范镇言太常议 (第 9b 页)
温成
皇后
葬礼前谓之 (第 9b 页)
温成
园后谓之园陵宰相刘沆前为监护
使后为园陵使如闻此议皆出礼官礼官前日是则今
日非今日是则前日非必有一非 …… (第 9b 页)
正中外之惑不报镇又请葬 温成
皇后罢焚瘗锦绣珠
玉以纾国用从之
已亥范镇又言臣比尝建议方今官冗兵多民力不堪
请诏中书枢密大臣斟酌裁 …… (第 10a 页)
下留
(庆历三年七月听三司副使以上持服仍续俸武臣/非在边者亦听嘉祐四年九月七年九月诏书当考)
丙午 温成
皇后神主入庙上不视事百官进名奉慰 …… (第 13b 页)
丁未诏陜西灾伤州县权停催理贷粮
己酉葬 温成
皇后父清河郡王张尧封母齐国夫人曹
氏辍视朝后临终见帝以祖父未葬为托于是为葬其
三世于冢旁
辛亥赐翰林 …… (第 14a 页)
京刑狱初约见 温成
皇后圹中物多侈丽而私言于人
监护内臣乃密以闻故出之谏官范镇言约无过不当
出乞明降所犯以解群惑不报
乙 …… (第 14b 页)
阳军礼院故
事尝预为印状列署众衔或非时中旨有所访问不暇
遍白礼官则白判寺一人书填印状通奏施行及追赠 温成
皇后日有中旨访问礼典判司王洙兼判少府监
廨舍最近故吏多以事白洙洙尝希望上旨以意裁定
填印状进内事既施 …… (第 15b 页)
明乃召礼直官戒曰自今朝廷访问礼典稍大无得辄
以印状申发仍责取知委后数日有诏问 温成
皇后应
如他庙用乐舞否礼直官李亶以事白洙洙即填印状
奏云当用乐舞事下礼院充真卿怒即牒送亶于开封
府使 …… (第 16a 页)

久矣礼直官何罪襄患之乃复牒送亶于礼院充真卿
复牒送府如是再三礼院吏相率逃去初真卿好游台
谏之门会 温成
皇后神主祔新庙皆以两制摄献官翰 …… (第 16a 页)
而充
监礼上又遣内臣临视内出圭瓒以灌鬯充言于察曰
礼上亲享太庙则用圭瓒若有司摄事则用璋瓒今使
有司祭 温成
庙而用圭瓒是薄于太庙而厚于姬妾也
其于圣德亏损不细请奏易之察有难色曰日已暮矣
明日行事言之何及而内臣 …… (第 16b 页)
温成
葬所诉于内臣云欲送礼直官于开封府者充
与真卿也明日诏礼直官及系检礼生各赎铜八斤充
真卿俱补外抃及谏官 …… (第 17a 页)
使入内押班石全斌为宫苑使
利州观察使仍给两使留后俸入内供奉官管勾御药
刘保信为西染院使听寄资并以监护 温成
皇后园陵
故也知谏院范镇言章献章懿章惠三太皇后之葬推
恩皆无此比乞追还全斌等告敕不报
庚辰遣官祈雪  (第 19b 页)
赐河阳澶州浮桥打凌卒衲袄
辛已宰臣刘沆子太常寺太祝瑾令学士院召试馆职 温成
皇后既葬赐后閤中金器数百两沆力辞而为瑾 …… (第 19b 页)
温成
皇后葬毕赏又不薄不知厌足愈求迁进朝廷
亦当爱惜事体无宜轻改成命全斌闺闼之臣尚如此
姑息万一复有权势重 …… (第 20b 页)
 群牧司言旧制陜西河东路十七州军市马自西事
后止置场于秦州今内外诸军皆阙马欲请于环庆州
保安军德顺军仍旧市马从之

丁未殿中丞直秘阁司马光上古文孝经诏送秘阁
己酉如京使果州团练使入内都知张惟吉卒赠保顺
军节度使谥忠安惟吉任事久颇见亲信而言弗阿徇 温成
治丧皇仪惟吉争不能得宰相既导谀惟吉顿足
泣下
壬子诏河北京东转运使同诣郓州铜城镇海口审度
黄河高下之 (第 25a 页)
此罢然昌朝释宦官矫制后验问无事实初 温成皇后
乳母贾氏宫中谓之贾婆婆昌朝以姑事之谏官劾昌
朝交通女谒指贾氏也 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宋
庠为枢密使同 (第 15b 页)
礼官言其不可遂寝之既而
翰林侍讲学士杨安国请建影殿于洪福院再下礼院
检详礼官言影殿非古也比年万寿观建 温成皇后

殿盖事出一时未经礼官审订不足以训于后若谓郭 …… (第 7a 页)
甲寅户部郎中直史馆同修起居注张瑰同判太常寺
兼礼仪使事瑰再上疏乞毁 温成
庙皆不报(此据江氏/杂志本传)
(无之亦不载/瑰判寺事) 史馆修撰欧阳修言史之为书以纪朝
廷政事得失 (第 24b 页)
又陜西铸大钱羲叟曰此所谓害金
再兴与周景王同占上将感心腹之疾明年上果不豫
又月入太微曰后宫当有丧已而 张贵妃
薨至和元年
日食正阳客星出于昴曰契丹宗真其死乎事皆验羲
叟未病尝曰吾及秋必死自择地于父冢旁占庚穴以 (第 3a 页)
钱 编修三司令敕所言伏见斋醮式有 温成皇后

皇后秦晋国夫人周太祖世宗梁王宣懿皇后柴太后
等忌日斋祭朝廷已为周立后奉祭享不绝而 (第 3a 页)
温成

后于礼不当有忌乞并废罢上曰 (第 3a 页)
温成
皇后仁宗朝所
行日月未远朕所不忍王安石等对曰嘉祐中谏官杨
畋以久雨阴沴言宗庙之礼恐有未顺且言城南立 (第 3a 页)

庙四时诹日祭奠以待制舍人摄事牲币裸献登歌
设乐并同太庙之礼盖当时有司失于讲求略无典据 …… (第 3a 页)
昔商宗遭变饬已思咎祖已训以典祀无丰于昵况以
嬖宠列于秩祀非所以享天心奉祖宗之意也遂改
庙为祠殿岁时遣宫臣行事荐以常馔其忌日斋祭
在典礼无闻宜如令敇所陈罢去从之
己卯河北京东路提举盐税水部 (第 3b 页)
(后坐后立请几移两辰帝乃许之遂诛于东园 张贵妃/
专宠骄恣尝出游欲假茜盖于后后即欣与之妃以白)
(帝帝曰此国家文物上下有秩汝张之出外台谏必有/言妃不乐 (第 3b 页)
皇后于广爱殿 温成皇后
于崇华殿先是殿损敝诏权
奉安于观之辛巳堂至是修成故告迁入内殿 宰臣
章惇以泾原路建西安州及天都等寨诸 (第 14b 页)
衣马礼遣以归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
色不恤政事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妇人美猊丽服
巧态以从者千馀人常使 张贵妃
孔贵人等八人夹坐 …… (第 40a 页)
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
重及出乃与 张贵妃
孔贵人三人同乘而上隋文帝闻
之大惊开府鲍宏曰东井上于天文为秦今帝都所在
投井其天意邪先是江东谣多唱王 (第 44a 页)
为内黄令
太原王叔匡字子佐宣帝第三十四子也祯明三年立
入隋大业中为寿光令
  后主诸子
后主二十二男 张贵妃
生皇太子深会稽王庄孙姬生
吴兴王允高昭仪生南平王嶷吕淑媛生永嘉王彦邵
陵王兢龚贵嫔生南海王虔钱塘王恬 (第 73b 页)
张淑华生信义

王祗徐淑仪生东阳王恮孔贵人生吴郡王藩其皇子
总观明纲统冲洽绦绰威辨十一人并未及封
皇太子深字承源后主第四子也少聪慧有志操容止
俨然虽左右近侍未尝见其喜愠以母 张贵妃
故特为
后主所爱至德元年封始安王位扬州刺史祯明二年
皇太子允废后主乃立深为皇太子及隋师济江隋将
韩擒 …… (第 74a 页)
孙诏为父后者赐爵一级十
年封永康公后主即位立为皇太子允性聪敏好学执
经肄业终日不倦博通大义兼善属文时 张贵妃
孔贵
嫔并爱幸沈皇后无宠日夜构成后及太子之短孔范 …… (第 74b 页)
监丞
会稽王庄字承肃后主第八子也容貌蕞陋性严酷数
岁时左右有不如意辄剟刺其面或加烧爇性嗜酒爱
博以母 张贵妃
宠后主甚爱之至德元年立位扬州刺 (第 75b 页)
卒景明初宣武追思舅氏徵肇兄弟等录
尚书事北海王详等奏飏宜赠左光禄大夫赐爵渤海
公谥曰敬其妻盖氏宜追封 清河郡君
诏可又诏飏嫡
孙猛袭渤海公爵封肇平原公肇弟显澄城郡公三人
同日受封始宣武未与舅氏相接将拜爵乃赐衣帻引 (第 30b 页)
每巡幸恒令从驾炀帝被弑后为尼于毗陵天静寺贞
观初卒 张贵妃
(第 8b 页)
丽华
本兵家女后主为太子选入宫得幸生
太子深拜贵妃陈亡为隋军所杀
北史后妃传叙魏氏王业之兆虽始于神元然自昭 (第 8b 页)
新宁王叔隆
新昌王叔荣其皇子叔睿叔忠叔泓叔毅叔训叔武叔
处叔封八人并未及封三子早卒无名
后主二十二男 张贵妃
生太子深会稽王庄孙姬生吴
兴王允高昭仪生南平王嶷吕淑媛生永嘉王彦邵陵
王兢龚贵嫔生南海王虔钱塘王恬张 (第 25a 页)
(瑰工回翻/闻音问)其下
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杂植奇花异卉(卉百草总名音/许伟翻又音讳)
自居临春阁 张贵妃
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 …… (第 6b 页)
饮酒使诸妃嫔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诗互相赠答(考/)
(异曰平陈记云 张贵妃
等八人夹坐江总等十人预宴/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稽缓则)
(罚酒今从/陈书南史)采其尤 …… (第 7b 页)
男)
(女唱和其音甚哀临春乐者/言临春阁之乐也乐音洛)大略皆美诸妃嫔之容色
君臣酣歌自夕达旦以此为常 张贵妃
(第 7b 页)
丽华
本兵家
女为龚贵嫔侍儿上见而悦之得幸生太子深贵妃发 …… (第 7b 页)

者蔡脱儿李善度进请上倚隐囊(隐囊者为囊实以细/软置诸坐侧坐倦则)
(侧身曲肱以隐/之隐于靳翻) 张贵妃
于膝上共决之李蔡所不能
记者贵妃并为条疏(疏分也为/于伪翻)无所遗脱因参访外事 …… (第 8a 页)
(言/出)
(命不由中书而/出于宫掖也)大臣有不从者因而谮之于是孔张之
权熏灼四方(孔张谓孔贵/嫔 张贵妃
也)大臣执政皆从风谄附孔范
与孔贵嫔结为兄妹上恶闻过失(恶乌/路翻)每有恶事孔范
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 …… (第 8b 页)
(谓宠 张贵妃
使女巫鼓/舞于宫中而淫祀也)小人在侧宦竖弄权恶忠直
若仇雠视生民如草芥后宫曳绮绣厩马馀菽粟百姓
流离 …… (第 14a 页)
近侍未尝见其喜愠帝闻袁宪尝谏胤即用宪为尚书
仆射帝遇沈后素薄 张贵妃
专后宫之政后澹然未尝
有所忌怨(澹徒/敢翻)身居俭约衣服无锦绣之饰唯寻阅经
史及释典为事(释典佛/经 (第 27b 页)
也)数上书谏争(数所角翻上时/掌翻争侧迸翻)
欲废之而立 张贵妃
会国亡不果 冬十月己亥立皇
子蕃为吴郡王 己未隋置淮南行省于寿春(行省即/行台也)
以晋王广为尚书令 (第 27b 页)
  陈执中字昭誉恕之子也始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真
宗不豫大臣无敢及建储执中上言太子天下本不

可不早定擢右正言康定间以资政殿学士为陜西
同经略安抚招讨使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事多不
合徙知泾州庆历四年召拜参知政事諌官孙甫蔡
襄言执中刚愎不才不可任以政仁宗不听时章得
象杜衍为相贾昌朝与执中参知政事每议事执中
多与之异甫襄言既不用因求去事下中书甫本衍
所举用而二人者俱有名望于是中书奏乞留二人
仁宗颔之明日衍出知兖州甫襄亦罢顷之得象免

相昌朝与执中同相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
大学士兼枢密使皇祐初以疾求罢五年复拜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执中当国人不敢干以私四方问遗
无及门者会 张贵妃
薨治丧皇仪殿追册皇后礼官
以非礼迎上意仁宗尝询执中而不能考正典礼以
对悉奉行之深为时论不与至和二年罢 (第 3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