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言语不为编次故不具真通儒之论也朱子

    因伊川假天时立义之说故为此论而又云
    春秋两字乃鲁史之旧名则已知其不然矣
 又答 吴晦叔
书春秋书正据伊川说则只是周正建
 子之月但非春而书春则夫子有行夏时之意而假
 天时以立义耳文定引商书 (第 42b 页)
  羞恶之端始觉因事发露出来非因动而渐有此
  也曰是 杨道夫以疑目质之先生其别有九其
  六曰南轩先生荅 吴晦叔
书云反复其道正言消 (第 35a 页)
  之者善也斯言最为尽之盖性之渊源惟善可得
  而名之耳晦叔意如何数日来看龟山集乃知前
  辈所造如龟山辈未易轻议也(答 吴晦/叔
书)
  白云郭氏曰系辞言道此章为甚著盖惟道兼统
  三才三才不过二象阴阳是也天地人皆具阴阳
  故 (第 9a 页)
  云天地亦形而下者一本于太极○又曰易也者
  生生之妙也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曰易有太极
  而体用一源可见矣(并答 吴/晦叔
书)○太极动而二气形 (第 37a 页)
言临泰大壮夬也岂得遂持此名以为)
(天地之心乎但于其复而见此一阳之萌于下则是因/其复而见天地之心耳荅 吴翌
复见天地心此须通动)
(静阴阳善恶观之见得各是一理而此意无所不通始/尽其曲折耳学者工夫则只如易传所说 …… (第 59b 页)
也若圣人之心则天理/浑然初无间断人孰得以窥其心之起灭邪若静而复)
(动则亦有之但不可以善恶而为言耳荅 吴翌
上云见/天地之心以动静言也下云未尝见圣人之心以善恶)
(言也易讹道夫窃谓圣人之心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心 (第 63a 页)
文定论楚子)
(纳孔仪处事虽不同意亦类此试参考之则知成汤之/制官刑正是奉行天讨毫发不差处何疑之有哉荅 吴)

(晦叔
具训于蒙士吴斗南谓古者/墨刑人以蒙蒙其首恐不然广)纂注(吕氏曰古成童/习舞恒舞则为)
(愆歌以永言酣 (第 21a 页)
天理也朱子曰/据周礼有正岁有正月则周实是元改作春正月夫子)
(所谓行夏之时只是为他不顺欲改从建寅又荅 吴晦/叔
书曰春秋是鲁史合用时王之月项氏曰春非春正)
(月非正月也非而书之者何时与月必如是而后为正/也不以王冠 (第 3a 页)
于一室然后序其尊卑之次
则凡已毁未毁之主又毕陈而无所易惟四时之祫不
陈毁庙之主则高祖有时而在穆
又荅 吴晦叔
曰古人庙堂南向室在其北东户西牖(皆/南)
(向/)室西南为奥尊者居之故神主在焉诗所谓宗室牖 (第 6b 页)
(不可以善恶而为言耳答 吴翌
道夫窃谓圣人之心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心可见则圣人之心亦可见况夫复)
(之为卦一阳复于积阴之下乃天地生物 (第 19a 页)
  知至意诚是凡圣界分关隘未过此关虽有小善犹
是黑中之白已过此关虽有小过亦是白中之黑
学者到知至意诚便如高祖之关中光武之河内
到正心时已好了只是就好里面又有许多偏如水

已淘去浊十分清了又怕于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
意未诚时如人犯私罪意既诚而心犹动如人犯公
罪亦有间矣

  答 吴晦叔
书曰大学之书虽以格物致知为用力之
始然非谓不涵养践履而直从事于此也又非谓物
未格知未至则意可以不诚心 (第 50a 页)
    记章句答王子合书论居丧家祭又有周礼
    三德说乐记动静说书程子禘说后等篇此
    书皆不见录又与 吴晦叔
书论太庙当南向
    太祖当东向虽与此书所录答王子合书大
    义相似然答 (第 1b 页)
晦叔
书更为详尽今乃删详而
    存略又集载鄂州社坛记前列罗鄂州所定
    坛壝制度及社稷向位朱子必以 (第 1b 页)
 朔也

子朱子语录曰据周礼有正岁正月则周实是元改作
春正月夫子所谓行夏之时只是为他不顺故欲改从
建寅又曰夫子周之臣子决不改周正朔又荅 吴晦叔
书曰春秋是鲁史合用时王之月
 愚按前语明春王正月之春为周之春也后语明春
 王正月之正为周之月也皆朱子 (第 3b 页)
 易有太极言即其动静阖辟而皆有是理也若以易
 字专指已发为言是又以心为已发之说也此固未
 当程先生言之明矣不审尊意以为如何(荅 吴翌/
) (第 32b 页)
 邪若静而复动则亦有之但不可以善恶而为言耳

 愚意如此恐或未然更乞详谕(荅 吴翌/
)
问向来观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易传云动之端乃天地
 之心也未睹其旨近思得之敢质于先生遇谓天地
 之心生 …… (第 37a 页)
 见得天地之情正大天地只是正大未尝有些子邪

 处又曰且如今言药性热药何尝有性只是它所主
 恁地(同上/)
问南轩先生荅 吴晦叔
书云反复其道正言消长往来
 乃是道也程子所谓圣人未尝复故未尝见其心盖
 有往则有复以天地言之阳气之生 (第 46a 页)
  李德炳(广东人雍/正五年任)  江日容(旌德人雍/正六年任)

  胡廷琦(大兴人雍/正九年任)   吴翌
(湘阴人拔贡雍/正十一年任)
  金匮县添设知县一员
  管粮主簿一员(系无钖县分拨/)
   典 (第 40a 页)
 知临安县武义巩丰仲至

 方谊宾王
 吕竦士瞻
 林振子玉
 吴南宜之
 进士南平张显父敬之
 处士建阳 吴翌晦叔
 黄有开
 处士胡斗元声远 (第 24b 页)
 按堵权势者欲侵桡之执度不回治声闻京师
范扩为常熟簿曾巩举其博学能文尤通经术敦重恬
 静见于人为以母老家贫乐仕乡土堪充馆阁及国
 子监直讲任使
陈察字 晦叔
考亭人擢进士知吴县蔡京过之为书悬
 榜察不受京当国召命再至亟引疾致仕后入元祐
 党籍年九十五而终
(第 19a 页)
   县尉詹应之先生慥
詹慥字应之崇安人素与胡五峰刘屏山诸公游少时
甘贫力学砥节砺行弱冠首荐乡书试南宫弗售遂为
乡学师多所造就为文涉笔立成人谓腹藁晚调信丰
尉会金人渝盟往见张浚论灭金秘计浚辟为属裨赞

居多尝渡桐江吊子陵诗云光武亲征血战回举朝谁
识渭川才熊罴果有周王卜未必先生恋钓台其慨然
有用世之志如此有文集二十卷行世子体仁见朱子
学派(闽书/)
    吴晦叔先生

吴翊字 (第 29b 页)
晦叔
建阳人师胡五峰五峰没又与其弟广仲
子伯逢就张敬夫论学翊生平忠信抚幼孤曲有恩义
与人交表里殚竭心所不安 (第 29b 页)
 易语𩔖云与易无体句不同各自说一个道理而已

 其理则谓之道则是太极矣又朱子答 吴晦叔
曰夫
 易变易兼指一动一静已发未发而言之也太极者
 性情之妙也乃一动一静未发已发之理也故曰易
 有太 (第 15a 页)
山时朱子勾管/南岳庙栻与往来讲学并唱和诗文)周必大(庐陵/人游)
(学安仁读书于清/溪及县东之玉峰) 吴翌(建阳人游学衡山师事胡/宏复与张栻游遂买田筑)

(第 6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