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載記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周礼宗伯职云若王不与祭则摄位然则宜使有司行
其礼事又妇人无 常秩
各以夫氏为定夫亡以子为次
昭皇太后即正位在前宣太后追尊在后以从序而言
宜跻新祢于上参详和议为允诏可 (第 37b 页)
 政有望于今日
熙宁五年国子监言旧例遇贡举岁礼部贡院集诸州
府所贡第一人谒奠先圣如春秋释奠仪况春秋自有
释奠礼请罢贡举人谒奠
    蕙田案此罢贡举人释奠
 文献通考熙宁八年判国子监 常秩
等言本监宣圣 …… (第 15b 页)
 子以下各依郡国县公侯伯正一品至正四品冠服
 制度庶合礼令从之
神宗本纪元丰六年冬十月戊子封孟轲为邹国公
礼志熙宁七年判国子监 常秩
等请立孟轲扬雄像于 (第 16b 页)
 (敖氏继公曰/此释经意也)
夫之昆弟何以无服也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
可谓之母乎故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注道犹/行也言)
(妇人弃姓无 常秩
嫁于父行则为母行嫁于子行则为/妇行谓弟之妻为妇者卑远之故谓之妇嫂者尊严之) (第 18a 页)
 后可以视之故也天子视学必警众所以奉至尊不
 可以不各致其敬故也
 山阴陆氏曰兴秩节此为养老视学为之祭节矣其
 礼有 常秩
也言先圣在后者容有司卒事自先圣所
 反命也与天子出征造于祢同义
 石林叶氏曰天子视学则观礼乐于其中故 (第 17a 页)
 苛盖如此若前所云者皆燕飨等礼秩膳孟子所谓
 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是也若大夫赐
 则有之不得为 常秩
膳有阁则台馈有常庋之以须
 此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之所以不悦也堂上为达公
 侯伯于房中下天子也左达左夹室 (第 8b 页)
 作之事以务农舜典望秩于山川传如其秩次望祭之(又增韵职也官也整也周礼天官宫伯行其秩叙注秩禄廪也疏谓)
 依班秩受禄左传文六年委之 常秩
(第 59a 页)
常秩
官司之常职(又尔雅释训秩秩智也注智虑深长)又尔雅释训秩秩清也注 
 德音清冷诗大雅德音秩秩笺教令清明 (第 59a 页)
 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故名者

 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道犹行也言妇人弃姓无 常秩
嫁于父行则为母行)
 (嫁于子行则为妇行谓弟之妻为妇者卑远之故谓之妇/嫂者尊严之称是嫂亦可谓之母乎言 (第 30a 页)
 敖氏曰此释经意也

夫之昆弟何以无服也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
可谓之母乎故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
 注曰道犹行也言妇人弃性无 常秩
嫁于父行则为
 母行嫁于子行则为妇行谓弟之妻为妇者卑远之
 故谓之妇嫂者尊严之称是嫂亦可谓之母乎言不 (第 25a 页)
 (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
 (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 常秩
道之以礼则使毋失其土宜)
 (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 (第 46a 页)
 胡传(称国以弑者当国大臣之罪也孙复以为举国/之众皆可诛非矣三晋有国半天下若皆可诛)
 (刀锯不亦滥乎颍川 常秩
曰孙复之于春秋动辄有/罪盖商鞅之法耳弃灰于道者有诛步过六尺者有)
 (罚其不即人心远矣王回/以是尚秩 (第 40a 页)
命之不长是以并建
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
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 常秩
道之以礼则使母失其土宜众𨽻赖之而后即命圣玉 (第 10b 页)
 之艺极(艺准也极中也贡献多少之法/传曰贡之无艺又曰贡献无极)引之表仪(引/导)
 (也表仪/犹威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训典先/王之书)教之防利(防恶/兴利)
 委之 常秩(委任也常秩/官司之常秩)
道之以礼则使毋失其土宜
 众𨽻赖之而后即命(即就/也)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 (第 6a 页)
 之艺极(艺准也极中也贡献多少之法/传曰贡之无艺又曰贡献无极)引之表仪(引/导)
 (也表仪/犹威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训典先/王之书)教之防利(防恶/兴利)
 委之常秩(委任也 常秩/
官司 (第 6a 页)
常秩)
道之以礼则使毋失其土宜
 众𨽻赖之而后即命(即就/也)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 (第 6a 页)
 (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
 (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 常秩
道之以礼则使母失其土宜众𨽻)
 (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 (第 46a 页)
 (与曹伯归自京师书法同看又曰书大夫归者九馀/皆书自惟赵鞅不言自季子书来元咺书复特笔也)
薛弑其君比
(汪氏曰比弑/惠公夷立)
 称国以弑者当国大臣之罪也孙复以为举国之众
 皆可诛非矣三晋有国半天下若皆可诛刀锯不亦
 滥乎颖川 常秩
(汪氏曰秩 (第 40b 页)
夷甫/
宋嘉祐熙宁间人)孙复之于春秋 (第 40b 页)
著诸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治乱之迹故得
经之意为多 常秩
则讥之明复而为春秋犹商鞅之法
弃灰于道者有刑步过六尺者有诛谓其失于刻也胡
安国亦以秩言为然○冯信道名 (第 116a 页)
 胡传称国以弑者当国大臣之罪也孙复以为举国
 之众皆可诛非矣三晋有国半天下若皆可诛刀锯
 不亦滥乎颍川 常秩
曰孙复之于春秋动辄有罪盖
 商鞅之法耳弃灰于道者有诛步过六尺者有罚其
 不即人心远矣王回以是尚秩此善 (第 29a 页)
 举国之众皆可诛非矣三晋有国半天下若皆可诛

 刀锯不亦滥乎颖川 常秩
(秩字 (第 22a 页)
夷甫
宋嘉祐熙/宁间人长于春秋)
 复之于春秋动辄有罪盖商叛之法耳弃灰于道者
 有诛步过六尺者有罚(说苑 (第 22a 页)
予之法制(林与天下以吉凶/军宾嘉之法制)告之训
(杜训典先/王之书)教之防利(杜防恶/兴利)委之 常秩(杜委任也常/秩官司之常)
(职/)
道之以礼则(林开道天下/以礼节法则)使毋失其土宜众𨽻赖之
而后即命圣王同之(林使民任之无失其土地之 (第 19b 页)
与天下以吉凶/军宾嘉之法制)告之训
(杜训典先/王之书)教之防利(杜防恶/兴利)委之常秩(杜委任也 常/秩
官司之常)
(职/)道之以礼则(林开道天下/以礼节法则)使毋失其土宜众𨽻赖之
而后即命圣王同之(林 (第 19b 页)
始命未甚老也者以下云六十宿肉是有 常秩
此经云七十而有阁故知有秩膳也然则六十
者比五十者则有常肉比七十者则有无肉时
也崔氏云宫室之制中央为正 (第 6b 页)
 胡安国曰称国以弑者当国大臣之罪也孙复以为
 举国之众皆可诛非矣三晋有国半天下若皆可诛
 刀锯不亦滥乎颖川 常秩
曰孙复之于春秋动辄有
 罪盖商鞅之法耳弃灰于道者诛步过六尺者罚其
 不即人心远矣王回以是尚秩此善议复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