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孔承恭” 相关资源

編年類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別集類
盖吏失之也
夏四月上以寺监副贰品秩素高旧制自郎吏迁
授颇闻搢绅之流以台阁自许目为散地欲振起之乙
未以 兵部郎中孔承恭
为太常少卿魏羽为秘书少监
户部郎中柴成务为光禄少卿魏庠为卫尉少卿张洎
为太常少卿吕端为大理少卿臧丙为 (第 5a 页)
 王宗辉(均州人/) 梅调羹    梅调鼎

 何洛祥    狄向化    刘源清
 王元敬    蒋其忠    钟岳灵
  孔光祖(以上均/州人)
 杨 浮(郧阳人/) 王思九
 曾仲选    金作砺    鲁克勤
 吴国瑶(知县/)  何其忠   (第 51a 页)
兵部郎中刘保勋为右諌议大夫刑部郎中
辛仲甫为右諌议大夫依旧知益州以库部员外郎
杨徽之为刑部郎中大理正 孔承恭
为库部员外郎
同考校京朝官殿最甲午河南府言榖水伊水洛水
瀍水暴涨溢出岸坏官寺军垒寺观祠庙民庐舍万
(第 2a 页)
滕中正兵部郎中杨徽之 屯田郎中孔承恭
同试知
贡举官亲属凡九十八人乙未夏州上言都巡检使
汝州团练使曹光实殁于贼光实字显忠雅州人也
父畴唐末 (第 3b 页)
第第一等进士梁颢等二十一
人为节度观察推官第二等第三等并诸科三等人
令右谏议大夫刘保勋兵部郎中杨徽之 屯田郎中
孔承恭
同于吏部依常调注拟戊子诏曰去年有司
上请通行江浙盐商盖欲均利于民而绝其犯禁者
然变法易制自古所难故且 (第 7a 页)
 太仓曲(晋书孝悯帝纪京师饥甚丨丨有/丨数十饼曲允屑为粥以供帝)

增蘖曲(史记货殖传丨丨盐䜴/千荅注或作合器名)盐曲(唐书韩全晦张彦弘传张浚/判度支杨复恭以军赀乏请)
(假丨丨一岁入以/济用度遂不复还)屑曲(五代史杜重威传重威食尽丨丨而食民/多逾城出降皆无人色李商隐诗蒸鸡殊)
(减膳丨丨异和羹刘子翚诗危城/丨丨惊云扰簠簋无光天座香)酒曲(五代史王章传有犯盐矾/丨丨者无多少皆抵死宋)
(史刘清之传民有吉凶聚会许买引为丨丨谓之曲引钱又 孔承/恭
传时初𣙜酒以 (第 50a 页)
承恭
监西京丨丨岁增课六千万金史食货志)
(作法不慎厥初变法以救其弊祗益甚焉耳其他盐筴丨丨/常平和籴茶税征 (第 50a 页)
 府劄自青州易镇时也乞致仕劄到太原申前请也

 次劄援太宗时 太常少卿孔承恭
年六十一致仕自
 是归老颍上而奏议终矣
   奏事录
记仁宗四十年不御炉不挥扇至嘉祐八年设炉火而
  (第 45a 页)
 孔祯(高宗朝为州长史曹王明不循法度祯每进谏不从后坐法迁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

(之言累迁泽州刺史)

  孔承恭(京兆人昭宗东迁举族随之遂占籍河南父庄晋谏议大夫承恭以荫入官累官太常少)

(卿以疾求解官且言早游嵩少间乐其风土愿卜居焉授将作监致仕)
 孔至(字惟微中宗时历著作郎氏族学与韦述萧颖士柳冲齐名撰百家类例以张说等为近世新) (第 28a 页)
知曲阜县。后为御史台推直官,累迁秘书监、分司南京,管勾祖庙,以尚书工部郎致仕。后道辅卒,年八十九。 孔承恭
按《宋史 孔承恭
传》: 承恭,
字光祖,京兆万年人。唐昭宗东迁,举族随之,遂占籍河南。五世祖戡。戡孙迥,莱州刺史。迥子昌庶,虞部郎中。昌庶子庄,仕晋为右谏议大夫。由戡至庄,皆登进士第。 承恭,
庄之子也。以门荫授秘书省正字,历温、安丰二县主簿,入为大理寺丞。太宗即位,迁大理正,擢库部员外郎,判
孔引锡
  孔引钰      孔辅
官常典第一百二十一卷
圣裔部列传五

孔承恭
按《兖州府志》: 承恭,
字光祖,戡五世孙也。由戡至其父庄,皆登进士第。以门荫授秘书省正字,历温、安丰二县主簿。时王审琦节制寿
 宋珰
  王明〈子挺 扶〉 杨克让
  段思恭      张逊
  许仲宣      滕中正
   孔承恭      
刘保勋
  臧丙       张适
  边珝       魏羽
  刘式       王子舆
  杨 ……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宴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孔承恭
按《宋史本传》: 承恭,
字光祖,京兆万年人。唐昭宗东迁,举族随之,遂占籍河南。五世祖戡,《唐书》有传。戡孙迥,莱州刺史。迥子昌庶,虞部郎中。昌庶子庄,仕晋为右谏议大夫。由戡至庄,皆登进士第。 承恭,
庄之子也。以门荫授秘书省正字,历温、安丰二县主簿。时王审琦节制寿春,以 承恭
名家子,奏摄节度推官。府罢,调补郑州录事参军,入为大理寺丞。献宫词,托意求进。太祖怒其引喻非宜,免所居官,放归田里。太宗即位,以赦复授旧官。时初榷酒,以 承恭
监西京酒曲,岁增课六千万。迁大理正,议狱平允,擢库部员外郎,判大理少卿事。迁屯田、兵部二郎中,同考校 ……任尤重。郎吏迁授,斯为旧章。比闻搢绅之流,颇以台阁自许,目为散地,甚无谓焉。朕将振之,自我而始。其以 兵部郎中孔承恭
为太常少卿,魏羽为秘书少监,户部郎中柴成务为光禄少卿,魏庠为卫尉少卿,张洎为太仆少卿,吕端为大理少卿 ……以屯田郎中雷有终为少府少监,虞部郎中索湘为将作少监。时裴祚、慎从吉、宋雍先为少卿,皆改授东宫官。又诏 承恭
与左散骑常侍徐铉刊正道书,俄以疾求解官,且言早游嵩、少间,乐其风土。愿卜居焉。上召见,哀其羸瘠,出御药赐之,授将作监致仕。以其子坋同学究出身,为登封县尉,俾就禄养。未果行而卒,年六十二。 承恭
少疏緃,及长,能折节自励。尝上疏请令州县长吏询访耆老,求知民间疾苦、吏治得失,及举令文贱避贵,少避长
七尺,上刻仪制合太阳堠六大字,旁刻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十二小字,考《事物纪》原宋太平兴国中大理正 孔承恭
奏:令各处要路皆刻石揭榜,俾民兴礼逊厚风俗也。
《通志》《海经注》: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即《列仙传
观书,得锴颂,颇嘉赏之,出以示辅臣,且言锴幼孤,能自立,召试,命直史馆。累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孔承恭
孔承恭,
字光祖,京兆万年人。唐昭宗东迁,举族随之,遂占籍河南。五世祖戡,《唐书》有传。戡孙迥,莱州刺史。迥子昌庶,虞部郎中。昌庶子庄,仕晋为右谏议大夫。由戡至庄,皆登进士第。 承恭,
庄之子也。以门荫授秘书省正字,历温、安丰二县主簿。时王审琦节制寿春,以 承恭
名家子,奏摄节度推官。府罢,调补郑州录事参军,入为大理寺丞。献宫词,托意求进。太祖怒其引喻非宜,免所居官,放归田里。

太宗即位,以赦复授旧官。时初榷酒,以 承恭
监西京酒曲,岁增课六千万。迁大理正,议狱平允,擢库部员外郎,判大理少卿事。迁屯田、兵部二郎中,同考校 ……任尤重。郎吏迁授,斯为旧章。比闻缙绅之流,颇以台阁自许,目为散地,甚无谓焉。朕将振之,自我而始。其以 兵部郎中孔承恭
为太常少卿,魏羽为秘书少监,户部郎中柴成务为光禄少卿,魏庠为卫尉少卿,张洎为太仆少卿,吕端为大理少卿 ……以屯田郎中雷有终为少府少监,虞部郎中索湘为将作少监。时裴祚、慎从吉、宋雄先为少卿,皆改授东宫官。又诏 承恭
与左散骑常侍徐铉刊正道书,俄以疾求解官,且言早游嵩、少间,乐其风土,愿卜居焉。上召见,哀其羸瘠,出御药赐之,授将作监致仕。以其子玢同学究出身,为登封县尉,俾就禄养。未果行而卒,年六十二。 承恭
少疏纵,及长,能折节自励。尝上疏请令州县长吏询访耆老,求知民间疾苦、吏治得失,及举令文「贱避贵,少避
    际遇西当潼关以扼闯、北,守大河。至是,声言借北抗闯,与北为一;北兵遂渡孟津──既入中原,则开、归不可守矣。  丁卯,升河南左布政尹伸太常寺卿,升尚宝司卿顾 光祖太常寺少卿。
  复原任御史周亮工原官。
    亮工自北归,为锦卫缉下狱;疏辨,复官──阁臣铎力也。复降北,为 (第 157 页)
取笑侮也。其委曲恻怛。悯劳慈爱之意。可谓至矣。三代以后。此义卤莽。至于宋朝。则忠厚立国。使臣以礼。故 太常少卿孔承恭
六十一岁。径乞致仕。太宗欣然许之。以为是足以风励世道。当世称以美事。至于朱子则年及六十九岁。悉具文字 (第 142L 页)
万幸。惩讨。又是舆论之积年郁结者。汩蕫世界。若无此一着。明张之义。何由得伸耶。至于休致。虽仿礼制。而 宋朝孔承恭
之得许其请于甲年。为后世援例。而古人亦有五十而谢事矣。此在随时伸情。不须论以太早计矣。积诚冀幸。以作 (第 175L 页)
不吐其情。亦罪也。臣之既老且病。不唯臣自知之。夫人尽知之。臣何敢不直陈于 天地父母之前乎。昔宋太宗时 太常少卿孔承恭
年才六十一。乞致仕。太宗欣然许之。仍降诏褒奖。以为敦劝人伦。然则人臣退休。不独私便其身图。抑有关于人 (第 150L 页)
之状。特准所恳。以幸微踪。千万幸甚。且臣窃念。年至而休致。虽是古制。事以人异者多载传记。以宋朝言之。 太常少卿孔承恭。
六十一岁。径乞致仕。太宗欣然许之。以为是足以风砺世道。今臣视 (第 323L 页)
承恭。
已加一年。而又 (第 323L 页)
承恭
则在朝陈力。其去可惜。而时君犹许其请。则当时以为美事。后世援以为例矣。如臣则在野无事。虚带职名。其当 (第 323L 页)
镌改。又岂 承恭
之比哉。更望 圣明。引古准今。垂仁财物。亟使微臣。得伸情愿。则 洪恩至德。臣当结草而图报焉。臣不胜悸 (第 323L 页)
 庵在西山绝顶。先生尝与市南诸公。会于西台寺。爱此庵之高绝爽朗。人迹罕到。至是携书栖息。攻苦食淡。有蔡西山啖荠之趣矣。
十二月(辛未)甲戌。省仲氏于珍山郡衙。丙子。往栖青林寺。庚辰。移栖孤云寺。
是年。撰文正公静庵赵先生谪庐遗墟碑文。
  [崇祯四十一年戊申]
四十一年戊申(先生六十二岁)
正月(庚子)癸卯。上疏辞职。引 宋朝孔承恭
事。乞致仕。 优批不许。
辛酉。上疏辞职名及食物。 优批不许。
移书于静观李幼能,玄石朴和叔(世采) (第 288L 页)
谗畏谤。决意以退也。臣尝读宋臣欧阳脩之疏。曰。今之致仕。与古不同。年未及而早去。亦人臣常事。太宗时。 太常少卿孔承恭
乞致仕。太宗欣然许之。降诏褒奖。当时议者。不以朝廷许 (第 104L 页)
承恭
早去为非。而又以有臣如此。可以劝励风俗。自为朝廷美事也。欧阳此疏。实为臣当去公案。而千载之下。孔氏勇 (第 10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