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類書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右隋书(五部二百/二十七卷)
唐书一百卷(吴兢/撰)唐书一百三十卷(韦述/等撰)国史一百六
卷 国史一百十三卷 旧唐书二百卷(刘煦张昭/达等撰)
书直笔新例一卷(吕夏/卿撰)唐书释音二十五卷(董氏/撰)新唐
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紏缪二十卷 (吴缜/
撰)
史系二十卷(自会昌至光启时事有礼乐刑法食货/五行地理志孝行忠节儒林隐逸传)
   右唐书(十部 (第 7b 页)
九百/四十卷)
通史六百二卷(梁武帝撰起/三皇讫梁)古史考二十五卷(晋义阳/亭侯谯)

(周/撰)南史八十卷(李延/寿撰)北史一百卷(李延/寿撰)高氏小史一百
二十卷(高峻/撰)刘氏洞史二十卷(刘权乃/晏曾孙)史隽十卷(唐郑/炜撰)
(纪南北/朝事)统史三百卷(姚康/复撰)令史二十卷(萧肃/撰)古史六十
(宋朝苏/辙撰)五代史一百五十卷(宋朝薛居/正等撰)五代史记七
十五卷(欧阳/脩撰)五代史纂误五卷 (吴缜/
撰)五代志三十卷
十三代史选五十卷(叙史记前后汉三国志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后周隋十三家史)
正史削繁 (第 8a 页)
  为三十卷

唐书辩證二十卷(一名纠谬/)
  晁氏曰皇朝 吴缜
撰缜字 (第 28a 页)
廷珍
成都人仕至郡守
  数新书初修之时其失有八类其舛误二十门凡
  四百馀事缜不能属文多误有诋诃如新书张 …… (第 28a 页)
 患乎初名纠谬其后改云辩證实一书也
  王氏挥麈录曰嘉祐中诏宋景文欧阳文忠诸公
  重修唐书时有蜀人 吴缜
者初登第因范景仁而
  请于文忠愿预官属之末上书文忠言甚恳切文
  忠以其年少轻佻拒之缜鞅鞅而去逮夫 …… (第 28b 页)
  陈氏曰元祐初上此书
唐史评三卷
  晁氏曰题曰适适先生不详何人门人谯孝宁为
  编次
五代史纂误五卷 杂录一卷
  晁氏曰皇朝 吴缜
撰凡二百馀事皆欧阳永叔新
  五代史牴牾舛讹也按通鉴考异證欧阳史差误
  如庄宗还三矢事之类甚众今此 (第 32b 页)
   汪越撰徐克范补越字师退康熙乙酉举人克范
   字尧民皆南陵人
   五代史志疑四卷
   杨陆荣撰陆荣见经类
   (臣/)等谨按 吴缜
有五代史纂误颇能订欧阳氏舛 (第 5b 页)
  (所以学是不待余言/也侯名童单州人)明天顺间改为公馆
  同仁书院在繁昌旧县距今县治四十里明万历
  二十五年知县 吴缜
重建门廊堂寝二十三楹今
  圯
   庐州府 (第 37a 页)
 (咸通四年复置/天雄军于秦州)节度使马举代为南面招讨使(通鉴/不载)
 (马举官爵今依唐书帝纪补辑再考康承训传举作/士举又令狐绹传举以右卫大将军代绹镇淮南 吴)
 (缜
纠缪以名与官号纪传不同莫知孰是今接纪传/原文盖举以节度使罢为将军后出为招讨使故纪)
 (称前也至于举 (第 45b 页)
  谥景文所著有大乐图二卷文集百卷唐书列传
  百五十卷其修唐书十馀年自守亳州出入内外
  常以槁自随而 吴缜
纠其谬如所云以无为有似 (第 10a 页)
 何之鸿(江西人举人/俱天启年任)  孙以衡(浙江人/官生)

 潘朗鉴(浙江人/恩贡)     吴廷珍(浙江人/恩贡)
 李方开(四川人/举人)    刘 振(广西人贡生/俱崇祯年任)
  以上廉州府通判
 李希祖(河 (第 125a 页)
  张甲之       王震荣
  瞿 能       赵 丙(上俱成都县/人嘉祐进士)
  邵 辟       宋 庄
   吴 缜       
勾 涛(新繁/县人)
  王 起       李 奕
  陈 戭       牟 冲
  勾龙球   (第 8a 页)
   新唐书列传
宋嘉祐末年端明殿学士宋祁子京知成都府带唐书
于本任刋脩每宴罢盥漱毕开寝门垂一帘燃二椽烛
媵婢夹侍和墨伸纸远近观者皆知尚书脩唐书望之

若神仙焉
   唐书辩證二十卷
晁氏曰成都 吴缜
撰缜字 (第 9a 页)
廷珍
仕至郡守数新唐书初
修之时其失有八类其舛误二十门凡四百馀事缜不
能属文误有诋诃如新书张九龄傅云武惠妃 (第 9a 页)
陷太子
瑛遣官奴告之曰废必有兴公为援宰相可常处九龄
奏之故卒九龄相而太子无患缜以为时九龄已相而
太子竟以废死以为新书似实而虚按史之文谓终九

龄在相位日太子得不废也岂谓卒以九龄为相太子
终无患乎初名紏谬其后改为辩證实一书
王氏挥麈录曰嘉祐中诏宋景文欧阳文忠诸公重修
唐书时有蜀人 吴缜
者初登第因范景仁而请于文忠
愿预官属之末上书文忠言甚恳切文忠以其年少轻
佻拒之缜鞅鞅而去逮夫新书之成 …… (第 9b 页)
   北梦琐言二十卷
晁氏曰蜀孙光宪从阳玭元證游多闻唐世贤哲言行
因纂辑之且附以五代十国事取传田于江南之梦自
以为高氏从事在荆江北故命编云
   五代史纂误五卷 杂录一卷
晁氏曰 吴缜
撰凡二百馀事皆欧阳永叔新五代史牴
牾舛讹也按通鉴考异證欧阳史差误如庄宗还三矢
事之类甚众今此书皆不及 (第 13a 页)
 予人心始离此胜负之分也事见通鉴
遣使如突厥突厥来报(以通/鉴修)癸亥行戊寅历(以本/纪修)辛未
追谥隋太上皇为炀帝(以旧/纪修)宇文化及弑其主浩自称
许帝于魏县改元(以吕祖谦/标目修)冬十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本/纪)以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以列/传修)庚辰以淮安王神通

为山东安抚大使(以通/鉴修)朱粲称楚帝改元(以通/鉴修)丙戍王
世充自为太尉尚书令(以通/鉴修)窦抗罢(新/纪)十一月乙巳凉
王轨称帝改元(以吕祖谦/标目修)秦王世民大败秦兵围折墌
薛仁杲降寻伏诛(以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事见通鉴 吴缜
曰按高祖纪武德元年六月
 癸未薛举寇泾州秦王世民为西道元帅七月壬子
 刘文静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八月辛 (第 8a 页)
 呜呼礼之失也久矣世俗之失可胜救哉
二月丙戌置三师官(以旧/史修)三月戊辰帝幸九成宫(以旧/纪修)
夏五月以魏徵为检校侍中(新/纪)秋七月己巳诏天下行
乡饮酒(以新/纪修)九月己酉帝幸庆善宫冬十月乙卯还宫
(以新旧/纪修)十二月辛未录囚纵死罪还家(以新/纪修)
 解题曰 吴缜
曰案太宗纪贞观四年天下断死罪者
 二十九人何其少也今六年十二月太宗躬自虑囚
 而京师死罪系者已三百九 …… (第 9a 页)
 (宋以后有都护之官齐陈伯起/为西江都护沈顗为南江都护)
冬闰十月乙未帝如同州猎于尧山庚戌还宫(以新/纪修)
一月甲子朔祀南郊(以通/鉴修)诏增服制(以吕祖谦/标目修)十二月
下侯君集狱既而赦之(以通/鉴修)

 解题曰按新史侯君集传君集平高昌还为有司所
 劾诏诣狱簿对中书侍郎岑文本諌馀见通鉴 (吴缜/
曰本)
 (纪十六年正月辛未中书舍人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则是年十二月文本未为中书侍郎也宰) (第 27a 页)
 宋庠纪年通谱追崇祖帝后自称天帝天后故改元
九月癸丑复长孙无忌官爵(以旧/纪修)冬十一月丙午朔帝
幸东都(以新旧纪/通鉴修)十二月蒋王恽被诬自杀(以通/鉴修)壬寅

天后上便宜十二条其一请加母服(以吕祖谦/标目修)
唐高宗皇帝上元二年春二月刘仁轨败新罗兵于七
重城(以新/纪修)三月帝欲使天后摄政郝处俊諌乃止(以通/鉴修)
夏四月己亥天后杀皇太子弘五月戊申追谥为孝敬
皇帝
 解题曰按新旧史列传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
 幽于掖庭 (吴缜
唐书纠缪曰新书云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庭四十不嫁按高宗以贞观二年生而)
 (太子弘以上元二年薨高宗方四十 (第 26a 页)
 秀与安乐公主在内宅格战良久皆斩之(新史传公/主方览镜)
 (作眉闻乱走至右延明门兵及斩其首通鉴取其说 吴缜
纠缪曰玄宗起事在夜而主方览镜作眉何为)
 (哉斯妄也设使其事/诚然亦不足书也)斩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 (第 5b 页)
 奸臣外通恐吉甫势轧内忌造为丑辞以怒陛下帝

 良久曰几误我 吴缜
纠缪但见吉甫以三年九月罢
 相絪以四年二月罢相三月王士贞卒其子承宗自
 称留后朝廷始讨承宗纪传年表皆 (第 5a 页)
 甚悦此多取之林恩补国史按杜审权以大中十三
 年十二月相毕諴以咸通元年十一月相当请命监
 国时二人未相也唐书误载故 吴缜
纠其缪洪迈谓
 懿宗即位之日宰相令狐绹萧邺夏侯孜蒋伸三人
 已罢惟伸在耳諴及审权乃懿宗自用无由有斯事 (第 17a 页)
 其势困贼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
以田令孜为十军十二卫观军容使(以列传/通鉴修)王景崇卒
其子成德节度副使镕自为留后(以通/鉴修)二月壬子李克
用及黄巢将尚让战于梁田陂大破之(以通/鉴修)黄巢袭据

华州(以通/鉴修)诸葛爽取河阳(以通/鉴修)魏博军乱杀其节度使
韩简其将乐彦祯自称留后(以新/纪修)
 解题曰按新史列传允中再世凡十二年 吴缜
纠缪
 韩君雄咸通十一年有魏博至中和三年实十四年
 云十二年误也
以陈儒为留后(以通/鉴修)三月壬申 (第 17b 页)
 不然安能蒙耻忍辱于梁庭如此哉馀见通鉴
以汴州为开封府曰东都以故东都为西都废京兆府
为雍州(以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 吴缜
五代史纂误案职方考梁初改京兆府
 曰大安佑国军曰永平殊无以京兆为雍州之事与
 纪不同今按职方考有雍州 (第 3b 页)
 之间明宗患之以石敬瑭镇河东总大同彰国振武

 威塞等军禦之(职方考新州唐置威塞军应州故属/大同军唐明宗置彰国军 吴缜
纂误)
 (案刘延朗传废帝入立晋高祖来朝复授河东而遣/之时契丹寇北边以为大同振武威塞彰国等军马) (第 29a 页)
 宣义郎汶上窦苹叔野撰

唐书纠缪二十卷
 朝请大夫知蜀州成都 吴缜廷珍
撰其父师孟显于
 熙丰序言修书之时其失有八而纠摘其缪误为二
 十门侍读胡宗愈言于朝绍圣元年上之世传缜 (第 16b 页)

 以不得预修书故为此(案挥麈录嘉祐中宋景文欧/阳文忠诸公重修唐书时 吴)
 (缜
初登第因范景仁而请于文忠愿预官属之末文/忠以年少轻佻拒之缜恚甚而去迨新书成乃指摘)
 (瑕疵为纠缪一 (第 16b 页)
书此云世传其/父不能预修故为此未知何据)
五代史纂误五卷(案宋史艺文/志作三卷)杂录一卷

  吴缜
撰宇文峕中守吴兴以郡庠有二史板遂取二
 书刻之后皆取入国子监初郡人思溪王氏刻藏经
 有馀板以刋二史寘 (第 17a 页)
   唐书新例须知一卷右记新书比旧增减志传及其总数
   唐书音训四卷
右皇朝窦苹撰
   唐书辨證二十卷
右皇朝 吴缜
撰数新书初修之时其失有八类其舛误
二十门凡四百馀事 …… (第 33a 页)
   五代史纂误五卷

右皇朝 吴缜
撰凡二百馀事皆五代史牴牾阙误也
   三国人物论三卷
右皇朝杨祐甫撰蜀人
   历代史辨志五卷
右未 (第 3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