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別集類
差毫发然则石入晋府者讹传耶抑子
固所得公私两本旧石耶考证未备尚有俟焉文献通
考载姜尧章绛帖评二十卷并 单炳文
绛帖辨证曹陶
斋所称绛帖字鉴不知尚存人间否惜乎未之见也 (第 22a 页)
 凡二十卷其次序卷帙虽与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

 祖之特有少增益耳已别注绛帖字鉴兹得以略(同/上) 单炳文
博雅君子也其论绛帖至为精密顷刻石襄州
 有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而
 旧本亦已艰得尝以 …… (第 16a 页)
 卷内第一段与第三段石并缺右脚第九卷大令帖

 正与 单炳文
襄州所刻石本纤微弗差故家所藏未
 有其比右潘氏绛帖二十卷纸墨字画模印皆与今
 人所藏本不同而第九卷显 (第 17b 页)
然可见自非 单公炳文
 
表而出之亦将泯于无闻矣北方所刻诸本往往南
 渡后北人转相传摹无足深怪但武冈旧刻未知始
 于何年亦止用 …… (第 17b 页)
 亦自可爱而卫夫人一帖及宋儋帖颇多燥笔有如
 兰亭叙群字落笔之精此稍异于诸本其所以不及
 旧帖者以第九卷大令书石不破缺而 炳文
所论三
 字已误且逐卷逐段各分字号以日月光天德山河
 壮帝居太平何以报愿上东封书为别此又异于旧
 帖 (第 18a 页)
 损却在空处

 已欲日帖脚下有破石纹
 此卷内第一段与第三段右并阙角
 第九卷大令帖正与 单炳文
襄州所刻石本纤微弗
 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绛帖二十卷纸墨字画模印皆与今人所藏本
不同而第九卷显 (第 22a 页)
然可见自非 单公炳文
表而出之亦
将泯于无闻矣北方所刻诸本往往南渡后北 (第 22a 页)
淳化古帖恨未识真近世所藏率是赝本绛帖
家藏数种虽有同异并皆中原新刻近岁始获见古本
于三衢好事家然后知 单公炳文
之论不我欺也因取 (第 3b 页)
 潘驸马帖或又称绛帖岂潘氏世居绛郡耶帖凡二
 十卷其次序卷帙虽与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祖之
 特有少增益耳已别注绛帖字鉴兹得以略
  单炳文
博雅君子也其论绛帖至为精密顷刻石襄
 州有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
 而旧本亦已艰得尝以 …… (第 1b 页)
 笔法且俗以此推之今之所见多非旧本临江帖大
 率与旧本同其间此一帖尤不差但字体颇肥不逮
 绛帖之遒劲也
 余既获见 炳文
绛帖辨证然后知近世所藏二十卷
 帖多非旧物每恨未识真本而襄州所刻第九卷大
 令帖亦毁于王旻之变虑其遂 …… (第 2a 页)
    三点全旁有微损却在空处
   已欲日帖脚下有断石纹
    此卷内第一段与第三段石并缺石角
   第九卷大令帖正与 单炳文
襄州所刻石本纤
    微弗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绛帖二十卷纸墨字画模印皆与今人所藏 (第 3a 页)
 本不同而第九卷显然可见自非 单公炳文
表而出
 之亦将泯于无闻矣北方所刻诸本往往南渡后北
 人转相传模无足深怪但武冈旧刻未知始于何年
 亦 (第 3b 页)
丨会之取成于宋而还公羊传/丨丨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研北杂志海昌人家有古琴)
(一张音韵清越相传是 单丙文
遗姜尧章者背有铭曰深山长/谷云入我屋丨丨解衣作葛天氏之曲怀我白石东望黄鹄)
(春秋庄公二十七年冬 (第 8b 页)
不审乞米二丨在苏)
(澥处背缝有吏部尚书铨印与安师文/家争坐位帖责峡州别驾帖缝印一同)绛帖(法帖谱系 单炳文
论/丨丨至为精密尝云)
(炜家藏旧本第九卷大令书一卷第四行内面字右边转笔正在/石破缺处𨼆然可见今本 …… (第 42b 页)
且俗以此推之今/所见多非旧本辍耕录丨丨者宋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摹刻于)
(家为石本世称潘驸马帖凡二十卷 单炳文
曰淳化官帖今不多/见其次丨丨最佳而旧本亦已艰得潘氏子析居法帖分而为二)
(其后绛州公库乃得其一于是补 (第 43a 页)
丨身游元阙师李/啇隐献从叔袖诗见丹炉下 罗隐送程尊 东)
(游有寄诗/见紫旄下)
绛帖(法帖谱系 单炳文
论丨丨至为精密尝云炜家藏/旧本第九卷大令书一卷第四行内面字右边转)
(笔正在石破缺处隐然可见今本乃无 …… (第 10a 页)
冈佳者可乱绛临仙佳者可乱阁本又/丨丨者宋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摹刻于家为石 世)
(称潘驸马帖凡二十卷 单炳文
曰淳化官帖今不多见/其次丨丨最佳而旧本亦已艰得潘氏子析居法帖分)
(而为二其后绛州公库乃得其一于是补 (第 10a 页)
淳化古帖恨未识真近世所藏率是荐本绛帖
家藏数种虽有同异并皆中原新刻近岁始获见石本
于三衢好事家然后知 单公炳文
之论不我欺也因取
平生所见诸帖列成谱系以备遗忘若夫考订不精纪
载未备尚俟博雅君子矜我者是正而增广之淳 …… (第 2a 页)
  欧阳公集古跋尾谓近时有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
私自模刻于家而别本以行于世又云潘师旦者窃
取官法帖中数十帖别自刻石以遗人而传写字多
转失然亦有可佳者观此则绛帖是矣此帖世称为

潘驸马帖或又称绛帖岂潘氏世居绛郡耶帖凡二
十卷其次序卷帙虽与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祖之
特有少增益耳已别注绛帖字鉴兹得以略

   单炳文
博雅君子也其论绛帖至为精密顷刻石襄
州有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
而旧本亦已艰得尝以数本 …… (第 13b 页)
  钟繇宣示帖第一行内报字右边直画勾起向左

畔第二行亥字内下面夕字上画微仰曲第五行
名字右角微有一点第十行当字上三点全旁有
微损却在空处

  已欲日帖脚本有断石纹

  此卷内第一段与第三段石并缺右角

  第九卷大令帖正与 单炳文
襄州所刻石本纤微
弗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绛帖二十卷纸字画模印皆与今人所藏本 (第 15a 页)
不同而第九卷显然可见自非 单公炳文
表而出之
亦将泯于无闻矣北方所刻诸本往往南渡后北人
转相传模无足深怪但武冈旧刻未知始于何年亦
止用新 (第 15b 页)
于家为石本而其传写字
多讹舛世称为潘驸马帖凡二十卷其次序卷帖虽
与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祖之特有所增益耳 单炳
曰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而
旧本亦已艰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多不侔炜家藏
旧本比之今本第九卷 (第 5b 页)
内今本多误笔法且俗曹士
冕曰帖总二十卷元无字号及断眼数目 单炳文

士冕各有模刻本世传潘氏析居法帖分而为二其 (第 5b 页)
模刻于家为别本以行于世而传写字转多失然亦
有可嘉者 单炳文
论绛帖至为精微顷刻石襄州有
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而旧
本亦已难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多不 (第 19b 页)
  姜白石藏本有四诸名人题跋

  其一(黄庭坚题 周翰观 白石自跋)其二(阎孝宽王晋之
葛次颜题白石有跋)
其三 (单丙文
跋)其四(白石有跋)

  沈伯愚藏本六跋(吴说 朱敦颐 沈虞卿二则 范成大 李心传)

  俞寿 (第 34b 页)
  绛帖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共四卷乃宋人方楷所藏
本又第六卷上有水精宫道人印乃赵子昂所藏本
皆纸墨精妙绛帖之最佳者也按绛州法帖二十卷
乃潘师旦用淳化帖重摹而参入别帖视宋人翻刻
阁帖此最精采师旦尚哲宗秦国公主又名潘驸马
帖潘自能刻石虽井栏阶砌皆遍刻无馀故段数最

多或长尺馀者师旦死二子析而为二长者负官缗
没十卷于库绛守重刻下十卷足之谓之东库本幼
者复重摹上十卷亦足成一部于是绛有公私二本
靖康兵火石并不存金人百年之间重摹至再南渡
后潘氏真本已称难得今传世者大约皆𣙜场中翻
刻所谓亮字不全本新绛本北本是也如方赵二公
藏本真此时之星凤矣余又于王长垣寓见方楷所
藏第九第十二卷而第九卷首页断损处与 单炳文

所考吻合 (第 6a 页)
单炳文
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
次绛帖最佳而旧本亦已难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
多不符某家所藏旧本第九卷大令书 (第 6b 页)
总为二十二
卷谓之大观太清楼帖绛帖者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
摹刻于家为石本而传写字多讹舛世称为潘驸马帖 单炳文
曹士冕各有模刻本又有新绛本北方别本武
冈新旧本福清乌镇彭州资州本皆绛帖之别也潭帖
者庆历中刘丞相帅潭 (第 25a 页)
  余尝评近世众体书法小篆则有徐明叔及华亭曾大
中常熟曾耆年然徐颇好复古篆体细腰长脚二曾字
则圜而匀稍含古篆意大中尤喜为摹印甚得秦汉章
玺气象隶书则有吕胜已黄铢杜仲微虞仲芳吕杜黄
工古法然虽颇劲而其失太拙而短虞间出新意波磔
加长而首尾加大乍见甚爽但稍欠骨法皆不得中行
草则有蒋宣卿吴傅朋王逸老 单炳文
姜尧章张于湖
范石湖蒋吴极秀媚所乏者遒劲逸老草法甚熟而间 (第 10a 页)
  许奕字成子简州人庆元五年宁宗亲擢进士第一
授签书剑南东川节度判官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
吏部侍郎龙图阁待制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赠通

议大夫通籀隶书(宋史)

  奕词章雅健字体端劲兼通籀篆书(鹤山集)

  薛师石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小楷初授法于 单炳文
日经
月纬已忽超诣落笔期于钟王之次籀篆斯隶深造
其极四方士友求于门景石不靳惜大者径三数尺
许铭祖父者 …… (第 9b 页)
  杨镇字子仁号中斋严陵人尚理宗女周汉国公主
官至左领军卫将军驸马都尉谥端孝喜观图史书
学张即之(书史会要)

  单炜

  单炜字 炳文
(第 26a 页)
定斋居士
沅陵人博学能文考订法 (第 26a 页)
   楼少虚
楼少虚官教授少好二王书笔力素高后得乐毅论古
刻深爱之一笔不妄下故楷法精妙字字可敬(攻愧集/)

   薛师石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小楷初授法于 单炳文
日经月
纬已忽超诣落笔期于钟王之次籀篆斯隶深造其极
四方士友求于门景石不靳惜畀之大者径三数尺许
铭祖 (第 32b 页)
   杨简
杨简字敬仲慈溪人(人称慈/湖先生)乾道五年举进士宝历元
年以宝谟阁学士大中大夫致仕赠正奉大夫(宋史本/传)

慈湖喜作墨竹有石本横枝传世(图绘宝鉴/)
   丁权
丁权字子卿会稽人善画竹自述竹谱(孙矿绍兴志/)
   单炜 单炜
字炳文(见书/家传)好古博雅与姜白石友善画竹(画史/)
(会要/)
   杨镇
杨镇字子仁严陵人号中 (第 81a 页)
    绛帖
曹士冕曰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摹
而参入别帖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单微
而自能镌石虽井阑阶砌皆遍刻无馀所以段数最多
或有长尺馀者舜臣死二子析而为二长者负官钱没

上十卷于绛州绛守重摹下十卷足之幼者复重摹上
十卷亦足成一部于是绛州有公私二本靖康兵火石
并不存百年之间重摹至再庆元间予官守长沙尝见
旧宰执家有南渡初亲自北方携得舜臣元所刻本未
分析时二十卷其家珍藏非得二千缗官陌不肯与人
乃北纸北墨精神焕发视金所摹者天渊矣(王氏法书/)
(苑/) 单炳文
博雅君子也其论绛帖至为精密顷刻石襄州 …… (第 65a 页)
余既获见 炳文
绛帖辨證然后知近世所藏二十卷帖
多非旧物每恨未识真本而襄州所刻第九卷大令帖
亦毁于王旻之变虑其遂至泯 …… (第 66a 页)
 此卷内第一段与第三段右并缺角

 第九卷大令帖正与 单炳文
襄州所刻石本纤微弗
 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绛帖二十卷纸墨字画模印皆与今人所藏本
不同而第九卷显 (第 67a 页)
然可见自非 单公炳文
表而出之亦
将泯于无间矣北方所刻诸本往往南渡后北人转相
传模无足深怪但武冈旧刻未知始于何年亦止用新 (第 67a 页)
太清楼帖绛帖者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摹刻于家为
石本而傅写字多讹舛世称为潘驸马帖 单炳文
曹士
晃各有模刻本又有新绛本北方别本武冈新旧本福
清乌镇彭州资州本皆绛帖之别也潭帖者庆历中刘
丞相帅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