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雜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迁中书令蒹太
子宾客检校兵部尚书
宋仁宗天圣五年右司谏 刘随
上奏曰臣闻宗子维城
用期磐石之固异姓为后适茂本支之荣宗周则并建
懿亲炎汉乃分王善地有唐开国弥重亲贤嗣 (第 49b 页)
下之道也王禹偁识量庸浅昧于大体
妄率胸臆以蔽聪明狂躁之言不可行用上览之嘉叹
即追还前诏
仁宗天圣二年 左正言刘随
乞优礼李允则晁迥状曰 (第 31a 页)
治得溥私役兵健为
姻家吏部侍郎林特起宅又附官船贩鬻材木规取利
息凡十数事未论决会赦有司以特故将不穷治 大理

寺详断官刘随
请再劾之卒扺溥罪随考城人也尝为
水康军判官军无城堞伐木为栅坏辄易之颇困民力
随令环植柳数十万株因相联 (第 19a 页)
  真宗
天禧四年秋七月庚戌朔先天节群臣上寿泾王元俨
摄太尉以未命宰相故也 吕夷简等还自东西川言
梓州路劝农使王鬷知梓州苏维甫知邛州沈同知蜀
州钱昆知昌州张用通判益州狄棐 刘随通判
永兴军 (第 1a 页)
  仁宗
天圣元年八月乙未以盐铁判官侍御史刘平为尚衣
库使环庆路钤辖兼知邠州初真宗欲用平丁谓乘间
曰平出将家第宜任边耳于是太后思谓言故有此命
属羌敏珠尔玛尔默族数反覆平潜兵杀数千人以功领宾

州刺史(讨敏珠尔族不得其时/今皆见于此当考) 募京东河北陜西淮南
民输薪刍塞滑州决河又发卒伐濒河榆柳有司请调
丁夫上虑其扰民故以役兵代焉
丙申德音降天下囚罪一等杖以下释之 东平监所
废牧地听民请佃(本纪及志并云始废东平监/误也天禧五年正月监已废)
庚子出左藏库绢十万下陜西缘边川军市籴粮草
壬寅诏升朝官准御札举官岁毋得过三人
乙巳太常博士曹修古为监察御史孔延鲁 刘随
并为 …… (第 1b 页)
为相必大失天下望太后遣内侍持奏示之惟演犹顾
望不行咏语 左正言刘随
曰若相惟演当取白麻廷毁
之惟演闻乃亟去(实录国史惟演传并不记惟演自河/阳赴亳州乃云在河阳踰年请入朝) …… (第 3a 页)
来朝即加平章事则天)
(圣三年十二月此时鞠咏已罢台职矣实录正史皆误/今不取咏本传载论奏惟演在观芝前按 刘随
以八月)
(十四日始除谏官乙卯二十四日也今/附论奏惟演于观芝后庶不失实事)
冯拯病太后有复相王钦若意 …… (第 3a 页)
外郎吴济为
都官员外郎太常丞直集贤院胥偃为著作佐郎监察
御史王轸为太常博士监兖州涟水光化军郢州酒税 左正言刘随
罚铜五斤初弁等为开封府发解官举人
讼其考试不公上以得解进士三十八人策论令秘阁
封弥卷首送翰林学士晏殊 …… (第 17a 页)
闻随坐举人以策辞相授随为巡铺官而不能察故有
是命偃长沙人也(吴济未详 刘随
正传乃云随坐此责/监济州税与实录不同正传盖因朱)
(祁墓志按随后数论事/未尝出也今从实录) 大理寺丞 (第 17b 页)
燕崇政殿初用乐之半乐工奏技上未始
瞩目终燕犹有戚容左右窃视无不感叹时诏下成都
府召优人许朝天等补教坊 左正言刘随
以为贱工不 …… (第 21b 页)
足辱诏书监察御史李纮言陛下即位尚未能显岩穴
之士而首召伶官非所以广德美于天下朝天等随罢
(刘随
李纮谏召乐工不得其时今附见纮云陛下即/位未能显岩穴之士则必是天圣初也随本傅载此)
(事杂见于论星变及 (第 22a 页)

颇解体同列稍侵之钦若亦邑邑以殁(太后解体据温/公邑邑以殁据)
(江/氏)后有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 左正言刘随
言钦若 (第 26a 页)
副使或
斥维与契丹诗不当自称小臣沮罢之乃加刑部尚书
维久厌书诏之劳辞不拜引李士衡故事求换官故有
是命 左正言刘随
奏维以词臣求换武职非所以励廉 (第 5b 页)
 鄜延路部署张遵等言准诏缘边内附人尽遣还夏
州然蕃户颇众恐忽生惊疑反致边患欲谕令渐归如
不愿者亦听诏可 罢琼州岁贡玳瑁鼊皮紫贝
庚戌上谓辅臣曰知州同判民之表也今审官院一以
名次用人可乎王曾曰不次用人诚足以劝群吏然须
更为选任之法乃可也
癸丑 左正言刘随
为左司谏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 (第 6a 页)
河北京西民困灾伤流移者免所过渡钱
壬寅召辅臣崇政殿西庑观侍讲孙奭讲尚书
戊申太后幸赠侍中刘美第左司谏 刘随
奏疏劝止太
后纳其言自后不复再驾(此据宋祁所作随墓铭传云/太后不宜数幸外家恐误也) …… (第 9a 页)
时命僧
道禬禳于文德殿殿中侍御史李纮奏曰文德殿布政
会朝之位每灾异辄聚缁黄赞呗其间何以示中外
右司諌 刘随
因星变言国家本支蕃衍而定王之外封 …… (第 15a 页)
漕时当考)
己亥度支副使工部郎中唐肃为契丹后生辰使内殿
承制閤门祇候葛怀敏副之
乙巳以户部判官左司谏 刘随
知济州随在諌职前后
所论甚众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
国常务专禀帝旨太后不悦会随请外因命出 (第 20b 页)
制置发运使奏计京师毋以土
物馈要近官先是钟离瑾因奏计多载奇花怪石纳禁
中且赂权贵殿中侍御史鞠咏右司谏 刘随
皆劾瑾咏
请付御史台治帝面谕瑾亟还所部于是又条约之
枢密院言御马直于荣鬻自制紫衫而开封府以军号
法物 (第 18a 页)
无得以
在任岁月并计之
壬辰以雷州司户参军丁谓为道州司户参军始南郊
肆赦中外疑谓必将内徙刑部员外郎兼 侍御史知杂
事刘随
言彼擅移于陵域将不利于君亲只合取彼头
颅置诸郊庙殿中侍御史张钖言谓奸邪弄国罪当死
无可怜且大臣窜逐本 …… (第 20b 页)
意由是止徙道州(张唐英政要云 刘随
以谏官论丁谓/本传亦具载于未出知齐州已前盖)
(误也随罢谏官踰年矣今年十月乃由起居郎为员外/兼知杂御 (第 21a 页)
壬辰知陈州给事中胡则为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御史知杂事刘随
奏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
不肯行为三司使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殿
中侍御史郭劝请追则除命皆不 …… (第 18b 页)
后意故命出守 侍御史知杂事刘随
殿中侍御史郭劝
并言绶有辞学当留在朝不宜处外不听(劝本传并及/杜衍且云衍)
(在江陵此时衍方为户部副 (第 21a 页)
使及衍除知荆/南则劝出矣故削不著 刘随
留绶据随墓铭)
壬午诏诸州知州同判位本州官之上兵马都监若诸
司副使以上听与同判叙官内殿承制崇班閤门祇 …… (第 21a 页)
后正旦使左藏库副使王遵范副之度
支判官殿中侍御史陈琰为契丹正旦使西染院副使
閤门宣事舍人王克忠副之 侍御史知杂事刘随
言比年庶官侥倖请托或对见之
际涕泗祈恩或绩效甚微衒鬻要赏亦有藩翰之臣位 (第 21b 页)
副使晏殊为参知政事位在赵稹上
诏淮南灾伤州军作糜粥以济饥民
辛亥权免江南灾伤州军果税
壬子以盐铁副使 刑部员外郎刘随
为契丹国母生辰
使内殿承制閤门祗候王德基副之开封府判官职方
员外郎杨日严为国主生辰使客省副使王克基副 (第 14a 页)
运使未至所部不得奏辟
属官
辛酉出布十万端易钱籴河北军储
壬戌减廉化高三州田税
癸亥知宣州兵部员外郎 刘随
为工部郎中知应天府 (第 21a 页)
雅乐议者嗤之 赐虞部
员外郎李思恭帛五十疋米五十斛思恭持母丧邢州
而庐墓三年州上其状故赐之 工部郎中 天章阁待
制刘随
卒擢待制未旬日也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
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临事明锐敢行蜀人以为水晶
灯笼始使契丹还会贬 (第 16a 页)
中允直集贤
(弼除职在五月/癸亥今并书)
辛亥赐茅山王钦若所建庵为五云观(天圣三年十一/月钦若卒时 刘)

(随
云云或/移见此)
癸丑契丹遣林牙启圣节度使耶律祥崇禄少卿张素
民来贺乾元节
癸亥赐汴口开河役卒缗钱 (第 9b 页)
然性谦退有善未尝自伐笃于故
旧少与徐人刘颜善颜罪废齐上其书数十万言得复
官颜卒又以女妻其子庠庞籍杨偕 刘随
段少连皆齐
所荐后多为名臣
谏官吴育言资善堂教授内臣而以编修为名非盛朝
所务也癸未诏罢之 置信安军通 (第 15b 页)
 并代路副都总管

夏守赟仁宗时并代都总官
李昭遘仁宗时知泽州历知河中府晋州
苏 绅仁宗时知河中府未行疾卒
刘 几仁宗时太原路总管
郭 劝仁宗时宁化军判官
夏 竦仁宗时并州判
尹 洙仁宗时知晋州又知潞州
张 存仁宗时知泽州

孙 甫仁宗时知翼城县又知晋州 刘 随
仁宗时晋州通判
梅 挚仁宗时知河中府
司马池仁宗时知河中府又知晋州
蒋 堂仁宗时河东路都转运使又知河 (第 24b 页)
 嫁娶者捐俸馀以给士民咸爱之
陈希古天禧间由进士以秘书著作郎知翼城县有文
 学多所振刷百度修举邑之风俗一变 刘随
(第 22b 页)
仲豫
开封考城人第进士为右正言坐不察举
 人私授策辞累徙通判晋州还朝迁右司谏累疏言
 丁谓王钦若恶又谏章献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