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二子暂有尊贤向善之诚心故感得圣人欲往之意如

重阴之际忽略开霁有少光明处自是好如阳货全无
善意来时便已不好了故亦不能略感圣人也(时举)○匏
瓜不食如今言无口匏亦此类(答 刘韬仲)
  八章(女闻六言六蔽)

  勇只是果敢刚有坚强之意(闳祖)○问好信不好学如
何便至于相贼害曰 …… (第 8b 页)
  先生问林择之天何言哉三句何句要对曰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二句先生曰是只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所谓
天何言哉者已在其中矣(德明)○予欲无言只是不消

得说盖已都撒出来了如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又更
说个甚底(焘)○程氏谓圣人恐人不能尽晓而反欲无
言何也须熟玩之当自见得分明也(荅 刘韬仲)
○或问杨
氏谓子贡能言而理有言之不能论者故夫子以是
发之曰理之实见于事物之间无不可论之理也夫岂
以为 …… (第 12a 页)
  二十六章(年四十而见恶焉)

  见恶谓有可恶之实而得罪于能恶人者非群嘲众骂
而不善者恶之之谓也(荅 刘韬仲)
  微子

  首章(微子去之)

  延平先生说三仁事各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今以此
语推之三仁之 (第 14b 页)
   朝奉刘恒轩先生𢡟
刘𢡟字子勉白水孙也博学通经文辞奇伟长受学屏
山先生得其论著继从胡籍溪游始知为学大旨自是
易象天文地理律历之奥无所不通受迪功郎任会昌
西尉兼学事秩满转文林郎奉祠监衡州南岳庙以朝

奉大夫致仕杜门扫轨仰师圣贤乡人子弟多所造就
学者称恒轩先生以子爚贵赠金紫光禄大夫所著礼
记集说论孟训解子爚炳炯
    郎中刘韬仲先生炳
刘炳字 (第 17a 页)
韬仲
与兄爚从文公游文公编集程氏遗书炳
兄弟研穷诵读晨夜不息举淳熙五年进士授迪功郎
知应城县好贤礼士修饰儒 (第 17a 页)
学访求前令谢良佐遗迹
创上蔡先生祠于讲堂东隅朱文公为记再调剑浦丞

专以仁义教化平易近民民有讼委曲训戒之后有斗
者愬于官曰何面目复见公耶累官兵部郎中朝散大
夫乞祠闲居诵读不辍自号 悠然翁
所著有睦堂类藁
若干卷四书问目纲目要略堂铭故事传于世子填孙
应李铨(闽/书)
   县令刘季明先生炯 (第 17b 页)
翼求切君
身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郎卒帝闻讣震悼出内帑
银帛赙丧谥文修升一官故事未有也与蔡仲默黄惠
刘韬仲
童伯羽真西山张洽诸君子友善著有四书 (第 12a 页)
宰礼不可如是及/府又以其服即事某又曰公三公不可以将服承命卒)
(不得/辞)
靴山(萤雪丛说陈季陆尝挽 刘韬仲
诸公同往武夷访/晦翁朱先生偶张体仁与焉会宴之次朱张忘形)
(交谈风水曰如是而为/笏山如是而为丨丨) (第 46b 页)
  集尝见文公与东莱先生一帖云福建人刘氏兄弟
爚炳同预荐送乃翁亦以免举试礼部皆欲见于门
下某新阡与其居密迩两年相从甚熟知其嗜学其
教幸与之进盖东莱时在馆阁也此书所谓晦伯爚
韬仲炳
也十千所买之山岂即所谓新迁之近而
季通之所择乎昔者野人有食芹曝暄而美者持以
献其君野人犹然而况君子之 (第 19a 页)
   宋朱熹与东莱先生帖
集尝见文公与东莱先生一帖云福建人刘氏兄弟爚
炳同预荐送乃翁亦以免举试礼部皆欲见于门下某
新阡与其居密迩两年相从甚熟知其嗜学其教幸与
之进盖东莱时在馆阁也此书所谓晦伯爚也 韬仲炳
也十千所买之山岂即所谓新迁之近而季通之所择
乎昔者野人有食芹曝暄而美者特以献其君野人犹
然而况君子之 (第 60b 页)
 方李申尊信阁本及旧本反将诸家校定者妄改考

 异一书专为此发
刘韬仲
督赋正是索千金于乞丐之夫亦无下手脚
 处不恤则得罪于民不辨则得罪于上官
答赵都运今所谓理财岂复有义正 …… (第 40a 页)
   跋

跋魏丞相使敌国夫寿皇屈已和戎岂其获已然非丞
 相寿春公之深谋壮节犹几不足以成之岂兴事造
 功之果为不易耶
   答问
刘韬仲
问柳下惠自信其直道而行不以三黜为辱
 批云得之
答李孝述问大学既知复虑而后得批定静安是未有
 事时胸 (第 42b 页)
 之召又举其所闻以为问其所自信不苟如此学者
 未至圣人地位且当以子路为法庶乎不失其亲不
 可以圣人体道之权籍口恐有学步邯郸之患也曰
 得之(荅 刘/韬仲)
不食谓不求食非谓不可食也今俗犹言无口匏亦此 (第 11b 页)
 类(荅 刘韬仲
○以/上文集二条)
   子曰由也章
杨问好信不好学何故便到贼害于物处曰圣人此等
 语多有相类如恭而 …… (第 12a 页)
 廉者为是分得那义利去处譬如物之侧棱两下分
 去(语/类)
问今之愚者诈而已矣智则能诈愚者本无智巧也何
 故能诈曰如狂不直侗不愿之类(荅 刘韬仲/
○文集)
   恶紫之夺朱章 …… (第 15a 页)
 不尽惟其无不尽所以不消得说了(语/类)
问四时行百物生两句自为体用盖阴阳之理运行不
 息故百物各遂其生圣人之心纯亦不已故动容周
 旋自然中礼未知是否曰有此意(荅 刘/韬仲)
…… (第 16a 页)
 夫子启发子贡之意欲其求之于践履事为之实者
 未知是否曰恐人不能尽晓而反欲无言疑得甚好
 更熟玩之当自得分明也(荅 刘韬仲
○以/上文集二条)
   孺悲欲见孔子章
先生云南康一士人云圣贤亦有不诚处如取瑟而歌
 出吊东郭之类 …… (第 17a 页)
   年四十而见恶焉章

见恶亦谓有可恶之实而得罪于能恶人者非不善者
 恶之之谓也(荅 刘韬仲/
○文集)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章
问或去或奴或谏不同如何同归于仁曰三子皆诣其
 至理故谓之 …… (第 19a 页)
 黜为辱也此其所以为和而介与若徒知其不去之
 为和而不知其所以三黜者之为有守未足以议柳
 下惠也曰得之(荅 刘韬仲/
○文集)
   齐景公待孔子章
㬊问齐景公待孔子虽欲以季孟之间乃以虚礼待之
 非举国以听孔子故曰吾老 …… (第 21a 页)
 象不若圣人之正大若以素隐行怪视之愚意未知
 是否曰无道而隐如蘧伯玉柳下惠可也被发佯狂
 则行怪矣沮溺荷蓧亦非中行之士也(荅 刘韬仲/
○文集) (第 22a 页)
 理他说道之形体便是说得好(以上语类/十八条)
问伊川先生云性即是理炳谓所谓理者仁义礼智是
 也未知是否曰四者固性之纲维然其中无所不包
 更详味之(荅 刘/韬仲)
性善之善非善恶之善某窃谓极本穷原之善与善恶
 末流之善非有二也但以其发与未发言之有不同
 耳盖未发 (第 14b 页)
 亦或未能免先圣所谓宽以居之子张所谓执德不

  弘正为救此病耳(荅赵/子钦)
 季通思索甚精但恐有太过处耳(荅 刘韬仲
○以/上文集十三条)
 
 
 
 
 
  (第 50a 页)
  矢鱼于棠
辛酉秋因如鄱阳阅三十六家春秋解若注矢鱼于棠

虽累数说不透皆以矢为观非也使其以矢为观当时
何不直书其事而乃云云若是盖有深意存焉余尝谓
矢者射也正周礼所谓矢其鱼鳖而食之是也推而上
之若皋陶矢厥谟亦射义也释书者类训直又非周道
如砥其直如矢乃诗人比喻之辞故可以云直若书之
矢谟春秋之矢鱼皆出于任意而为之故可以云射自
皋陶有矢谟之说而后董仲舒有射策之文君子于此
可以意推不可以例观也

  溺于阴阳
陈季陆尝挽 刘韬仲
诸公同往武夷访晦翁朱先生偶
张体仁与焉会宴之次朱张忘形交谈风水曰如是而
为笏山如是而为靴山称赏蔡季通 (第 13b 页)
 不为台阁何也甫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譬缯中之好

 莫过锦锦不可以为帽榖中之美莫过稻稻不可以
 为齑
朱子文答 刘韬仲
督赋云正是索千金于乞丐之夫亦
 无下手脚处不恤则得罪于民不办则得罪于上官
宋王益知韶州属县翁源多虎公 (第 38b 页)
     答蔡季通
     答蔡伯静
     答蔡仲默
  第四卷(上/下)
     答刘晦伯
     答 刘韬仲

   第五卷
     答吕东莱
     与王尚书(佐)
     答赵都运(善誉)
     与 …… (第 2a 页)
     跋韦斋与祝公书
     跋韦斋书昆阳赋
     跋陆务观诗
     跋魏丞相使虏帖
  第九卷
    答 刘韬仲
间目
  第十卷
    答李继善间目
  第十一卷
    答刘德华
晦庵先生朱文公续集目录终 (第 4b 页)
高)略绰(潘子/善) 衬帖(张元德/六十一)
历落(张元德六一/说得历落)相属(季通/八五) 锥剳 (刘韬仲
续/集第四上)间界学问(陈同父/二八)
卒乍   白发(陈丞相/二十五)盘剥(运米王漕/二十六)(第 22a 页)
   赐冠带直庵处士林公墓志铭

莆有诸林皆号冠冕之宗其居刺桐巷者称忠义林氏
盖宋宣靖炎兴间有主客郎中冲之奉使死节从子删
定官震霆兄弟俱仕不屈奸桧有声信史传之至穆陵
时霆曾孙光世显融官至司农少卿子璧卿元赐号妙
明玄应道济真人高门甲第岿然城中至今如故真人
三世生惟范号 悠然翁
翁生溱皇明陜西宁夏断事公
之祖考考也妣陈氏继妣田氏公讳赤字忠伯行庆一
号为直庵姿貌明秀长髯疏眉伟然世 (第 18b 页)
  朱子全书〈性〉
  朱子大全集〈与郭冲晦 答何叔京 答张敬夫问目 答冯作肃 答胡广仲 答胡广仲论性槁后 答刘叔文 答姜叔权 答吴伯丰 答汪长孺 答胡季随 答方宾王 答黄道夫 答林德久 答 刘韬仲 
答汪清卿 答徐彦章 答王子合 答张钦夫 答潘恭叔 张无垢中庸解辨 胡子知言疑义 玉山讲义〉
学行典第 ……发处教人识取,不是本体中元来有此如何用处发得此物出来,但体无著莫处,故只可于用处看,便省力耳。
《答 刘韬仲》
问伊川先生云:性即是理炳,谓所谓理者,仁义礼智是也。未知是否。曰:四者,固性之纲维,然其中无所不包,
效篇〉
  法言〈渊骞篇〉
  新论〈韬光〉
  中说〈周公篇 礼乐篇 关朗篇〉
  朱子大全集〈答 刘韬仲〉
 隐逸部名贤列传一
  陶唐氏
  牧马童子     被衣
  王倪       齧缺
  许由  ……德矣,惟有道者能之,谓之退藏于密。杜淹曰:易之兴也,天下其可疑乎。故圣人得以隐。
《朱子大全集》《答 刘韬仲》
接舆歌而过孔子,盖欲以讽切孔子,孔子欲与之言,则趋而避之。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杰,溺固将有以发之,而
卯敕建西山书院,绘塑二贤对榻讲道像,修饰灯台御书西山二大字刻于西南崖。山麓莒潭上有化龙书院,文公门人 刘韬仲
曾孙应李所建,以开义塾者邑人熊禾为记。
五龙山 五脉分峙,中有小山,如五龙争珠然。阑干山 与武夷山对
 问。才说性。便不是性。此是就性未禀时说。已禀时说。曰。就已禀时说。性者浑然天理而已。才说性时则已带气矣。所谓离了阴阳。更无道。此中最宜分别。(可学录。)
 又曰。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答 刘韬仲。
)
 又曰。人生而静。静者固其性。然只有生字。便带却气质了。(端蒙录答王子合书同。)
 又曰。人生而 (第 261L 页)
  按临川吴氏,西山真氏之论气质性。痛快明白。足以打破近世之论矣。
朱子曰。才说性。便不是性。就已禀时说性者。浑然天理而已。才说性时则已带气矣。所谓离了阴阳。更无道。(可学录。)
又曰。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答 刘韬仲。
) (第 28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