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目錄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具差官诣台录问其后废不举至是复
行焉(覃杖脊在太平兴国七年实录景/德三年独为覃隐按此可见也) 知福州 殿中
侍御史冯伉 卒诏肠其家钱十万伉子元应同学究出
身伉谧之子也历典藩郡皆有政迹故特褒恤焉
庚子诏权罢贡举一年
王均之 (第 11a 页)
行焉(覃杖脊在太平兴国七年实录景/德三年独为覃隐按此可见也) 知福州 殿中
侍御史冯伉 卒诏肠其家钱十万伉子元应同学究出
身伉谧之子也历典藩郡皆有政迹故特褒恤焉
庚子诏权罢贡举一年
王均之 (第 11a 页)
焉又有贾逵春秋三家经训古十二卷宋三家经
二卷唐志又有李铉春秋二傅异同十一卷李氏
三傅异同例十三卷 冯伉 三傅异同三卷元和国
子监修定春秋加减一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
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者莫适为正 (第 5a 页)
二卷唐志又有李铉春秋二傅异同十一卷李氏
三傅异同例十三卷 冯伉 三傅异同三卷元和国
子监修定春秋加减一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
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者莫适为正 (第 5a 页)
(在崇庆/州东)文潞公祠(在崇庆州内祀/宋太守文彦博)景贤祠(在灌县/ 文庙)
(内祀名宦吕大防宋珰 冯伉 刘综刘随马执中张/弘王鹏先儒范贤李浩宋汝为谯定乡贤李畋代)
(渊张综张/愈张须正)尤溪祠(在灌县 (第 4b 页)
(内祀名宦吕大防宋珰 冯伉 刘综刘随马执中张/弘王鹏先儒范贤李浩宋汝为谯定乡贤李畋代)
(渊张综张/愈张须正)尤溪祠(在灌县 (第 4b 页)
春秋古经十二篇
潼川谢畴撰眉山李氏序曰汉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十
二篇经十一卷隋唐志同古经十二篇十一卷者本公
羊榖梁二家所传吴士燮始为之注隋氏载焉又有贾
逵春秋三家经训诂十二卷宋及三家经二卷唐志又
有李铉春秋二传异同十二卷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
卷 冯伉 三传异同三卷元和国子监脩定春秋加减一
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
者莫适为正盖公羊得 (第 27a 页)
潼川谢畴撰眉山李氏序曰汉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十
二篇经十一卷隋唐志同古经十二篇十一卷者本公
羊榖梁二家所传吴士燮始为之注隋氏载焉又有贾
逵春秋三家经训诂十二卷宋及三家经二卷唐志又
有李铉春秋二传异同十二卷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
卷 冯伉 三传异同三卷元和国子监脩定春秋加减一
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
者莫适为正盖公羊得 (第 27a 页)
察御史充陜西转运使以韦亶代之珰去州未百日
亶坐事系狱上念珰治绩命再知州事安集诸羌部
内清肃
冯伉 雍熙中州推官州民李益饶于财恣横不法赂
权贵为庇护长吏而下皆畏之独伉不从益遣仆数
辈毁辱伉伉屡表其 (第 44b 页)
亶坐事系狱上念珰治绩命再知州事安集诸羌部
内清肃
冯伉 雍熙中州推官州民李益饶于财恣横不法赂
权贵为庇护长吏而下皆畏之独伉不从益遣仆数
辈毁辱伉伉屡表其 (第 44b 页)
四县之地置县治汤塘因以为)
(名)八咏楼(在府学西旧名元畅楼齐隆昌初太守/沈约建有八咏诗宋至道间郡守 冯伉)
( 更今/名)明月楼(在府治东取严维诗明/月双溪水之句为名)冯家楼(在东/阳县)
(东二十里唐/时冯宿所 (第 47b 页)
(名)八咏楼(在府学西旧名元畅楼齐隆昌初太守/沈约建有八咏诗宋至道间郡守 冯伉)
( 更今/名)明月楼(在府治东取严维诗明/月双溪水之句为名)冯家楼(在东/阳县)
(东二十里唐/时冯宿所 (第 47b 页)
(官翰林侍读学士终刑部侍郎集贤学士尝使高丽/清洁无所求每高丽使至辄询其出入以君子称之)
(有文集/十卷) 冯伉(新安人伯父延己父延鲁俱以文学事/南唐延鲁官至工部侍郎留守扬州为)
(周世宗所执放还为户部尚书伉归宋与兄仪价并/第进士伉文辞清丽尝著平晋颂时人称之累迁殿)
(中侍御史历典/藩郡皆有治迹) 谢泌(歙县人举进士历知数州累官/右谏议大夫初在史馆諌修正)
(殿不当用采绘及知福州代还民立去思碑泌 (第 35a 页)
(有文集/十卷)冯伉(新安人伯父延己父延鲁俱以文学事/南唐延鲁官至工部侍郎留守扬州为)
(周世宗所执放还为户部尚书伉归宋与兄仪价并/第 进士伉 文辞清丽尝著平晋颂时人称之累迁殿)
(中侍御史历典/藩郡皆有治迹)谢泌(歙县人举进士历知数州累官 (第 35a 页)
(有文集/十卷) 冯伉(新安人伯父延己父延鲁俱以文学事/南唐延鲁官至工部侍郎留守扬州为)
(周世宗所执放还为户部尚书伉归宋与兄仪价并/第进士伉文辞清丽尝著平晋颂时人称之累迁殿)
(中侍御史历典/藩郡皆有治迹) 谢泌(歙县人举进士历知数州累官/右谏议大夫初在史馆諌修正)
(殿不当用采绘及知福州代还民立去思碑泌 (第 35a 页)
(有文集/十卷)冯伉(新安人伯父延己父延鲁俱以文学事/南唐延鲁官至工部侍郎留守扬州为)
(周世宗所执放还为户部尚书伉归宋与兄仪价并/第 进士伉 文辞清丽尝著平晋颂时人称之累迁殿)
(中侍御史历典/藩郡皆有治迹)谢泌(歙县人举进士历知数州累官 (第 35a 页)
王 谦二 陈 宗二 徐 嵩二
马 遵二 夏 方二 高 祚二
刘 瑜三 冯 伉 三 张 曜二
樊 毅二 李 恂二 王 畅二
任 峻二 赵 彦二 杜 弘三
(第 17b 页)
马 遵二 夏 方二 高 祚二
刘 瑜三 冯 伉 三 张 曜二
樊 毅二 李 恂二 王 畅二
任 峻二 赵 彦二 杜 弘三
(第 17b 页)
八咏楼诗纪序(明宋濂/)
八咏楼在婺之城上西南隅其建立也实昉于武康沈
休文齐隆昌初休文以吏部郎出守是邦刑清狱简号
称无事既刱楼名之曰玄畅复为诗八咏以写其山川
景物之情宋至道中 冯伉 来知州事以为永明之体实 (第 6a 页)
八咏楼在婺之城上西南隅其建立也实昉于武康沈
休文齐隆昌初休文以吏部郎出守是邦刑清狱简号
称无事既刱楼名之曰玄畅复为诗八咏以写其山川
景物之情宋至道中 冯伉 来知州事以为永明之体实 (第 6a 页)
八咏楼诗纪序(宋濂/)
八咏楼在婺之城上西南隅其建立也实昉于武康沈
休文齐隆昌初休文以吏部郎出守是邦刑清讼简号
称无事既创楼名之曰玄畅复为诗八咏以写其山川
景物之情宋至道中 冯伉 来知州事以为永明之体实
本于休文而祖于徐庾心尤笃好之勒其辞于石置之
楼下且更玄畅为八咏期以传示于无穷 (第 14a 页)
八咏楼在婺之城上西南隅其建立也实昉于武康沈
休文齐隆昌初休文以吏部郎出守是邦刑清讼简号
称无事既创楼名之曰玄畅复为诗八咏以写其山川
景物之情宋至道中 冯伉 来知州事以为永明之体实
本于休文而祖于徐庾心尤笃好之勒其辞于石置之
楼下且更玄畅为八咏期以传示于无穷 (第 14a 页)
八咏楼诗纪序
八咏楼在婺之城上西南隅其建立也实昉于武康沈
休文齐隆昌初休文以吏部郎出守是邦民清讼简号
称无事既创楼名之曰玄畅复为诗八咏以写其山川
景物之情宋至道中 冯伉 来知州事以为永明之体实
本于休文而祖于徐庾心尤笃好之勒其辞于石寘之
楼下且更玄畅为八咏期以传示于无穷 (第 34b 页)
八咏楼在婺之城上西南隅其建立也实昉于武康沈
休文齐隆昌初休文以吏部郎出守是邦民清讼简号
称无事既创楼名之曰玄畅复为诗八咏以写其山川
景物之情宋至道中 冯伉 来知州事以为永明之体实
本于休文而祖于徐庾心尤笃好之勒其辞于石寘之
楼下且更玄畅为八咏期以传示于无穷 (第 34b 页)
一卷按宋李焘序:《汉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隋唐志》同古经十二篇。十一卷者,本公羊谷梁二家所传,吴士燮始为之注,《隋志》载焉。又有贾逵春秋
三家经训诂十二卷,宋三家经二卷,《唐志》又有李铉春秋二传异同十一卷,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卷, 冯伉 三传异同三卷,元和国子监修定春秋加减一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者,莫适为正。
三家经训诂十二卷,宋三家经二卷,《唐志》又有李铉春秋二传异同十一卷,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卷, 冯伉 三传异同三卷,元和国子监修定春秋加减一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者,莫适为正。
,又有贾逵春秋三家经训古十二卷,宋三家经二卷,唐志又有李铉春秋二传异同十一卷,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卷, 冯伉
三传异同三卷元和国子监修定春秋加减一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者,莫适为正,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