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四書類
春秋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目錄類
編年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續道藏
 丁谓晋公谈录

 王洙谈录
 沈括梦溪笔谈
 江休复嘉祐杂志
 孔平仲谈苑
  侯师圣
雅言
 陈师道后山丛谈
 张来明道杂志
 王栐燕翼诒谋录 (第 32b 页)
 据又同室难以独享也

 (侯子雅言人有父在而身为祖母忌日饭僧者召 侯/师圣
(第 34b 页)
师圣
不往或问之 (第 34b 页)
师圣
曰主祭祀者其父也而)
 (子当之则/无父矣)
家礼忌日仪前一日斋戒设位陈器具馔(止一位/一卓)厥明 (第 34b 页)
  更有功忠体也恕用也体立而用未尝不存乎其
  中用之所形体亦无乎不具也以此意玩味则见
  伊川之言尤有功处 侯师圣
所说忠字恐未为得
  二先生之意天命且于理上推原未可只去一元
  之气上看(南轩集答/游诚之) (第 17a 页)
陈公之序盖为传者所误而失之
及其兄孙几叟具以所闻告之然后自觉其非则
其书已行而不及改矣近见胡仁仲所记 侯师圣
语亦与此合盖几叟之师杨氏实与吕氏同出程
门师圣则程子之内弟而刘李之于几叟仁仲之
(第 32a 页)
师圣
又皆亲见而亲闻之是岂胸臆私见口舌 (第 32a 页)
言然则虽斯人不应有斯疾其死也亦谓之考
终命也欤)
○侯氏曰伯牛以德行称亚于颜闵故其将死
也孔子尤痛惜之 (侯氏名仲良
河东人○辅氏曰侯氏深见圣人爱惜人才而切于传
道之心其至诚恻怛有不能自已者)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第 49a 页)
故曰命○通曰不能谨疾以至于死者不可以命言之矣)○侯氏曰伯
牛以德行称亚于颜闵故其将死也孔子尤痛惜之 (侯氏名仲良
(第 42a 页)
师圣
河束人)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第 42a 页)
盖为传者所误
而失之及其兄孙几(平声)叟具以所闻告之然后自觉
其非则其书已行而不及改矣近见胡仁仲所记
师圣
语亦与此合盖几叟之师杨氏实与吕氏同出
程门师圣则程子之内弟而刘李之于几叟仁仲之
(第 16b 页)
师圣
又皆亲见而亲闻之是岂胸臆私见口舌浮 (第 16b 页)
 论语孟子解多有及于春秋之说其后胡安国为春
 秋传间与时商确时之傅为罗从彦从彦傅延平李
 侗侗傅朱熹 侯仲良
 仲良字思圣江陵人从程颐学或言其尝从周惇颐
 朱熹考其年月不合然仲良程颐高弟也今论语说 …… (第 12b 页)
 谦大事记亦云
胡宏

 宏字仁仲安国之季子也尝被召旨以疾不克造朝
 学者称五峰先生幼志于道从杨时 侯仲良
游而卒
 传安国之学故其论春秋皆安国遗训著皇王大纪
 亦以发明春秋之旨尝曰圣人教人消人欲复天理
 莫 (第 16a 页)
 庙非使鲁君亦得而用之也周衰鲁僣窃取而用之
 习以为常三家僣其君故至于用天子之礼其所由
 来盖有渐矣
  侯仲良
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祀上帝天子之
 事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天子诸侯皆有宗庙 (第 10a 页)
物先乎气必曰体物然后见其气先乎物而言顺耳干犹木之有干必先有此而后枝叶有所附
而生焉贞之干事亦犹是也○ 侯师圣
解中庸鬼神之为德谓鬼神为形而下者鬼神之德为形而上者且如
中庸之为德不成说中庸为形而下者中庸之德为形而 (第 17a 页)
而勿正曰正是等待之意如一边集
义一边在此等待那气生今日等不见明日又等明日又等不见等来等去便却去助长○ 侯师圣
说而勿正
心伊川举禅语为说曰事则不无拟心则差是如何言须拟之而后言行须拟之而后动方可中节不成不拟
不议 (第 11a 页)
陈公之序盖为传者所误而失
之及其兄孙几叟具以所闻告之然后自觉其非则
其书已行而不及改矣近见胡仁仲所记 侯师圣

亦与此合盖几叟之师杨氏实与吕氏同出程门师
圣则程子之内弟而刘李之于几叟仁仲之于 (第 16a 页)
师圣
又皆亲见而亲闻之是岂胸臆私见口舌浮辨所得 (第 16a 页)
养之则点铁成金不是将好气来换却此气去也朱子他日又言有道理的人心便是道心则得之矣 侯师圣
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伊川举禅语为况曰事则不无拟心则差朱子不以为然然朱子言略绰提撕又何其与斯言相合也此处 (第 21a 页)
 谓信推己之谓恕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正是说推己

 及物处至于推到物上使物物各得其所即是信也
人杰又问 侯仲良
云明道以天地变化草木蕃不知伊
 川之说如何曰据数家以天地变化草木蕃如草木
 畅茂是天造草昧之意故指来 (第 63a 页)
有是疾则于栽培之理盖亦不得其常者矣)○侯氏曰 (侯氏名仲良
(第 22a 页)
师圣
河东人)
牛以德行(去声)称亚于颜闵故其将死也孔子尤痛惜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第 22a 页)
及其兄孙几(平声)叟具以所闻告之然后自觉其非则
其书已行而不及改矣近见胡仁仲所记 侯师圣

亦与此合盖几叟之师杨氏实与吕氏同出程门师
圣则程子之内弟而刘李之于几叟仁仲之于 (第 25a 页)
师圣
又皆亲见而亲闻之是岂胸臆私见口舌浮辨所得
而夺哉若更以其言考之则二书详略虽或不同然
其语意实相表里如 (第 25a 页)
  (臣)等谨案中庸辑略二卷宋石塾编朱子删定塾字
子重号克齐新昌人绍兴十五年进士官至太常主
簿出知南康军中庸为礼记第三十一篇孔
颖达疏引郑元目录云此于别录属通论汉
书艺文志有中庸传二篇颜师古注曰今礼

记有中庸一篇亦非本礼经盖子思之作是
书本以阐天人之奥汉儒以无所附丽编之
礼记实于五礼无所属故刘向谓之通论师
古以为非本礼经也梁武帝尝作义疏见于
隋志然其书不传迨有宋诸儒研求性道始
定为传心之要而论说亦遂日详故塾辑是
编断自周子二程子张子而益以吕大临谢
良佐游酢杨时 侯仲良
尹焞之说初名集解 (第 1b 页)
  (臣)等谨案论孟精义三十四卷宋朱子撰初
朱子于隆兴元年辑诸家说论语者为要义
其本不傅后九年为乾道壬辰因复取二程
张子及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
杨时 侯仲良
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荟 (第 1a 页)
 中丞皆有异绩生平以劝学新民为己任晚究心于
 天人性命之学喜规人过寓居华阴自陜以西学者
 莫不宗之 侯仲良
(第 7b 页)
师圣
盂县人可 (第 7b 页)
仲良
与二程为中表弟兄
 邃心性理初从伊川学未悟乃策杖访濂溪濂溪留 …… (第 7b 页)
 之对榻夜谈越三日自谓有得如见天之广大往质
 伊川伊川讶其不凡曰非从濂溪来邪后游荆门胡
 文定公重之留与为邻尝遗书杨大谏曰 侯仲良

 去春自 (第 8a 页)
荆门
遗卒甲马之中脱身相就于漳水之滨
 今已两年其安于羁苦守节不移固所未有至于论
 讲经术则通贯不穷商略时 (第 8a 页)
 孙绰论语集解十卷

后魏陈奇论语注
唐王勃注论语十卷
宋邢炳论语疏又论语正义十卷
 许翰论语解     侯仲良
论语说一卷
  右论语
宋司马光等六家大学中庸解义
 司马光大学中庸广义一卷
明申尚德致知源流又裴园 …… (第 12a 页)
 冯炳皇祐平蛮记一卷(纪狄青平/侬智高事)
 高永年元符陇右录  孙镇历代登科记
 李埴赵鼎行状三卷   侯仲良
雅言一卷
 任山通记 (第 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