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地理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通等入唐求大乘法相教当此显庆三年也次天智
 天皇次天武天皇次持总天皇次文武天皇大宝三
 年当此长安元年遣粟田真人入唐求书籍律师
 慈
求经律次阿闭天皇次贩天皇次圣武天皇宝龟
 元年遣僧正元昉入朝当此开元四年也次孝明天 (第 32b 页)

道慈
俭为先素王之风仁义为首(玄祖谓唐祖老子尊/为玄元皇帝也素王)
(谓孔/子也)垂范百代必不可加佛者弃位 (第 21b 页)
 诰敕各一道国师所属喇嘛查西坚错给弘修善道
   象牙图书灵珍坚错给心性了无象牙图书丹
   巴舍拉给坚修梵性象牙图书各给
 敕谕一 道慈
利寺国师札思巴统诸封为宏善演教
   国师给银印
 敕谕一道劄付一纸禅师毛错南宫哈封为妙胜禅
    (第 89b 页)
 (上奉佛太过怠于政事于禁中设讲席自唱经手录/梵夹又数幸诸寺施与无度吏部侍郎萧仿上疏曰)
 (玄祖之 道慈
俭为先素王之风仁义为首垂范百代/必不可加佛之为道殊异于此非帝王所宜慕也愿)
 (陛下时开延英接对四辅 (第 42b 页)
金幰(上年春阅视河淀工程因恭奉掖奉皇太后巡幸/天津由水程冂銮登陆后便 道 慈
辇临憩南)
(苑/)兹以落成礼碧霞(重脩马驹桥碧霞元君庙蒇工择/于十二日亲致瓣香庆落而南顶)
(神庙 (第 10b 页)
   萧仿说懿宗罢去讲筵
咸通三年懿宗奉佛太过怠于政事尝于咸泰殿筑坛
为内寺尼受戒两街僧尼皆入预又于禁中设讲席自
唱经手录梵筴又数幸诸寺施与无度吏部侍郎萧仿
上疏以为玄祖之 道慈
俭为先素王之风仁义为首垂
范百代必不可加佛者弃位出家割爱中之至难取灭
后之殊胜非帝王之宜慕也愿陛下时 (第 50b 页)
当显庆三年次天智天皇/次天武天皇次持总天皇次文武天皇大宝三年当长)
(安元年遣栗田真人入唐求书籍律师 道慈
求经次门/闭天皇次皈依天皇次圣武天皇宝龟二年遣僧正玄)
(昉入朝当开元四年次孝明天皇圣武天皇之女也天 (第 17a 页)
造新丨丨三年而成为六卷/太祖自制序命为应天历)求经(宋史日本国传当长安元年遣/粟田真人入唐求书籍律师 道)
(慈
丨丨虞集杜诗纂例序昔夫子作春秋因鲁史之旧文据事直/书而已杜预因左氏之传陆淳因啖赵之说皆纂为例以著之是 (第 47b 页)
龙尾陂
王景崇为成德军节度使中和二年四月景崇奏当
谷灵寿两镇报尉州刺史苏祐擅驱兵骑侵突臣管
界及谋逆乱事寻已处置讫者苏祐本自微人谬承圣
奖自抛离郡邑窜 (第 19b 页)
城宫殿庄饬街巷平坦人民充满欢娱安乐大王出
游四兵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国中臣民循行正法
大王仁圣化之以 道慈
悲群生无所遣却常修净戒式
导不及无上法船沉溺以济百姓氓庶受乐无忘诸天
护持万神侍从天魔降服莫不归仰主 (第 17b 页)
寺尼
受戒两街僧尼皆入预又于禁中设讲席自唱经手录
梵筴又数幸诸寺施与无度吏部侍郎萧仿上疏以为
玄祖之 道慈
俭为先素王之风仁义为首垂范百代必
不可加佛者弃位出家割爱中之至难取灭后之殊胜
非帝王之宜慕也愿陛下时 (第 38b 页)
民充满欢娱安/乐圣王出游四海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万邦归仰)
(国富如海国中众生奉顺正法大王仁圣化之以 道慈/
施群生无所遗惜帝修净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
(沈溺群寮百官受乐无怨诸天拥护万神侍卫天魔降/伏莫不归 (第 12a 页)
坦人民充满欢娱安乐圣王出游
四海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万邦归仰国福如海国
中众生奉顺正法大王仁圣化之以 道慈
施群生无所 (第 26b 页)
 雅善隶书为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后领侍中转右
 仆射 子慈字伯宝历吴郡东海太守 慈子泰字
 仲通后掌吏部不为贵贱请属易意天下称平 志
 字次 道慈
之弟迁宣城内史郡人张倪吴庆争田经 (第 19b 页)
 谨按齿之幼者藉养于所亲分之幼者藉养于所尊

 养之之 道慈
而已矣观内则君大夫子生之后为异
 室以处孺子于众妾及傅御之属择其可者以为师
 慈保之三母而首重宽裕慈 (第 21b 页)
谓东山久不归卷耳幸容携婉
娈皇华何啻有光辉玉汝之词由此亦遂盛传于天下
神宗皇帝天性俭约奉慈寿宫尤尽孝 道慈
圣太后尝
以乘舆服物未备因同天节作珠子鞍辔为寿神宗一 (第 69b 页)
  如归亭
翚飞绮构成宾至得佳名岫列千螺出江涵匹练平吟

看客帆度坐见钓舟横独倚雕阑外令人心骨清(吴江/县志)
  李奉世
  句
珠鞍昔御恩犹在玉辇亲扶事已非
   (石林诗话神宗皇帝天性俭约奉慈寿宫尤尽/孝 道慈
圣太后尝以乘舆服物未备因同天节)
   (作珠子鞍辔为寿神宗一御干禁中后藏去不/复用一日与两宫幸后苑 (第 3a 页)
  陶母坟版文(并序/)      舒元舆
常母之道恩胜威威不胜而常子之性偏以骄出由此
也偏气袭正正气败绩故往往恩过骄过而闺门閒有

触命抵教磨去法用者相半古孟氏母警戒若此乃
首以兼教轲三变而至于道去千年而陶之母亦以兼
教侃侃还至于 道慈
容严严离立相望中央寂寥希吾
或稀太岁在卯予帆彭蠡见谢灵运诗石壁壁东南行
百步许有高坟嵯峨坟前有碑书迹 (第 6b 页)
 如越之双剑光芒闪烁不可狎玩诚可谓无愧于彝
 伦者矣呜呼女妇且尔则凡受人家国之寄委弃若
 土梗者果何心哉
   闽二妇传
道慈
闽古田县人归同县张文孙生一清十五岁而 (第 41b 页)
文孙殁于疫 道慈
甫年二十九黄华乱家又毁于兵羞
服且弗完能确然守志弗渝人力撼之泣曰张氏自浮
光迁闽其不绝如线者唯此一子 (第 42a 页)
耳余奈何去之及一
清成人为取妇廖氏生三子颐兴野而廖亡继以陈道
真道真亦古田右族既归一清粥簪珥治财与 道慈

植张门一清事 (第 42a 页)
道慈
孝极旨甘道真相之唯恐有不足
而遇廖之子不翅已出 (第 42a 页)
道慈
晚婴末疾手足不能用道
真与媵人余乙恒挟持以就虎子道慈体肥重疲力从 …… (第 42a 页)
忘食道真执匕喂之任其恣观不辍
二十七以春秋擢泰定丁卯进士第繇国子助教八迁
而为翰林侍讲学士秩二品累赠 道慈
道真皆清河郡
夫人一清赠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文孙
赠礼部尚书闽人荣焉谓 (第 42b 页)
道慈
之节道真之孝皆卓绝 …… (第 42b 页)
不可及殆天报之也 道慈
卒时年八十而道真则七十
云传有之妇道尽而天伦正有若二妇其所谓尽于妇
道者耶
   郑节妇黄氏传
黄为 (第 43a 页)
故遂撰
记上闻略为注释岂曰渊壑之待晨露盖以伸其用已
之心耳庶后来明哲有以引而补焉(出三/藏记)
 释 道慈(案高僧释道猷传猷以宋末元徽中卒后有/豫章沙门道慈注猷所传胜鬘经序载出三)
  (藏记乃名法慈计在宋齐间此云道慈序中阿含/则晋安帝隆安五年距元徽七十馀载而胜鬘之)
  (出始自元嘉十二年以传猷/及慈此道慈当非注胜鬘者)

(第 35b 页)
之心耳庶后来明哲有以引而补焉(出三/藏记)
 释道慈(案高僧释道猷传猷以宋末元徽中卒后有/豫章沙门 道慈
注猷所传胜鬘经序载出三)
  (藏记乃名法慈计在宋齐间此云 (第 35b 页)
道慈
序中阿含/则晋安帝隆安五年距元徽七十馀载而胜鬘之)
  (出始自元嘉十二年以传猷/及慈此 (第 35b 页)
道慈
当非注胜鬘者) …… (第 35b 页)
十日于扬州丹阳郡建康县界在
其精舍更出此中阿含请罽宾沙门僧伽罗叉令讲梵
本请僧伽提和转梵为晋豫州沙门 道慈
笔受吴国李
宝唐化共书至来二年戊戍之岁六月二十五日草本
始讫此中阿含凡有五诵都十八品有二百二十二经 …… (第 37a 页)
惧失圣旨若从本制名类多异旧则
逆忤先习不协众情是以其人不得自专时有改本从
旧名耳然五部异同孰知其正而 道慈
愚意怏怏于遗
本故诸改名者皆抄出注下新旧两存别为一卷与目
录相连以示于后将来诸贤令知同异得更采访脱遇 (第 3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