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史評類
雜史類
政書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正一部
 孔子去鲁欲以微罪行者亦依于仁而已矣唯谏争
 则君臣之间许有犯焉而不必有隐盖沈潜刚克高
 明柔克而欲使 守忠
励节之人得以直其道而已父
 子之道以犯而离则不可去以犯而夷则不可死故
 怡声下气以几谏至于不义则子争 (第 8b 页)
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


(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吸尽众西击 突骑施娑葛
仁愿奏) (第 17a 页)
邓保信为荣州防禦使入内供奉官贾宣吉为内殿
承制并以制钟律成特迁之
壬辰入内都都知延福宫使武信军留后王 守忠
为入
内内侍省内侍省都都知谏官韩绛言宦官兼判二省
国朝所未有也不报御史俞希孟乞自今更不除前后
省都都 (第 20a 页)
知奏可(绛傅云罢 守忠
判内省事盖因神道/碑也其实 (第 20a 页)
守忠
为两省都都知如故)
诏内臣有自陈劳绩而求迁者自今并下入内内侍省
定夺当否令枢密院奏听旨其明合赏格者即 (第 20a 页)
公主出拜公卿公卿皆伏地稽首(稽音/启) 癸未牛师奖
突骑施娑葛
战于火烧城师奖兵败没娑葛遂陷安
西(安西都护府/时在龟兹)断四镇路(断音/短)遣使上表求宗楚客头
( …… (第 13b 页)
一/千一百八十二里)
(至东都八百/五十三里)愔为江州司马 六月右仆射同中书门
下三品杨再思薨秋七月 突骑施娑葛
遣使请降(骑/奇)
(寄翻娑素何翻使/疏吏翻降户江翻)庚辰拜钦化可汗赐 (第 21a 页)
守忠 
八月 (第 21a 页)
 突骑施可汗守忠之弟遮弩恨所分部落少于其兄
遂叛入突厥请为乡导以伐 守忠(骑奇寄翻少诗/照翻乡读曰向)
默啜
遣兵二万击 (第 16a 页)
守忠
虏之而还(还从宣翻又如字三考异/曰旧传以为景龙 年事)
(按实录娑葛既为十四姓可汗自后无娑葛名但屡 (第 16a 页)
云/突骑施 守忠
入朝或者 (第 16a 页)
守忠
即娑葛赐名邪景云以后) (第 16a 页)
(守忠
犹在又开元二年六月阿史那献奏有龙见于北/庭为镇将妻冯言之曰突厥施娑葛三年后破散默啜)
(八年后自灭然 …… (第 16a 页)
无所疑惧乃除冀州刺史 突骑施 守忠
既死默啜兵
(第 24a 页)
守忠
部将苏禄鸠集馀众为之酋长(骑奇寄翻将即/亮翻酋慈由翻)
(长知/两翻)苏禄颇善绥抚十姓部落稍稍归之有 (第 24a 页)
敢出忠节
逆嘉宾于计舒河口娑葛遣兵袭之生擒忠节杀嘉宾
擒吕守素于僻城縳于驿柱剐而杀之 癸未牛师奖
突骑施娑葛
战于火烧城师奖兵败没娑葛遂陷安
西断四镇路遣使上表求宗楚客头楚客又奏以周以
悌代郭元振统众徵元振入朝 …… (第 107a 页)
子鸿间
道具奏其状乞留定西土不敢归周以悌竟坐流白州
复以元振代以悌赦娑葛罪册为十四姓可汗
三年秋七月 突骑施娑葛
遣使请降庚辰拜钦化可汗
(第 107b 页)
守忠
睿宗景云二年冬十二月癸卯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 …… (第 107b 页)
二年 西突厥十姓酋长都担叛三月己亥
碛西节度使阿史那献克碎叶等镇擒都担降其部落
二万馀帐 突骑施可汗 守忠
之弟遮弩恨所分部落
少于其兄遂叛入突厥请为乡道(第 108a 页)
守忠
默啜遣兵
二万击 (第 108a 页)
守忠
虏之而还谓遮弩曰汝叛其兄何有于我
遂并杀之
三年突骑 (第 108a 页)
守忠
既死默啜兵 (第 108a 页)
守忠
部将苏禄鸠集 (第 108a 页)
使求
之不获 庚午上疾复作壬申大渐命太子监国宦官
欲请郭太后临朝称制太后曰昔武后称制几倾社稷
我家世 守忠
义非武氏之比也太子虽少但得贤宰相
辅之卿辈勿预朝政何患国家不安自古岂有女子为
天下主而能致唐虞之理乎 (第 21b 页)
 (理体养人不足经邦缓其所急急其所缓一旦风尘/再扰霜雹荐臻沙弥不可操干戈寺塔不足攘饥馑)
 (臣窃惜之疏奏不省人辛替/否字恊时京北万年)
冬十一月 突骑施娑葛
犯塞将军牛师奖战没遂赦娑
葛立为可汗 (第 60a 页)
 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
 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
 啜尽众而击 突骑施娑葛
仁愿请乘其虚夺取漠南
 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
 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以来皆守 (第 80a 页)
 实(吉州注见晋安帝元兴元年安成江州注见晋明/帝太宁二年浔阳铨衡注见晋穆帝兴宁二年狼)

 (藉注见僖宗/乾符五年)
杨再思卒○秋七月 突骑施娑葛
遣使请降
 (赐名/守忠)
八月以李峤同三品韦安石为侍中萧至忠为中书令
○九月以苏瑰为仆射同三品质 (第 15b 页)
 铁局巷(县东积善乡北至正间/有铁匠局在内故名)
 北寺巷(县西延/寿坊北)   勾栏巷(铁局/巷后)
 合掌巷(县东/北)
嘉定县坊三十五
  守忠
(县治东/宝庆桥)   安业坊(县治东宝/庆桥西) (第 20a 页)
御史吴秘言乐器无主职之官而大理有员
是为重刑法轻礼乐诏从秘言九月壬辰入内府都知
延福宫使武信军留后王 守忠
为入内侍省都知谏官
韩绛言宦官兼判二省国朝未有报御史俞希孟乞令
更不除前后省都知不可(一傅乞罢内省都 (第 64a 页)
知由神道/碑其实 守忠
为两省都知如)
(故/)罢三司提举司勾当公事官从宰相陈执中所奏也 …… (第 64a 页)
(康定元年/十二月置)
至和元年癸巳延福宫使武信军留后入内侍省都知
守忠
罢延福宫为武信留后后毋得援例故事宦官
本有真为留后者 (第 64b 页)
守忠
有东宫旧恩数求之上亦欲与
之先是高若讷为枢密使持不可故止及是 (第 64b 页)
守忠
疾复
求为节度使宰相梁适曰宦官无除真刺史者况于真
节度使乎上曰朕尝许 (第 64b 页)
守忠
矣适曰臣今日备位宰相
明日除一内官为节度使臣虽死有馀责御史中丞孙 …… (第 64b 页)
抃闻之亦奏疏力谏乃罢节度不除犹得真为留后翼
守忠
卒吕公弼为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先是上每念
夷简闻公弼有才书其名于殿柱公弼奏事上目送之
语宰相曰公弼甚似其 (第 65a 页)
彊既云天子忿之又当)
十二月立皇子嗣真为郯王(后作郯王今从旧传/实录于此作鄫王于)
默啜虏突骑施可汗 守忠(娑葛既为十四姓可汗自后无/旧传以为景龙三年事按实录)
(景云以后守忠犹在又开元二年六月阿史那献奏有龙见/娑葛名但屡云突骑施守忠入朝或者守忠即娑葛赐名邪)
(八年后自灭然则娑葛于时尚在也竟不知死于何年故附此/于北庭为镇将妻冯之言曰突骑施娑葛三年后破散默啜)

(第 12b 页)
此作鄫王于)
默啜虏突骑施可汗守忠(娑葛既为十四姓可汗自后无/旧传以为景龙三年事按实录)
(景云以后 守忠
犹在又开元二年六月阿史那献奏有龙见/娑葛名但屡云突骑施守忠入朝或者守忠即娑葛赐名邪)
(八年后自灭然 (第 12b 页)
则娑葛于时尚在也竟不知死于何年故附此/于北庭为镇将妻冯之言曰 突骑施娑葛
三年后破散默啜) (第 12b 页)
  勋臣
太祖义社兄弟○保静军节度使杨光义○天平军节
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义军节度使兼侍
中李继勋○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书令秦王王
审琦○忠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刘庆义○左骁卫上

将军刘守忠○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彰德军节度
使韩重斌○解州刺史王政忠(案太祖勋臣不止九人/此九人中如杨光义刘)
(庆义刘 守忠王
政忠四人东都事略及宋史俱无传石/守信诸人传内亦无义社兄弟之名惟三槐王氏杂录)
(有云太祖即位方镇多偃 (第 30a 页)
 年正月二十九日巳录蛮界程途及山川城镇六诏
 始末诸种名数风俗条教土宜物产六𧸘名号连接
 诸蕃共纂录成十卷于安南郡州江口附襄州节度
 押衙张 守忠
进献今臣谨录故蛮王蒙异牟寻贞元
 十年誓文及赵昌奏状白随表奉进以上
 
 蛮书卷十 (第 17b 页)
  传开元二十一年幽州长史薛楚玉遣英杰及裨

  将吴克勤乌知义罗 守忠
等精骑万人及降奚之
  众以讨契丹屯兵于榆关之外契丹首领可突于
  引突厥之众拒战于都山之下官军不利 (第 23a 页)
知义
  忠
麾下便道遁归英杰与克勤逢贼力战战皆没
  于阵其下精锐六千馀人仍与贼苦战贼以英杰
  之首示之竟不降 (第 23a 页)
终内喻窦融 守忠
而已世殊时异人各有心浩周之还
口陈指麾益令议者发明众嫌终始之本无所据杖故
遂俛仰从群臣议今省上事款诚 (第 4b 页)
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
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 突骑施娑葛
仁愿请乘其虚夺取汉南之地于河北筑
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
璟以为两汉以来皆守黄河 (第 13b 页)
以来风
雅渐丧至于后汉女后临朝尊官大位出于阿保斯乱
之始也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
之徒 守忠
节于朝廷然后君臣名节古今遗典可得而
言自初平之元讫于建安之末三十年中万姓离散死
亡略尽斯乱之极也世祖 (第 36a 页)
 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一 宋 王钦若等 撰
  外臣部
   朝贡第四
唐玄宗先天元年八月吐蕃遣使朝贡
九月突骑施 守忠
十月突厥汝陁金山十一月突厥
十姓十二月吐蕃新罗并遣使来朝
二年正月突厥二月新罗室韦吐蕃处月突厥焉耆于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