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禮類
詩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洞神部
太玄部
續道藏
 田令孜(音/兹)以亡唐(汪氏曰唐书宦者传玄宗增宦官/衣朱紫千馀人称旨者辄拜三品)
 (肃代庸弱倚为扜卫李辅国以尚父显 程元振
以援/立奋鱼朝恩以军容重其后陈弘志刘克明弑宪敬)
 (而穆文之立皆王守澄专之文宗欲诛宦官不克遂/以忧 (第 52b 页)
 困于谗间(去/声)迁延居外不敢释兵卒以忧死者(唐书/李光)
 (弼传相州北邙之败鱼朝恩羞其策谬深忌光弼切/骨而 程元振
尤疾之二人用事日谋有以中伤者吐)
 (蕃寇京师诏入援光弼畏祸迁延不敢/行其在徐州拥兵不朝忧恨成疾而卒 (第 36a 页)
 位内外大小无有纤豪之隙者此后世所不可跂而
 及者二也且如唐明皇肃宗亲父子之间及肃宗即
 位明皇处西内而 程元振
之徒一肆其谗问则父子
 之间不啻如仇雠尧与舜初非有天属之亲而舜能
 率天下以事尧使斯民戴尧之心无有厌 (第 42a 页)
 守澄田令孜(音/兹)以亡唐(唐宦者传玄宗增宦官衣朱/紫千馀人称旨者辄拜三品)
 (肃代庸弱倚为捍卫李辅国以尚父显 程元振
以援/立奋鱼朝恩以军容重其后陈弘志刘克明弑宪敬)
 (而穆文之立皆王守澄专之文宗欲诛宦官不克遂/以忧 (第 33a 页)
 世大臣有困于谗间(去/声)迁延居外不敢释兵卒以忧
 死者(唐李光弼传相州北邙之败朝恩羞其策谬故/深忌光弼切骨而 程元振
尤疾之二人用事日)
 (谋有以中伤者吐蕃寇京师诏入援光弼畏祸迁/延不敢行其在徐州拥兵不朝忧恨成疾而卒 (第 17b 页)
 (火传日九五与二同德而二为阴所困五如被劓刖/也鼻以通气二困则气脉不通有劓象焉足以利行)
 (二困则跬步皆阻有刖象焉困二者即五之内外左/右之臣所谓赤绂也困二即以困五 程元振
鱼朝恩)
 (相比以困郭子仪弘恭石显合力以困萧望之德宗/与元帝坐视不能解岂非困乎而五与二终不困者) (第 38a 页)
 呼君子于此所以三致意而不能平其怀遣其心者

 有由然也虽然知求贤而不知去谗贤不得也知去
 谗而不知用断谗不忘也唐代宗知慰李光弼而不
 能斩 程元振
德宗知恃李怀光而不能诛卢把三国
 吴主休喜读书欲与祭酒韦昭博士盛冲讲谈张布
 以昭冲切直恐入侍言已过 (第 9a 页)
 俸钱二万缗私产不在焉府库珍货山积家人三千
 人八子七婿皆为显官然身拥重兵诏书以一纸徵
 之无不即日就道故 程元振
鱼朝恩谗毁百端终不
 能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
 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裴晋公出将入 (第 10a 页)
 弘晋元帝恭俭有馀而明断不足不能触王敦其何
 以为天下君哉唐代宗茸然非英主也然能杀李辅
 国以摅二帝之忿逐 程元振
以纾四方与诸将之怨
 其视肃宗之姑息盖少瘉矣故曰王命壅废窃位专
 邑而不能讨嫡庶混淆基祸产乱而不能辩 (第 15a 页)
 舆尸之过也唐用宦官为监军制其兵权将不得专

 如韩全义败于蔡杜叔良败于陈皆监军之祸也如
 郭子仪为将尚为鱼朝恩 程元振
所毁宦官监军欲
 师之不败得乎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四变解此必解难之师僖公四年春 (第 23a 页)
 诸黄门皆为之屏息人君苟专任李膺悉去其党则
 膺未必为其所害汉亦未至灭亡也唐中宗庸君也
 以柳伉之一言而去 程元振
天下莫不以为快惜不 (第 20a 页)
 (事君一至于此以臣愚见若朝中奸臣尽去则河北/逆贼不讨而自平若朝中奸臣不去则河朔逆贼虽)
 (平益炽臣伏读国史观代宗之朝蕃戎侵轶直至畿/甸代宗不知盖繇 程元振
壅蔽几危社稷当时柳伉)
 (乃太常一博士耳犹抗表归罪为国除害今臣所任/兼总将相岂可坐观凶邪仰曀日月臣 (第 37b 页)
 之志是二者不可以两立明矣唐明皇时杨妃得宠
 于内故在外用事者有李林甫杨国忠之徒肃宗之
 时张皇后用事故在外用事者则有李辅国 程元振
 
之徒是所谓有险诐私谒之心则必无进贤之志也
 今后妃之为人内既有进贤之志则必无险诐私谒 (第 10b 页)
灭叛逆之功而唐之祸萌于此矣及代宗用鱼朝
恩拒史思明讨仆固玚而恃功擅命几危社稷倚元载
除之寒心者数月以 程元振
判元帅行军司马权震天
下元勋故老皆见斥逐洎吐蕃内侵集天下兵无只轮 (第 27b 页)
 官烜抵法坐降施州刺史徙沣州大历中郭子仪言

 于代宗曰冕驰驱灵武有社稷勋 程元振
忌其贤遂
 加诬构海内冤之宜还冕于朝复俾辅相必能致治
 成化元载亦尝德之遂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
  (第 16b 页)
之季公尝为御史
大夫王鉷谮毁无何鉷弟釬坐大逆有诏廷辨而凶首
词引及鉷公自下列抗其矫诬朝廷谓之不党其后
元振
僭用威柄有道从虎贲公停车致诘面折及霤在
黜无愠德仁遂行君子谓公诚尽于忠者在于礼外其
身故临难不惑一其 (第 16b 页)
其旧(复扶/又翻)赦天下 初张
后与李辅国相表里专权用事(见上卷乾/元二年)晚年更有隙
内射生使三原 程元振
党于辅国(以宦官领射生手/故曰内射生使)
疾笃后召太子谓曰李辅国久典禁兵制敕皆从之出
擅逼迁圣皇( …… (第 23a 页)

程元振
谋作乱不可不诛太子泣曰陛下疾甚危二人
皆陛下勋旧之臣一旦不告而诛之必致震惊恐不能
堪也后曰然则太子姑 …… (第 23b 页)
能之乎对曰能系
乃命内谒者监段恒俊选宦官有勇力者二百馀人授
甲于长生殿后(恒户/登翻)乙丑后以上命召 太子元振
知其
谋密告辅国伏兵于陵霄门以俟之(雍录六典大明宫/图宫城北面玄武)
(门之西有青霄门阁本/大明宫图 …… (第 23b 页)
无是事主上疾亟召我我岂可畏死而不赴乎 元振

社稷事大太子必不可入乃以兵送太子于飞龙厩(飞/龙)
(厩仗内六闲之一也程/大昌曰在玄武门外)且以 (第 24a 页)
甲卒守之是夜辅国 元振
勒兵三殿收捕越王系段恒俊及知内侍省事朱光辉
等百馀人系之以太子之命迁后于别殿时上在长生
殿使者逼后下 …… (第 24a 页)
(乙丑后矫上命将唤 太子程元振
知之密告辅国丙寅 (第 24b 页)
元振
与辅国夜勒兵于三殿前使人收捕越王及同谋)
(内侍朱光辉段恒俊等百馀人系之移皇后于别殿其/夜六宫内人中 (第 24b 页)
官等惊骇奔走及明上崩代宗实录曰)
(乙丑皇后召上既夜辅国 元振
勒兵捕系幽后丁卯肃/宗崩系传乙丑后召太子丙寅夜 (第 24b 页)
元振
辅国勒兵捕系)
(幽后是日俱为辅国所害旧肃宗纪丁卯宣遗诏是日/上崩代宗纪乙丑皇后矫诏召大子辅国 (第 24b 页)
元振
卫从太)
(子入飞龙厩以俟变是夕勒兵于三殿收系及朱光辉/马英俊等丁卯肃宗崩新本纪丙寅闲厩使李辅国飞) (第 24b 页)
(龙厩 副使程元振
迁皇后于别殿杀越王系兖王僩是/夜皇帝崩代宗录唐历统纪系传皆以段恒俊为马英)
(俊按张后以乙丑日召太子 …… (第 24b 页)
今以其号宠中人)事无大小皆咨之群臣出入
皆先诣辅国亦晏然处之(史言李辅国凶/愚处昌吕翻)以内飞龙厩 副使程元振
为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朱光辉及
内常侍啖庭瑶山人李唐等二十馀人皆流黔中(自朱/光辉) …… (第 25b 页)
右监古衔/翻啖徒览翻黔其今翻) 初李国贞治军严(泊直/之翻)
方将士不乐(乐音/洛)皆思郭子仪故王 元振
因之作乱子
仪至军 (第 26a 页)
元振
自以为功子仪曰汝临贼境(绛州东与河/南接界时贼)
(又据河阳河/内故云然)辄害主将若贼乘其衅(衅隙也 (第 26a 页)
将/即亮翻)无绛州
矣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邪五月庚辰收 元振
及其
同谋四十人皆杀之(相息亮翻士考异曰实录云子仪/至军抚循 众潜问罪人得害国)
(贞者王元礼等四 …… (第 26a 页)
月郭公到朔方行营旧传曰三月子仪辞赴镇汾阳家)
(传曰建辰月十一日𤼵上都二十七日至绛州五月二/日斩 元振
等三十人 (第 26a 页)
元振
名从诸书月日从家传人) …… (第 26a 页)
(数从/实录)辛云京闻之亦推按杀邓景山者数十人诛之由
是河东诸镇率皆奉法(郭子仪诛王 元振
而河东诸镇/皆奉法仆固怀恩分河北诸州)
(授田承嗣等以成藩镇/之祸用人可不谨哉) 壬午以李辅国为司空 …… (第 26b 页)
上欲姑息无事壬寅复以瑱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复扶/又翻)
 飞龙副使 程元振
谋夺李辅国权密言于上请稍加
裁制六月己未解辅国行军司马及兵部尚书馀如故
(第 29a 页)
元振
代判元帅行军司马仍迁辅国出居外第(自肃/宗时)
(李辅国常居/禁中内宅)于是道路相贺辅国始惧上表逊位 …… (第 29a 页)

知道为其将李忠厚所杀剑南悉平 乙丑山南东道
节度使来瑱入朝谢罪上优待之 己巳郭子仪自河
东入朝时 程元振
用事忌子仪功高任重数谮之于上
子仪不自安表请解副元帅节度使上慰抚之子仪遂
留京师 台州贼帅袁晁攻陷浙 …… (第 30b 页)
破之 乙亥徙
鲁王适为雍王(雍于/用翻) 九月庚辰以来瑱为兵部尚书
同平章事知山南东道节度使 乙未加 程元振骠骑
大将军
兼内侍监(骠匹妙翻/骑奇寄翻) 左仆射裴冕为山陵使
(方上之役唐置山/陵使以宰相为之)议事有与 (第 31a 页)
程元振
相违者丙申贬冕
施州刺史(刘考异曰代宗实录秘书监韩颍中书舍人/ 烜善候星历乾元中待诏翰林颇承恩顾) …… (第 31a 页)
政遂兼御史大夫充山陵使以李辅/国权重有恩乃奏辅国所亲信刘烜为判官潜结辅国)
(烜得罪乃连坐焉/今从旧 程元振
传) 上遣中使刘清潭使于回纥修旧
(好呼/到翻)且徵兵讨史朝义清潭至其庭回纥登里可汗
已为朝义所诱 …… (第 31b 页)
 袁晁陷信州(信州本吴鄱阳郡之葛阳县陈改葛阳/为弋阳唐乾元元年分饶州之弋阳衢)
(州之常山玉山及割建抚之地置信州治上/饶县以其旁下饶州故以名县晁驰遥翻) 冬十月
袁晁陷温州明州(温州永嘉郡治永嘉县明州馀/姚郡治鄮县今之鄞县是也) 以

雍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辛酉辞行以兼御史中丞药
子昂魏琚为左右厢兵马使以中书舍人韦少华为判
官给事中李进为行军司马会诸道节度使及回纥于
陜州进讨史朝义(雍于用翻适古活翻帅所类翻/少始照翻使疏吏翻朝直遥翻)上欲
以郭子仪为适副 程元振
鱼朝恩等沮之而止(沮在/吕翻)
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同平章事兼绛州刺史领诸军
节度行营以副适(绛州绛 …… (第 33a 页)
   (初名俶后改名豫肃宗长子也登遐之后/议上庙号曰世宗避太宗讳改曰代宗)
广德元年(是年七月方改/元事见下卷)春正月己卯追谥吴太后曰

章敬皇后(吴太后上/生母也) 癸未以国子祭酒刘晏为吏部
尚书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初来瑱在襄阳 程元
有所请托不从及为相(去年加来瑱/同平章事 (第 40a 页)
元振
谮瑱言涉
不顺王仲升在贼中以屈服得全贼平得归与 (第 40a 页)
元振

奏瑱与贼合谋致仲升陷贼壬寅瑱坐削官爵流播州
赐死于路由是藩镇皆切齿于 (第 40a 页)
元振(为诸镇忌程元振/不敢勤王张本)
 史朝义屡出战皆败田承嗣说朝义令亲往幽州发
兵还救莫州承嗣自请留守莫州(说式芮翻/守式又翻)朝义从 (第 40a 页)
   (初名俶后改名豫肃宗长子也登遐之后/议上庙号曰世宗避太宗讳改曰代宗)
广德元年(是年七月方改/元事见下卷)春正月己卯追谥吴太后曰

章敬皇后(吴太后上/生母也) 癸未以国子祭酒刘晏为吏部
尚书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初来瑱在襄阳程元
振有所请托不从及为相(去年加来瑱/同平章事)元振谮瑱言涉
不顺王仲升在贼中以屈服得全贼平得归与元振善
奏瑱与贼合谋致仲升陷贼壬寅瑱坐削官爵流播州
赐死于路由是藩镇皆切齿于元振(为诸镇忌 程元振/
不敢勤王张本)
 史朝义屡出战皆败田承嗣说朝义令亲往幽州发
兵还救莫州承嗣自请留守莫州(说式芮翻/守 …… (第 40a 页)
有众十万又选其骁健者万人自
卫谓之牙兵(魏牙兵始此迄于梁唐/魏以之强亦以之亡) 同华节度使李
怀让为 程元振
所谮恐惧自杀(乾元元年置陜虢华节/度使上元元年改陜西) (第 46b 页)
吕翻)宠任弥深皆由同类比周(比毗/至翻)
蔽圣听窃闻四方遣人奏事陛下皆云与骠骑议之(骠/骑)
(谓 程元振
也骠匹/妙翻骑奇计翻)曾不委宰相可否或稽留数月不还
远近益加疑阻(代宗省怀恩书至此岂不/为之动心邪曾 …… (第 6a 页)
(还音旋又/如字下同)御史大夫王翊使回纥还怀恩先与可汗
往来恐翊泄其事遂留之 吐蕃之入寇也边将告急 程元振
皆不以闻冬十月吐蕃寇泾州刺史高晖以城
降之遂为之乡导(降户江翻乡读曰向宁考异曰汾阳/家传八月吐蕃次泾 …… (第 7a 页)
判官中书舍人王延昌入奏请益兵 程元振
遏之竟不
召见(见贤/遍翻)癸酉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将精卒二千
破吐蕃于盩厔之西(将将上如字/下即亮 …… (第 8a 页)
鱼朝恩部将皇甫温为陜州刺史周智光为华
州刺史(为周智光以华/州跋扈张本) 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
程元振
专权自恣人畏之甚于李辅国诸将有大功 (第 12b 页)
元振
皆忌嫉欲害之吐蕃入 (第 12b 页)
元振
不以时奏致上 …… (第 12b 页)
狼狈出幸上发诏徵诸道兵李光弼等皆忌 元振
居中
莫有至者中外咸切齿而莫敢发言太常博士柳伉上
(伉苦/浪翻)以为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劫宫 …… (第 13a 页)
人乎(为于/伪翻)臣闻良医疗疾当病饮药
药不当病犹无益也陛下视今日之病何繇至此乎必
欲存宗庙社稷独斩 元振
首驰告天下悉出内使𨽻诸
(言悉出诸宦官𨽻诸州羁管也时/宦官皆为内诸司使故曰内使)持神策兵付大臣 …… (第 13b 页)
天下不服臣请阖门寸斩以谢陛下上以 元振
尝有保
护功(保护事见上/卷宝应元年)十一月辛丑削 (第 14a 页)
元振
官爵放归田里
 王甫自称京兆尹聚众二千馀人署置官属暴横长
安中(横户/孟翻)壬寅郭子仪至浐水西(郭子 …… (第 14a 页)
 以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禁兵权宠
无比(鱼朝恩以陜州迎扈之劳过承权寄恩宠去程得/鱼所谓去虺得虎也处昌吕翻使疏吏翻朝直遥)
(翻/)筑城于鄠县及中渭桥屯兵以备吐蕃以骆奉仙为鄠
县筑城使遂将其兵(鄠音户吐从暾入声/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乙未以

苗晋卿为太保裴遵庆为太子少傅并罢政事以宗正
卿李岘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遵庆既去元载权益盛
以货结内侍董秀使主书卓英倩潜与往来上意所属
(主书省吏也岘户/典翻属之欲翻)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探吐/南翻)言无不
合上以是益爱之英倩金州人也(金州安/康郡) 吐蕃既去
广武王承宏逃匿草野上赦不诛丙申放之于华州(华/州)
(华阴郡去京师/一百八十里)  程元振
既得罪归三原闻上还宫衣
妇人服(还从宣翻又音/如字衣于既翻)私入长安复规任用京兆府擒 …… (第 16b 页)
之以闻(复扶又翻规图也服考异曰实录如此仍云将/图进取旧传 元振
缞麻于车中入京城以规)
(任用与御史大夫王仲升饮酒为/御史所弹今从实录参以旧传) 吐蕃陷松维保三
州 …… (第 17a 页)
城也)西川节度使高适不
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矣(使疏吏翻吐/从暾入声)
二年春正月壬寅敕称 程元振
变服潜行将图不轨长
流溱州上 (第 17a 页)
元振
之功(复念其保/护之功也)寻复令于江陵安置 …… (第 17a 页)
皆曰吾辈从怀恩为不义何面目见汾阳王(帅所/类翻) 癸
亥以刘晏为太子宾客李岘为詹事并罢政事晏坐与 程元振
(第 19b 页)
元振
获罪岘有力焉由是为宦官所疾(李/岘) …… (第 19b 页)
(乘相州败丑为诋谮肃宗不内其语然犹罢子仪兵留/京师代宗立与 程元振
一口加毁帝未及寤子仪忧甚)
(俄而吐蕃陷京师卒用其力王室再安朝恩内惭乃劝/帝徙洛阳欲远戎狄百僚在庭朝 (第 39b 页)
岸睥睨不敢动(淄庄持翻睥匹/诣翻睨研计翻) 辛丑汾阳忠武王郭
子仪薨(薨呼/肱翻)子仪为上将拥彊兵 程元振
鱼朝恩谗毁
百端诏书一纸徵之无不即日就道由是谗谤不行(事/并)
(见代宗纪/朝直遥翻)尝遣使至田承嗣 (第 2b 页)
 灵武李辅国以东宫旧𨽻参豫军谋宠过而骄不能
 复制(复扶/又翻)遂至爱子慈父皆不能庇以忧悸终(悸其/季翻)
 代宗践阼仍遵覆辙 程元振
鱼朝恩相继用事窃弄 (第 3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