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書類
春秋類
易類
小學類
孟子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法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醫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楚辭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荐诚则宜统一昔周之东西有庙亦可徵其所由但缘
卜洛之初既须营建又以迁都未决因议两留酌其事
情匪务于广祭 法明
矣伏以东都太庙废已多时若议
增修稍乖前训何者东都始制寝庙于天后中宗之朝
事出一时非贞观开元之法前后因 (第 45b 页)
 (无不周遍故以旅酬无算爵对举则各为/一事若耑言旅酬则自足以该无算爵也)
周礼夏官司士及赐爵呼昭穆而进之(注赐爵神惠及/下也此所赐王)
(之子姓兄弟祭统曰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群有司皆以齿此之谓长幼有序 疏云)
(及赐爵者谓祭末旅酬无算爵之时皆有酒爵赐及之/皆以昭穆为序也郑知赐爵神惠及下者祭统云祭有)
(十伦之义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是神惠及下也云此/所赐王之子姓兄弟者以其呼昭穆而进之云昭穆明)
(非异姓是同姓可知姓生也子之所生则孙及兄弟皆/有昭穆引祭统是诸侯 法明
天子亦然凡言昭穆在助)
(祭之中者皆在东阶之前南陈假令祖行为昭子行为/穆孙行还为昭曾孙行还为穆就昭穆 (第 11b 页)
 (敖氏继公曰小宗者族人之所尊而大宗又统乎小/宗故言尊之统见其至尊也大宗为尊者之统而收)
 (族人故族人不/得不为之立后)
 (郝氏敬曰凡继继宗也宗为大则所亲为小故举宗 法明
之大宗自始祖以下适长世世相传合族人共)
 (宗之小宗谓始祖适子之第二子亦以适长世世相/承五服内宗之大 (第 2b 页)
    任而并不用为羡者更多矣其宽民力三也
    以此知古无尽发之事
    又案六军统于大司马而大司马九伐之
    明
载夏官章俊卿陈傅良陈祥道谓内兵全
    不出者非也然如贾公彦孔颖达所云乡不
    足取遂以递及于 (第 65a 页)
 (骸骨为蚁所穿当别有术然系非常奇祸遭此者以/意权之可也 明板当用明板或云湿润积久成水)
 (然地苟得气何至石汁滴成水此过虑也山中防盗/必不可不用 造明板 法明
板例用口条四根安置)
 (圹墙乃以石板封盖尝思口条用四其斗笋处有缝/虽以三和土粘之终不泯合不如上下同 (第 35b 页)
 (公卿大夫之妻而外之命妇亦然○贾氏曰致后之/宾客之礼者谓若酒正致后之宾客之礼其掌客致)
 (夫人之礼彼诸侯夫人致礼于宾客之 法明
后亦致/牢礼于宾客郑注掌客凡夫人礼皆使下大夫致之)
 (则此内宰亦下大夫也女宾之宾客谓畿内/同姓诸侯 (第 11b 页)
 周公作六典举前日播种之法而备见于大司徒即
 以其法而责于司稼之官司稼复以其法而县于邑
 闾使稼者取法焉播种之 法明
为稼之效著当时所
 以善其始者有道矣
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 (第 27a 页)
 分矣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
 项氏曰诸侯有土之君孤卿大夫在朝之臣皆书辞
 于策以命之(○贾氏曰周法爵及士馀文更不见命/士之 法明
士亦内史命之不言者略之)
 (也○朱氏曰内史掌册命诸侯群臣故贤能之书内/史贰之谓副本也古者封建诸侯内 (第 4b 页)
 而行享食则有迎宾之法也(○易氏曰大行人言宾/主车介步数皆曰朝位)
 (是知非特在庙之礼况经言飨食列于朝觐宗遇之/后则是数者皆有送逆之 法明
矣馀见大行人及乐)
 (师/)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第 14b 页)
 礼举而复坠臣愚不肖诚窃痛之然既往之失不及
 追改唯有将来启殡发引礼当复用初丧之服则其
 变除之节尚有可议欲望陛下仰体寿皇圣孝成
 明
诏礼官稽考礼律预行指定其官吏军民男女方
 丧之礼亦宜稍为之制勿使肆为华靡布告郡国咸 (第 84a 页)
 统者义不相关意略相类故假此以发明之适子不
 得后大宗则大宗亦有时而绝矣
 郝氏曰凡继继宗也宗为大则所亲为小故举宗

 明
之大宗自始祖以下适长世世相传合族人共宗
 之小宗谓始祖适子之第二子亦以适长世世相承
 五服内宗之大宗 (第 52a 页)
 总论(朱子曰文王之时关雎麟趾之化行于内诸侯/蒙化以成其德而其道亦始于家人故其夫人)
 (之德如是当时之人咏歌而美之当必为一人而作/然周公取以为 法明
夫人之德皆当如是则其义不)
 (主于所指之人故序者特曰夫人之德而已○问关/雎言窈窕淑女则是明言后妃之 (第 4a 页)
 此所以谏于王而作此篇也太保者召公也不曰召
 公而曰太保者此正如太甲之篇不言嗣王不惠于
 尹而言不惠于阿衡盖立言之 法明
太保阿衡之任
 当如是也受寄托之任而不能使嗣王克终厥德则
 非所以为阿衡居保傅之官而不能格君心之非则 (第 5a 页)
 马凡为国之用其力尤勤其功尤大其事尤专而春
 秋责之尤重曰城楚丘而不书诸侯正王法也是故
 以功言之则楚丘为大以义言之则城邢为美春秋
 之 法明
其道不计其功正其义不谋其利者也详著
 城邢之师而深没楚丘之迹贵王贱霸羞称桓文以
 正待人之体也明此则 (第 4b 页)
积而能散书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夫如是
则何溃决之患之有
(存疑)山阳王氏曰夬者明法而决断之象也忌禁也 法明
断严不可以慢故居德以明禁也(安定说本此) (第 5b 页)
再闰也朱先生曰初扐谓左手之扐再/扐谓右手之扐故止有再扐而无三扐也后挂谓次揲)
(亦挂也圣人止言一揲之 法明
一卦十八揲皆然无挂/与不挂之分也 西山蔡氏曰五岁再闰者一变之中)
(自有五节挂为一节揲左为二节归左 (第 67b 页)
 分北之也吕刑之言遏绝则通其本末而言不可以
 先后论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此以下史述舜事非帝语也○考/绩 法明
人皆自励故得众功皆广也○林氏之)
 (奇曰周官太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三 (第 60b 页)
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
或夺其官爵或徙之远方升进其明者或益其土地或进其爵
位也
传考绩至恶明
正义曰考绩 法明
人皆自励故得众功皆广也分地三苗即是
黜幽之事故其考绩之下言其流之分谓别之云北者言相背
必善恶不同故知 (第 32b 页)
不敢言其非也惟春秋书之则知其所以僭所谓上之
人能使昭明不是上之人能使春秋之 法明
何故春秋
之作其法便自昭昭不待上之人使之明也故孔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春秋便
(第 11a 页)
 凡为国之用其力尤勤其功尤大其事尤专而春秋责
 之尤重曰城楚丘而不书诸侯正王法也是故以功
 言之则楚丘为大以义言之则城邢为美春秋之 法明
 
其道不计其功正其义不谋其利者也详著城邢之师
 深没楚丘之迹贵王贱伯羞称桓文以正待人之体
 也明此则知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