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春秋類
書類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子隋耿询湖孰子刘焯昌亭子刘炫景城子
唐傅仁均博平子王孝通介休子瞿昙罗居延子李淳
风昌乐子王希明琅琊子 李鼎祚
赞皇子边冈成安子 (第 23a 页)
  下信初六之小人又无助德与智力皆不足安能
  谋大事任重寄哉故动则倾覆其所有矣四动之
  初成震兑震为足兑折之鼎折足也餗鼎实也
  鼎祚
曰雉之属虞仲翔曰八珍之具 (第 21b 页)
鼎祚
指五离
  言雉雉八珍之一也三公位初之四乾首在下三
  见离毁覆公餗也其形渥凶郑康成虞仲翔本作 (第 21b 页)
    礼虽先有此例究事由意刱先儒之所不遵
    不得援以为据也惟是四十五家之书今佚
    其十之八九仅赖是编以传虽贵近贱远不
    及 李鼎祚
周易集解能存古义而蒐罗宏富
    固亦房审权周易义海之亚矣又案邱葵周 (第 2b 页)
 有期中心摧且伤不聊忧飧食嗛嗛常饥空(又叶枯良切诗小雅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等韵)
(苏则切音塞以土塞穴也)增穻 集韵邕俱切音纡牖也(又字汇补古字字见汉孔眈碑)(玉篇那胡)
(切音奴窒也)(集韵母朗切音莽䆡空也)(集韵字古作注见子部三画)(字汇补音义与)
(虐同)(字汇补即肉字汉史晨飨孔庙碑香酒美)(佩觿集徒门切火见穴中○按与窀字音义同疑即)
(窀字之讹)(篇海与突同或从大)四穼(广韵所今切音森穾也与同)又姓穼衷见 李鼎祚
周易集 
(解)(正韵乳兖切六书音义音软柔皮革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仓颉篇有鞄究)六书音义亦作□耎 䆔 (第 85a 页)
 簪注簪疾也以信待之则群朋合聚而疾求也(又前汉百官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枭注师古曰以组带马曰袅簪)
 袅者言饰此马也(又集韵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肃读又徂官切易朋盍簪 李鼎祚
曰簪旧读作攒)集韵或作篸 
(篇海同笛)箫古文(广韵苏彫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彫切𡘋音萧乐器风俗通舜作 (第 55a 页)
观辅嗣之注焉唯取地上称田(焉疑衍或言字误)谓周而普独
(独当也字误)诸儒以为九二当太簇之月(诸儒案 李鼎祚
集解作先儒是也下)
(同)此乾之阳气渐生似圣人渐进(进误出)
九三节注至于夕惕犹若厉也(案郭氏京云定 …… (第 3a 页)
畅其中正(畅监本误阳)



讼有孚窒(窒郑本作咥注云觉悔貌)
彖曰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案 李氏鼎祚
云蜀才云此本遁)
(卦案二进居三三降居二是刚来而得中也夫二岂能为善听之主哉年代绵流师资道丧恐传写字误 (第 9b 页)
 坎下坤上成卦曰师
师贞大人吉无咎
 师众也用兵以众故谓士卒为师贞大人吉无咎象
 在占中以至正大公行师乃得吉而免咎大子夏崔
 憬 李鼎祚
同扬雄以下作丈一经无称丈人者此必
 误林黄中同此说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初六师出以律师出必用法度之 (第 19b 页)
 自是学者靡然从之至唐而弼易专行众学尽废唯
 梁有晋扬州刺史顾夷等难辅嗣义一卷至隋已亡
 孙盛谓六爻变化五气相推弼皆摈落多所不关
 鼎祚
云天象难寻人事易习折杨黄华学徒多从之
 程正叔曰弼元不见道盖以老庄之意解之也毛伯 …… (第 11b 页)
 中兴书目易训三卷本朝至和中屯田郎中宋咸撰
 咸以既补注易以其馀义百馀篇大可疑者三十有
 六题曰易训谓训其子而已 李鼎祚
集解
 中兴书目唐著作郎 (第 13b 页)
李鼎祚
周易集解十卷按唐志
 集注周易十七卷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康成
 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 …… (第 13b 页)
 乾凿度是纬书焦赣易林又属卜筮关子明不载书
 目子夏传干宝王肃之书多是伪本然则隋志所录
 舍王弼皆未得见也自馀独 鼎祚
所集者时可见其
 大指今又亡七卷惜哉其所取荀虞之说为多崇文 (第 14a 页)
  虞氏(翻仲翔会稽人吴/骑都尉易注九卷)陆氏(绩公纪吴人为郁/林太守易注十卷)

  向氏(秀子/期)     杜氏(预元/凯)
  侯氏(果/)      蜀才 (李鼎祚
引颜之/推云范长生也)
  郭氏(璞景纯/河东人)    韩氏(伯康伯/晋太常)
  陆氏(元朗德明 …… (第 19a 页)
  朱氏(震子发居蒙泉号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宋艺文志云汉以来言易者)
    (局于象数王弼始据理义为言 李鼎祚
宗郑/玄排王弼邵雍亦言象数及程颐传出理义)
    (彰明而弼学浅矣张载游酢杨时郭忠孝雍/皆祖颐高宗 …… (第 22b 页)
  郑氏(刚中亨仲易窥馀十五卷绍兴壬申自序尊/乾坤不论起自屯蒙大要以象述爻因爻识)
    (卦易自商瞿至汉魏不可胜计大槩象义二/者 李鼎祚
专明象变不用古注专以意训二)
    (者最不合然有象则有义训义者不可遗象/义不由象出是犹终日论形而 …… (第 24a 页)
其初/乃如古文尚书司马迁班固序传扬雄法言序篇云尔)
(今民间法言列序篇于其篇首与学官书不同槩可见/也 唐李鼎祚
又取序卦冠之卦首则又效小王之过也)
(今悉还其初庶几学者不执彖以徇卦不执象以徇爻/云昔韩宣子适鲁见易 (第 60b 页)
            元 董真卿 撰
经䷆(坎下/坤上)集解(程子曰师序卦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之与由有争也所以次讼也)
(为卦坤上坎下以二体言之地中有水为众众之象以/二卦之义言之内险外顺险道而以顺行师之义也以)
(爻言之一阳而为众阴之主统众之象也比以一阳为/众阴之主而在上君之象也师以一阳为众阴之主而)
(居下将帅/之象也)师贞丈人吉咎(吕音训师陆氏曰马云二/千五百人为师坎宫归魂)
(卦贞丈人陆氏曰绝句丈人严庄之猊郑云能以法度/长于人晁氏曰崔憬 李鼎祚
皆云子夏传作大人说之) …… (第 1a 页)
观象/引类以征故吉易取茅象凡三泰取阳爻否大过取阴)
(爻泰否以全体取亦以有互体震巽也荀爽谓震为蕃/鲜 李鼎祚
谓巽为草木泰互震为茅三阳为根否互巽)
(为茅三阴为根故拔茹而汇联初不以阴阳爻拘亦非/谓茅洁白不污为君 (第 42a 页)
(而言日者犹诗所谓一之日二之日也儒 李氏鼎祚
曰/剥画隔坤复来成震七日来复之义先 已论各指于)
(日月阳朱氏曰先儒褚氏庄氏云五月一阴生至十一/月 (第 50b 页)
故以大畜大谓)
(之大畜阳李氏舜臣曰以阴畜阳所畜之力小故谓之/小畜以 畜阳所畜之力大故谓之大畜 李氏鼎祚)
(
曰乾为贤人艮为宫阙贤人居阙下不家食象而郭氏/雍曰贤不家食禄之也古之人不仕无禄则耕 食之)
(于家也 (第 12b 页)
(阴柔之物故噬嗑剥言肤皆阴爻曰 李氏鼎祚
曰四虽/阴位以阳居之是无肤矣 李氏 四以刚居柔欲决)
(而泥于和故止则不能安有臀无肤之象进则不能 (第 56a 页)
    七卷每条皆先发已意而采缀诸儒之说于

    后前有焦竑序称主理莫备于房审权主数
    莫备于 李鼎祚
士藻裒而择之则所据旧说
    惟采周易义海周易集解二书然大旨多主
    于义理故取义海者较多其集 …… (第 4a 页)
力之
犹有中也乃尽取诸家参究之博考前闻精思其义而
加折衷焉大抵王主理而莫备于房审权郑主𧰼而莫
备于 李鼎祚
去华裒而择之顺而圆之补不足表未明 (第 5b 页)
 出以律律不可失失律而臧何异于否失令有功法

 所不赦故师出不律否臧皆凶 李鼎祚
曰初六以阴
 居阳履失其位位既匪正虽令不从以斯行师失律
 者也以律不言吉否臧则言凶者律令谨严出师之 (第 56b 页)
 见不亦丑乎

 吴幼清曰初居阳象男童二居阴象女子观艮之互
 体少男为童 李鼎祚
曰六二离爻离为目又为中女
 互艮艮为门阙女目临门窥观之象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第 45a 页)
 坤为众故曰行师谓上行师而距于初阳自上升必

 消阴终有大败是也虞翻曰坤为死丧故终有大败
 其君谓五虞翻谓坤为邦国故国君凶矣十年者
 鼎祚
曰坤数主十也乾无十坤无一阴数极于六而
 七则又为乾之始阳数极于九而十则自为坤之终
 故凡言十坤终之象 (第 12b 页)
 乘以言其窃位拇以言其附丽也孔疏曰若当位履

 正即三为邪媚之身不得附之也既三不得附四则
 无所解须解拇由不当位也
 象旨拇王弼谓三 李鼎祚
曰九四体震为足三在足
 下为拇程朱二先生谓初为拇按初刚柔之际义无
 咎不应解之朋至苏氏谓九二王弼谓初 …… (第 33b 页)
 则涉谄䛕而有过咎故必有孚然后大吉无咎可正

 而利有攸往矣 李鼎祚
曰损三而益上也阳德上行
 故曰其道上行矣朱震曰六爻皆应有孚也荀爽曰
 居上据阴故无吉无咎以未得位嫌于 (第 37b 页)
 述曰彭山曰九四以刚处于二三两刚之上任之重
 者也而巽体一阴在下才弱不能承之四又居位不
 中德薄而无基本可恃则不能自立矣故有鼎折足
 之象餗者 李鼎祚
曰雉膏之属也亨以享帝养圣贤
 非适其私故曰公餗鼎折足则公餗尽覆矣其形渥
 言折足之状也大臣以凉德取充 (第 72a 页)
 泥三亦艮主以强阳而厉
渐䷴(艮下/巽上)
 程传为卦上巽下艮山上有木木之高而因山其高
 有因也其高有因乃其进有渐也故为渐也
  李鼎祚
曰自二至五体有离坎为飞鸟而居坎水鸿
 之象也鸿随阳鸟喻女从夫卦明渐义爻皆称焉
 纪闻曰易未有一义明两 …… (第 13a 页)
 顺巽则不贪进不忤物故处高危而得安平之道
 象旨四巽体为木之馀木桷皆巽象巽为进退故渐
 木而或得其桷 李鼎祚
谓四爻阴位正象桷是也卦以
 渐为义渐木者进得位卦之正也爻以巽为主得桷
 者所以成巽也故象独曰顺以巽 …… (第 22a 页)
 惟童仆耳既得童仆然后即次怀资皆无所失旅道

 之正莫踰于此终何尤哉
 象旨九家易曰以阴居二即就其舍承阳有实故怀
 资童仆谓初艮为小子故仆称童 李鼎祚
曰六二履
 正体艮艮为阍寺童仆贞之象也二因三之资以隶
 初故得童仆初虽四之应而四为三所隔终岂有尤
  …… (第 63a 页)
 我心不快谓当旅时犹有不能尽如其意者旅求所

 合而合非所合其心岂慊然哉
 象旨处犹诗爰处之处徐氏曰居者已定居处者暂
 住而已 李鼎祚
曰九四失位而居艮上艮为山非平
 坦之地是已四体兑巽巽为木兑为金木实于金即
 资斧斫除荆棘之象我心不快 (第 6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