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類
正史類
藝術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唐翟颋撰徐浩正书天宝十一年十月(金石/录)
唐赠太仆卿韦公碑
天宝十三年立(访碑/录)
唐裴公碑
唐崔造撰韩秀弼书大历十四年(访碑/录)
唐赠左仆射嗣 曹王戢 碑
唐赵赞撰行书无姓名贞元四年七月(金石/录) (第 21a 页)
唐赠太仆卿韦公碑
天宝十三年立(访碑/录)
唐裴公碑
唐崔造撰韩秀弼书大历十四年(访碑/录)
唐赠左仆射嗣 曹王戢 碑
唐赵赞撰行书无姓名贞元四年七月(金石/录) (第 21a 页)
(四年/五月)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唐麟德殿宴群臣诗(德宗撰皇太/子诵行书颜)
(防书浑瑊表附/贞元四年六月)
第一千五百九十唐嗣 曹王戢 碑(赵赞撰行书无姓/名贞元四年七月)
第一千五百九十一唐藏用上座院序(程浩撰吴通微/行书贞元四年) (第 17b 页)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唐麟德殿宴群臣诗(德宗撰皇太/子诵行书颜)
(防书浑瑊表附/贞元四年六月)
第一千五百九十唐嗣 曹王戢 碑(赵赞撰行书无姓/名贞元四年七月)
第一千五百九十一唐藏用上座院序(程浩撰吴通微/行书贞元四年) (第 17b 页)
右唐鱼朝恩碑吴通玄撰吴通微书朝恩虽以谴死
然其徒如窦文场焦奉超者犹居中用事故德宗朝
诏为立碑吴通玄兄弟于陆贽谤毁抵排无所不至
至为朝恩碑则称颂功德如此可以见其为人矣(金石
录)
豫州刺史狄梁公碑
元通礼撰党复书贞元三年重立(访碑录)
嗣 曹王戢 碑
赵赞撰行书无姓名贞元四年七月(金石录)
工部尚书辛京杲碑 (第 3a 页)
然其徒如窦文场焦奉超者犹居中用事故德宗朝
诏为立碑吴通玄兄弟于陆贽谤毁抵排无所不至
至为朝恩碑则称颂功德如此可以见其为人矣(金石
录)
豫州刺史狄梁公碑
元通礼撰党复书贞元三年重立(访碑录)
嗣 曹王戢 碑
赵赞撰行书无姓名贞元四年七月(金石录)
工部尚书辛京杲碑 (第 3a 页)
权载之撰(舆地碑目/)
左卫亲府中郎赠左仆射嗣曹王碑
贞元四年(金石略/)
嗣 曹王戢 碑赵赞撰行书无姓名(金石录/)
曹王皋出师碑
戴叔伦撰在黄梅县众造寺中不著书人名氏(舆地/)
( (第 125a 页)
左卫亲府中郎赠左仆射嗣曹王碑
贞元四年(金石略/)
嗣 曹王戢 碑赵赞撰行书无姓名(金石录/)
曹王皋出师碑
戴叔伦撰在黄梅县众造寺中不著书人名氏(舆地/)
( (第 125a 页)
宽不按吏(四/)
白三公府不按吏(丙吉为丞相令三公/府不按吏后遂为常)不以赃罪鞫人
(后汉袁安字劭公为河南尹政号严明未尝以赃罪鞫/人常称曰凡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
(世尹所不忍为闻/者皆感激自励)谓吏为师友(颍川太守严翊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
(过辄闭阁自责王莽徵翊翊曰吾哀颍/川人士我以柔弱徵必以刚猛代云云)闭閤不出(韩延/寿为)
(冯翊行县至高陵有兄弟讼者延寿曰是冯翊政教不/至乃闭閤不出遣吏作告县中惶惧所讼田兄弟悔过)
(叩头谢罪/请改行)龚遂议 曹王 生(遂字少卿为渤海徵入 (第 9b 页)
曹/王 生请从功曹白王生嗜酒)
(不可从遂不忍逆适会引入王生醉呼曰明府天子若/问何以理宜有让遂从之上笑曰君安 (第 9b 页)
得长者之言而)
(道之遂曰议 曹/王 生教臣耳)丙吉(为相驭吏尝醉掾诉斥之吉曰/以醉饱不过吐丞相车茵耳)抚
人以宽(尚/书)宽而有制 宽则 (第 9b 页)
白三公府不按吏(丙吉为丞相令三公/府不按吏后遂为常)不以赃罪鞫人
(后汉袁安字劭公为河南尹政号严明未尝以赃罪鞫/人常称曰凡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
(世尹所不忍为闻/者皆感激自励)谓吏为师友(颍川太守严翊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
(过辄闭阁自责王莽徵翊翊曰吾哀颍/川人士我以柔弱徵必以刚猛代云云)闭閤不出(韩延/寿为)
(冯翊行县至高陵有兄弟讼者延寿曰是冯翊政教不/至乃闭閤不出遣吏作告县中惶惧所讼田兄弟悔过)
(叩头谢罪/请改行)龚遂议 曹王 生(遂字少卿为渤海徵入 (第 9b 页)
曹/王 生请从功曹白王生嗜酒)
(不可从遂不忍逆适会引入王生醉呼曰明府天子若/问何以理宜有让遂从之上笑曰君安 (第 9b 页)
得长者之言而)
(道之遂曰议 曹/王 生教臣耳)丙吉(为相驭吏尝醉掾诉斥之吉曰/以醉饱不过吐丞相车茵耳)抚
人以宽(尚/书)宽而有制 宽则 (第 9b 页)
李敬业(绩之孙少从绩征伐历太仆少卿袭莱国公嗣圣初坐赃贬柳州司马时武后废中宗为)
(庐陵王诸武擅命诛戮唐子孙天下愤之敬业因谋起兵传檄州县疏武氏过恶匡复庐陵王)
(天子位武后遣大将军李孝逸击杀之)
李戢(字方举鄈弟初父死难诏与一子官补修武尉不受以让其兄戡擢明经书判高等为校书郎)
(杨翟尉累迁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昭义判官徐玟故尝助卢从史为跋扈者从史败孟元阳)
(代欲复用之戢移书昭义先击玟乃上列其状帝怒流玟播州转侍御史库部员外郎) 李华(赞皇人中进士博学宏词科累官吏部员外郎尝按劾宰相杨国忠姻娅横暴由是州郡肃然)
(所著有含 (第 9b 页)
(庐陵王诸武擅命诛戮唐子孙天下愤之敬业因谋起兵传檄州县疏武氏过恶匡复庐陵王)
(天子位武后遣大将军李孝逸击杀之)
李戢(字方举鄈弟初父死难诏与一子官补修武尉不受以让其兄戡擢明经书判高等为校书郎)
(杨翟尉累迁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昭义判官徐玟故尝助卢从史为跋扈者从史败孟元阳)
(代欲复用之戢移书昭义先击玟乃上列其状帝怒流玟播州转侍御史库部员外郎) 李华(赞皇人中进士博学宏词科累官吏部员外郎尝按劾宰相杨国忠姻娅横暴由是州郡肃然)
(所著有含 (第 9b 页)
穆后父景升同敬同(按唐书载夲寒微母携载/适景升冒姓元氏此脱)并不
仕代居扶风岐山夲姓景氏或云孙姐氏垂拱初 曹
王 明妃元氏粉田在扶风令升董其农殖著劳遂改
姓元氏生伯和秘书丞仲武祠部员外季能校书郎
袁
妫姓舜胡公 (第 9b 页)
仕代居扶风岐山夲姓景氏或云孙姐氏垂拱初 曹
王 明妃元氏粉田在扶风令升董其农殖著劳遂改
姓元氏生伯和秘书丞仲武祠部员外季能校书郎
袁
妫姓舜胡公 (第 9b 页)
不食置广武于上座始
得我高子焉高子读书五车运筹百胜慷慨谋议折天
口之是非指画山川知地形之要害尝著七发 曹王 慕
义每奏一篇汉文称善缘情之制独步当时主人横挑
而有馀墨客仰攻而不下公卿籍甚遍交欢于五侯孙
吴暗合将 (第 8a 页)
得我高子焉高子读书五车运筹百胜慷慨谋议折天
口之是非指画山川知地形之要害尝著七发 曹王 慕
义每奏一篇汉文称善缘情之制独步当时主人横挑
而有馀墨客仰攻而不下公卿籍甚遍交欢于五侯孙
吴暗合将 (第 8a 页)
古之七雄河北有其四国地方数千里人
盖亿万计献子三叹之馈滋无旧德平原十日之饮顾
有遗风朱亥袖锤豪雄扼腕 曹王 拂局轻薄为心奢泰
拟都护之堂迟缓学邯郸之步公抑末技而敦本斥浮 …… (第 2a 页)
(心属厌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十日饮(史记秦昭王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
(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曹王 拂局(世/说)
(弹棋始自魏宫内用装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 …… (第 9b 页)
(薄冰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畴庸(陆机/汉高)
(祖功臣颂/帝畴尔庸)议曹之言(汉书龚遂为渤海太守数年上/遣使者徵遂议 曹王 生愿从功)
(曹以为王生素嗜酒无节度不可使遂不忍逆从至/京师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会遂引入宫王生醉从) (第 19b 页)
盖亿万计献子三叹之馈滋无旧德平原十日之饮顾
有遗风朱亥袖锤豪雄扼腕 曹王 拂局轻薄为心奢泰
拟都护之堂迟缓学邯郸之步公抑末技而敦本斥浮 …… (第 2a 页)
(心属厌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十日饮(史记秦昭王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
(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曹王 拂局(世/说)
(弹棋始自魏宫内用装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 …… (第 9b 页)
(薄冰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畴庸(陆机/汉高)
(祖功臣颂/帝畴尔庸)议曹之言(汉书龚遂为渤海太守数年上/遣使者徵遂议 曹王 生愿从功)
(曹以为王生素嗜酒无节度不可使遂不忍逆从至/京师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会遂引入宫王生醉从) (第 19b 页)
内弟殷仲容齐名而
劲利过之特为伯父师古所赏重每有注述必令参定
尝得古鼎廿馀字举朝莫识尽令读之高宗侍读 曹王
属赠华州刺史真卿表谢肃宗批答卿之乃祖当为硕
儒既高倚相之能遂有臧孙之后不坠其业在卿之门
生我伯父讳元 (第 4a 页)
劲利过之特为伯父师古所赏重每有注述必令参定
尝得古鼎廿馀字举朝莫识尽令读之高宗侍读 曹王
属赠华州刺史真卿表谢肃宗批答卿之乃祖当为硕
儒既高倚相之能遂有臧孙之后不坠其业在卿之门
生我伯父讳元 (第 4a 页)
鹤羽仪。圭璧符彩。比影迭耀。(阙二
字)别乘。朝议郎行录事参军李瑱司功参军杨淑司仓参
军杨宁司兵参军 李和仲 司(阙一字)参军扈德思司士参军
甄茂成参军事李直萧谊杨绛崔某等。并因陪祭上丁。肃
稽洪烈。乃飏言曰。 (第 06a 页)
字)别乘。朝议郎行录事参军李瑱司功参军杨淑司仓参
军杨宁司兵参军 李和仲 司(阙一字)参军扈德思司士参军
甄茂成参军事李直萧谊杨绛崔某等。并因陪祭上丁。肃
稽洪烈。乃飏言曰。 (第 06a 页)
《舆地碑目》:权载之撰。
左卫亲府中郎赠左仆射嗣曹王碑
按《金石略》:贞元四年。 又按《金石录》:嗣 曹王戢 碑赵赞撰行书无姓名
曹王皋出师碑
按《舆地碑目》:戴叔伦撰在黄梅县众造寺中不著书人名氏
唐戏马台铭
左卫亲府中郎赠左仆射嗣曹王碑
按《金石略》:贞元四年。 又按《金石录》:嗣 曹王戢 碑赵赞撰行书无姓名
曹王皋出师碑
按《舆地碑目》:戴叔伦撰在黄梅县众造寺中不著书人名氏
唐戏马台铭
王邸。制称其孝。 周邵惠公子。宇文什肥。事母以孝闻。文帝入关。不能离母。遂留𣈆阳。唐李皋。字子兰。 曹王戢
子。天宝十一载嗣王。事太妃以孝闻。进少府监。殿中侍御史李钧。与其弟京兆法曾参军锷。官既遂。不肯还乡。
,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三月,张光辅为内史,武承嗣为纳言。夏四月,诛蒋王恽、道王元庆、徐王元礼、 曹王
明等诸子孙,徙其家属于巂州。五月,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大总管以讨吐蕃。
六月,令文武官五品
六月,令文武官五品
绝其外继,乃以故泽王上金男义珣为嗣泽王,江王祎为信安郡王,嗣蜀王褕为广汉郡王,嗣密王彻为濮阳郡王,嗣 曹王
臻为济国公,嗣赵王琚为中山郡王,武阳郡王继宗为澧国公。瓘累迁邠州刺史、秘书监、守太子詹事。璆性仁厚谨
能拒。及守圭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遣使诈降。守圭察知其伪,遣管记右卫骑 曹王
悔诣其部落就谋之。悔至屈剌帐,贼徒初无降意,乃移其营帐渐向西北,密遣使引突厥,将杀悔以叛。会契丹别帅
月十三日。与柳戚质甫。就舍弟鹏之宿早发。比余家取道稍径。而鹏之亦从之往也。李彦瑞庆乔由楸谷至。从之者 李和仲
及杨州黄老人。其族与戚也。李士希得贤从柯山至。从之者李仲明哲贤,李振如禧麟。其从弟与从子也。凡九人者 …… (第 197L 页)
心之害于道。一至此哉。
十五日早还。舍朝宗而踰一岘。得故路行可五十里。即名巢鹤洞。就李体仁具午炊。时 和仲, 彦瑞。与仲明,黄老人分路。自悬灯洞口就李氏家。未即发。余迟之先发。体仁自忠原新移。依其松楸而居。其面 (第 198L 页)
乃凌壶公墓也。余既饭即发。至蓬岘而望。数人憩原上。乃彦瑞与仲明也。为言 和仲 留。黄老人后。即偕至舍弟家。月上各返家。白云之行。更以明春为期也。观山如观人。气像超拔者。或病其锐。 (第 198L 页)
心之害于道。一至此哉。
十五日早还。舍朝宗而踰一岘。得故路行可五十里。即名巢鹤洞。就李体仁具午炊。时 和仲, 彦瑞。与仲明,黄老人分路。自悬灯洞口就李氏家。未即发。余迟之先发。体仁自忠原新移。依其松楸而居。其面 (第 198L 页)
乃凌壶公墓也。余既饭即发。至蓬岘而望。数人憩原上。乃彦瑞与仲明也。为言 和仲 留。黄老人后。即偕至舍弟家。月上各返家。白云之行。更以明春为期也。观山如观人。气像超拔者。或病其锐。 (第 198L 页)
神监之。知吾刺骨之悲者惟汝矣。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七
哀辞
哀李童子辞(并序)
吾友 李和仲 有儿曰阿宠。甫七岁。见者莫不亟称曰异哉。余悦其名。访于终南之宅。 (第 557L 页)
和仲 意欲谦而不能尽掩。盖已彬彬有文。观其人瑶环瑜珥。才思透见。殆不间于 (第 557L 页)
和仲 之言也。越明年儿卒早夭。亲朋悼之如骨肉。或嗟叹而咏其事。各为篇章。要其有闻。惜乎。使斯儿不能大成而为 (第 557L 页)
星湖先生全集卷之五十七
哀辞
哀李童子辞(并序)
吾友 李和仲 有儿曰阿宠。甫七岁。见者莫不亟称曰异哉。余悦其名。访于终南之宅。 (第 557L 页)
和仲 意欲谦而不能尽掩。盖已彬彬有文。观其人瑶环瑜珥。才思透见。殆不间于 (第 557L 页)
和仲 之言也。越明年儿卒早夭。亲朋悼之如骨肉。或嗟叹而咏其事。各为篇章。要其有闻。惜乎。使斯儿不能大成而为 (第 557L 页)